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

“你說的是真的?”徐暉祖問道。徐夢羽帶過來的消息太過於驚人,就算是徐暉祖也不敢馬上相信,而是又反問了一句。

徐夢羽點頭說道:“大哥,這是真的,是外子告訴我的,託我來與大哥說。我也是與外子問了很數遍纔敢確定真的是陛下要納徐妙錦爲妃。”

而此時徐暉祖已經明白了允熥的用意:不僅是他在擔心允熥會疑慮徐家,允熥也在擔心他們徐家會傾向於燕王。徐家身爲大明第一武將世家,在軍中的隱藏勢力太大,若是幫助燕王那麼對允熥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而允熥也不能現在處置了徐家:即使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的太平歲月,要處置大明第一武將世家也是要反覆研究、周密安排的,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就拿下徐家,何況現在外有造反,更加不能輕舉妄動。

所以允熥就通過迎娶徐妙錦的方式來拉攏或者穩住徐家。

不過徐暉祖的分析有一點偏差。若是徐家鐵了心要輔助朱棣,豈是一個因爲娶了徐家的一個女兒能改變的?反正允熥是絕對不會這樣認爲的。

最重要的緣故是允熥後世看過這一段的史書,知道徐暉祖本人其實是忠於朝廷的。他能夠忠於允炆,對於比允炆對軍方還好的允熥不可能就不忠心了吧?所以允熥是在徐暉祖忠於自己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決定。

迎娶徐妙錦,足以讓本來就比較忠心的徐暉祖更加不會反叛,也會向所有徐家派系的人表示自己對於徐家還是很信任,從而消除某些將領的疑慮之心。

不過不管怎麼說吧,徐暉祖對於允熥用意的理解沒有什麼錯誤,臉上也顯現出了輕鬆的神色,他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雖然,好像有些對不起自己的小妹妹。

徐夢羽看着徐暉祖的臉色,因爲她知道自家大哥其實對於把徐妙錦嫁給允熥只能當一個妃子也不太滿意,所以猜到一定是生了什麼事情,甚至是足以影響到徐家的大事纔會讓大哥露出這樣的表情。

所以徐夢羽輕聲問道:“大哥,到底生了什麼事情?讓你竟然會滿意把徐妙錦嫁給陛下爲妃?”

徐暉祖爲難的說道:“三妹妹,這事關朝廷的大事,陛下特意囑咐不能告訴其他人,所以大哥現在不能告訴你。以後你會知道的。”

徐夢羽見大哥這幅表情,也明白了應該是了不得的大事,說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問了。可是大哥,四妹妹知道以後一定會問的,並且如果你不告訴四妹妹實情,估計四妹妹不會同意的。”

“四妹妹從小性子就倔,你要是不把實情和她說清楚,四妹妹能鬧出好大的事情來!所以我不知道可以,你一定得和四妹妹把事情說清楚。”

徐暉祖聽了徐夢羽的話,頓時想起了徐妙錦的性子,有些頭疼。

徐夢羽接着說道:“既然如此,大哥,我就先回去了,省的大哥你和四妹妹說話的時候這個我不方便知道的事情不好說出來。”

“若是四妹妹還不情願,那麼明日大哥再派人來從安王府把妹妹叫過來。”

說完了這段話之後,徐夢羽就告辭回去了。徐暉祖正想着如何勸說徐妙錦,也就把徐夢羽送走了。

送走了徐夢羽的徐暉祖又坐在大廳之中待了好一會兒,才起身前往徐妙錦的院子。

徐暉祖走到徐妙錦的院子的時候,正看到徐妙錦正在看書。說起來,自從徐妙錦知道了她所遇到的那個宗室就是允熥之後,好像突然就變得文靜了許多,從前最不喜歡看的史書也能看下去了,前幾天還說出了一個徐暉祖都不知道的‘故事’。

徐妙錦見到徐暉祖走進來,放下手裡的書,站起來說道:“大哥這個時候來找我做什麼?”

徐暉祖說道:“有些事情。”

不過他突然不好意思和徐妙錦說自己想說的話,於是岔開話題說道:“在看什麼書?”

徐妙錦也沒有追問,答道:“在看《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看到了‘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這一段。”

徐暉祖有些納悶:他剛纔掃了一眼書的封皮,雖然沒有看清楚是什麼字,但是那絕對不是三個字,怎麼可能是《戰國策》?

然後徐暉祖注意到剛纔徐妙錦把那一段原文都說了出來,然後他細細品讀原文,然後面現愧疚的對徐妙錦說道:“你都知道了?”

觸龍說趙太后這一段整體的立意是愛孩子要爲之計深遠,但是徐妙錦單獨把這幾句話拿出來說,立意就與整體不同了。

徐妙錦平靜地說道:“剛纔三姐突然回來了,和你說了一陣話然後又走了,然後你就一臉爲難的來了我這裡,我要是還猜不出來到底是什麼事情,那不是太遲鈍了?”

徐暉祖有些愧疚地說道:“我這也是沒有辦法。”

徐妙錦問道:“說吧,是哪家的誰?”

徐暉祖沉默了一下之後說道:“是給陛下做妃子。”

徐妙錦馬上瞪大了眼睛說道:“爲什麼?生了什麼事情?我不是說了不做妾的嗎!到底是生了什麼?”

然後她想到了昨晚上的事情,說道:“昨天晚上你進宮,陛下到底和你說了什麼!”

徐暉祖咬咬牙說道:“是燕王有可能造反。”

徐妙錦腦瓜轉了轉,也就想到了前因後果,不過她馬上說道:“若是你早就有相助燕王之意,陛下不會以爲迎娶了我就可以打消你的相助之意吧。”

然後徐妙錦接着說道:“一定是陛下其實知道你是忠於他的,但是怕三人成虎、積毀銷骨,所以決定迎娶我入宮好堵其他人的嘴。”

徐暉祖聽了徐妙錦的解釋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怪不得我之前的分析總是覺得差了哪裡,原來是這樣。

不過他馬上就回過神來說道:“妹妹,你。”他其實是想說她怎麼現在還能平靜的分析緣故,但是說不下去。

徐妙錦自己說道:“我怎麼。咋們家又不是小門小戶的,知道陛下的爲人,知道皇宮不是什麼龍潭虎穴。聽說皇后入宮之前全家可是非常擔憂的,咋們家怎麼會這樣。”

“況且,只要陛下不想除掉徐家,那麼我怎麼都沒事;若是陛下要除掉徐家,就算宮裡再是一團和氣我也沒有生路。”

“況且,我對陛下是有些好感的,而且你們平時總談論分析陛下,所以我對於陛下的瞭解不少,也算不上是盲婚啞嫁,總比到了十八歲隨便嫁給某個完全不認識的人好一些。”

徐妙錦自己把話說的太清楚了,徐暉祖反而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了,喃喃了半晌之後說道:“那,那。陛下估計這幾日就要迎娶你入宮,咱們家,”

徐妙錦打斷他說道:“我不是入宮爲後,而是爲妃,咱們家除了陪嫁幾個丫鬟進宮之外,也不需要準備其他的什麼。”

徐暉祖雖然被她再一次給堵了,但是卻更加不好意思,覺得他更加對不起徐妙錦。然後他只說了一句:“四妹妹,苦了你了,大哥對不住你。”然後就逃跑似的跑了。

徐妙錦自己慢慢坐到牀上,把書扔到一邊,靜靜的坐着沒有其它的動作。從中可以看出來她其實也不像她剛纔在徐暉祖面前表現的這麼冷靜。

====================================================

練子寧等人從皇宮之中出來的時候,嚴震直問陳性善:“陛下怎麼突然要親征,陳大人可知道爲什麼?”

李仁也有些好奇,問道:“是啊陳大人,你可知道爲何?”他們都覺得陳性善是這幾個人中允熥最信任的,所以都問陳性善。

陳性善搖搖頭說道:“我可不知道。”

嚴震直與李仁看着練子寧、景清等人的表情,也不像是知道的,於是嚴震直又說道:“聽說昨天晚上陛下緊急召了幾個勳貴武將入宮,是不是與這有關?”

景清說道:“莫非是山東出了更大的變故?”

練子寧說道:“山東出了變故?倒是很有可能。莫非是開封府被成逆攻破了?”

景清說道:“怎麼可能?這才幾天,就算是攻破了消息也絕對不可能傳到京城。況且開封城十分堅固,怎麼可能這麼快的被攻破!”

李仁說道:“這可說不準。要是曹興突然叛變了呢!這可沒準,山東的謝成叛變之前大家可也都猜不到他會叛變。”

嚴震直說道:“不大可能吧,謝成無兒無女,也父母雙亡,無牽無掛的;曹興可是子女都在京城,不至於就叛變吧。”

陳性善也說道:“曹興可是很寵愛自己的小兒子的,不太可能叛變。”

練子寧說道:“不管曹興會不會叛變,謝成叛變都要引起朝廷的注意。武將們不讀詩書,豈會有忠義的觀念!所以朝廷當與趙宋一樣,以文御武。”,練子寧很懂得屁股決定腦袋的道理,所以作爲一個文官的他就趁機兜售自己的觀點了。

其他人也都是文官,除了陳性善沒有附和練子寧的話以外,其他人都附和着他的話。尤其是管着兵部的景清說道:“趙宋的辦法不可全取,讓不知兵的文官管着衛所是不行的,但是可以培養知兵的文官嘛!”

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366章 岱璇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775章 醒來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17章 榮譽感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37章 戰——初戰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558章 增兵!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1010章 焦急第308章 封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78章 祭祖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364章 逃亡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486章 不公平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46章 卡廷——反轉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775章 醒來第761章 三元宮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53章 慶功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273章 正名第697章 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