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發兵濟南

他們所說的這個重要之極的地方,就是山東的省治濟南府城。

任何一個地方之所以能夠成爲都或者省治,都不是沒有道理的。特別是在古代,基本上每一個省治都是本省位置最重要的地方。這個地方或許不是全省的中心,但是絕對是丟了這個地方,要麼全省各地就斷了交通,要麼就是全省的其它地方無險可守。而濟南就是兩種情況兼有。

濟南南阻泰山、北津渤海,擅魚鹽之利、界河淮之中。自古以來,南不得此不得已問河濟、北不得此則不敢窺淮泗、西不得此則無從得志於臨淄、東不得此則無以爭衡於阿甄,一向被視爲是肘腋重地。

雖然羅仁與蘇酋二人對於造反成功完全不抱希望,其實也沒有多大心思謀劃打仗,說不得還希望儘快被滅,不受這種煎熬了。但是路遠也不是完全不知兵的,所以爲了自己的妻兒的生命安全還要謀劃。路遠本人雖然不在這裡的,但是有親信在此的。

所以羅仁與蘇酋雖然沒有任何交流,卻不約而同的決定出兵攻打濟南。一是因爲濟南的位置非常重要,即使不會打仗的讀書人,只要讀過史書就知道濟南位置很重要,所以攻打濟南的決策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同時,濟南又是山東第一大堅城,實際打仗中沒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基本打不下來,而此時濟南有一個衛近六千人,還有青壯可以動員,他們沒有太多的兵力優勢,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奇襲。

羅仁與蘇酋想的是,要是走了狗屎運奇襲真的成功了,他們一時半會兒就不可能被剿滅了,能多活不短的時間;要是失敗了,那麼估計很快就會完蛋,也不必受煎熬了。

二人又商議了一下具體的部署,就要散會了。但是這時路遠安插到羅仁身邊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的親信鄧恩銘說道:“且慢!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商議吧。接下來就算是兵丁再傻,也知道絕對不可能是朝廷讓他們攻打縣城吧?要說是這麼多的縣城都被賊人攻陷,沒有人會相信吧?”

“所以,幾位是不是忘了打出什麼旗號的事情了?”

蘇酋與羅仁沉默。他們其實並未忘了這件事情,但是卻都沒有提。這還是因爲他們對於造反一點兒積極性都沒有。所以也不在意什麼旗號的事情了。

不過,他們也有應對的話語。羅仁說道:“這個事情,不是應該路遠決定嗎?怎麼,我們還可以決定不成?”

鄧恩銘哼了一聲,他也猜的出來羅仁與蘇酋的心思,但是路遠臨走之前囑咐過他,所以他並未有其他的舉動。

鄧恩銘說道:“路大人臨走之前已經和我說過了,就以齊王的名義造反,就是以他被廢爲理由,說朝中有奸臣離間皇家骨肉,以清奸臣爲名起兵。”

“現在陛下最信任的大臣有齊泰、練子寧、陳性善等人。就以‘誅齊陳、清君側’爲名起兵!”

=====================================================

八月十五日,羅仁、蘇酋分兵三千北上進攻濱州。八月十六日,路遠在青州正式打起反旗,在鄧恩銘派回來的三千人的幫助下,收編了留守青州的五千齊王三衛的軍隊,然後派兵兩千南下穆陵關,並且在八月十八日拿下穆陵關;又派兵五千向東拿下昌樂,然後又奪取濰縣、昌邑,進抵膠水。

蘇酋與羅仁則親自率領兩萬三千人的主力軍隊一路東進直撲濟南。八月十四日晚他們在樂安修整一晚,第二日全軍出動進攻濟南。

爲求度,他們一路上經過了、新城、長山、鄒平、章丘四縣均未休整,八月十九日就到達了濟南府歷城縣。雖然這四個縣也察覺到了不對,還派人去濟南傳信,但是通往濟南最近的路線被叛軍所佔,所以他們派出去傳信的人還沒有叛軍的度快,叛軍到達歷城縣的時候當地對於叛變還茫然無知。

當晚他們猛攻堰頭鎮,駐守在此處的一個百戶所全軍覆沒,但是恰好在堰頭鎮有錦衣衛在此,錦衣衛趁着一片混亂逃脫堰頭鎮,並且於第二天早上跑回濟南城告知齊王造反。

濟南都指揮使司的大堂內,山東都指揮使謝成驚道:“什麼!齊王造反?”他此時正要倒茶,但是聽到了這個消息滾燙的茶水濺到手上都毫無反應。

謝成把水杯放到桌子上,對着面前的人大聲說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面前之人說道:“都指揮使大人,昨夜叛軍襲佔堰頭鎮,正好有錦衣衛在哪裡。叛軍軍紀不整殲滅了當地駐守的百戶以後殘虐百姓,錦衣衛得以生還濟南告知此事。”

謝成繼續問道:“他們有多少人?”

這人說道:“稟都指揮使,據錦衣衛所說,至少萬人以上。”

謝成站在當地,思量了半晌說道:“一,馬上集合濟南衛的兵丁,全部集結於城內,所有的軍械能帶進城的也全部帶進來!”

“二,馬上把山東左布政使張沈、濟南知府何源叫過來!”

“三,馬上派人南下告知京城齊王造反!”

“第四,把報信的錦衣衛交上來,我要親自問一問!”

此人領命而下。不多時,張沈與何源一起來到了都指揮使司。

他們二人在半路上已經知道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滿臉的焦急和驚訝。張沈一見到謝成就說道:“謝都指揮使,真的是齊王造反,不是其他人造反?污衊親王造反可是大罪!”他還是不願意相信齊王朱榑會突然造反。

他們還不知道允熥下令廢除朱榑齊王之位的事情。

謝成其實也不願意相信,並且覺得齊王朱榑根本沒有造反的理由。不過他這時說道:“我在你們來之前親自詢問了報信的錦衣衛,確實是打着齊王的旗號,號稱是‘誅齊陳、清君側’。這個錦衣衛還認出來其中有武將是齊王三衛的武將。”

張沈跌坐在椅子上,滿臉的不知所措;一旁的何源對謝成說道:“謝都指揮使,馬上調兵平叛啊!”

謝成苦笑道:“還平叛呢!現在在一萬之上的叛軍昨晚已經到了堰頭鎮,過一個時辰沒準都到了濟南城,而現在濟南的兵丁只有五千多人,還很多人在城外,濟南能不能守住還兩說呢!”

張沈聽了謝成的話,馬上從座位上跳起來說道:“謝都指揮使,一定要守住濟南啊!”一旁的何源也望着謝成,滿臉都是同樣的意思。

大明實行地方官守土有責,丟了地方地方官要掉腦袋的。雖然張沈是山東布政使不是濟南布政使,但是濟南是山東的省治,他丟了濟南也是重罪;至於何源作爲濟南知府當然只能與濟南城共存亡了。

謝成說道:“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全力守住濟南城!我已經下令讓城外的兵丁全部進入城裡守城了。並且我馬上傳令山東各地的衛所向濟南集合,守衛濟南,最好在朝廷的旨意來之前就滅了反賊!”

張沈與何源心下稍安。何源又想了一下,說道:“謝都指揮使,若是將全省的衛所兵都調到濟南城,那叛軍進攻其它的城池怎麼辦?”

謝成心下一動,但是面上不顯,說道:“不會是所有的衛所都調過來的。德州的衛所不動,以防叛軍北上。”

“至於東昌府與兗州府,不打下濟南,他們怎麼敢進攻東昌府與兗州府呢?況且兗州府的魯王三衛我也調動不了,足以預備。所以可以調動東昌府與東平州等地的衛所來支援。”

“另外,濟陽等地在濟南的東北邊,既然是齊王造反,必然是從東邊的青州而來。”

“青州的齊王三衛現在不過是三萬多人,再清洗掉一些人估計也就三萬左右。再加上駐守青州的軍隊,他們又要集結主力進攻濟南,所以一路上的縣城不可能全部有所防備。”

“讓濟陽等地的衛所襲擾其後,再有濟南集結之兵作戰於前,足可滅敵平叛。”

張沈與何源都是文官,也不懂打仗,聽着謝成說的有道理,也就不問了,只是說道:“如果需要動員青壯,告訴我們馬上動員。”

謝成說道:“現在濟南兵少,當然是需要動員青壯守城的。但是若是青壯死傷過多,對山東地方也不是好事,就先動員一萬青壯,若是不夠,再動員不遲。”

張沈稍感驚訝,不過隨即釋然的說道:“就依謝都指揮使的話做。”然後他又馬上補充道:“不過若是需要更多的青壯守城了,一定要及時說。”

謝成說道:“那是當然。難道我還想濟南城丟了不成?”

稍後,三人又商議了一下給允熥的奏摺如何寫比較妥當。商議之後,覺得雖然已經基本確定是齊王朱榑造反,但是現在他們並未看到朱榑,所以爲了穩妥起見只是說‘疑似’齊王造反,然後使用最快的六百里加急送京城。

之後他們各自散去,謝成開始安排守城的事情,張沈與何源也回去了。

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56章 ……陰謀——重點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402章 吳橋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405章 友情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186章 故第202章 小說家第1167章 曙光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435章 還有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28章 茹瑺評論第474章 第三次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965章 工業第993章 樣子第1366章 岱璇第1267章 七月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83章 準備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625章 體育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765章 做夢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196章 新問題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65章 送行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557章 我來也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226章 來京第323章 新世界計劃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140章 臨危第199章 四輔官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311章 楊栽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645章 鐵紀鐵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38章 戰——兩邊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486章 惦記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82章 抓海盜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088章 內亂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481章 改任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