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

四月初八,早朝。允熥等着沒有營養的廢話說完了以後,站起來說道:“如果朕記得不錯的話,今年是鄉試年吧?現在,全國各地應該已經開始篩選一二等的秀才了吧。”按照大明的規定,秀才分爲六等,只有排在前兩等纔有資格參加鄉試。

文官們都沒有接話,主要是不知道允熥想說什麼,不敢隨意接話。現在大明的皇帝權威還是有的,所以在允熥正式下旨之後,雖然上摺子進諫的文官不少,但是沒有一個敢在上朝的時候提‘保護軍婚條例’的事情。

允熥繼續唱着獨角戲說道:“朕前幾日不由得想起了兩年之前的會試。當時因爲各種原因,並且心胸狹窄之人還加上了地域之見,真是一團亂麻。”

“好在最後太祖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解決了此事,並且劃定了南北榜,以求公平。”

“但是朕這幾日想來,覺得即使劃定了南北榜,南北各地也是有很多省份,地域之見也是難以消弭。”

“並且即使是鄉試,各府、各縣的人也互相之間不能完全和諧相處。”

“朕又想到,這每省的秀才數是分到各縣,每縣每科錄取多少秀才。”

“所以朕就想了,爲何錄取舉人、貢士不可如此?”

“每科鄉試,錄取的舉人數量差不多。朕決定將每科錄取的鄉試人數分到各府與直隸布政使司的州,每府與直隸布政使司的州每科錄取的人數固定,這樣就省得一省之內競爭了。”

“會試同樣如此。將每科錄取的會試人數分到各省,人數固定,免得激烈的競爭傷了和氣。”

“此外,朕對於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會有所調整。‘數’是君子六藝之一,但是自從宋代已來科舉卻從未考過‘數’,朕決定今後在科舉考試之中增加對於‘數’的考察。”

“不過考慮到鄉試將近,所以今年的鄉試與明年的會試不會增加對於‘數’的考和內容,等到下一次鄉試之時再增添。”

“以上朕所說的,諸位愛卿覺得可妥當?”

‘數’就是數學方面的知識。古代其實華夏還是很重視數學的,列爲了君子六藝之一,所以允熥可以直接了當的提出在科舉之中增加數學知識的考覈。

若是允熥僅僅只是提出了在科舉之中增加數學的考覈,少不得在上朝的時候得爭辯一番。

但是剛纔允熥還說了分片兒錄取的事情,一下子就沒有人關注是不是在科舉考試中添加數學內容的事情了,大家都不顧禮儀在朝堂之上議論開了。

洪武三十年的那次科考大案之後已經分過南北榜了,北方佔四成,南方佔六成。歷史上,滿清康熙年間正式施行了分省錄取制度,開始了華夏分省錄取的開端。

單單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說,分省錄取不是一個好辦法。江南的那些科考大省,可能隨便一個舉人都比北方省份一般的進士還厲害。並且歷史上明代中後期,除了有過幾個山硒出來的輔之外,其他的輔都是南方人,足以說明南方比北方要厲害。

但是科舉,或者說選官制度從來不是僅僅是選拔合適的官員。西方國家一直都是封建制度,領地就是封地,所以封到這裡的人必然會保護自己封地百姓,哪怕是爲了自己更好的剝削封地,也會盡量在更爲高一級的會議中,比如法國的三級會議,爭取利益。

東方從秦始皇已來都是君主獨裁,從漢武帝開始更是完全取消了封建,中央也根本沒有西方那樣的爲了調和矛盾而產生的各種會議。

不過辦法都是人想的,大家很快現了其實官員就可以起到民意代表的作用。老家生了什麼事情,本地出來的官員就會出來在朝堂之上聲援,保障本地的利益。而一個地方如果長期沒有人出來做官,外地來的縣官在壓榨地方的時候顧忌就小一些,地方上百姓和大家族受到的壓榨就會多一些,所以一個地方有沒有人在當官很重要。

對於皇帝來說,至少保證每個省份都有人爲官也是很重要的,這可是聚攏人心的好手段。歷史上苷肅單獨立省以後七十多年都沒有人考中進士,玄燁拍板分省錄取,然後苷肅全省都呼喊‘聖上天恩’,甘陝綠營也成爲了滿清最信任的非旗人軍隊。

現在允熥看向臺下站着的大臣。經過這麼一會兒,大家也緩過神來了。齊泰等輔官因爲是允熥的親信大臣,算是內臣,所以不便於先開炮。所以最先說話的是吏部尚書練子寧。

練子寧說道:“陛下,科舉之事,本爲選拔賢才。衆所周知,這賢才不是每個省份、每個州府平均分配的,若是限定了地方,那麼將有賢才不能脫穎而出,陛下三思啊!”練子寧是茳西人,茳西也是科舉大省,雖然分了南北榜,但是擠佔廣西等地的名額還是可以的,所以堅決反對分省錄取。

景清馬上說道:“陛下此舉甚好。雖然科舉是要選拔賢才,但是也要注重公平。臣覺得分省錄取就是兼顧了公平與選拔賢才,甚好。”他是三秦真寧人(今苷肅正寧縣),他們甘陝地區即使是分了南北榜,也很難競爭的過山硒、北平、山東等地的人,所以幾乎要舉雙手歡迎了。

這種利益憂關的事情,人品與品德什麼的都不重要了,大家都死命的爲自己的家鄉爭取利益。雖然文官們不可能當衆大呼小叫的,但是每一個官員都積極爲自己的地方爭取利益。

像方孝孺、暴昭,這樣分別出身南北方的科舉大省的人,都反對分省錄取;而像巨敬這樣同樣甘陝一帶出來的人支持分省錄取。

齊泰身爲應天府人,此時兩不相幫,不說話;陳性善雖然也是山硒人,但是他的老家山陰縣舉人出的都少,而這次連舉人都是分州府錄取,所以支持分開錄取。

這樣的事情自然不是一個早朝就能決定的,有資格上朝的人很多,大家回去了和自己的同鄉一說,大家紛紛上摺子訴說自己的意見。

總體上講,支持分開錄取的人比不支持的人要多一些。幾個科舉大省的出來的人,雖然分省錄取貢士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好事,但是舉人也是分開錄取,所以科舉大省偏遠地方出來的也轉爲支持分開錄取或者中立。而科舉小省卻是一邊倒的支持分開錄取,所以一下子支持分開錄取的人就過了不支持的人,

所以允熥順利的推行了這個分開錄取的制度。

第954章 續婚姻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302章 嚮導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981章 本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374章 日心說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508章 幻彩閣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982章 評論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424章 驚動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308章 封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984章 願意打仗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1685章 行刑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29章 子澄入彀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761章 三元宮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61章 祖制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947章 買首飾第766章 發現第172章 投奔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74章 下旨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711章 要求第304章 水師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68章 海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