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

允熥自從繼位已來,把原本皇帝休息的乾清宮變成了類似於普通大戶人家書房的地方,大多數情況下議事都是在乾清宮。而他休息的地方多數時候都是在坤寧宮,實現了帝后的寢宮合一。

齊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邊想着如何與陳性善說自己想的事情,一邊處理手中允熥分配的摺子。

有些分心的齊泰自然處理摺子的效率就低一些了,比別人慢了不少,自己手中的摺子還沒有處理三分之二,暴昭已經都處理完了交還允熥了。

意識到自己,慢了的齊泰趕忙驅逐了其他的心思,快些把自己手裡的摺子處理完了交還允熥。

允熥當然也注意到了齊泰今日有些不太正常了,但是他滿心都被另一件事情所佔據了,現在也沒空關心齊泰了。

他在考慮調換各地的都指揮使和總兵的事情。

都指揮使是各省軍隊的最高指揮官,類似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而總兵在大明初期則是特設官位,只是在出兵平叛的時候讓統帥任總兵,掛將軍銜,或者在經常打仗的地方常設總兵。

所以常設的總兵與都指揮使是非常重要的職位,尤其是在沒有現代化的通訊系統的古代。

允熥在繼位之初爲了穩定並未大規模調換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但是現在允熥已經繼位半年多了,連年號都改了,從洪武三十一年到了建業元年,所以允熥認爲也是時候動一動這些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了。

允熥從七年以前爲皇太孫開始,就在觀察各位大明的大將,現在對於大將們也算是比較瞭解了,再加上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親自決定人選。

允熥想着:‘世襲指揮使的流侯懷遠侯曹興長期在西北打仗,也算是很熟悉哪裡,但是把他放在山陝我不太放心,就以他爲河難都司都指揮使吧。’

“世襲指揮使的流侯崇山侯李新雖然是因爲營造孝陵封的侯,但是也是有過戰功的人,兒子李須虎又是我的藩第之人,就以他爲山硒都司都指揮使吧。”

“後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黃絡還算勤勉,又是常遇春的當年的親信,就以他爲北平都司都指揮使。”

“左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陶文,統兵很有一套,就以他爲中都留守司的留守,以後還有大用。”

“世襲指揮使的流侯永平侯謝成,倒是有本事,但是他沒有兒子,父母又都死了,這樣沒有多少牽掛的人可不敢用在緊要的位置上,就以他爲山東都司的都指揮使吧。”

“……”

允熥算計已定,寫下自己決定了的各位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讓一名中書舍人把旨意送到通政司去,然後自己開始看由輔官們批閱過的摺子。

從洪武三十年開始,除了因爲犯錯被拿下的,地方的文官變動很小。允熥對於那些偏遠的其它民族地區的扶夷人員可以容忍長期不換,因爲換了人未必能幹得好,扶夷可是非常專業的工作。

但是對於大多數地區的官員允熥是不能容忍長期在一個地方的,這自然是怕在地方上作大。

允熥前世家鄉的市委書記在他的家鄉當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市委書記,從鄧爺爺執政初期開始,當到胡總期間,一直到每十年一次的全國最高領導人按照慣例來他的家鄉視察的之後才換掉。

這就導致這名市委書記在當地的勢力極大。允熥前世的家鄉曾經流傳過很多關於這位市委書記的順口溜,在他調走之後也有多個黑社會性質的團伙被打掉。

再加上朱元璋的言傳身教,允熥自然是要在自己的皇位已經基本穩固之後也要調換全國的文官了。此時他就在看着這樣一封奏摺。

此時沒有常設的巡撫總督這類的官職,地方上雖然一個省有布政使,但是布政使的權力很有限,知府有權力與布政使對着幹,再加上在中間起到制衡作用的參政,所以既然調換,知府、參政、布政使都需要調換。而這麼多官員允熥都大多不怎麼熟悉,也就只能讓吏部擬一個名單上來他審閱了。

允熥看着面前這份名單。允熥對於練子寧還是信任的,只要不是他知道覺得不怎麼樣的文官基本上都會同意。

這時,允熥看到了一個名字:鐵鉉。

看到鐵鉉的名字,允熥一拍腦袋,在心中暗道:‘我怎麼把他給忘了!鐵鉉別的不說,守城還有斷案可是一把好手,又那麼忠誠,用他當刑部尚書絕對放心。’

然後允熥仔細看了一下鐵鉉從前的職位與擬任命的職位:之前是擔任南陽知府,這次擬擔任山東兗州分巡道參政。

允熥又想:‘南陽知府是正四品,參政是從三品,而尚書是正二品,直接任命爲尚書恐怕不妥。正好分巡道的參政也監管刑獄,作爲一個跳板還好。那麼就讓鐵鉉當一二年的參政吧。以後再調他入京。’

允熥算計已定,把這一頁都看完之後就批了一個:‘知道了,正式擬旨下吧。’然後就把它扔到了一邊。

接下來是全國的部分指揮使調整的事情。

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很多的指揮使都是世襲的。不管這一點妥不妥當,允熥現在都不好動,所以這次是調動那些不世襲的指揮使。

今日不知是怎麼了,允熥又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盛庸。

允熥沒有拍腦袋,但是他仍然在心中暗道:‘怎麼把他也給忘了!雖然算不上一流的武將,現在自己手裡的大將不少也不缺這一個,但是這樣任由他擔任不重要的官職是浪費人才啊!一定要重用。’

允熥仔細看了看盛庸的新任命:魯王左衛指揮使,兼任魯王府儀衛司儀衛正。

按照大明的初年的規矩,親王三護衛的指揮使品級相同,權力一樣大,誰也管不了誰,都是由親王統領。但是對於魯王這樣曾經設立過三護衛,但是之後因爲新任的魯王年紀還小不能領兵的時候,就出現問題了:親王三護衛有事,誰是最後的拍板人。

朱元璋爲了解決這個事情,於是讓某一位指揮使,通常是左衛指揮使,兼任儀衛司儀衛正,作爲最後的決策人。當然這只是臨時的處置方案,等到親王就位了自然是凡事由親王最後決定。

所以盛庸的新任命相當於一個小型的總兵了。允熥覺得這還是比較重要的崗位,並且對於之前只是指揮使的盛庸來說也是相當於升官了。所以允熥想了想,決定還是暫時維持這個任命不變,再找機會提拔。

然後允熥把這一份摺子都看完了,就也批上了‘可’之後,就讓下了。

然後允熥想起了自己四年以前北巡的時候,曾經在鳳陽見過的擔任鳳陽衛指揮使的前任錦衣衛指揮使郭洪濤了。允熥記得郭洪濤對於處理情報很有一套,當時是想着繼位以後讓他管着對外情報機構的。

允熥讓中書舍人擬旨:‘宣鳳陽衛指揮使郭洪濤入京進見。’

之後允熥害怕自己又忘了鐵鉉與盛庸,對王喜說道:“你把盛庸與鐵鉉這兩個名字記下來,等到明年年初了與我說。”

王喜應諾。

允熥害怕王喜也忘了,又讓小宦官返回他在乾清宮休息的寢殿用紙寫上‘盛庸、鐵鉉’兩個名字,然後貼在書架的側面。

然後允熥才放下心來,繼續看着摺子。

這時允熥見到了一個摺子,內容是推舉徐膺緒爲都指揮使。

允熥是允許底下的大臣推舉官員的。畢竟大明這麼大,官員這麼多,他指不定就埋沒了什麼人才,所以即使是他已經示意要親手擬定的常設總兵與都指揮使的官職也允許大臣舉薦。當然,他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徐膺緒顯然不應該在這個可能埋沒的武將名單當中。徐膺緒可是徐達的三兒子,現在當着中軍都督府的指揮僉事,怎麼也不可能是允熥不知道的人物。並且大家都知道徐膺緒沒有什麼本事,只不過是混飯吃而已。

允熥想了想,然後聯想到現在徐暉祖還沒有官職,就明白了這是什麼意思了。徐家,不一定是徐暉祖,這是在試探啊!

其實允熥對於徐暉祖是有任用的想法的。他的想法是讓以後燕王朱棣或代王者朱桂或者安王朱楹這三個娶了或者即將娶徐暉祖的妹妹爲正妃的王爺,出去有了自己的封地以後就帶着徐暉祖出去打天下。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既然大家都是親戚了,即使不是父子,恐怕也比旁人要用心一些。並且把魏國公打到了藩國,那麼國公的工資就是藩國來了,中央朝廷就可以省一筆錢了,魏國公家的田地也可以收回來重新分配。可以說是一箭雙鵰。

但是允熥忽略了他長期不任用徐暉祖導致徐家心中惶恐的事情了。長此以往的話,可不是好事。

所以允熥雖然惱怒徐家試探他,但是也馬上下旨:‘以魏國公徐暉祖爲前軍都督府左都督。’

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993章 樣子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249章 解釋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1471章 打臉第68章 四名太監第670章 攻緬——殺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74章 文華殿東暖閣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969章 計算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963章 鋼鐵廠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363章 哀嚎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161章 事情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516章 抓人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761章 三元宮第1137章 決心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035章 鐵門關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557章 我來也第183章 準備第1363章 吃飯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1519章 發現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307章 張無忌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