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茹瑺評論

好吧,這下子除了兵部以外的文官部門又都沒心情工作了(其實兵部的人也沒有心情,但是有允熥在呢,得好好幹活)。並且這回是最嚴重的。允熥的表現,不僅是在最近的表現,還包括以前的表現,都顯示出他對於儒家,對於文臣不那麼重視;當然在嘴上允熥也說過以儒家學說治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但是絕大多數文官又不傻,他們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看出允熥對於文官不那麼重視。

就算允熥不敢違背儒家的說法(準確的說是朱熹的觀點),也不代表就重視文官;而後一點纔是所有文官的關注點。大家本以爲在度過了老朱的統治時期以後,會像歷史上別的朝代(主要指宋代)一樣,二代君主會由武轉文,但是本朝似乎不是這樣。

這不,這天下班以後,大明當代朝堂三大儒,劉三吾,鮑恂和吳沉又聚在劉三吾的家裡唉聲嘆氣。

劉三吾道:“三殿下喜武厭文,又提倡分封之禮,若將來繼得大位,非我等文臣之福。”

鮑恂接道:“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反對三殿下當儲君。三殿下乃是嫡子嫡孫,當今天下最正統的繼承人,最符合綱常倫理的繼承人。我們,哎。”

吳沉說道:“現在三殿下爲儲君可以說是局面已定。咱們該是考慮以後的事情了。”

鮑恂接道:“以三殿下的情況,以後還有我們什麼事情?”鮑恂此時已是相當悲觀了。

這時,劉三吾站起身來,說道:“不必灰心。三殿下今年週歲不過十四,年紀還小,我聽說陛下欲重組詹事府,我等爲了大明的江山,當毛遂自薦入詹事府。陛下春秋雖高,但身體康健,近幾年無憂,我等當趁着這幾年把三殿下的觀念糾正過來。”

吳沉和鮑恂也點點頭,鮑恂道:“也只能如此了。”三人雖然最後又提出了一個彌補的辦法,但總體上是以悲觀爲主的。

當然,也有很多人對於他們的這份悲觀不以爲然。十九日這天多數部門的公務並不繁忙,即使三心二意的幹活,大家的下班時間也都不晚。所以,右副都御史茹瑺和右僉都御史李慶以及戶部郎中鬱新,太常少卿廖升四位好友下班後湊在一起喝酒。期間不可避免的提到允熥爲儲君的事情。

廖升說道:“在座的都是好友,我就直言了。這三殿下喜武厭文,又提倡分封之禮,若將來繼得大位,非我等文臣之福。”

李慶連連稱是,鬱新若有所思,而茹瑺卻是不以爲然。

茹瑺道:“廖兄所言有些道理,但實際上未必會出現。歷朝歷代,爲何在開國之後的君主均偏向我等文臣?豈是因爲他們天生喜好?宋太宗武藝高,不通文墨,好武功,但仍重文輕武,這是因爲重用文官符合他的利益啊!一般開國之君,威望甚高,壓服衆將不在話下;但二代以後多生於宮廷,長於婦人之手,大將豈會心甘情願服他?若武將權威過重,則有叛亂之憂,唐代的安史之亂就是明證。東漢不斷壓制外地武將,盡收兵權於內,也是爲了防範武將叛亂。但後來外戚專權。引來董卓進京,亂了大漢四百年江山;晉代吸取東漢教訓,將軍權俱委於宗藩親王,結果不過二代,就生了八王之亂,引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唐代追求文臣武將、宗室外藩的平衡,結果生了安史之亂;宋代吸取歷朝歷代的教訓,與文臣士大夫共治天下,是以有宋一代未有叛亂。所以選擇文官當政是歷代君王嘗試了各種方法之後最終的選擇,並不以君主自己的意願生改變。三殿下現在還小,不通世事,等到殿下真的繼位爲君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重視我文臣了,即使未來真的在偏遠之地封王也不會影響我等文官的地位。”

茹瑺的話確實是有道理,即使我們的主角允熥是有後世的記憶,但在當上皇帝以後,仍然爲了自己的權勢穩固改變了一部分想法,大體維持文武平等。但是茹瑺有一點沒有考慮到。當然,這一點他也肯定考慮不到,那就是允熥有後世的記憶。允熥後來採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防止了文官壓倒武將。

其它人聽了茹瑺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紛紛贊同,鬱新說道:“茹兄說得有理,看來現在下結論還爲時尚早,一切,等今上百年之後再看吧。”

除了茹瑺之外,還有其他人在與朋友的交談中提到了類似的觀點,並且還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而且讓老朱都覺得有道理。不過我們先不講,回到老朱。老朱今天晚上判摺子的時候,收到了一本特殊的摺子,是有人彈劾黃子澄圖謀謀害皇三孫朱允熥。老朱一開始是不相信的,黃子澄這個人他雖然不太欣賞,但是因爲允炆很信任他,所以老朱還是對他有過了解的。在老朱看來,黃子澄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這個膽子和執行力來謀害允熥呢!但是看完摺子以後,他現摺子中的理由非常充足,證據也夾在了摺子中。老朱馬上傳旨叫上摺子的人來覲見,絲毫不顧此時已經是宮門落鎖的時間了。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欲知詳情,請看下回分解。

===============================================================

ps:使用了一把評書的老梗,放心,不會再有的。

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266章 想法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273章 正名第849章 僞軍第428章 下線遁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076章 決戰——擋第268章 生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205章 勸諫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402章 吳橋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814章 雷州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951章 任官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82章 年前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307章 張無忌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2章 太子將死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03章 應酬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650章 秦肅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951章 任官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596章 瞭解第805章 臨高韓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547章 再次清查150章 挖坑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181章 軍與監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206章 目的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374章 日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