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

這樣王相的事情就解決了,不合適的等到過幾年再調整。

允熥於是看着朱楩,問道:“十八叔,你有什麼事情自己不能決斷,要和我們一起商議?你已經就藩三年了吧,對於滇西那裡還有誰比你更清楚?”

朱鬆與尚炳也說着同樣的話。

朱楩說道:“你們哪裡知道是什麼事情。”

“滇西緬甸地方,與東北、西北都不一樣。”

“西北地區,當年蒙古人攻破西夏之後,西夏之民死之**,府興慶更是因爲鐵木真死在哪裡而被蒙古人屠戮殆盡,沒什麼地方上的大勢力。等到西域之地,也只是結好當地的蒙古人便好,沒有那麼多的勢力。”

“東北地區更是。把當地的蒙古人趕走以後,只剩下在窩闊臺時期就被打散的女真部落了,都是一些蠻子,也好糊弄。”

“我們滇西緬甸之地就不同了,當地部落錯綜複雜,又都是崇山峻嶺,更爲重要的是,大理國時期他們也多多少少的接受了一些教化,那就更不好弄了。”

“我是想讓皇上拿拿主意,到底要不要使用段家。”

“段家?”允熥問道:“是建立了大理國的那個段家嗎?”

朱楩說道:“就是那個段家。並且他們不僅是有大理國,在大理被蒙古人滅了以後,蒙古人又從段家挑選人當大理總管,協助樑王阿魯溫鎮守雲南,一直到我大明攻入雲南。”

“大理段氏鎮守雲南四百餘年,雖然我大明努力清除段家的影響,但是豈是那麼容易的?現在各宣慰司雖然頭人都知道大明,但是下邊的族人還是有很多人只知道段氏,不知道大明的。”

“大理國家雖小,但是畢竟立足於西南,與周圍的部落、番國都有過交往,現在距離段總管時期結束不過十幾年,那些部落、番國還知道段家。”

“若是想要最快的在滇西緬甸之地打開局面,那麼任用段家人是最好的辦法。”

朱鬆說道:“哪還有什麼可說的,任用段家就行了。”

朱楩說道:“聽我說完。”

“但是任用段家,頗有後患啊。並且,若是不給段家足夠的好處,他們願意出多少力也是難說得很。”

允熥知道朱楩爲什麼這樣糾結了。段家現在樹不大卻根還深,要是藉此翻身,等到朱楩死了,繼任者壓制不住段家,恐怕他們會成爲類似於大理國中期高家與段家的關係。並且等到朱楩去世的時候,允熥比朱楩還大,估計允熥也已經過世了,繼任的皇帝萬一對於藩國的事情不感興趣怎麼辦?就算只要大明在,他們就不敢篡位,但是當傀儡也不好受。

允熥站起來走了幾趟,有了主意,正想要說,見到尚炳也像是有話要說的樣子,說道:“尚炳,你有什麼看法?給十八叔支支招。”

尚炳說道:“皇兄,十八叔,以我之見,還是得用段家。滇西緬甸之地,久不服王化,並且地形複雜,不像我西北,不服的人打服即可;西南之地,部落往山上一貓,不借助當地的百姓就是撒上十萬大軍也未必找得到,還是需要以撫爲主,剿爲次。”

“既然要撫,那麼聽剛纔十八叔的話,就是用段家最爲合適了。總要讓他們出力,保證岷國在滇西緬甸的統治。”

“不過這用也分爲多種方法。絕對不能讓段家人當左右王相,只可以高高架起卻不給太多實權,好在岷國還有大明中央的朝廷,只要皇兄配合,就可以在段家不瞞怨十八叔的情況之下保證他們不得到大權。”

“並且段家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吧,打一派拉一派,總之不能讓段家人都同心同德。現在段家處境艱難,總有願意拿出手中知道的所有東西,換一個好日子的人。”

“還有就是藉助西平侯的力量了。西平侯鎮守雲南也已經十幾年了,黔寧王與黔國公(指沐春)東征西討,也是頗有威名,可以用來藉着以敵段氏。可惜黔國公今年也已經過世了,沐晟畢竟仗打得少,不然會更好。”

沐春今年八月病逝在征討幹孟的路上,年僅三十六歲。允熥九月中旬得知消息,隨後下令追封沐春爲黔國公,諡號惠襄,並且在十月份沐春的屍體運抵京城以後,仿效當年爲沐英、藍玉喪的禮儀,親自爲沐春喪,穿喪服三日。

隨後因爲沐春無子,加封沐晟爲西平侯,命沐晟急赴雲南就封。現在沐春的大軍是何福在統領,也不知道怎麼樣了,允熥非常掛念。

“最後就是以朱氏代替段氏,增加岷國的影響,慢慢地段家用處不大了,即使爲了名聲不拋棄了段家,也可以削減他們的權利。有中央朝廷站在背後,段家不像高家,敢有什麼大動作的。”

“皇兄,十八叔,二十叔,我的看法也就是這樣了。”

允熥聽完了尚炳的見解,贊到:“秦王弟果然不錯,皇兄我的見解也就是這樣了,這急切之間,也想不出其他的東西了。”

又對朱楩說道:“就倚着尚炳的見解來處理吧,不過急切之間,多半有些瑕疵,注意修正一下。”

朱楩說道:“是,陛下。”

“還有,”允熥又叮囑朱楩:“我聽說你和沐晟的關係不好,這可是要不得的。你統領滇西緬甸之地,沐家統領雲南其餘的部分軍隊,你們可要和好纔好。”

不過他雖然這樣說了,但是朱楩要是真的和沐晟好的穿一條褲子,允熥又該不放心了。允熥可沒有把雲南整個兒封給朱楩的想法。

不過朱楩可能是還沒有當過真正的國君,所以猜不出允熥的深層次的擔心,說道:“知道了,我一定與沐家好好相處。”

此事已定,允熥又與他們商議了一會兒,說道:“你們既然來了宮中,就隨着我在宮中轉一轉吧。尤其是你,尚炳,你的兄弟可都在皇家學堂讀書呢,我聽說你也沒有去看看他們?這可不行,他們以後都是你的臂助,還是要多多在意的。”

聽了允熥的話,本來準備告退的幾人也就隨着允熥走着,來到皇家學堂看一看。

允熥他們來到皇家學堂的時候,正在上軍略課,由景川侯曹震教授,不過實際內容與兵法課其實區別不大,只不過是加入了不同教課先生的不同見解罷了。

允熥他們三人在一旁的玻璃窗戶外面看着。允熥指着坐的位置挺靠前的朱尚烈說道:“尚烈我來這裡幾次了,凡是武藝課或者兵略之類的課程,他都是最認真的。”然後對着尚炳說道:“這可以爲你的用兵打仗的臂助。我可記得你對於軍略不怎麼樣的,武藝也不行。”

尚炳說道:“武藝不行確實是,我實在沒那天分。”

允熥插嘴道:“什麼沒那天分,就是懶。”

尚炳笑道:“是是是,我早上起不來,懶一些。但是兵略我可不服,我可是打過仗的人了,前年、去年我都帥兵打過仗了的,也是斬獲頗豐的。”

他們笑着說了幾句,朱楩指着一個十四五歲、正在不知道鼓搗些什麼的人說道:“我記得他是尚煜吧,挺好的一個人,怎麼上課不聽呢!要是我上學的時候這樣,被先生告訴了父皇,那少不了打一頓屁股的。”

允熥說道:“尚煜對於打仗的事情沒什麼興趣,不過理政倒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厲害。將來可以用他來治理地方。”

然後對朱楩說道:“至於打屁股,這辦法不錯。尚炳,你身爲長兄,由你懲罰尚煜。”

朱鬆說道:“這玻璃真是個好東西,從外邊看裡邊真是清楚,用了玻璃就不必在白天點燈了。”

然後他對允熥說道:“怎麼樣,把玻璃的造法也告訴我們吧,我們一定不說出去。”

允熥怎麼可能公佈出來,這可是他手上目前唯一一個有收益的工匠項目。他雖然是皇帝,但是想支持其他的科學研究花錢還得從戶部要錢,皇莊的收益雖然有富裕,但是也不能都花光了。所以他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搖錢樹的。現在懂得造玻璃的工匠都是被嚴密防守生怕被撬走的。

所以允熥打個哈哈,他們知道允熥不會放手,裝作是開了個玩笑就過去了。

不一會兒下課了,衆位王爺紛紛出來,然後對允熥行禮。他們在裡邊上課,早就看到了窗戶外頭的允熥他們了。

允熥說道:“尚煜,出來。”

然後那個剛纔不知道鼓搗什麼的那個少年出來了,一臉的苦澀。

允熥說道:“尚煜,這可是我選定的必修課,你今日還不好好聽,我本該懲罰你的。但是,你的長兄今日在這裡,就由你的長兄晚上回去以後懲罰你。”

尚煜的臉色更苦了。要是允熥懲罰,其實還好,允熥不主張用體罰,尤其是對待兄弟,所以他們除了會因爲來年需要重修這門課程而感到不爽以外,其實還好。

但是尚炳就不一樣了,狠着呢,尚煜最怕的就是尚炳了。

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84章 醒來第655章 岷王——出納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72章 投奔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470章 大吵第626章 好馬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717章 安南王妃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373章 重力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515章 管稅第278章 相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514章 議論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53章 慶功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522章 回賜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161章 事情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195章 何爲人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28章 茹瑺評論第508章 幻彩閣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66章 新一年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098章 遺書第1035章 鐵門關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答覆本章說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216章 家話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250章 副校長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16章 首抄詩詞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