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路遇

他們一行八人也不駕車,騎上馬在街上溜達,還一邊談論着聊着各種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功夫、女人……

因爲他們都穿着皇家子弟的常服,所以也沒有不開眼的老百姓衝撞他們;洪武街又十分寬闊,生點兒意外也不太可能。

就算是過往的其它勳貴子弟也會主動靠到邊上等着他們過去,沒人會招惹他們。還有一個過路的官員想上來說幾句話拜見一下,但是被他們給忽視過去了,他們可不在乎一般的官員。不過這也是有例外的。

他們正聊着什麼的時候,又有一支車隊停在了路邊等着他們過去。高煦等人都不在意,還在聊着什麼;但是朱孟炯眼尖,看出來這是鄭國公府的馬車,伸手拽了拽允熞和朱賢烶,說道:“你看,那邊是鄭國公府的馬車,”

朱賢烶毫不在意的說道:“鄭國公府怎麼了?能比咱們皇家還牛逼?”他繼承了朱榑的跋扈勁兒,誰也不在乎。

倒是允熞說道:“不行,我得下馬拜訪一下,這可是外祖家。”常妃身爲朱標的頭一個正妻,理論上朱標所有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

歷史上允炆繼位以後雖然常家沒什麼權力,但是允炆對他們可是‘禮遇甚厚’,表面功夫做的很足。

允熞下馬去拜訪。朱孟炯看允熞去拜訪了,自己也順勢下馬去跟着拜訪,雖然他比允熞還大。

見到他們下馬去拜訪,高煦等人在馬上坐着等着也不好,也紛紛下馬。就是一貫跋扈的朱賢烶也下了馬跟着,雖然他不會和常家的人主動說話。

允熞走到常家那朱元璋生前賞賜的奢華馬車面前,駕車的車伕馬上行禮說道:“見過親王殿下!”不過雖然禮行的是一絲不苟,但是也沒有什麼緊張的神色。

允熞對着馬車說道:“可是鄭國公在裡邊?小王明儀殿主人來拜會。”因爲他還沒有正式的封號,也沒有出宮分府居住,爲了不顯得高高在上所以只能用自己所住的宮殿名稱來自稱了。

允熞雖然好像一個武人,但是心思可比允炆細膩多了。

然後除了朱賢烶之外的六位王爺也先後說要拜會。他們就好說多了,都有封號,用封號自稱即可。

馬車裡,鄭國公府的二管家常有福對常繼鋒說道:“四少爺,一共是七位王爺來拜見,您得下去見見。”

但是常繼鋒驚慌的說道:“你出去見見不行嗎?”

常有福一看就知道是常繼鋒之前從未同時與這麼多皇、貴族子弟見面,犯了恐懼症不願意下車去見。他頓時感慨這位少爺還是缺乏鍛鍊,要是大少爺繼宗、二少爺繼姚在這裡一定會下車與幾位王爺談笑風生的,就是三少爺繼盛、五少爺繼祖也比四少爺強。

但是現在在這裡的主家只有常繼鋒一人,他還是隻能溫言說道:“四少爺,您得出去見一見,外邊的可是幾位王爺,就算幾位王爺不介意,總不能讓他們覺得咱們鄭國公府沒有禮數。”

常繼鋒的這些天才來到鄭國公府的玩伴於誡卻不像常繼鋒這樣驚慌,反而十分興奮的說道:“王爺?我來到京城還沒有見過王爺呢!”然後攛掇常繼鋒說道:“你下去看一看,我也跟着看看,看看皇子是不是像村子裡傳說的那樣都是人中之龍。”

常繼鋒一聽於誡說話,就暫時忘記了緊張,笑着說道:“咱們村子裡的傳說一點都不對,我見過皇上,連皇上都不是鄉親想的那樣,王爺們也不會那樣的。”

於誡還是說道:“你就下去看看,我也看看。”

你還別說,常繼鋒還就吃於誡這一套,說道:“那我下去看看,你跟着我不要說話。”

於誡答道:“知道了。”

常有福鬆了口氣:‘四少爺可算同意出去見幾位王爺了。’然後他又深深地看了一眼於誡,暗想:‘四少爺對於於誡的話可是真聽。’

他又囑咐了幾句話,然後下車。

門外的幾位王爺都等的不耐煩了,就算是鄭國公常升,也不能怎麼怠慢他們吧?並且常昇平日裡的爲人,也不像是這樣怠慢他人的人。

有人正在疑惑,這時馬車的門簾被掀開,從裡邊走出來一個才七八歲的小孩子,後邊跟着一個四十多歲的大人,衆人一看就認出了是鄭國公府的二管家常有福;至於最後出來的人衆位王爺都給忽略了。

常有福行禮說道:“幾位王爺,今日是我家四少爺出門,大老爺和二老爺都不在。”

“我家四少爺還小,還沒單獨見過外人,若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常繼鋒這時按照之前常有福的囑咐說道:“小生常繼鋒,見過幾位王爺。”

八位王爺一聽,就知道這是最近找回來的原鄭國公常茂唯一的那個兒子了,已經被允熥加封世襲指揮使,聽說常升對他比對自己的兒子還好。

允熞反應最快,上前拉住常繼鋒的手說道:“原來是四表弟。我就託大稱呼你表弟了。以後咱們常來往。”

“我現在住在宮裡不方便,等我出宮建府了,常找表哥來玩。表哥教你功夫,就算比不得常家的家傳功夫,見識見識也好。”

八面玲瓏的朱濟燁也湊上來說道:“常家弟弟,我可是已經在外邊開府居住了,可以找我來玩。”雖然他並未說自己是誰,但是一旁的常有福可認識他的。

朱孟炯當然也湊了上來。至於高煦,他不習慣和陌生人打交道,一時倒是不知道說什麼,等到他想好說什麼了,現自己預備的詞兒都已經被其他人說過了,也來不及再想了,隨便說了幾句。

其他的王爺就沒有做的過了得了。他們畢竟是王爺,就算不得罪鄭國公府.也沒必要拍常家的馬匹。但是也都上來說了幾句話。只有朱賢烶哼了一聲,嘛也沒說。

常繼鋒見到這麼多人和自己說話,頓時又手足無措起來,常有福教他的東西全忘了。常有福忙上前招呼着。

又寒暄一陣,他們才散開各自走各自的路。

常有福帶着他們回到鄭國公府,馬上來拜見常升,並且在說完今日出府幹的事情之後,說道:“二老爺,今日回來的時候,我們遇見了四親王殿下,齊王世子殿下,還有高陽郡王、……等六位郡王殿下。”

常升說道:“那怎麼招呼的他們?”

常有福說道:“二老爺,是四少爺出去招呼的。”

聽到這句話,常升笑道:“噢,繼峰也會招呼客人了?”然後他對站在一旁的常繼鋒說道:“不錯,有提升。”

常繼鋒說道:“叔父,我只是說了一句話,就見到他們都上前來與我說話,我就慌神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後邊全是管家招呼的。”

常升還是說道:“那也有提升,該表揚一下。”又對常有福說道:“賞賜你宮裡賞賜的綢緞一匹。”然後對於誡說道:“加你一個月的月錢。”

常有福馬上跪下說道:“二老爺,賞賜太重了,還是收回去吧。”

常升說道:“我說賞你就是賞你的,安心收着就好。”常有福這才收下。於誡一開始就沒想着推辭,見到常有福收下了,自己也就心安理得的謝恩了。

常升又與常繼鋒說了幾句關於今日他‘獨自’出府的事情,然後讓他退下。

返回常繼鋒住的院落的時候,於誡對常繼鋒說道:“你現在的家可真是豪奢,家裡這麼多下人服侍我還想得到,這麼多錢說賞賜就賞賜了。”他纔來京城不久,還不習慣。

常繼鋒對他說道:“按說現在叔父,三叔父對我都很照顧,母親(常茂的正妻馮氏)也對我很好,就好像我是她親兒子一樣,家裡又錦衣華服的,在村子裡的時候再想不到這樣的好日子。”

“但是我有時會想回到村子裡生活,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泥巴,被弄得滿身的泥,然後被大人罵,剝光了扔河裡洗澡。有時候我會想回村子裡。”

於誡說道:“嗯,我也是,總想玩泥巴,但是總不讓,還不讓光着屁股待着,真是不得勁。”於誡使勁的點頭,彷彿要通過這個告訴常繼鋒他有多麼的想玩泥巴、光屁股。

常繼鋒有些無語的看着於誡。他是想和於誡訴說自己的心情,但是於誡總能把話題歪到其他方向上去,完全理解不了他的心情。

但是常繼鋒還是覺得只有於誡才能和他說到、玩到一起去。

=======================================================

於誡受賞的事情在鄭國公府傳播,頓時惹得又兩個人不滿意起來。常繼姚與常繼盛說道:“二伯太偏心了,繼峰不過是出來見了幾位王爺一面,連話都說不利索,二伯竟然就賞賜了二管家和那個繼峰的小書童!哪有這樣的!”

常繼盛也接到:“就是,就算繼峰是大伯家的獨苗,也不能這麼偏私。咱們找大哥說道說道去。”

常繼姚說道:“拉倒吧,和大哥說道,那他一定說咱們沒有兄弟友愛之心。他是未來的鄭國公,什麼也不擔心,和咋們不一樣的。”

常繼盛說道:“我就是覺得不公平。要不設計他出個大丑?”

常繼姚說道:“你要不怕讓爹把屁股打爛,你就去吧,可千萬不要說和我說過。”

常繼盛泄氣道:“我也怕。”

兄弟倆相對無言,也只能帶着不甘散去了。

========================================================

接下來幾天,允熥提出的輸血和烈酒清潔的事情在京城傳了開來。與允熥想的不一樣,大家主要是關注輸血,而不是他認爲的烈酒消毒的事情。

允熥後來才明白,原來此時朱元璋嚴厲限制用糧食釀酒,並且大家日常喝得就是酵酒,不是後世大行其道的蒸餾酒,所以可以被認爲是烈酒的蒸餾酒十分少,普通老百姓也喝不起,與輸血一樣是和老百姓無關的事情。

而輸血多麼聳人聽聞啊,比烈酒清潔要引人注意的多,所以大家都在談論輸血的事情。

至於武將世家更是關注輸血的事情了。就算是大將,在打仗的時候受傷也是難免的,說不定倒黴中了一箭然後流血過多就死了。要是輸血真的管用,他們就多了在打仗的時候保命的把握。

各家都在找醫生詢問是不是真的,但是醫生們,包括太醫院的御醫也不知道啊,被問得很煩。

還有人直接問到了允熥這裡。這天下午允熥批答完了手頭的摺子,御馬監的太監白喜光來拜見允熥。

他行完禮之後站起來說道:“陛下,奴才已經和工部說好了,用他們的工匠與御馬監的工匠一起造車軌和特殊的馬車。”

“奴才是來問一問,先從哪裡開始修建軌道?通到哪裡?奴才纔好與工部確定造車軌和特殊的馬車的大工坊建在哪裡。”

允熥說道:“兵部說了嗎?沿着驛站修軌道,還多半要增加驛站的數目,兵部也繞不開的。”

白喜光躬身說道:“陛下,奴才的御馬監之前從未與兵部打過交道,無陛下的命令,也不好擅自與兵部接洽。”

允熥說道:“那便算了,不必你御馬監來與兵部打交道了。告訴工部的官員,讓工部與兵部來說。”

白喜光說道:“是,陛下。”

允熥接着說道:“至於修在哪裡?嗯……”

允熥想了一會兒,說道:“第一條線路就從龍灣渡江北對着的浦口開始修,延伸到鳳陽。這一路朕走過,沒有什麼大河,湖泊可以躲開。”

“碰到小河流就架橋過去。一路上的幾個府城,以及直隸京師的滁州城都要經過,縣城倒是沒什麼必要。除了必須的躲避山、水,儘量把線路拉直,好能夠快些。若是驛站的位置不合適的,就挪動驛站。”

“先着人勘探從浦口到滁州城的線路,這一路勘探好了就先開工。在修建從浦口到滁州城的軌道的時候,着人勘探從滁州城到鳳陽城的線路,拿來給朕看。”

允熥想要修的就是後世的京浦鐵路線的線路。現在先修從浦口到鳳陽的,之後再延伸到北平。不過中間的黃、淮兩條河估計修不了橋,只能是在渡口用船來中轉了,倒是也不是很費事。

白喜光躬身行禮說道:“是,陛下。”然後看着允熥沒有什麼安排了,就退下了。

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250章 副校長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3章 徹底融合第1472章 類比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373章 在東平州第1512章 供詞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381章 徵兆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616章 齊步走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02章 考試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588章 宗喀巴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035章 鐵門關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680章 三清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400章 齊王女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373章 重力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761章 三元宮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60章 祖陵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211章 再等等第424章 驚動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1458章 求封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256章 多疑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696章 孩子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1378章 禮物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77章 兩個相關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171章 繼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