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皇家之人

晚上解縉回到董府,與下班回家的董倫說起今天的事情,稱讚允熥道:“陛下真是慧眼識人之人,當即任命我爲《太祖實錄》的副總編,又許我以後總編《大明大典》、重修《元史》。”

董倫對於解縉受到重用十分高興,但是對於他還是有些擔心,說道:“解兄,你以後在皇城之中爲官,可一定要注意。今日你不經陛下允許就擅自作文,這不合禮儀,並且極爲不合適。”

“幸虧陛下大度不與你計較,要不然就憑你今日的一番動作,恐怕就會從此不被陛下重用了。”

“天下的善於作文的讀書人數不勝數,也不差你這一個。”

解縉不屑的說道:“其他人怎麼能與我相比!”

董倫聽了他的話,也不知道如何說了,只能看着以後幫他化解化解了。

解縉又說道:“不過今日我在宮中聽陛下吟起一詞,頗爲不錯,也不知是何人所填。”說着,把那《陌上桑》背了一遍。

董倫說道:“果然不錯,道盡了落地讀書人的辛酸苦辣。聽起來不像是陛下假託他人所填,陛下又沒有考過科舉,是做不出這樣的詩詞的。”

解縉說道:“聽說是永平府、灤州一帶未中舉的秀才,等着陛下找到這人,我一定要和他切磋詩詞。”

===================================================

第二天是七月十二。禮部的官員擬定了七月十三日爲吉日,讓藩王返回封地。允熥即使要逐步撤銷內地的藩王,也不能一下子都把他們拘在京城,得一步一步來,所以同意他們返回封地。特別是靖江王朱贊儀最爲重要,需要返回桂林好好的與當地的土官打交道。

不過所有的年滿七歲未滿二十歲的小王子都被留在了京城,只有朱高熾以“回家看望剛出生的長子”爲由允許返回封地,但是要求他等到朱瞻基年滿一週的時候回京。

允熥下午正在教導四個小孩繼續學習《三字經》的時候,王喜走進來說道:“陛下,燕王殿下求見。”

允熥略有詫異,但還是說道:“請四王叔進來。”然後對寶慶她們說道:“你們等一會兒,過會兒我就回來。”

寶慶等人點頭。

允熥本想到另外一個殿閣與朱棣說話,但是沒想到朱棣來的很快,允熥還沒有走出這個殿閣,朱棣就已經到了。

朱棣笑道:“陛下,臣來拜見陛下了。”然後跪下行禮。

允熥趕忙去扶,不過不出所料的,允熥扶不動朱棣,朱棣硬生生跪倒地上磕了個頭。

允熥說道:“四王叔這不是折殺我嘛!”

朱棣說道:“陛下爲天子,如何承受不得!”

然後朱棣站起來以後,又和幾位小傢伙打招呼,四個小傢伙也回禮。

敏兒說道:“你就是四叔祖嗎?現在大明藩王之中年紀最長的,也非常有本事那個嗎?”

朱棣笑道:“小敏兒,我確實是大明宗室中現在年紀最大的,但是比我有本事的人多的很。寧王弟、遼王弟都比我強多了。”

允熥還是第一次見到朱棣這樣,有些驚訝,不過反應過來笑道:“四王叔何必自謙。”二人說笑着來到另外的殿閣。

等分別坐定了,允熥抿了口茶說道:“四王叔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進宮是有何事?”

朱棣說道:“既然陛下問起,那我就直說了。”

“臣自認爲在諸位藩王之中,也算是有些本事的,……,所以請爲大明鎮守邊陲。”

朱棣今日的言辭也是經過反覆思量的。經過討論,朱棣的謀士一致認爲允熥一向喜歡下邊的人有話直說,不喜歡遮遮掩掩;允熥做事也是把事情都擺出來,雖然你不一定知道他到底是什麼目的,但是至少他的做法都在明面上。

所以朱棣說話相對直接,並且不卑不亢,因爲拍馬屁的事情是一開始進門的時候。

允熥思量着。像朱棣這樣的狠人,允熥當然是有計劃的,並且好鋼用在刀刃上,一定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允熥認爲,最適合朱棣的地方就是帝國勢力範圍關鍵位置,要麼是大西北烏茲別克、坦吉克到哈薩克一帶,要麼是孟加拉—阿薩姆地區,要麼是蘇門答臘島。

這三個地方差不多都是帝國數百年以後可能維持直轄統治的最靠西的地方了,並且地理位置也很重要。當地也沒有漢人,正需要朱棣這樣的狠人來平定地方。

但是允熥是不能直接和朱棣說的,現在大明還夠不到這些地方,就算是蘇門答臘島也得過幾年,更不必提要是蘇門答臘島上的政權曾向大明稱臣的話,還得費心尋找合適的藉口。

允熥不打算把所有藩國的國君都變成姓朱的,但是蘇門答臘島這樣的重要島嶼是一定要的。

允熥要是直接和朱棣說了,朱棣多半以爲允熥在搪塞他。所以允熥思考了片刻之後,半真半假的說道:“四王叔,以後你一定是必然有封國的。但是到底在哪裡,朕還沒有想好。”

朱棣要說不失望是假的,但是允熥的回答也算是實話了,朱棣也不好細問允熥的考慮。

接下來叔侄二人談天說地了一番。雖然二人都是隻說七分話,但是也相談甚歡。二人現對於文官、儒家、宗教的看法都差不多,都是用來利用的,那個好使利用哪個。

允熥還虛心問了些關於北方的人文、地理,朱棣沒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一一作答。

過了一會兒天向西快要落下了,允熥還留朱棣吃了一頓飯。

好吧,允熥後半段給四個小孩的教書任務完不成了,只能推到明天了,不過允熥覺得要是能安了朱棣的心也值了。

第二天允熥親自送十幾位親王返回封地,與關係不錯的濟熺、朱橞等人還依依惜別的。

允熥其實是想和這些叔叔、兄弟啥的好好聊聊的,但是剛剛繼位太忙了,實在是沒有時間。不過好在明年的朱元璋忌日大家還要過來,到那時應該沒有這麼忙了,能有時間和他們好好聊聊。

當然,尚炳等三人並未離京,他們還得在京城繼續折騰封國的細節,差不多等到明年才行。

同一天離開京城的還有張數,他要去鐵嶺上任了。

臨走之前,允熥叮囑他說道:“張卿,你此去遼東,一是增加在地方帶兵的資歷,二是爲以後做準備。朕打算等着英王叔正式封國之後以你爲英國左王相,兼領遼東行都司。”

“以後記着,在奴兒干都司,先挑一個勢力大一些的部落開刀,讓他們知道我大明英封國的厲害。但是以後不可總動刀兵,以扶綏爲主,動兵爲輔。”

“另外,遼東行都司的兵是中央朝廷的兵,不是英封國的兵,你不要搞混了。”對於這一點,允熥只能說這麼多了,再多說了就傷親情了。不過他相信張數能明白的。

張數說道:“臣遵旨。”大概是明白了。

允熥隨後讓張數走了。

返回皇宮的路上,允熥一直在思索着。其實東北這塊地方算上沒有封出去的遼東兩面濱海,走海路不遠,境內又有好多大江大河交通便利。允熥其實把東北封出去挺捨不得的。

但是這個年代的遼東漢人太少啊!自從安史之亂之後大唐丟掉遼東已來,遼東的漢人是日漸變少,到了蒙元時期是一個也無了。

朱元璋苦心經營二十年才讓遼東有了幾十萬漢人,還有十來萬馴化的土著。東北又冷,讓人們主動來東北開荒在明初怕是不易。不封個王來這裡軟硬兼施‘教化’土著,怕是一百年以後也不會有太多變化。

不過允熥已經決定了,等朱鬆,還有其他將會封在東北的王死了,就在東北推行‘推恩令’,把大國化小,最後慢慢收歸中央。

不過在西域可不能這麼幹。西域西邊就算有了其它的國家,西南方也是阿富汗和克什米爾,都得防着,小國小心被吞了。至於西南的岷國,推不推的無關緊要。

皇家的親王一下子少了十好幾個,京城都顯得空曠了,雖然這些親王平日裡也不怎麼出來,請兄弟吃飯都在自己的府邸,但是就是顯得空曠了許多。

親王們走了,專門教導皇家子弟的書房也重新開張了。

不過其實人也不太多:朱樉的年滿二十的庶子回去了,還有七八個;朱棡的幾個兒子;朱高煦;朱有燉年滿二十也回去了,還剩下朱橚其它的兒子;朱楨的兩個庶子;朱榑的幾個兒子;魯王獨子朱肇琿;還有朱椿和朱柏的長子。

其他朱元璋的兒子的孩子年齡還小,沒有留在京城。這樣算下來,再加上朱允煕、朱允鑑,留在京城的也就是二十多個(好像也不少)。

允熥請在朝的大儒,國子監的祭酒徐宗實,和中書舍人方孝孺來給他們上課;又找了半退休的郭英來教授兵法。

還有幾名武藝高強的侍衛來教授武藝。

允熥對於這幫皇家子弟是很不放心的,事實證明,禍害百姓的不少,所以允熥特意在重新開課的頭一天,專門來表了講話。

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583章 親人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377章 妹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583章 親人第982章 評論第486章 惦記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195章 何爲人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971章 年輕人第488章 貢院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437章 閒聊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670章 攻緬——殺第866章 捷報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文章相關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82章 年前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213章 發福利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795章 諸事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48章 卡廷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85章 崩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177章 演戲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64章 各種事第98章 議婚第1124章 傅安(一)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181章 軍與監第1036章 決心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564章 吳王府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840章 升龍第489章 胥史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1689章 回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