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

允熥聽他答應了,又說道:“好好幹,不管有軌馬車有沒有用,孤不會吝惜賞賜的!”

馬車馬上跪倒地上說道:“草民必不敢不盡心盡力。”

現場的其它工匠對於馬車是極爲羨慕啊!一位郡王來親自交待任務,還說了只要努力幹就行,不強求結果,那誰不願意啊!很多人都對於馬車嫉妒了。

不過他們也不敢搗亂。馬車是白太監推薦給這位殿下的,要是事情辦不成,白太監臉上也不光彩,要是讓他查出來是誰搗亂,那就是生不如死了。一個宮裡的實權太監整他們不要太容易。

允熥又對在場的工匠都說了幾句話,大概是讓他們好好幹之類的,就走了。

允熥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已經是酉時了。雖然夏天天黑的晚給人一種時間還早的錯覺,但是確實到了晚上了。

不過允熥還是堅持把四個小孩子都叫過來,給他們講了半個時辰的課,然後纔去抱琴宮裡歇息的。

晚上在抱琴的承乾宮裡,允熥和以往一樣,吃完了飯,一邊聽着紫妍彈箏,一邊吃着抱琴給他剝好的瓜子。

晚上歇息,允熥和抱琴親熱過後,忽然想起了抱琴的家人,問道:“抱琴,以前聽你說過,除了父母以外,你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還有一個妹妹。這些日子還沒有關心過你的家人。”

“上次,我記得你家人出了鄭國公府,要倒騰一點小買賣。現在到底在幹啥?”

抱琴生了兒子文垚,並且文垚活了一年多以後,洪武三十年年底朱元璋加封抱琴爲太孫側妃。那時常家就給抱琴的孃家葉家脫了籍並且上了上元縣的戶口。

當然,大明的法律是禁止除了皇家人以外的人家蓄養奴婢的。但是這種事情靠着國家法律的規定是無法禁止的,你讓這些大人物家裡沒有幾個下人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向執法嚴格的朱元璋也只能默許。

不過如果奴婢逃跑的話,官府不支持主人把奴婢抓回去,頂多允許主人家把原來的奴婢身上值錢的東西衝抵身價,即使不夠也就此兩清了。

當時允熥還給了抱琴一筆錢,讓他去安置自己的親人。然後從洪武三十一年年初都是一大堆的事情,顧不得葉家後來怎麼樣了。不過此時大明的規矩不嚴,有品級的嬪妃家裡的女性親眷都能進宮見嬪妃的,所以抱琴對於自己家裡的事情很清楚。

抱琴說道:“我爹一直跟隨鄭國公府打仗,也不會別的東西。也不願意到鄉下買幾畝地種地,在城裡先後倒騰了兩個買賣,都不怎麼掙錢。”

“大哥娶得媳婦也是鄭國公府裡的下人。我家裡人也不好意思讓鄭國公白放了大嫂一家,用家裡的錢給大嫂一家贖身爹又不樂意,所以總是去鄭國公府裡拜見岳父大人。”

“這去國公府裡,我爹、我大哥因爲我的關係,自認爲也是半大不大的人物了,就得帶點兒東西,花的錢也不少。雖說鄭國公也總會賞賜些,但是他們賞賜的東西我們家又不大用得到。”

其實真相是抱琴故意指使自己的孃家人接近鄭國公府的。抱琴素來狡黠,知道自己雖然生了兒子,但是除非薛氏姐妹一直沒有兒子,否則她的兒子當不了皇帝的,所以自家肯定比不上常家的。

但是爲了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她要緊靠着常家,好歹常家也算是她的半個孃家呢!所以她的大哥纔有時會去鄭國公府,要不然這個年代一般人誰總去拜見自己的岳父?

抱琴接着說道:“所以我家人這些日子當初賞賜的那點兒錢沒了一半了,二弟又要娶媳婦,小妹雖然現在還沒有人家,但是以後出嫁總不好沒有嫁妝的。全家人都愁怎麼辦呢。”

允熥不知道抱琴在半真半假的說話,問道:“那想好怎麼辦了嗎?”

抱琴說道:“我爹就會打仗,所以嚷嚷着回兵營呢。但是我娘不願意。並且我大哥倒是練過武藝,但是二弟從小在鄭國公府裡就陪着少爺讀書,不會武藝的。”

允熥說道:“武藝是要強身健體的,倒不是非要當兵打仗的才練武。”

“不過你家人可以這麼辦:把你二弟獨立出來另立一戶爲農戶;你爹和你大哥都是從新入兵戶,這樣可好?”

抱琴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沒有允熥的意思他她是辦不成的,所以今日說起這個。

目的達成的抱琴一副十分高興的樣子說道:“多謝陛下恩典。要是能入了上十二衛就更好了。”

允熥說道:“好,行。就定在府軍前衛吧。”

抱琴再一次感謝允熥。

允熥看着自己的女人真誠的感謝他心裡也高興,說道:“你想怎麼感謝朕?”

抱琴頓時裝出扭捏的神情,但是動作可是一點不扭捏,很快點燃了允熥慾火,頓時又是一場大戰。

第二天上午平安無事。下午,允熥正在與輔官一道批答摺子,突然王喜說道:“陛下,通政司通政使夏原吉請求面聖,說是有重要的摺子。”

允熥馬上讓夏原吉進來。夏原吉進來以後一邊把手裡的東西遞給王喜,一邊說道:“陛下,有朝鮮使臣的供書,說是權知朝鮮國事大臣李成桂以年高爲名,將權位讓給其子李芳遠。”

朱元璋一生都並未正式承認李成桂的朝鮮國王之位,只是默許。朱元璋的原話是:‘再三差人來,大概是要自作王。我不問,叫他自作,自要扶綏百姓,相通往來。’

然後李成桂的名號就是權知朝鮮國事。這一時期的朝鮮有點兒像佛朗哥時代的西班牙,雖然名義上有國王之位,但是沒有人擔任國王。

允熥倒不是很吃驚。他不太知道朝鮮國內是什麼情況,並且李成桂已經六十多了,管不了國家把權位讓給兒子也正常。雖然不是之前使臣所說的李芳碩,但是也有可能的。

但是然後夏原吉接着說道:“並且,李芳遠請求陛下,正式冊封其爲朝鮮王國國王。”

第1134章 甘州城之危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508章 幻彩閣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107章 成親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937章 其它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234章 足球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343章 安王府第696章 孩子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195章 何爲人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394章 燕軍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73章 張彥方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454章 銀行業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625章 體育第765章 做夢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469章 攤牌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73章 張彥方第1209章 賢才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429章 甄選舍人第699章 說第645章 鐵紀鐵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1138章 陳立傑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840章 升龍第696章 孩子第1427章 長大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021章 **主義第1137章 決心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586章 五皇子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576章 封賞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