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

允熥吃完盒飯,將剩下的垃圾分門別類放進垃圾桶。大明也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垃圾桶裡要是扔錯的垃圾比較多,下個月會加收附近所有住戶的衛生費。允熥現在只有遺留的公士俸祿,而且這個俸祿還不多,只相當於大明平均工資的70%,他可得省着點兒花。

扔完垃圾,允熥又倒了杯水,這纔開始看《第二次社會革命后帝國政治制度的演變》這本書。

“第二次社會革命後,大明的政治制度與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變化。雖然第一次社會革命前後由於資本家當政的關係,制度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除設立議會外,從表面上看變動不大;可帝國重新恢復秩序後不僅改變了政治運行規律,而且政府各部門也進行了較大調整。”

“第一個重新制定的,是帝國憲法。在資本家主政時期,資本家爲了從法律上確定自己的權力,設立了憲法。帝國重新恢復秩序後,對憲法進行了較大調整。明確規定了帝國爲君主立憲制,帝國皇帝名義上的權力很大,爲三軍最高統帥,擁有否決議會決議、修改法律與解散議會的權力;但在實際執行中,皇帝一旦行使這些權力就是重大政治事故。至今尚未有皇帝否決議會決議、修改法律與解散議會的先例。基本可以認爲,這些權力其實並不存在。”

“在確定憲法後,首先被改變的,是議會與都察院。通過這次社會革命,大家徹底認清了都察院這樣的部門在新時代毫無用處,將其撤銷;取代都察院職能的,是議會。由於對第二次社會革命心有餘悸,爲了儘可能讓底層的聲音傳到上層,壓制資本家的剝削,帝國中央制定了新的《議會選舉法》。”

“首先,是取消了選舉人與被選舉人的財產限制。只要是年滿二十歲、沒有犯罪記錄的男性,統統可以成爲選舉人與被選舉人。”

“第二,是議會設置變化。在實地考察了漢洲與弗菻國家的議會制度後,曹克敵認爲,每名議員代表的選民人數不能太多,如果太多,那麼這名議員很難代表民意。每名議員代表的選民最好不要超過2萬,也就是說,代表的民衆不要超過6萬。但層級同樣不能多,一旦出現層級,就會有某些人被戴錶的情況發生。爲了取得平衡,經過反覆討論,最後決定在國家、省、府與部分縣設立議會,分爲三級。設議會的縣的議會的上級是省議會,不是府議會。府縣議會按照每6萬人一個議員的比例設立,但保證議員少於200人,如果超過就分設縣議會,或拆分縣。”

“議員選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被選舉人要進行公開演講,訴說自己的主張;投票採取匿名方式,任何泄露選民選票內容的行爲都將被判處叛國罪,最高可處以死刑;禁止任何政府公職人員參加競選;被選舉人必須是選區戶籍且在選區常住,等等。”

“府縣議會擁有審議政府年報、審覈政府財政預算、彈劾政府官員、選舉省級議會議員、審議稅種設立等權力。隨着議會權力的擴大與穩固,逐漸能夠與府縣政府相抗衡。不過這不全是好事,對於那些設立了議會的縣來說,由於縣議會歸省議會管,縣裡上下都覺得自己歸省直管了,以議會爲擋箭牌不聽府裡的命令,讓府政府非常頭疼。”

“省議會的權力與府縣議會差不多;到了國家議會層面,就又不太一樣。國家要制定各項法律來規定國家如何運轉,如果將制定法律的權力完全交給國會,那政府的權力縮水太多了,重建國家的領導者雖然擔心再次發生社會變亂,但也不願自己的權力受到太大限制。經過反覆議論,最後決定議會對於法律條文有否決權與修改權,但必須達到60%以上的議員反對才能建議修改,80%以上的議員才能否決。”

“即使如此,肅靖王朱忠栩仍然非常擔心,擔心政府被國會控制,擔心議會被暴民控制,他們的後代死無葬身之地。爲此,又進行了長時間的考量後,將原本設想的議會改爲議會下院,增設議會上院,由貴族擔任上院議員。至於如何成爲上院議員,一開始肅靖王朱忠栩的想法是由他們幾個指定,但遭到了廣大有功之臣的反對,最後決定在每次上院議員換屆前由大多數貴族共同商議。”

“但這種方法仍然並不穩定,而且伯子男們也擔心王爺公爵們一票頂一百票,仍使得中等貴族的權力被侵奪。這種制度磕磕絆絆實行了幾十年後,這時帝國已經建立起完備且遍及全國的教育體系,有些小貴族忽然發現用能否考上大學來分辨是否適合成爲上院議員非常公平,至少是他們能找到的最公平的方式,後來就形成了現在約定俗成的選拔制度:只有考上大學的貴族子弟才能參加。因爲僧並不比粥多,上院議員的產生就變得非常簡單了。”

“後來,這種以大學生爲議員的風氣從上院吹到了下院。因爲所有人都認爲大考是最公平的考試,以大考成績論高低也是最公平的方式,所以國會下院的議員漸漸的也都是大學畢業生。”

“一開始只有國會設立上院,但省府縣議會逐漸都設立了上院。省府縣議會上院議員不強求必須是大學生,因爲沒有那麼多貴族大學生願意做府縣議員。當然,許多貴族大學生會把府縣議會作爲跳板。其實下院也差不多,走選舉路線的平民大學生也是將府縣議會作爲跳板。”

“與省府縣議會不用,國會上院是有實權的。國會上院是全國最高司法機構,同時擁有駁回下院議案的權力;省府縣議會上院則基本上就是給貴族的一個福利,幾乎沒有權力。不過國會上院雖然權力很大,但極少行使。”

第343章 安王府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76章 走進科學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458章 求封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1157章 追與逃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72章 投奔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752章 炮灰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234章 足球第157章 郡主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364章 逃亡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088章 內亂第1186章 吃起來有流淚的感覺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625章 體育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035章 鐵門關第384章 秦與浙第1464章 光榮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365章 對陣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55章 ……陰謀——誤事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414章 勸降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417章 前世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