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

“文垣,你是太子,將來也是大明皇帝,大明到底會如何變化也取決於你。爲父所有施政的緣故都已經告訴了你,你也知曉了爲父爲何要進行如此改革。若是你覺得某項施政不妥,一定要與爲父說。”允熥又對文垣說道。

允熥現在深刻地理解了爲什麼曾國藩說‘辦大事首在找替手’。真正的大事,是改變人的觀念、改變文化習俗,改變人的習慣。人在有生之年能夠改變的事情很多,但能改變的觀念、文化習俗和習慣很少。幸好帶有舊觀念、舊文化習俗、舊習慣的人會死。如果有‘替手’,就能在下一代中將你的成就鞏固下來。徹底收服南洋番國是如此,對國內進行改革,也是如此。

所以允熥儘管一直對於文垣現在就建立自己的班底很警惕,但也不得不讓他協助自己處置政事,偶爾還派到外地辦差,而且時常與他分說自己施政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文垣能夠成爲自己的替手,而不是將來繼位後改弦易轍。

“是,父親,兒子明白。”文垣答應道。

“敏兒,”他轉過頭對女兒說道:“對於大明來說,另外一個十分要緊之事就是科學研究。你弟弟負責收服藩國、鼓勵工商、統合勳貴,還要掌管軍隊,恐怕無暇顧及鼓勵科學研究。正好你又喜好新鮮事物,所以爲父就將鼓勵科學研究、促進大明科學技術進步之事交給你了。今後,格致院就等於歸你掌管。”

“爹,文珞與文堃喜好天文,又兼學數學,爲何不讓他們兩個掌管格致院?”敏兒問道。

“文珞與文堃都是書生,管不了這些;而且即使他們管得了,爲父才也不會他們掌管格致院。他們鑽研天文兼學數學,必定會偏向天文數學,在審覈研究項目、劃撥經費時也會偏向天文數學,恐怕反而會影響其他科學項目的研究。”允熥道。其實還有第三點,那就是在文珞與文堃鑽研天文與數學的情形下,掌管格致院的人很難不偏向這兩類,只有文字輩年紀最長、丈夫又在格致院研究其他項目的敏兒能夠不偏向,也能夠在文珞與文堃請求劃撥經費的時候頂住不多給。

“那女兒就不推辭了。”敏兒笑着接受了父親分派的差事。

文垣也沒有任何反對的意思。掌管格致院雖然會手握大筆錢財,尤其是火車被研究出來讓所有文武官員看到格致院的用處後,每年撥付的錢還會更多;但除此之外並無其他權力,不會影響權力格局。

“好了,爲父沒什麼事情要吩咐你們,正好時候也不早了,咱們回去用膳。”允熥說道。

“正好女兒也餓了,一起回去吃飯吧。”敏兒站起來笑道。

“昀芷,今晚也別回去了,反正無忌還在印度呢,你回去也是獨自一人,在宮裡也熱鬧些。”允熥又對昀芷說道。

“好。”昀芷也沒有意見。

但這時盧義又走了進來,他對文垣等人行禮過後說道:“官家,安王府急報,安王殿下病重;永安王派人從日本傳信,前日本國王之子足利義嗣被其兄足利義持謀害身死。”

“安王病重?”允熥說了一句,側頭對文垣說道:“用過晚膳後,你代表爲父去安王府探望一番,爲父明日還要親自去探望。宮門會在一更前落鎖,你可記着時間,不要晚了。”

“是,兒子會囑咐隨行的侍衛提醒。”文垣答應一聲,又問道:“爹,安王叔祖至今無子,在安王叔祖百年之後,要如何處置?”

“豈能讓安王叔死後無人祭奠。”允熥道:“爲父打算將你十一弟過繼給安王叔。不過,你十一弟以後雖然會祭祀安王叔,但卻不會繼承安王之位,而是按照爲父改革後的爵位承襲之制,先封爲郡王,若是能爲朝廷立下功勞,再晉爲親王。”

“十一弟?”文垣怔了一下。他十一弟文圯是妙錦的次子。按理說宸妃妙錦與安王妃是親姐妹,將她的兒子過繼給安王十分合適,不繼承安王之位也沒什麼。但是,“父親,若是將十一弟過繼給安王叔祖,文圯是算兒子,還是孫子?”文垣問道。

“當然要算作孫子。”允熥道。血統傳承是從父的,只能算作孫子。

“此事要不要兒子今日就告訴安王叔祖?”文垣又道。

“不必,若是真的不行了,再說。”允熥道。

“兒子知曉了。”文垣答應道。

“從明日起,”允熥又吩咐道:“你要注意日本的事情。日本這些年頗不平靜。足利義滿晚年寵愛幼子足利義嗣,給了他不少人手,使得他在建業十年足利義滿死後一直想要爭奪國王之位,足利家族內部紛亂;建業十七年日本又發生了上杉禪秀之亂,餘波至今尚未完全平定。”

“而且現任國王足利義持對足利義滿的施政並不贊同,反對同大明進行貿易,雖不敢禁絕,但也逐漸縮減;而且他在繼位後雖對外向大明稱臣,但在國內又偷偷樹立起了所謂天皇,號稱自己是日本親王兼任大將軍,代理朝政;又說自己雖然身份低於大明皇帝,但日本國是與大明平等的國家,耍兩面手段。我對此並不高興。”

“爲父想要將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但日本國力遠非朝鮮所能比擬,需要謹慎從事。”他看向文垣,語氣鄭重的說道:“爲父將這件事交給你,若是你能讓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爲父就能放心將大明交給你了。”

“是,父親兒子知曉了。”文垣感受到了父親的鄭重,也彎腰行禮答應。

“不必如此。即使不能讓日本變得與朝鮮一樣,也沒什麼,不會對大明有什麼影響。”允熥又道。“好了,適才就說要回去用膳,可又耽誤了這些時候,你孃親該着急了;何況你吃完了飯還要去安王府,咱們回去吧。”一邊說着,允熥一邊走出了乾清宮。昀芷、敏兒與文垣連忙跟上。

第268章 生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177章 演戲第1365章 誰決定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173章 張彥方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213章 來頭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435章 還有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206章 目的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313章 準備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372章 燕周浙第1476章 結束第1458章 求封第246章 接旨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691章 猜到第531章 帶誰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402章 吳橋第1211章 再等等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704章 晚會第1313章 準備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019章 趕路第1251章 反應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735章 兩方說話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464章 光榮第518章 爲什麼第1794章 姐弟感情與插曲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269章 驚動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458章 求封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470章 對聯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06章 目的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