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

阿比西尼亞帝國位於默伽獵大陸的最東方,全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文坻等人抵達的港口馬薩瓦港,位於今天的厄立特里亞境內。此時阿比西尼亞帝國的首都在阿克蘇姆,雖然不是港口,但也離着港口不遠,所以達維特一世皇帝纔會趕到馬薩瓦港迎接大明的皇七子。

阿克蘇姆城西北三四十里外的地方有一座城市,名叫阿杜瓦。這座城面積不大,但與馬薩瓦港和阿克蘇姆城的距離都不遠,所以還算繁華,時常有外地商人經過,他們有時也會在這座小城停下來住上一兩日。

這一日又有一隊人走進城中。按理說本不應該引起注意,但這隊人的組成太奇怪了,惹得當地的百姓好奇的看了起來。

這隊人中竟然一個黑皮膚的人都沒有,全都是皮膚比較白的。阿比西尼亞國北部的百姓幾乎都是天方之民與當地土人的混血後代,膚色類似於南洋土人,也有少數很白的,長相則類似於大食人。若他們是本地的商人,定不會所有人都皮膚較白。

而且他們認真看了幾眼後,又發現其中竟然有東方面孔的人。這就更加令人驚訝了。雖然也有少數東方人在阿比西尼亞國生活,但他們的皮膚可一點也不白,和自己差不多,怎會這個膚色?

“我知道了,他們必定是來找所羅門的!”忽然有人恍然大悟般說道。聽到他這番話,不少人也紛紛醒悟過來,說道:“一定是來找所羅門的。”

“所羅門?哪個所羅門?”但也有人仍然迷糊。

“就是那個住在格佈雷塞拉西老爺家附近,以販賣東方樣式的傢俱和教人大食語等語言爲生的東方人。他的皮膚就比較白,據說來自全世界第一強國明帝國,這些和他膚色差不多長相也差不多的人一定是來找他的。”有人解釋道。

他們猜的不錯,這隊有西方人也有東方人的隊伍,就是來找被他們叫做所羅門的人的。文坻下令那個南洋青年帶着他的侍衛去找來歷神秘的漢人後,這個年輕人雖然不願,但也不敢不答應,只能帶着三四個文坻的侍衛去找他。文坻又想着若是發生什麼衝突需要與當地的官府交流,得有懂得當地語言的人,就派克拉維約也一併前往。

南洋年輕人曾經與這個神秘的漢人打過交道,知道他住在那裡,帶着他們來到阿杜瓦城;入城後也沒有停留,直奔他家而去。

“尊敬的陳侍衛,諸位侍衛,克拉維約先生,這個十分神秘的人在被那個阿比西尼亞國的官員帶回來後,一開始的身份似乎是奴隸,不過沒過幾年那個官員就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讓他成爲自由民,而且對他十分照顧。在官員的幫助下,他在當地建起了一個商鋪,自己做些大明樣式的傢俱來賣。當地人圖個新奇,買的人不少,阿克蘇姆與馬薩瓦港都有人來買。我也是因爲買傢俱才與他認識的。”

“後來隨着大明擊敗帖木兒汗國的消息傳來,有人想起他曾經說自己是大明人,就要把他招進自己家裡,讓他成爲自己的幕僚。但是被他謝絕了。不過他即使謝絕了不願成爲幕僚,倒也願意告訴旁人大明的一些情形,所以倒也沒有人強迫他。後來達維特一世陛下也知道了他,也曾讓他去阿克蘇姆城教授幾個人漢話,不過也只是教了幾年又讓他回來了。”

“之後他即使仍然賣傢俱,生意也比過去好了很多,買傢俱的人多了不少。有人勸他搬到阿克蘇姆或者馬薩瓦港,那樣掙錢更多,但都被他拒絕了。再之後明國也沒再做下什麼大事,又漸漸淡了,也沒什麼人記得他了。至於前兩年大明攻打印度,因大明只是奪取了印度北部,印度南部只是向大明臣服並未被佔領,所以雖然上層對此十分重視,但在民間引起的波瀾不大。傳播的也不廣。”

“爲了生活方便,他起了個當地名字叫所羅門。不過我與他交談的時候記得他說起過,自己原本姓張。”在前往所羅門家的路上,南洋年輕人還介紹道。

爲首名叫陳永華的侍衛聽了他的介紹只是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不過其他幾個人忍不住議論起來。“這人在不是奴隸後爲什麼不返回中原?”

“或許他原本是商人,因出來經商敗光了家產,沒臉回去?”

“可他後來又掙了不少錢,爲什麼不回去?”

“後來多半就懶得回去了。而且在這邊這麼多年,沒準已經娶妻生了孩子,更不願回去了。”

他們議論着,南洋年輕人已經停下腳步,指着二三丈外的一處店鋪說道:“那就是他家的店。這個時候他應當在店裡不會外出。”

陳永華上下打量幾眼。這家店鋪門面不大,但房屋建造的十分精巧,並不會給人一種逼仄的感覺。門外擺放着幾件傢俱,都是些桌子、椅子,看樣式確實像是大明的。這家店鋪的生意也確實不錯,幾個衣着華麗的人正在外面試坐,透過房門還能看到裡面也有不少人在。

“這種房子,”另一個侍衛這時說道:“好像是廣西那邊的樣式。京裡的廣西會館就是這樣的。”

“你這一說,確實像廣西的房子。莫非這個人來自廣西?”又有人道。

他們正議論着,忽然見到陳永華擡腿就向店鋪走去。有人忙詢問他。陳永華回頭道:“幹什麼在外面自己琢磨,進去問問不就成了。”隨即又向店鋪走去。其他人對視一眼,也忙跟上。克拉維約與南洋年輕人卻沒有進去,在外面等着。

陳永華走進店裡,一扭身見到一個漢人長相的人正與一個衣着不差的當地人說話,沒有立刻出言,而是在店內的椅子坐下,打量起這人來。他看年紀大約是四十來歲,身量頗高,左臉上有一處疤痕。

“尊敬的客人,您想要買什麼傢俱?”他正打量着,忽然他在身旁響起這樣一句話,是用阿比西尼亞國的通用語言阿姆哈拉語說的。陳永華聽不懂這種語言,轉過頭來。與他說話的人見到他的長相愣了一下,隨即換做南洋一種語言又說了一遍。

這種語言陳永華會說,回答道:“我要與所羅門直接商量。你是這家店鋪的夥計?”

“是,我是這家店鋪的夥計。”夥計笑道:“您若是想與老闆商量,要多等一會兒了。梅斯克爾老爺買傢俱每次都要精挑細選,而且反覆還價。不與老闆談半個小時以上是不會罷休的。”

“沒事,我可以等。”陳永華回答。夥計見他執意要等着老闆,也只能讓過他去服務別的客人。另外幾個侍衛走進來,也沒有驚動所羅門。

過了一會兒,所羅門終於談完這單生意,長出了一口氣。他剛剛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就聽身旁傳來一句漢話:“你可是張先生?”

“啪”的一聲響水杯掉在地上。但所羅門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水杯,而是一臉震驚的轉過頭來,看向陳永華等人,用顫抖的聲音說道:“你們,你們是漢人?”

“我們確實是漢人。看來那些南洋人沒有誆騙我們,你確實也是漢人。”陳永華說道。

“我確實也是漢人。”所羅門的臉色變幻,似乎回想起什麼。過了一會兒他回過神來,臉上的表情恢復正常,出言問道:“你們是來阿比西尼亞國經商的?來找我做什麼,要買傢俱?不,不對,你們雖然沒穿鎧甲,但一看就是武將,絕不可能出海做生意。難道是,難道是大明向阿比西尼亞國派出的使節?”

“怎麼,你沒聽說最近的事情?”陳永華卻反問道。

“什麼事情?”所羅門先愣了一下,之後說道:“你說的是大明使節來到阿比西尼亞國之事吧,也只可能是這樣的事了。前幾天我一直在打一副定做的傢俱,沒關心外面發生什麼事情。若是早知大明會有使節來到阿比西尼亞國,我肯定到處打聽這件事了。”

“大明這幾年的情形如何?又發生了什麼大事?我在阿比西尼亞國,聽說的最近有關大明的事情就是十多年前大明擊敗帖木兒汗國。之後再無消息傳來。這幾年南洋商人也沒來過阿杜瓦城了。”

“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大明可出兵攻打了印度?已經控制南洋多少土地國家了?”

陳永華愣了一下,說道:“你過去是什麼人?你絕不會是一般的商人,一般商人可不會問這些問題,而是詢問自己家鄉又發生了何事。”

“而且,”陳永華又上下打量他幾眼。“你的身體十分勻稱,一看就是練過武的。而且你說話也很有條理,絕不是一般百姓出身。你這樣的人,怎會來到海外,而且一度十分落魄?”

聽到陳永華的這番話,所羅門似乎再次陷入某種回憶當中。不過這次他很快就回過神來,正要說話,掃視了店內一眼,對夥計們吩咐幾句,帶着陳永華等人向後院走去。

到了後院,只有幾個大約是學徒的人在打傢俱,見到他們走進來只是掃了一眼就又低下頭繼續打傢俱。所羅門從旁邊隨手拿過來一個半成品的椅子放在陳永華身旁,又拿了一個自己坐下,鄭重的說道:“我本名張碳,是廣西人。”

“張碳?”幾人面前相覷。面前這個中年漢子既然鄭重的說了自己名字,那這應當是一個出名的名字纔對。可他們都不記得自己聽說過這個名字。幾人反覆從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但就是想不到。

見到他們的神情,張碳似笑非笑的用極低的聲音說道:“原來皇帝陛下與掌管外番事的官員都已經將我忘了,我還以爲他們還會記着我,派人出使海外前會囑咐尋找我。不過這樣也好。我以後安心在阿比西尼亞國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

可就在這時,陳永華忽然說道:“我好像聽誰說起過這個名字。有點印象。”

“聽誰說起過?他是幹什麼的?”其他幾人紛紛問道。

“是,是,是,啊,我想起來了,是陛下。當時我才入宮當差不久,有一次護送陛下前往理番院,陛下在路上就提起了張碳這個名字。”陳永華說道。

聽到這話,張碳重新將頭擡起來,似乎帶着些希冀看向陳永華。陳永華沒在意他的神情,繼續邊回想邊說道:“我記得當時陛下說,‘怎麼在建業七年後,張碳再也沒向京城送來一封密奏,之後派人去印度找他也找不到?他到底在哪,還是已經死在某個地方了?’陛下就是這樣說的。”

陳永華隨即擡起頭對張碳說道:“這麼說來,你是許多年前,陛下派到印度的細作之一?”

“派到印度的細作?”張碳笑了笑,挺直了身板。這一瞬間,陳永華感覺這個看起來像是買賣人的似乎突然有了一股氣勢,讓人不由得不敢打斷他的話。只聽他說道:“我可不是細作,我是當年大明皇帝陛下派往西方出使的使者,是類似於鑿空西域的張騫的使者!”

“當年皇帝陛下讓我出使許多國家,有西洋瑣裡、瑣裡,印度所有國家,波斯國,大食人的國家,大秦國,還有大秦再往西的國家。”

“我還記得,陛下要我摸清沿路這些國家的情形如何,包括人口、歷史、國家制度等等,事無鉅細全部記錄下來。”

“我還記得,當初陛下曾直白的和我說過:‘你這次探索,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也或許無法活着回來。路上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無法翻越的高山、攔路搶劫的強盜,亦或是蠻不講理的國家。都有可能讓你無法回來。’”

“我還記得,當初陛下說起過,若是我能活着回到大明,就加封我爲博望侯!如同漢代的張騫一般!”

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269章 驚動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92章 講武堂——最後的準備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273章 家話第969章 計算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3章 初到兵部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273章 正名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1738章 出人預料的變化第951章 任官第977章 兩地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75章 上滬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508章 幻彩閣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405章 友情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479章 科舉(完)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34章 北平城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479章 科舉(完)第974章 問題第761章 三元宮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1713章 劍指……第1752章 炮灰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273章 正名第1135章 實話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00章 後續第1486章 不公平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65章 送行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364章 逃亡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番外13:大辯論上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402章 吳橋150章 挖坑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313章 準備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775章 醒來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864章 在廣州過年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第366章 收攏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394章 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