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

“解卿,今後這樣的小事,愛卿自己處置即可,不必再讓朕過目。”面對又拿了一碟奏摺過來的解縉,允熥說道。

“臣一時疏忽,請陛下贖罪。”解縉好似忽然想起來這件事一般,忙請罪道。

“你這也是小心謹慎,朕又怎麼會怪罪?只是朕的精力也有限,這麼多事情若都是朕一人處置也忙不過來,所以讓你們分擔些,以後不要這樣糊塗了。”允熥又笑着說道。解縉行了一禮,回去繼續票擬,或者批閱奏摺。

在推行退休之制後,允熥正式賦予四輔官更多的權力。他們可以批閱部分奏摺,還擁有了自己的屬官,相當於現在的秘書或助理。將來允熥還要在皇城中爲他們設立單獨的辦事房屋,讓他們能夠真正擔負起部分丞相的權力。因此事符合百官的利益,所以幾乎無人反對。少數幾個讀書讀傻了的人的反對之聲自然被淹沒了。

當然,允熥也不會讓他們擁有漢代丞相的權力,那太大了。允熥仿效的是宋代的丞相制度,四輔官類似於中書門下平章事。既然仿效的是宋代制度,那當然要有參知政事,允熥以翰林院學士加侍郎銜(四輔官則加三孤銜)充當類似於參知政事的角色,牽制四輔官;同時,四輔官剔除了武將,全部都是由文官擔任,但軍權擺脫了四輔官的制約,有關諸事由大都督府的‘朱雀閣會議’商議,上報允熥。

經過這些改革,皇帝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更少了,但仍然保持了無人能夠從制度內篡位(畢竟宋代也沒有權臣能夠篡國),允熥對此頗爲滿意。

允熥又批答了幾份奏摺,見到其中一份奏摺上寫的是河南又遭了災,請求減免來年的稅賦與撥款賑災。允熥想了想,先在奏摺上批答了着戶部撥錢糧賑災,又宣錦衣衛指揮使入宮來見他,讓他透過錦衣衛探查當地的災情是否如同奏摺上所說的這般嚴重。

不多時錦衣衛指揮使趕到乾清宮,聽陛下吩咐差事後忙答應。但就在允熥讓他退下之前,這人卻從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摺,同允熥說道:“陛下,這是自印度轉回的奏摺,因據聞此事事關重大,錦衣衛的驛路更快些,就透過錦衣衛送到京城。”

“從印度來的?事關重大?”‘莫非那些表示臣服的番國又要造反不成?’允熥想着。

他一邊想着,一邊從錦衣衛指揮使的手中接過奏摺,打開看起來,就見到第一頁寫着‘臣等治理印度諸事,及與卡斯蒂利亞國使者外交之事’。‘卡斯蒂利亞國使者已經到了印度?而且瞧這話的意思是傅安等人已經與該國使者達成協議,只待朕的准許了?莫非卡斯蒂利亞國這個時候已經奪取了突尼斯?’允熥又猜測着。

他本想直接翻看最後一部分與外交有關的事情,但又一想,覺得這事雖然重要,但也不算要緊,於是就順着頁碼讀起來。錦衣衛指揮使見陛下再沒什麼要吩咐的,行禮退下。

奏摺的大部分內容寫的是秦鬆如何建立總督府,如何治理印度的百姓,印度各地高種姓之人對大明部分施政的牴觸,以及如何化解他們的牴觸或強行推行,其中夾雜着寫了不少印度不落在紙上、但約定俗成的規矩。

允熥看的津津有味。表面上這部分寫的是如何治理印度,但在允熥看來寫的是大明文化與印度文化的衝突,就好像一篇華夏統治印度的架空文一般,十分有意思。

也不知過了多久,允熥終於將這部分內容看完,側頭看了一眼時間發覺已經是午時二刻了。他本想放下奏摺先去吃飯,但覺得看完最後這部分與卡斯蒂利亞使者商議的內容也應當很快,就繼續看起來。但他才大略翻看了兩頁,忽然就愣了一下。

“一個叫做穆罕默德·本·巴耶濟德·本·穆拉德的前任蘇丹之子打敗了所有兄弟,完成對奧斯曼國的統一,而且陸續收復這十多年間所失去的所有土地,於去年年底正式繼承奧斯曼國蘇丹之位。而且他做了蘇丹後,竟然暫時放棄繼續攻打君士坦丁堡,而是打算南下攻打馬穆魯克國?”允熥驚訝的叫道。

奧斯曼國被重新統一允熥並不驚訝。雖然他對於這一時期拂菻的歷史並不十分了解,總知道奧斯曼國後來攻破君士坦丁堡滅亡東羅馬,建立起一個威震西方的強大國家。既然這個國家後來這麼牛逼,當然不會現在就徹底完蛋。

但重新統一的奧斯曼國竟然要南下攻打埃及就讓他非常驚訝了。之後幾年內,他正要與卡斯蒂利亞國聯手奪取埃及,但奧斯曼國忽然也要插手,這會使局勢變得複雜起來。而且以奧斯曼國之強,又是最爲靠近埃及的地方,他即使與卡斯蒂利亞國聯手,也未必能夠奪下埃及。

想到這裡,允熥不由得緊張起來,從椅子上站起來在殿內踱起步子。‘奪取或控制埃及對大明在經濟上影響不大,但此事事關一個十分重要的謀劃,決不能讓埃及或蘇伊士落到奧斯曼國手上。可卡斯蒂利亞國的實力遠不及奧斯曼國,若是以卡斯蒂利亞國爲主力,未必打得過奧斯曼國。’

‘但是難道以大明之兵爲主力同奧斯曼國交戰?戰後大明之兵會全部從埃及撤走,只留少數人在蘇伊士附近,雖然會號稱是聯合統治,作爲兩國聯合的殖民地,但終究卡斯蒂利亞國爲主,甚至近乎獨佔。大明若是出兵太多等於是爲卡斯蒂利亞國白打仗,這也太國際主義了,恐怕也會被卡斯蒂利亞人認爲是冤大頭。這樣的事情可不能做。’

但若是不以明軍爲主力,除非卡斯蒂利亞人能以一當十,否則允熥實在想不出如何擊敗奧斯曼國。這使得允熥更加焦急起來。

“陛下。”他正想着,忽然聽到身旁傳來聲音,他擡頭一看,見到是擔任冬輔官的黃淮,按耐住心中的焦躁,出言問道:“黃卿何事?”

“陛下,已經是午時正了,臣等要去用午飯。”黃淮說道。

“你們去就是了,不必瞧着朕未去用膳就在殿內陪着朕。”允熥說道。

“陛下,臣是想勸陛下,也去用膳。”黃淮說道:“臣並不知曉陛下正在思考何事,但必定是十分要緊且難以決斷之事。可雖然事情要緊,但陛下的身體更加要緊,陛下不應爲了朝政耽誤用膳。”

“而且臣過去也曾遇到過難以決斷之事,當時越是着急反而越想不出對策。反而做了一會兒別的事情後再來思考此事,卻會豁然開朗想出對策。所以臣覺得,陛下先去用膳更好些。”

聽着黃淮說話,其他人都爲他捏了一把汗。允熥的威望越來越重,做事也更加獨斷尤其是有關外番之事,大臣們在他面前說話也越來越小心,黃淮若是說的不和陛下心意,恐怕會被記一筆。不過黃淮一點不爲自己擔心,只是這樣說道。

乍一聽到黃淮的話,心裡焦躁的允熥差點要出言呵斥他。他按耐住發火的想法,又細心想了想,覺得黃淮的話也不錯,說道:“愛卿說得對,是朕急躁了。朕這就去用膳。”他又掃視一圈,對其他人的心思頓時瞭然,又道:“諸位愛卿,若是朕的所作所爲有不妥之處,定要向朕進諫,朕絕不會怪罪。”

“是,陛下。”解縉等人答應道。不過他們雖然這樣答應了,但到時候到底要不要進諫還是會看情況,看允熥的心情如何。

說完這番話,解縉、黃淮等人又行了一禮趕去吃午飯,允熥覺得時候也不早了,不去後宮留在乾清宮用膳。

中午允熥又睡了一覺,下午起來將其他奏摺都批答完畢、四輔官處置的奏摺挑了幾件看一看覺得並無錯處後,又將從印度來的這封奏摺拿出,詳細看起來。

“卡斯蒂利亞國控制了塞浦路斯島?”允熥看了一眼身側的世界地圖,按照奏摺中描述的位置將塞浦路斯島標註出來,自言自語道:“倒也算是一件好事。塞浦路斯島距離埃及比阿拉貢王國控制的西西里島要近得多,十分適合作爲攻打埃及的橋頭堡。不過,這個島嶼離着奧斯曼國也太近了些,奧斯曼國恐怕會派兵騷擾。好在卡斯蒂利亞國的水師在拂菻或地中海沿岸國家中最強,應當能夠護住島嶼不被奧斯曼人侵擾。”

允熥又仔細看了看奏摺,又看到了其他好消息,比如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國的關係更加緊密,也願意一同出兵攻打埃及;英格蘭國也答應出兵;甚至葡萄牙國也不知出於何等想法也願意派兵參戰,這讓他對奪取埃及又恢復了些信心。

他又思量一會兒,忽然對盧義吩咐道:“你去將皇四子文坤叫來。”

“嗯?”盧義有些疑惑,皇四子今年才十五歲,年紀幼小,陛下叫他做什麼?但既然陛下吩咐了他也不敢不聽,答應一聲急忙退下。

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364章 逃亡第387章 喜歡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735章 兩方說話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86章 故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250章 副校長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670章 攻緬——殺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95章 新位置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343章 安王府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1217章 接媳婦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560章 印度之戰——醞釀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130章 至山海關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1161章 事情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454章 銀行業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278章 相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99章 通知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761章 三元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