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

“倒也不是,只是這件事很奇怪。”文圻說道:“廷益說唐景羽求他給大姐傳話:唐賽兒剛剛從監牢中出來,身體虛弱,請求延緩她入宮給大姐做伴讀的時間。”

“廷益爲何會認識唐景羽?”允熥馬上問道。允許唐賽兒入宮做伴讀是他出於某種目的同意的,推遲幾日也無妨,但是于謙應當和唐家毫無交集纔對,爲何會替唐景羽傳信?唐景羽怎麼託到他頭上的?

“之前廷益見過唐賽兒;唐賽兒與何苗被錦衣衛抓起來那一日,他們正好遇到了唐氏母女,說了幾句話,”文圻當時也問了于謙爲何會替唐景羽傳信,現在將於謙的回答都說出來,繼續說道:“于謙一直記着這件事,聽說唐氏母女被放出來後今日一早特意去唐家拜訪,唐景羽順勢提出這個請求,他答應後就入宮來請兒子告訴大姐。”

文圻又補充道:“廷益知曉此事是從兒子這裡知道的。前日放了學,兒子去乾清宮,聽到父親與秦指揮使說釋放唐氏母女。昨日上學時就當做閒談與二哥說了,當時廷益在一旁聽到了。若此事不應當讓廷益知曉,父親就處罰兒子。”

“廷益去拜訪唐景羽?”允熥和當時的唐景羽一樣覺得非常奇怪。就因爲何苗與唐賽兒當時在自己眼前被抓,就一直記着這事,得知她們被放出來後還專門去拜訪?“廷益這是怎麼了?”

可熙瑤聽到這話卻笑了起來,對允熥說道:“廷益年紀也不小了,今年已經十六歲,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他也到這個年紀了,而且唐賽兒雖然妾沒有見過,但也知曉是個長相美麗的女子,年紀又與廷益相當,廷益有這樣的心思也不奇怪。”

“你是說,廷益喜歡上唐賽兒了?”允熥驚訝的問了一句,見到熙瑤笑着點頭,饒是他已經見過無數事情,一時也愣住了。于謙前世可是忠臣的代表人物,明清兩代的評價極高,地位已經接近岳飛了;唐賽兒則是有明一代最出名的邪教造反領袖,二人雖說在歷史上不可能打過照面(于謙浙江人,唐賽兒山東人,唐賽兒造反第二年于謙才考中進士,而且當時首都還在南京),但這一世于謙卻喜歡上唐賽兒仍然讓允熥感覺非常怪異。

不過允熥很快就回過神來,而且感覺這樣搭配很帶感。一個大忠臣娶了一個造反頭子,即使她這輩子不會造反了也一樣很帶感,就好像讓宋青書執掌武當門戶一樣,而且還管的很好。

“若是唐賽兒也對廷益有意,就讓他們二人成婚,爲夫要親自下旨賜婚。”允熥有些興奮的說道。

熙瑤詫異的看了他一眼,對允熥忽然這麼興奮完全不能理解,而且說道:“夫君,雖說唐景羽反正,但他畢竟曾是白蓮逆匪,廷益妾瞧着將來定然能成爲一代重臣,輔佐文垣,將唐景羽的女兒許配給他?”之後的話她沒有說,但允熥明白她的意思。

“唐景羽已經反正,以後也絕不可能再參與謀反之事。既然已經赦免他從前的罪過,就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偏私。唐景羽雖然現下是錦衣衛百戶,但最機密的差事也不會交給他辦,女兒嫁給以後的朝廷重臣也無妨。”

“何況男女成婚兩情相悅之人必定比未曾見過之人要更好。爲夫已經決定,若是唐賽兒對廷益也有意,就讓他們二人成婚。”允熥語氣堅定的說道。

雖然允熥說的也在理,但已經和他成婚十多年的熙瑤總覺得允熥執意將唐賽兒許配給於謙不是因爲這個原因。但這樣的小事她也不會與允熥頂撞,答應道:“過幾日唐賽兒入宮後,妾親自試探她一下,若是她也有意就告訴夫君。”

“好。”允熥笑道:“于謙與唐賽兒都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今年都十六歲,雖說成婚有些早,但也到了該定下的時候了。”

“夫君,”允熥不說這個還好,他一說這個,熙瑤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敏兒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就算成婚可以完些,但也不能現在還沒定下;文垣和文圻今年也十六歲了,與廷益同歲,廷益都要定下了,可文垣與文圻還沒定下。”

“這不是沒有合適的人麼。”允熥有些尷尬的說道。平時熙瑤提起也就罷了,現在他正十分興奮的安排于謙和唐賽兒成婚,聽到自己孩子的婚事確實很尷尬。

“文垣和文圻也就罷了,他們畢竟還小兩歲,而且男子成婚晚些也無妨;可敏兒今年已經十八歲,同年的勳貴子弟大多已經訂婚,如何還能找到更好的?夫君,我可不能讓敏兒嫁一個被派了外差的人,她以後要在京城,最多像大姑子那樣封在臺灣這種離京城很近的地方。”熙瑤忙道。在她看來,除了中原其他地方都是落後的地方(這話其實也不算錯),條件肯定很差,她當然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去這樣的地方。

允熥更加尷尬,支支吾吾的也不知說什麼好。好在這時剛纔聽他們談論自己婚事的文圻忽然說道:“爹,你不是想撮合廷益與唐賽兒?大姐最喜歡這些熱鬧了,兒子把這件事告訴她,她也肯定很高興,不用娘插手就能將這事辦下來。我這就去告訴大姐。”一邊說着,文圻一邊站起來,向坤寧宮的後殿跑去。不一會兒敏兒和他一起跑了回來,興奮的對允熥說道:“爹,廷益對賽兒有意,爹爹要撮合他們兩個?”

“是,父親有此意。”允熥笑道。

“交給女兒吧!”敏兒拍着胸脯說道:“等賽兒進了宮,女兒保管試探出賽兒是不是喜歡廷益。”

“也不用非要喜歡。只要賽兒不討厭他,有一絲好感即可。”允熥道。他們兩個也沒見過幾次,于謙喜歡賽兒有點像一見鍾情,不能指望唐賽兒對於謙也一見鍾情,只要沒有惡感就有發展的可能。

“女兒知道了。”敏兒也不知是否真的將允熥的話聽進去了,答應道。之後她就坐在允熥身旁,琢磨起如何試探唐賽兒。之前的尷尬氣氛也自然而然的緩解了。

敏兒自己嘀咕幾句,忽然又想起來什麼,問道:“賽兒身子不大好?她在錦衣衛的牢裡受了折磨?”

“應該沒有受什麼折磨。”允熥道。他親自囑咐不要輕易用刑,尤其是對於願意反正的原白蓮教徒。秦鬆不敢違揹他的話,而且何苗招供那麼配合,也沒必要折磨唐賽兒。

“但她還是身體不大好。”敏兒道:“大約因爲牢裡條件也不好,她雖然也學過武,但年紀又小,不能與成年男子相比,就生了病。爹,女兒要讓一名太醫去給她瞧瞧。”

“這,不大好。”允熥說道。若是唐賽兒已經入宮,這樣做還罷了;可她還在宮外呢,這樣做被官員知道了,萬一上摺子進諫他會很麻煩。而且也不一定非要用太醫。“敏兒,民間的醫生也有好的,不必非要請太醫給她看病。”

“可是,”敏兒就認定了太醫,覺得民間的醫生不如太醫。但允熥不答應,敏兒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如何勸說允熥,忽然想到一個人,笑道:“爹,女兒想到一個女兒認爲醫術不錯可以瞧病的人。就讓這人去給賽兒看病。”

“誰?”允熥聽她這樣說,知道派他去瞧病得得到自己的准許,出言問道。而且心裡想着:‘有誰醫術高超又不是太醫的?’

“是童可幀。”還沒等允熥想出來是誰,敏兒說道。

聽到這個名字,允熥身上一凜,頓了一下才說道:“他,他不大合適吧。”

“女兒記得他醫術很高明,許多太醫院的太醫治不好的病人他能治好,太醫院的太醫不知怎麼治的病知道。怎麼不合適?”

“但是他只擅長外科,不擅長內科。”允熥說道。

童可幀是幾年前周王從河南送來的一名醫生,或者說醫學研究家。建業九年周王朱橚入京朝見,閒談時得知在河南,他發現了一個偷人屍體研究醫學的人,而且已經下令要將他處死。

允熥當然對這樣的先驅十分在意,讓朱橚緊急傳令保住那人的性命,而且將他和他的研究資料送到京城。但朱橚雖然馬上派人回開封傳令,但他手下人辦事也太麻里了些,命令傳回去的時候那個明教竺第周的人已經死了,就連他帶到開封的那些人體繪圖也已經焚燬了大半。

朱橚自己返回開封后,馬上下令去竺第周的老家搜尋他留下的資料。這趟行程給了他驚喜:他派去的人不僅找到了不少資料,包括筆記和繪圖,還找到了竺第周的一個徒弟,就是童可幀。而且雖說童可幀是他的徒弟,但竺第周自己對於人體的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在這方面他們與其說說是師徒不如說是同伴。

朱橚馬上按照允熥的吩咐將發現的資料與童可幀這個人送到京城。允熥得知竺第周已經死了的時候還有些遺憾,但在得知發現了童可幀後又高興起來:只要還有對研究人體感興趣的人就好。待童可幀來到京城,允熥馬上將他秘密安置起來,讓他繼續研究醫學,而且想方設法給他弄來屍體做研究。

童可幀雖然也算研究醫學的,而且醫術不低,但他研究的內容在這個年代太聳人聽聞,一旦被發現必定是千夫所指,允熥也保不住他,所以沒有將他登記爲太醫院的太醫,只是讓他秘密做研究,只有太醫治不了或者治起來很慢的病纔會讓他看一看。

“童可幀擅長外科,而唐賽兒即使在牢中得了病,也不會是外傷,派他去未必比旁的醫生更好。”允熥說道。

“可上次二姑生病,也不是外傷,太醫都束手無策,最後被他看好了。可見他不僅是會看外科,其他病也能瞧。”敏兒道。

“這。”允熥不能說那雖然不是外科,但與外科也有關——童可幀的研究內容絕不能泄露,即使敏兒也不能讓她知道——其他理由也不好找,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敏兒見他沉默,湊到身旁軟語請求起來。“也不知唐賽兒怎麼好,你這麼爲她着想。罷了,父親就答應你的請求。不過童可幀確實最擅長外科,其他病竈未必能治好,還得讓唐家再找民間的醫生去瞧瞧。”允熥奈不過她的請求,只能答應道。同時心裡想着一定要多派人‘保護’童可幀,也要囑咐他少說話,與看病無關的話一概不要說。

“多謝父親。”敏兒馬上笑道。同時心裡琢磨道:‘父親答應派那人去看病了。我這幾日也找個機會去瞧瞧賽兒。’

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140章 戰——死戰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805章 臨高韓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993章 樣子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65章 送行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365章 誰決定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73章 家話第637章 相模國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840章 升龍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556章 獻女第1472章 類比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209章 賢才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35章 宣府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269章 驚動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814章 雷州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812章 四王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424章 驚動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281章 安排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