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不同。”

允熥說道:“朕以爲,這些白蓮教徒還有用處。是以,所有反正之白蓮教徒,只要願意投靠朝廷,朕都不會下旨降下死罪。”

之後,在在場的大臣們出言之前,允熥又問道:“諸位愛卿,你們可知曉白蓮教的淵源?”

“陛下,臣對明教之淵源略知一二。臣曾經看過朝廷查獲的有關明教歷史的一些記載。”齊泰出言道:“明教,誕生於西方之國家波斯,大約在三國年間,有一個名叫摩尼的人創立該教。該教當時以創立者之姓名稱之爲摩尼教。教中人稱呼其創始人摩尼爲明使,崇信之神靈叫做明尊。唐朝憲宗元和年間,該教傳入中原,中原百姓亦稱之爲摩尼教。”

“該教認爲人世間一切人、事、物皆有善惡,善爲光明,惡爲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該教之真理與神之志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而無始以來明暗相交,惡魔恆於暗界,紛擾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惡混淆,故人當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因其教義,後來該教教衆稱呼本教爲明教。但自從唐末以來,此教與佛教多有衝突,因此佛教徒多稱之爲魔教。”

“兩宋時,該教流行於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宋徽宗年間,因宋廷在江南強徵花石綱,許多百姓破家,淪爲赤貧,使得宋廷在江南民憤極大。趁此時機,明教在江南的教主方臘造反,意圖推翻宋廷,但被剿滅。明教也爲宋廷嚴禁。但後高宗南遷,又解除禁令。”

“之後,元滅宋。之後元末又有許多明教衆人造反。至本朝,先帝下詔嚴禁白蓮社、明教,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大明律》十一《禮律》。此後至今,明教大多改名爲白蓮教,亦或改名爲彌勒教。”齊泰最後說道。

最後從元到明初這一段齊泰介紹的十分簡略,主要是因爲當初朱元璋似乎也做過明教徒,但後來又嚴禁明教,所以他不敢介紹的太清楚。不過這段歷史在場官員沒有不知道的,確實也不必介紹的太詳細。

“齊卿說的不錯,白蓮教原誕生於波斯,唐代傳進中原。但這一教不僅在中原傳播,自從摩尼創立此教以來,同時向東西兩面傳播,而且在東晉至唐初時一度爲信徒極多、傳播範圍極廣之宗教。”

“但在西方,於白蓮教創立之前二百餘年,已有一名叫耶穌者創立十字教,白蓮教向西傳播時,十字教在拂菻等地已有許多信衆,後來就連拂菻權勢最大的一位皇帝也信奉十字教,嚴禁其他宗教,白蓮教從此在拂菻銷聲匿跡。”

“後於唐代初年,天方之地有人創立天方教,而且建立大食國,藉助國家之力也消滅了其他宗教,所以現在在天方,包括波斯等地白蓮教也已消失無蹤。”

“但在東方,諸國統治者並未如同西方國家那般藉助國家之力嚴禁其他宗教,允許各教流傳,是以中原與印度此白蓮教仍然流傳下來。雖然自從先帝稱帝后嚴禁白蓮教,但畢竟時日尚短,而且大明也並未只尊崇一種宗教,白蓮教可以在表面上藉助佛道改頭換面繼續流傳,是以此教仍然流傳。”

“而在印度,雖然大多貴族與百姓信奉婆羅門教,但也並未嚴禁白蓮教,是以同樣仍在流傳。只是與佛教一樣,信衆較少。”允熥介紹了一下白蓮教在全世界範圍內流傳的歷史。

“陛下的意思是,讓白蓮教徒去印度?”練子寧猶豫着說道。

“愛卿果然猜中了朕的心思。”允熥笑道。他就估計練子寧會頭一個猜出這一層意思。練子寧洪武二十五年就在他身旁做東宮屬官,至今已經二十年有餘,又十分聰慧,應該能夠猜到。

不過,允熥笑着說話的時候眼角的餘光微微掃過秦鬆。秦鬆差不多洪武二十八年起跟着自己爲官,也十分聰明,更因爲掌管錦衣衛對自己的施政更加了解,也能猜出來。只不過秦鬆不好出風頭,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也不適合出風頭,不會說出來。

“陛下,即使如此,臣也以爲不妥。”黃淮又道:“白蓮教多年被朝廷禁止,即使朝廷赦免他們的死罪,將他們流放到印度,他們也未必會對朝廷感恩戴德。不,臣以爲,他們必定不會對朝廷感恩戴德。這樣一來,若是流放到印度的白蓮教徒人數少些還罷了,若是人數衆多,多半不會聽從璐國公之命令,甚至與當地的白蓮教徒合謀對付璐國公。所以,臣以爲此事不妥。”

“陛下,臣贊同黃尚書之意見。”蹇義也說道:“即使陛下要用白蓮教,也應當將其首要人物都處死,打散教衆,而非將白蓮教徒隨意流放到印度。他們到了印度定然不會聽從璐國公之令,而是會仍然聽從原本教中首要人物之令。”

“朕何時說過,要將他們隨意流放到印度了?”允熥忽然反駁道。

“陛下適才的意思,不是如此麼?”黃淮疑惑地問道。

“當然不是。”允熥笑道:“朕當然不會認爲僅僅赦免他們的死罪,就能讓白蓮教徒對朝廷死心塌地言聽計從。朕的意思是,回溯明初歷史,解開當初先帝受到的矇蔽,將白蓮教不再算作左道邪術,除之前曾犯下過錯造反之人外,其餘白蓮教徒均無罪。”

“這!”練子寧不由得驚訝地叫喊出來。他雖然猜到了允熥的第一層意思,也就是要將白蓮教徒流放到印度,但也沒能猜到第二層意思。而且這第二層意思完全出乎他的預料。不僅是他,在場衆人包括秦鬆在內,都沒有猜出允熥的這一層意思。但齊泰驚訝過後,卻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陛下,白蓮教爲左道邪術乃是先帝欽定,豈能隨意廢除?”蹇義驚訝過後,馬上說道。雖然允熥已經改過朱元璋制定的許多制度了,但大多通過迂迴的方式,而且取得朝中大多數人的支持後才實行;而廢除白蓮教左道邪術的地位在朝中恐怕不會有多少支持者,皇族因爲這是朱元璋明言定下的,也未必會支持。這樣一來,允熥廢除這一條面對的壓力會很大。而且在他們看來得不償失:完全可以將白蓮教打散分別派到許多海外之土,而非非要讓他們繼續攥成一團。

“朕記得白蓮教爲左道邪術乃是李善長向先帝進言,先帝方纔納入《大明律》。凡是《大明律》之中的律令,均要加蓋玉璽聖旨明文下發,但先帝縱使十分勤於政事,仍無法將朝政事無鉅細親自決定,這一條多半先帝並未細想,當時又十分信任李善長,所以納入《大明律》。而非先帝多贊同。”

允熥先強辯了幾句,又趕忙說道:“而且當初先帝爲何會同意認定白蓮教爲左道邪術?是因先帝稱帝后白蓮教仍然反對大明朝廷;可爲何在先帝稱帝后白蓮教仍然反對大明朝廷?則是因爲先帝又一次疏忽。先帝繼位後,隨即下令開始修《元史》,而且以蒙元爲中華正溯。但白蓮教以蒙元爲噠虜,不認爲其爲中華正溯,這才反對朝廷。因其反對朝廷,先帝才禁絕白蓮教。”

“但奉蒙元爲中華正溯實乃先帝之疏漏。蒙元雖然嘴上說入華夏則華夏之,且國號也是來自於易經,但其國皇帝多半隻是粗通漢文,做派也仍然與原來一樣,選官任官也以蒙古人爲主,甚至自西方而來的色目人做官也比漢人容易,蒙古百姓地位更是百倍於漢人百姓。這樣之國家,豈能是中華正溯?”

“因此白蓮教反對蒙元爲中華正溯乃是正理,反而是先帝當初有所疏漏。既然導致白蓮教反對朝廷,先帝下令禁絕白蓮教的緣故乃是先帝疏漏,朕也已經更改,如何不能將白蓮教從左道邪術中去除?”允熥最後說道。

聽到這番話,在場本來還想繼續進諫的官員頓時沉默起來,不再說話,一時間整個宮殿都十分安靜,什麼聲音也沒有。

允熥的話當然有問題。當初朱元璋禁絕白蓮教的原因有很多,因爲蒙元是否是中華正溯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緣故。但當允熥將這個緣故單獨挑出來,甚至作爲主要原因的時候,他們卻很難反駁,或者說不願反駁。

首先,貶低蒙元對於所有的朝臣來說是政治正確。正如允熥所說,蒙元歷代皇帝在選官上歧視漢人,漢人的人數是蒙古人的數十倍,但爲官的漢人比蒙古人還少,甚至比色目人還少,漢人士紳恨蒙元入骨,他們絕對不會對蒙元說好話。把蒙元從中華正溯中排除出去他們可是非常高興的。實際上,當年朱元璋將蒙元算作中華正溯的時候許多文官反對,歷史上明代後期真的否定了蒙元的正統地位。

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151章 會見前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681章 束手就擒第157章 郡主第1809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關東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577章 傳道第1270章 兒女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308章 封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382章 安與郭與徐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273章 家話第1130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擴展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515章 目的第102章 考試第584章 奴僕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396章 濟、青第1209章 賢才第98章 議婚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564章 吳王府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番外20:祭拜長陵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687章 白帳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515章 管稅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番外10:挑刺的報紙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268章 科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