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

丹墨等人不由得擡頭看去,就見到一發炮彈正從空中向下滑落,以極快的速度落在丹青身旁。又聽“嘭”的一聲巨響,這發炮彈落在丹青身旁,一下砸死了一個炮手,落在地上彈起來又撞在炮身上,火炮向另一側歪過去,又撞到了另一個炮手,撞得他倒在地上,口吐鮮血。

等這個炮手嘴裡吐出血的飛濺到丹青臉上,丹青才反應過來,大叫一聲站起來,一連後退了幾步才停下,看着這一死一傷的炮手與歪在地上的火炮。被砸死那人整個後背都凹陷進去,雙目圓睜趴在地上,身下汨汨的流着血;另外那個被撞傷的炮手左肩膀不自然的聳拉着,完全被鮮血染紅,大約是整個肩胛骨都被撞碎了。

“北面,北面有人在用炮轟擊咱們這裡!”這時纔有人驚叫起來。

“快,調轉炮身,轟擊北面那發炮彈來的方向!”丹墨吩咐道。

可是他才吩咐下去,另外的炮手正要戰戰兢兢地調轉火炮的方向,另一發炮彈就打了過來,又打在火炮旁,一連撞死了兩名炮手,又砸斷了一人的腳。而且就跟在炮彈後面,一百多人忽然殺了出來,吶喊着向他們衝來。

丹家頓時被殺了一個猝不及防。雖然已經有明軍打進城,但已經派人擋住了,一時還打不過來,對有人忽然衝到這裡沒有多少防備,丹家衆人一時間竟然沒有反應,被一連砍倒了數人。

聽到族人傳來的慘叫聲,其餘人才反應過來,舉起刀與來人戰在一處。丹墨也來不及想他們到底是什麼人馬,一面吩咐族人盡力抵擋,一面讓人吹起喇叭。既然朝廷的人馬已經打了過來,生擒朱楹已經不可能,只能馬上撤退。丹墨事先約定了以喇叭聲爲撤退之聲,以嗩吶聲爲進攻之聲,這時忙命人吹起喇叭。

他又擡起頭看了一眼殺過來的人,見他們的陣勢也並不整齊,看來不是士卒,自家的子弟抵擋得住,略微寬了寬心,一邊向後退去一邊想着:‘既然生擒朱楹已經不可能,一旦退出蘇州城明軍必定馬上追過來攻打。只能趁着現在還在城裡,讓老陳護着我的小兒子趁亂躲在城裡不跟着出城,雖然過後官府必定大索全城蒐羅我丹家人和白蓮教徒,可留在城裡至少有活命的希望,跟着我出了城必定是十死無生!’

丹墨算計已定,就要把自己最信任的僕人老陳叫來吩咐。現在不僅是蘇州城內還亂着,因爲眼前這些朝廷人馬殺過來他們也有些混亂,正好讓老陳帶着自己的小兒子逃走不至於讓其他族人發覺。

可老陳剛剛來到他身旁,丹墨還沒來得及說話,忽然從他身側傳來一聲巨響,之後丹墨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

……

“把還沒死的人都捆起來!”蕭卓大聲吩咐道。說完這話,他又看了一眼面前滿地的死屍,伸出左手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忽然感覺一陣迷糊,差點兒摔倒在地。

“伯父小心!”身旁有人扶住他說道。

“沒事,死不了!當初在海上,有一次被八十多個人包圍,我這邊只有十一個人,差點就被砍死了,不是還活下來了而且全須全尾的?今天的場面算不了什麼。”蕭卓笑道。

“倒是你,受了這麼多傷,趕緊去休息一會兒纔對!不過幸好沒有致命傷,也沒有缺胳膊斷腿,總算能全須全尾的讓你回去見你爹與你妹妹!”

“伯父你也說了我受的都是小傷,不礙的。”李孝行笑道。

忽然衝出來的這隊人馬,當然就是蕭卓與李孝行率領的李家子弟了。這二百人出了李家宅院後,在蕭卓的帶領下直奔朱楹下榻的府邸而來。但在快要接近府邸時,蕭卓卻忽然吩咐衆人輕聲慢步,並未馬上與反賊打起來。蕭卓雖然寧願犧牲自己的命也要保住朱楹的命,但也不願白白的死了,到最後自己死了朱楹還沒救下來,那也就真的白死了。當今陛下至多因爲他爲護衛安王殿下喪命不再遷怒他們家,可也落不下好處。何況這二百壯丁都是李家的人,都死光了他也沒法與李家交代。蕭卓於是命二百壯丁先遠遠的躲起來,自己與李孝行帶着五六個人悄悄靠近府邸觀察起來。

他觀察了一陣,發現在府邸北面還有五六十個反賊,正用一門火炮轟擊院牆,又不時衝上去與王府護衛搏殺,後來王府護衛放棄院牆,這一面的大多數反賊都進入內院與護衛搏殺起來,外面只留了十多個人。

蕭卓見此悄悄退了回來,又帶着二十多人慢慢靠近這十多人,之後忽然暴起將這十多人都殺死,又將另外一百多人調過來。蕭卓又安排一番,悄悄靠近丹墨那邊,先命人打了兩發炮彈,然後趁着第二發炮彈打過來的時候忽然衝出來與反賊殺在一起。

丹家一開始有些慌亂被殺了幾人,隨即回過神來與李家搏殺起來。雖然被殺的步步後退,但卻沒有被殺散。不過蕭卓也沒指望一下就把反賊殺散,他只是打着讓反賊退走的心思,保住朱楹的命就成,因此也不着急,只是一邊與反賊搏殺,一邊命人大聲喊道:“安王殿下,蘇州衛人馬已經趕來救駕!安王殿下,蘇州衛人馬已經趕來救駕!”試圖將府內正與王府護衛搏殺的反賊都驚走。

可就在這時,他一眼瞥見反賊中有一人正抱着一個大口袋向後退去。這個口袋很大,裡面裝得東西也很多,那人抱着口袋十分吃力,走的很慢。

蕭卓下意識覺得口袋裡面裝得一定是很重要的東西,一刀砍死麪前的反賊又向後退了幾步,從腰間抽出火銃對準口袋,扣動扳機。

剎那間,只聽一聲巨響,那個口袋爆炸開來,產生的衝擊波將附近的十多人都震死,其餘沒有震死的也倒在地上暈了過去。即使距離那個口袋足有十多丈,蕭卓也感覺自己的耳朵似乎要震聾了,腦袋裡嗡嗡作響,雙腿發軟身子亂晃,好像喝醉酒了一般,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等蕭卓緩過來,見到面前的反賊已經七零八落,要麼已經死了要麼暈倒在地,還站着的只有十之一二,回想剛纔的情形,心知自己剛纔應該是用火銃打中了裝滿火藥的口袋才發生這樣的事情。但不論現在的情形是如何發生的,這正是全殲反賊的好機會,立刻下令衆人將還站着的人都殺死,將倒在地上的人中還有氣的都捆上。

“造反的果然是丹家人!”李孝行又說道:“他們家是白蓮教徒,我早就知道肯定會謀反,果然在今天造反了!幸好殿下吉人自有天相沒有事,不然無論怎麼處置丹家人都贖不回他們的罪過!”他剛纔已經發現了丹墨,也發現了丹青等人的屍首,知道這就是丹家人造反,既有些欣喜,又有些憤恨的說道。

“將他們都捆起來,不要放過任何一人,所有地上躺着的都仔細瞧一瞧是不是還活着!”蕭卓沒有答話,又吩咐道。他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又不是允熥路過蘇州殺了他可以讓朝廷亂起來,朱楹只是一個親王,就算死了對朝廷也沒什麼影響;何況當年允熥東巡路過蘇州時丹家也沒有殺帝造反,很不能理解丹家爲何在這個時候造反。但不論如何,丹家造反是實,他也不打算審問,避開這個話題。

“任何人都不要審問俘虜的反賊,任何人都不要審問!”他又重複了一遍。

“知道了。”李孝行答應道:“不要說審問,就算他們身上值錢的東西侄兒也已經吩咐下去不許拿,誰敢拿被發現了就免去這次的賞賜而且責打一頓。也已經安排一多半人等在府邸院牆旁截殺逃走的反賊。”聽到外面的喊叫聲,又聽到那一聲巨響後,府內正與王府護衛搏殺的反賊以爲朝廷的兵馬已經殺過來,大多數人都慌忙逃走。蕭卓與李孝行害怕誤傷沒敢讓自己人進府,只是等在外面截殺反賊。

蕭卓點點頭,正要再說什麼,忽然從東面傳來腳步聲,隨即又有火把在不遠處亮起來。蕭卓忙看過去,這時天已經快要黑下來,可雖然夜色朦朧,他也能看出是蘇州衛的將士趕了過來。

“快,大聲喊叫:我們是城內的義軍!”蕭卓忙吩咐道。

李家人馬上都叫喊起來。對面趕過來的人馬聽到這話頓了一頓,有人喊道:“對面的人是誰?”

“我是常山長公主駙馬的父親蕭卓,這些壯士都是城內商戶李家的人!”蕭卓回答。

“請蕭爵爺過來,請李家的領頭人過來!”對面又喊道。

蕭卓與李孝行對視一眼,又吩咐了一句:“讓開進入府內的道路!”之後就放下武器走過去。

“蕭爵爺,現在情形如何了?”李治良見到蕭卓和李孝行後馬上確定他們是城內的義軍而不是反賊,鬆了口氣,又問道。

“反賊大部已經被打散或擒或殺,府內的反賊也正要逃走。我已經吩咐人等在外面截殺反賊。”蕭卓道。

“殿下可還安好?”李治良十分忐忑的問道。

“幸得上天保佑殿下,並未被殺被擄!”蕭卓道。在府內的反賊開始逃跑後,蕭卓讓人大聲詢問過朱楹的情形如何,回答只有四個字“殿下安好”,但也不知道是否受了傷。

“這就好。”李治良徹底放鬆下來。只要沒死就行,哪怕受傷了,他也不至於被處死。而且他聽聞此事後還積極帶兵趕來救援,應當不會有所處罰。

“請蕭爵爺帶領的人讓到一邊,下官要派人剿滅最後的反賊。”李治良又道。雖然蕭卓和李孝行是反賊的可能性極低,但他出於穩妥起見還是決定暫且扣押他們兩個,而且不與他們帶來的壯丁靠近。蕭卓也明白李治良的心思,讓李孝行大聲吩咐壯丁們帶着俘虜完全讓開躲到一旁。李家的壯丁聽到自家大少爺的話也忙退到一旁。

李治良又向蕭卓和李孝行道了聲謝,下令帶來的將士將府邸的三面包圍起來截殺反賊,凡是從府內逃出來的人全部砍倒在地。過了一會兒,沒有人再從裡面向外跳出,可包圍府邸的將士仍然毫不鬆懈緊緊地盯着。

之後又有將士趕過來。李治良以十人爲一隊,舉起火把在城內巡視,同時大聲呼喊讓城中百姓不要出門躲在家裡,凡是見到在街巷中亂走的一概處死。這樣命將士在城內轉了大半夜,總算讓蘇州城的秩序恢復起來。

李治良又派人去查抄丹家府邸,自己則與蕭卓等人一起等在朱楹下榻的府邸外面。過了許久,一直等到天微微發亮,太陽逐漸從東方升起來,李治良見城內再無聲響,派去查抄丹家的將士也都回來了,將手中的武器遞給親兵,對蕭卓說道:“終於天明瞭,能夠去拜見殿下了。蕭爵爺,和下官一道去拜見殿下吧。”

“好。”蕭卓答應道。他當然要去拜見朱楹。自己平定反賊的功勞可要好好與朱楹說一說,再從他的口轉告陛下。可他剛要擡步,注意到站在身旁的李孝行,略一沉吟又對李治良說道:“這位李家義士對於擊敗反賊也立功極大,何況我率領的李家衆壯士更是出力甚巨,值得殿下當面嘉獎。可否讓他也隨你我二人拜見殿下?”

“他?”李治良也看了李孝行一眼,想了想說道:“也好。那就一起進去拜見殿下。”

“多謝李大人!”李孝行忙臉帶喜色的躬身謝道。

“不必謝我,你應當感謝蕭爵爺。”李治良擺擺手,當先走進府邸內。蕭卓止住要對他進行感謝的李孝行,說道:“咱們兩家的關係,說謝字就生分了。而且這些壯丁都是你家的人也隱瞞不住。”

“那侄兒也要感謝伯父。”李孝行仍然說道。

“那過一會兒,在殿下面前多誇讚伯父幾句。”蕭卓笑着說了一句,也走進府裡。李孝行也趕忙跟上。

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259章 土槍土炮第508章 幻彩閣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63章 新人第248章 龍潭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704章 晚會第1249章 解釋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1486章 不公平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53章 慶功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402章 吳橋第435章 還有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29章 過山東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363章 哀嚎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211章 再等等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70章 砸玻璃第292章 過年了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691章 猜到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670章 攻緬——殺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704章 晚會第1418章 蕭卓說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79章 下鄉進村番外14:大辯論下第586章 五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