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

在迎接吉哈諾的當日早上克拉維約還想着返回卡斯蒂利亞,但在見到被送來的妻兒後,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雖然吉哈諾沒有明說,但攝政王與王后顯然是希望他一直留在大明。他畢竟是個卡斯蒂利亞人,文化習俗又與漢人格格不入,而且加強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聯繫對他自己也有好處,不愁他不繼續在外交中幫助卡斯蒂利亞王國。

既然連攝政王與王后都不願意他回去,他回去還有什麼意義?和以前一樣做一個窮困潦倒的落魄貴族?不如留在大明,專門負責對歐洲的外交。

他當然對攝政王與王后有一絲怨恨,但正如他們二人所想的,加強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關係對克拉維約本人有好處,而且他對祖國還有感情,也會盡力加強這種關係。所以在剛纔同允熥的話中略微誇大了卡斯蒂利亞的國力。

“原來如此。你放心,不論什麼時候,你在大明的理番院都能擔任官職,朕絕不會將你辭退;你的孩子,如果能放棄信仰,可以同漢人嫁娶;如果不放棄朕也不會勉強,但只能同色目人嫁娶,或與從歐洲來到大明的人的孩子。”允熥並沒有計較克拉維約剛纔稱呼上的失禮,而且安慰他道。

“多謝陛下。”克拉維約躬身行禮。

“好了,說回正事。”允熥道:“朕對於埃及的情形不太瞭解,甚至連這個至關重要的埃及到底在何處都不太清楚,你對朕介紹一番。”又問道:“你可有從卡斯蒂利亞到埃及到大明的地圖?”

“陛下,”克拉維約從身上拿出一幅畫布放在桌上,攤開來說道:“這是地中海沿岸的地圖,比例尺在左下角。埃及在這個位置。”

他的手指指了一下位於地圖右下角的埃及,又指着埃及東面的水域。“這裡是紅海,因水的顏色是紅色得名。紅海可以連通大食海,大食海可以連通印度洋。”

然後他指着蘇伊士這個地方說道:“陛下由此可以得知,從卡斯蒂利亞到大明,只有埃及這一段是陸路,其他都是水路。一旦控制埃及,在蘇伊士修建軌道,運輸成本將大大降低。”

“費迪南王子沒有考慮過在這裡開挖運河麼?”允熥問道。

“攝政王殿下當然考慮過,但因爲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前車之鑑,對於修建運河非常謹慎,所以打算先修建軌道,之後進行認真仔細的測量,是否能夠修建運河。如果能夠,再進行修建。”克拉維約回答。

允熥將大明探測的印度洋地圖拿了出來。他並沒有像前世的朱棣那樣搞出規模浩大的下西洋船隊,但並不代表沒有對印度洋進行探索。他在好幾年之前就已經派出水師人員坐商人的船去印度,又單獨派出過小規模船隊在印度洋上探索。到目前爲止,馬爾代夫以東水域已經基本探索完畢,至少已經找到了派出船隊去印度西海岸最合適的路線。馬爾代夫以西的水域雖然探索的不太清楚,很多探索船被大食海盜消滅了,但大概情形也是知道的,只是準確距離不知道。

允熥將兩幅地圖拼接到一起,頓時,一張完整的,從大明到卡斯蒂利亞、從北緯5o至北緯45o,涵蓋此時這個世界上所有重要地方的地圖出現了。

克拉維約的眼睛一下就亮了。但看了幾眼就不敢再看。他知道,這幅印度洋的地圖珍貴異常,他這個剛剛投靠大明不久的外族人最好還是不要多看。

“你向朕介紹一下埃及的情形。”允熥又道。

“陛下,埃及的歷史很悠久,但後來,大約是唐代前中期被來自天方半島的天方教徒征服,絕大多數人不得不成爲了天方教徒。但其實在天方教徒崛起前,埃及是十字教徒的聚集地,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十字教徒。”克拉維約先說道。

允熥笑了笑。克拉維約這話當然是爲十字教吹噓,但並不是假話,至少據他所知不是假話。

“埃及人習慣使用從中亞地區購買的奴隸當兵。但這些奴隸不會一直順從。一部分奴隸在軍中獲得高位後,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因掌權者是奴隸出身,所以被叫做馬穆魯克王朝。馬穆魯克在大食人的語言中就是奴隸的意思。”

“馬穆魯克王朝一開始非常強大,擊敗了想要入侵埃及的蒙古人,奪取了許多十字教徒的地方,使得現在在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地沒有十字教徒組成的國家。但從幾十年之前開始,繼位的國王都是昏庸無能之人,又在建業三年被帖木兒汗國沉重打擊,國力衰弱。我與吉哈諾交談的時候,也提到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情況。他說現在馬穆魯克王朝仍然沒能恢復強大,國力弱小。”

在克拉維約介紹的時候允熥只是靜靜地聽着,沒有發表意見。他前世作爲非歷史專業的人,對於這一時期天方教的歷史除了帖木兒汗國其他一無所知,只能聽取克拉維約的介紹。一直到他說完了,允熥又認真翻看了一會兒地圖,才說道:“克卿,你認爲,是否應當與卡斯蒂利亞結盟,控制埃及?”

“陛下,臣認爲,控制埃及對於大明是有好處的。但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先要做的事是控制印度。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大明距離埃及太遠了,投放一隻軍隊過去得不償失。但印度處於從大明到埃及的中間,如果能控制印度,從印度出發前往埃及,就不太遙遠了,也不至於發生出兵打敗馬穆魯克王朝後卻被卡斯蒂利亞王國佔便宜的事情。在控制印度後才能考慮是否控制埃及。”克拉維約斟酌着說道。

“你說的有道理。不過控制埃及只是結盟的目的之一,你單獨說一說對是否應當結盟的意見。”允熥又道。

“這,臣認爲,如果不用來合作控制埃及或其他商路,結盟對於兩國來說都沒有意義。”

允熥又一邊看地圖一邊想了一會兒,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就吩咐克拉維約退下。可就在他退下前,允熥忽然又道:“聯姻之事,讓大明嫁公主至卡斯蒂利亞萬萬不能;但如果卡斯蒂利亞國願意將公主嫁到大明,朕可以考慮。”

第1381章 徵兆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600章 三家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560章 杭州事第560章 杭州事第399章 朱榑異變悼念金庸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559章 入城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678章 岷寧第335章 去孝陵第473章 親子第1209章 賢才第1157章 追與逃第291章 家族宴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424章 驚動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646章 衛徽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418章 蕭卓說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953章 婚姻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73章 張彥方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634章 橫濱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761章 三元宮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686章 總督府第308章 封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418章 蕭卓說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1558章 增兵!第685章 對蒙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560章 杭州事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52章 ……陰謀——搏第996章 玉佩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27章 景隆之謀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195章 新位置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