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

“三浦君,亳王是否答應了你的請求?”三浦友臻剛剛返回自己所住的屋子,就聽有人問道,而且有許多人同時焦急的詢問道。

三浦友臻本來並不在意這些問話,想要先拿出茶具沏上一壺茶,可他的耳朵忽然聽到一個十分熟悉的聲音,已經伸向茶具的手停在半空,轉過身來向人羣看去,注意到一個身穿淺藍色外衣、頭戴用茅草編制而成斗笠的人。雖然沒有看到這人的長相,但三浦友臻臉上迅速浮現出笑容,說道:“藤原君,你來了瑪雅潘城?”

“你認出我了?”被叫做藤原君的人反問道。

這句話的功夫三浦友臻已經走了過來,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同時低聲道:“錯不了,這必定是藤原君的肩膀。”隨後放大聲音道:“如果你藤原君我都認不出來,我還能認出誰?”

“哈哈。”那人大笑一聲,左手拿起戴着的斗笠,又開玩笑道:“這可不一定,說不準就有哪家時常光顧的妓家也能認出來。”

三浦友臻也笑了幾聲,與他一起走到桌旁,脫掉鞋子坐在日式榻榻米上,又讓其它人拿來一壺酒與兩個酒杯,將其中一個酒杯倒滿酒放到藤原經九面前,又對他笑着說道:“這可是我當年從江戶帶來的清酒,最後一壺了,你可要省着點兒喝。”

“你還有當年帶來的清酒?我帶的早已經都喝光了。”一邊說着,藤原經九一邊拿起酒杯抿了一口,又半開玩笑的說道:“嗯,喝過了這麼多酒,還是覺得家鄉的清酒最好喝。只是清酒太難得了些。雖然大洋較爲平靜,不像是南洋那邊時常有颱風,但帶酒過來的人非常少,明國的幾位王爺又都不約而同禁止釀酒,往往只有粗糲的燒酒和根本不應該算作酒的果酒,而且還特別少、價格昂貴。能幾年後再次喝到清酒,我竟然有一種想要流淚的感覺。”

“再過幾年,再過幾年就不用了,若是謀劃的事情成了,咱們就不必看明國這幾位王爺的臉色,聽從他們的命令行事了。”三浦友臻語氣堅定地說道。

是的,三浦友臻適才與朱允炆所說的話並不完全是假話,他確實喜歡探索,也確實對於腳下的大地到底是不是球體、會不會有邊界等問題感興趣,但他探索的目的並非是爲大明子民開拓生存空間,而是爲日本人開拓生存空間。

大家經常說大明人多地少,但實際上大明東邊的日本人口密度遠比大明要大。日本此時只有以本州、九州、四國三個大島爲主的島嶼,總面積還不到三十萬平方公里,但已經有一千多萬人;大明總人口不算藩國此時大約七千多萬,實際控制領土不算藩國大約五百萬平方公里,日本的人口密度接近大明的三倍。

而且日本長期以來就是如此,每當停止戰亂後人口就能迅速增加到一千多萬。只有日本三分之一人口密度的大明人均資源都不是特別充足,即使是好年景都有人吃不上飯,可想而知日本普通老百姓過得是什麼日子了。

所以在日本,那些憂國憂民的貴族或武士階層,一直就想發現另外能夠容納大片土地的地方,擴展爲日本的領土。日本常年從上到下對南阿依努地的進攻,對朝鮮半島的貪婪,都是這一意識的體現。在發現了漢洲大陸這麼一片廣大的土地後,他們怎麼可能不起將這片土地都納入日本所有的想法?

實際上,三浦友臻與藤原經九隨同朱柏一起來到漢洲大陸,過了對日本東邊竟然還有這麼一大片廣袤土地無以輪比的震驚後,迅速就開始琢磨在這片大陸上佔據一塊只屬於日本人的領土。當然,他們其實想將這整個大陸都變成日本人的土地,不過他們好歹還有理智,知道這是不現實的,只能將目標縮小。

但即使這個縮小的目標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朱柏落腳的地方太荒蕪了,所有重要物資又都被他親自掌控,即使他們二人想方設法從國內找船運一些過來,但港口是屬於朱柏的,他又命人在港口對所有人帶來的東西進行檢查,發現有價值的東西就強制收走。當然,朱柏並不是白要,他會照價給錢,而且是按照漢洲大陸的價格,對於那些一心想來漢洲大陸做生意賺錢的商人來說沒什麼,但對於他們這些想要在野外開荒的人來說就是大麻煩了。雖然他們也嘗試過私下裡偷偷開闢碼頭讓船隻停泊,但合適的天然港口不是那麼容易發現的,朱柏又命令水師在海上巡邏,近三年時間積攢下來的東西也沒多少。

後來朱楨來了漢洲大陸,蕭規曹隨,也採用了與朱柏類似的辦法,他們同樣難以積攢多少有用的東西。

與大明商人聯合的想法也沒能成功。嚴家等幾個派人來到漢洲大陸做生意的人家對他們的試探完全沒有迴應,看起來對他們的建議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三浦友臻後來想想也是,他們作爲賺了不少錢的大商人,怎麼會對漢洲大陸這片鳥不拉屎的地方感興趣?就好比一個開啓了靈智的猴子,當然不願留在猴羣裡面做大王,而是想要求仙問道。就算嚴家因爲當初嚴震直之事受到了皇帝嚴厲懲處,在大明國內被人看不起,想搬到大明周圍的國家也很容易。

之後傳來朱楨想要帶兵南下開拓新領土之事。三浦友臻認真思考了一番,決定帶領一部分遷移過來的日本人南下。在北面很難打開局面,沒準換了新的地方能有進展。但金川城也是他們經營很久的地方,不願捨棄,二人商議一番,決定由藤原經九留守金川城,三浦友臻帶人南下。

朱楨輕而易舉打敗了墨西哥谷地的蠻夷,三浦友臻一邊驚訝於當地的蠻夷竟然如此之弱,同時也感到慶幸。此時他與他帶來的日本子民也都在城中,如果被打敗他或許能夠活命,但子民多半會被蠻夷俘虜;他還得到了許多新作物的種子——因爲當初派船南下探索帶回來的種子太少,三浦友臻沒有得到——託返回的船隻送回國內,也算爲解決國內的糧食危機做出了貢獻。

但單獨佔據一塊地方的想法還是無法實現。在墨西哥谷地,朱楨採用了比朱柏更加極端的辦法,將所有生產資料收歸國有,按需分配(朱楨的需要),他們更不可能攢下什麼東西了。甚至一般的日本人連人身自由都失去了,必須按照規矩做事,一天也不能停歇。

正當三浦友臻更加發愁的時候,朱允炆來到了漢洲大陸,並且跟隨朱楨前來墨西哥谷地。三浦友臻先是瞭解了一番他的過往,又抓住機會當面與他說過話之後,認爲自己想要單獨佔據一塊地方的想法只有在他身上有實現的可能。所以當朱允炆要去佔據尤卡坦半島作爲自己的封地時,三浦友臻主動要求跟隨,他帶來的日本人也按照他的命令要求跟隨。按照朱楨與朱允炆的約定,他要分一部分人口給允炆,有人自願跟去也就只能答應。

三浦友臻到了瑪雅潘城,得知朱允炆治國的辦法,又得知尤卡坦半島周圍的地理後,更是興奮的直髮抖,認爲機會到了,馬上給藤原經九寫信告訴此事,而且就要開始準備;可就在此時,他接到朱允炆的命令,任命他爲軍隊中的武將。

三浦友臻當然不能答應。他是朱允炆封地內日本人的主心骨,他不親自操辦,事情很難做下去。三浦友臻用兩天兩夜的時間準備對朱允炆說的推辭官職的話,最終成功推辭了他要任命的官職,而且使得朱允炆支持他的行動。

“朱允炆就是一個典型的文人!”三浦友臻說道:“他雖然是明國皇族,但也是文人。文人是最好對付的。只要摸準了他們的喜好,對症下藥,無往而不利。我又早就開始注意觀察他,當然能夠成功勸說他。”

“文人是最好對付的?”藤原經九有些疑惑:“可是我怎麼聽說明國的文人很不好對付,歷代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日本幾乎不存在類似於大明的文人階層,藤原經九過去也沒有去大明混飯吃的想法,當然沒有了解過。

“當然!”聽到藤原經九搭話,三浦友臻更加有興致,說道:“文人所圖的,無非是名、利,都很好對付;朱允炆作爲皇族,所圖與普通文人又有不同,但也是文人所追求那些東西。他所追求的,無非是文人最高的追求,教化,也就是讓儒學能夠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儒生更多。”

“這樣的人即好對付又不好對付。好對付,是因爲你的作爲只要符合他的理想,就能討好他;說不好對付,是因爲很少有人的作爲能夠符合他的理想。而恰巧我,”說到這裡,三浦友臻笑着說道:“的作爲很符合他的理想,至少表面上很符合,這就足以打動他了。”

“可惜你雖然表面上是爲了大明子民、儒家學說開拓,但實際上是爲了我日本的子民開拓。”藤原經九笑眯眯的說道。

“就是如此!等將來,讓他哭去吧!”三浦友臻哼了兩聲。藤原經九自然也笑着附和。

他們一邊喝酒一邊閒談,很快就到了午時。三浦友臻又讓低階武士去做了飯,炒了幾個菜,與藤原經九一起吃飯,吃過飯後二人都有些醉了,睡了個午覺。

下午申時初,二人醒來,擦了把臉,開始認真商議如何實行三浦友臻的計劃。

“聽曾在東面海上往來的瑪雅人商人說,就在尤卡坦半島以東不遠處,大約也就是幾百裡,就有一座島嶼,而且面積不小,總有九州島大小,而且島上大多都是平原,山脈很少,現在雖然被森林所覆蓋,但只要開拓,一定能夠開拓成良田。”

“最好的事情就是這是一座島嶼。島嶼相較於大陸,就有了一份獨立性,不容易被大陸上的政權所控制。咱們日本不就是如此?與大陸相連的朝鮮就一直被大陸上的國家緊密控制,如果這一地方有不服從的政權,中央帝國一定會出兵消滅;可咱們日本與大陸之間只是隔了一條小小的海峽,大陸上的中央政權就沒有強使我們服從的意思。服從最好,不服從也能接受。直到現任大明皇帝對外番之國也非常重視,咱們日本菜不得不向大明正式稱臣。”

“咱們日本人豈是朝鮮人能比的?這個類比很不恰當。”藤原經九馬上說道。

三浦友臻頓了頓,沒有多說什麼。雖然日本人與朝鮮人確實不同,但在他看來這不是導致日本一直獨立自主的主要原因。而且也可以從臺灣和海南的經歷看出來。大陸上的政權早早就統治了距離更近的海南,但臺灣直到現在才被納入統治。不過這也不是他今天說的重點,也就不與藤原經九繼續爭辯。

“而且,東面島嶼的人也不多。”三浦友臻繼續說道:“曾經往來海上做生意的瑪雅人說那座島上只有十多萬人。這人數聽起來不少,但咱們日本的九州地區雖然土地貧瘠,可也有過百萬人,面積與九州大體相等土地又都是平原的地方竟然只有這麼點兒人實在是太少了。”

“人少,對咱們就是好事啊!”藤原經九笑道。

“確實如此,人少,方便咱們征服他們。尤其據說島上的人比大陸上的人更加野蠻,文明更加落後,武器也更加簡陋,這樣的人更容易征服。墨西哥谷地有多少蠻夷和野人?總不會少於十萬,殷王只用兩千士兵就征服了那個地方;咱們只要能湊出一千人,就能征服這座島嶼。”三浦友臻興致頗高的說道。

但說完這句話他的情緒就低落下來,低聲說道:“可惜咱們就連一千人都湊不出來。”

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264章 路遇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673章 三日後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1514章 議論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529章 喜脈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568章 命名與賞賜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996章 玉佩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56章 ……陰謀——重點第691章 猜到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1271章 教子第138章 戰——兩邊第711章 要求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366章 收攏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435章 還有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981章 本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359章 議進兵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533章 府試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80章 突發事件番外13:大辯論上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362章 撤退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364章 逃亡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558章 增兵!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1516章 抓人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498章 任官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280章 心得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