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簡化字

又過了幾日舉行殿試,薛熙揚當然順利通過,錄爲二甲進士,隨即被任命爲翰林院編修,兼任中書舍人,編纂《大明大典》。

薛熙揚考取進士倒沒有引起太多非議,他這三年找許多出名的大師請教過經義,大師們出於‘教化一個皇帝親近之人’的目的也都願意指導他,所以他的經義水平大家都知道,考取也平常,何況會試不僅有經義還有策論,他的策論文章不好纔不正常;當然第二點更加重要,此時外戚和勳貴的勢力不小,不是歷史上打落水狗毫無風險的大明後期,但凡還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可不敢隨意開炮。

但他的差事就太惹人嫉妒了。參與編纂《大明大典》,參與編纂綜合典籍,這是多大的榮耀!雖然《大明大典》尚未編纂完畢,但根據流傳出來的消息,已經收錄了七千多本書籍,而唐宋時期編纂的《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綜合類典籍都只不過收錄了1000-2000種圖書,就算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大明大典》,所有的文人都已經能夠想見後世之人會以何種語氣讚頌這部前無古人的典籍,會以何種語氣稱讚主持編纂的解縉,參與編纂這部典籍的人又能獲得多大的榮耀和官場資歷。

許多人都想參與編纂工作,但擠不進去;可薛熙揚剛剛中進士就能參與編纂工作,可想而知會有人多少人患上紅眼病。他們紛紛上摺子,提出薛熙揚雖然才學尚好,但畢竟年輕,不適合參與這麼重要的事情,皇帝您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我?

不過這些摺子除增加了宮裡處置廢棄摺子的宦官的工作量之外,沒有其它任何作用,薛熙揚照舊在衆人嫉妒的目光中參加了《大明大典》的編纂工作。

這還罷了,人們頂多嫉妒的說幾日,過兩日就忘了。但薛熙揚參與編纂《大明大典》後沒過多少時候,就上了一個再次引起朝野紛紛議論的奏摺。

……

……

“見過李輔官。”把守乾清門的侍衛紛紛行禮說道。

“幾位侍衛好。”李仁也還禮。雖說這些都是無品級的侍衛,但沒準人家偶然被皇帝看中,就飛黃騰達了,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還是對任何人都禮貌些好。

“李輔官客氣了。”幾名侍衛又說了一句,隨即道:“李輔官,按照規矩,我們得檢驗您入宮的腰牌,還請您見諒。”

“你們也是按照規矩辦事。”李仁笑着拿出自己的腰牌讓他們檢驗。一名侍衛上前接過腰牌仔細看了看,恭敬的交還給他。李仁又笑着和他們說了幾句話,走進乾清門。

他又走了一小會兒走進乾清宮,向允熥行禮後在自己的座位坐下,和秋輔官郭鎮打了聲招呼,看向空着的冬輔官解縉的座椅,自言自語了一句:“大紳(解縉字)竟然又沒來。”

“怎麼,元夫(李仁字)你有事找解縉說?”郭鎮問道。解縉因負責編纂《大明大典》,常年不在宮裡辦差,所以雖然郭鎮同他同事多年也不怎麼熟悉;反而李仁擔任夏輔官纔不到一年,但每日都來宮中辦差,而且爲人謙和,郭鎮反而跟他很熟悉。

“聽聞昨日編纂《大明大典》的諸位編修似乎有些爭論,就想問問他到底出了何事。”李仁回答。

“等你下了值,去他家裡問問不就行了。”郭鎮不在意的說道。

“大紳這人的性子,哎,若是出了什麼事情肯定不願同別人說的。我問也是白問。”李仁如此說道。其實他的本意是藉着允熥在這裡,他問解縉問題引起允熥注意後,解縉肯定不敢說假話也不能不回答,所以應該能夠得到正確答案才選擇在宮裡問的;若是私下裡去家裡問,他和解縉的交情也不深,多半是得不到答案的。但這也不好與旁人說,所以只能用這個不通的藉口搪塞。

好在郭鎮也沒有細想,又與他閒聊幾句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票擬昨晚通政司送來的奏摺。當然他也將一部分奏摺分給了中書舍人。大明每天的事情太多了,奏摺也多,一個人即使票擬也票擬不完,解縉又時常不在,只能交給中書舍人們代爲票擬。

但他翻開頭一份奏摺,纔看了幾眼,就驚訝的站了起來,雖然旋即又坐下,但他拿着奏摺皺着眉頭想了一會兒,又站起來走到允熥身旁,躬身說道:“陛下,這份奏摺臣不敢票擬,請陛下親自過目。”

“你不敢票擬?誰進的奏摺?寫了什麼內容?”允熥有些好奇的問道。一般情況下,大臣不敢或不能票擬的奏摺都已經提前由識字的宦官,王喜或者其他人區分開來,不會落在四輔官手裡。

“陛下,這份奏摺是中書舍人薛熙揚所進,內容與《大明大典》有關。他在奏摺上請求陛下推動一事:簡化文字。”李仁說道。

簡化文字,這事實在是太大了。雖然自古以來文字一直在變化,但除了秦始皇‘書同文’那一次之外,都是民間自發發生的,而且變化也不大,大多數文字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一直到此時的雖有所差別,但都能認出來。

可薛熙揚在奏摺中建議由國家組織全天下的文人,對所有筆畫較多的文字進行簡化,而且之後在全天下推廣。李仁僅憑想象就能知道這是個多大的工程,又會引起多大的反對,就像歷史上秦始皇‘書同文’一樣遭到反對。而且秦始皇‘書同文’好歹統一了原本東方國家的文字,方便了交流,只在秦代被罵了一代,後世都是讚頌的;但薛熙揚的這個建議起不到這樣的作用,反對之聲也會更多。

李仁僅僅想到這些,臉上都不自覺的現出來苦惱的神情。

允熥聽了李仁的話卻沒多少反應,只是擡起頭來對李仁道:“你將他的奏摺讀一遍,朕聽聽他建議推行文字簡化的理由。”

李仁將奏摺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薛熙揚在奏摺中提出了三點推行文字簡化的理由。第一點是現在許多文字太過於複雜,剛剛啓蒙的童子學習起來很困難;

第二點是因爲很多文字寫起來很困難,所以民間私下裡簡化的事情也不少,甚至前代許多書畫家的書法都用自行簡化的文字來書寫。與其讓民間自行簡化,不如朝廷統一進行簡化;

其三就是現在的文字筆畫衆多,書寫起來也很困難,在編纂《大明大典》的過程中許多負責抄寫之人都有過抄寫錯誤的情形,這一頁紙只能全部廢掉,之前寫的字都白寫了。若是剛寫幾個字還好說,若是已經寫了滿滿一頁太可惜了。

允熥聽完後沒有立刻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是問李仁道:“愛卿覺得如何?是贊同簡化文字還是反對?”

“陛下,臣以爲,有些文字確實筆畫太過繁雜,不要說剛剛啓蒙的童子,就是臣也得認真的寫才能保證不寫錯,簡化確實有好處。”

“但臣以爲此事還是應當慎重。文字乃是數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自從秦代已來都未有過大變化,貿然改變會引起許多人反對。而且現在的文字字型優美,也適合書寫,貿然簡化恐怕會破壞了字型。所以臣認爲應當慎重。”李仁斟酌着說道。

其實他本人基本上反對簡化文字的。雖然現在的文字寫起來確實很複雜,但他們這種文人都是寫慣了文字的,反正他們不從事抄寫的工作,不過是票擬奏摺,寫寫書信,也不在意筆畫多些少些。

而且他們已經對現在的文字習慣了,若是貿然簡化他們肯定不習慣,會寫錯字,他們可不願意寫錯字好像自己是個初學者使得。所以反對。

但是,薛熙揚是什麼人,是皇帝的內弟,當今皇后的親弟弟,他上的奏摺,受到允熥指使的可能不小。作爲輔官這樣的內朝官員,需要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與皇帝頂着幹,所以在不能確定皇帝真實意思之前可不能說確定的話,就這麼模棱兩可的回答。

他這個回答自然也在允熥的預料之中。允熥對此也沒有進行評價,只是吩咐盧義:“你派人將這份奏摺抄寫幾份,而且派人去請京城除警察分署、上元、江寧二縣外所有衙門的掌印官,和都察院的掌道御史前來宮裡,朕要與他們議論一下此事。”

“是,官家。”盧義答應一聲接過奏摺退下了。允熥又轉過頭來,和李仁議論了幾句昨日他票擬的兩個奏摺,也讓他退下了。

不多時,衙門就在皇宮門口的幾人來到宮裡;又過了一會兒,所有人都到了乾清宮。

允熥命人搬來許多椅子讓他們坐下,命小宦官每人給了一份奏摺,說道:“此事朕請諸位愛卿議一議,是否應當推行文字簡化?”

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697章 永問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363章 哀嚎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177章 演戲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365章 誰決定第29章 子澄入彀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99章 四輔官第1514章 議論第105章 殉葬第645章 鐵紀鐵第1722章 文坻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284章 獨眼狼第977章 兩地第120章 拿人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947章 買首飾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138章 陳立傑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289章 生擒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415章 降與死第1381章 徵兆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150章 挖坑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273章 正名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364章 逃亡第499章 兵藩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20章 拿人第278章 相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592章 蓄養奴僕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402章 吳橋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273章 家話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116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預想面對失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