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

“見過方副憲!見過方副憲!”在禮部衙門門口,許多人正在進進出出,可忽然有一人從門外直衝進來,撞到了許多人。這些人本來都面露不滿之色,但等他們看清這是何人後都忙將不滿之色斂去,躬身行禮。

但這人卻並未答禮,他甚至都沒有說話,只是繼續向裡面衝去。

“方副憲今天這是怎麼了?平時很懂禮節的。”有人不解的說道:‘而且禮部的差事與都察院沒什麼關聯吧,他來禮部做什麼?”

“怎麼,那件事你還沒聽說?”

“什麼事?”

“是這麼一件事……”二人竊竊私語起來。

橫中直撞這人卻並未在意身後之人在說什麼,直走到尚書的公房門前,一把推門進去,同時大聲說道:“子寧!”(子寧是練子寧的字,他本名練安,以字行)

“希直,這是怎麼了?”練子寧正在處理文書,就聽到有人叫他,語氣還十分不善。他擡起頭來一看,見到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方孝孺,忙問道,而且語氣並不十分嚴厲。練子寧的朋友很少,可恰巧方孝孺就是其中之一。方孝孺爲人清正古板,做事一絲不苟,即使是脾氣很大的練子寧對他都不會大聲說話。方孝孺又十分欣賞練子寧所做的文章,所以二人關係不錯。

練子寧知道方孝孺絕不會無理取鬧,對自己的態度這麼惡劣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這樣問道。

“子寧,”方孝孺這時從身上拿出來一份文書,對他說道:“陛下將此事下發各衙門議論之前,你可知曉?”

“何事?”練子寧雖然已經猜到了是什麼事,但還是問道。

“你還問什麼事?”方孝孺走到他面前,將文書遞給他。“你自己看!”

練子寧接過文書看了一眼,見果然是自己猜到的那件事,對方孝孺說道:“陛下在將此事下發各衙門議論之前,曾經與我說過。”

“那你竟然讓陛下將此事下發各衙門議論?”方孝孺聽到他的回答,更加生氣,坐到他對面的椅子上,大聲質問道。

“你們都出去。將門記得關上。”練子寧先對屋內正等着的八九品小官和差役說了這句話,讓他們都退下。他待屋內只有他們二人,門也緊緊的關上後,對方孝孺道:“怎麼,這件事十分不妥麼?”

“這,”方孝孺可能是生氣過頭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指着文書說道:“子寧,科舉考試,是爲朝廷選拔人才。我自然知道科舉考試也有問題,有些考中進士的文弱書生不僅陛下看着厭惡,我也看着厭惡。可就算爲了不選出文弱書生,豈能這麼改!”

方孝孺手裡的這份文書,寫的是允熥剛剛下發各衙門議論的一件事,一件有關科舉考試最後一關,殿試的事情。內容也很簡單:從明年的殿試開始,不再考策論,也不再考任何落在紙上的試題,而是改爲比試騎馬。所有會試取中的人通過抽籤的方式得到自己騎的馬匹,繞皇城一圈,抵達終點的名次就是殿試的名次。

文書剛剛傳到各衙門就引起大譁。自古以來的殿試都是考文章,至不濟也是廷策問對,從來沒有考過騎馬的。可這下皇帝竟然打算在殿試的時候考騎馬!

大多數見到這份文書的官員都馬上開始寫摺子,向允熥進諫,方孝孺自然也不例外。他雖然剛剛纔從江淮省回京,擔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對於都察院的業務完全不熟悉,但並不影響他對此事非常反對,要當面求見允熥進諫此事。

練子寧作爲遵循古禮的人,當然在一言一行上都支持孔子的觀點,所以當初允熥在宗室宴飲和百官宴飲上要求宗室和官員奏樂跳舞時他不僅不反對,反而十分支持,後來允熥又修改國子監和講武堂的課程,他更是大力稱讚。

但殿試改爲比賽騎馬他堅決反對。正如他所說的,科舉考試的目的是爲朝廷選拔人才,不論是否能夠騎馬,只要是人才都應當被朝廷任用,會不會騎馬與是不是人才豈能因爲某人不會騎馬就不任用?

他坐着馬車從北門外的都察院衙門趕到皇宮附近,一眼瞥見除三法司之外的二品衙門駐地羣,想起有關科舉之事是由禮部操辦,就怒氣衝衝的來問練子寧是否知道此事。

“希直,這有何不好?君子六藝中就有‘御’。孔聖人時人們還不騎馬出行,都是坐車,所以君子六藝中有‘御’而無‘騎’。現在世人多騎馬,陛下順應時事改爲比試騎馬有何不可?”練子寧說道。

“所謂君子六藝乃是孔聖人爲了使儒生修身養性之用。雖十分有用,但過於重視就是隻撿起枝節卻忘了主幹。若是都依照陛下的想法,那如同孫臏這樣的大才豈不是不能爲國效力了?這不僅是如此人才自己的損失,更是朝廷的損失!”練子寧十分激動的說道。

“你身爲禮部尚書,替陛下掌管科舉之事之人,豈能如此不負責任,在陛下與你提及此事時不極力諫止,反而助,豈是爲人臣者所應做的!”練子寧又說道。

“希直你嚴重了。從會試到殿試並不會有人落榜,陛下將殿試改爲比試騎馬只是要從這些英才中選出身體更爲康健、更加重視軍武之人,豈是如同你所言朝廷會有損失了?”

“而且殿試乃是陛下親自主持,會試中榜之人的試卷陛下也都會看過,其中驚才絕豔之人陛下也會記得,即使因不會騎馬殿試排名較爲靠後,陛下也會大用,只不過不會用在與軍武有關之差事上。”練子寧的語氣倒是一直很平穩,沉聲說道。

方孝孺又與他爭辯幾句,雖然他總能引用聖人之言,但練子寧也有自己的理由,雙方誰也說服不了誰。

“罷了,我也不與你爭辯了,我去面見陛下,求他不要如此修改殿試。”方孝孺站起來說道。

“希直,我並非是要與你作對,只是我確實認爲陛下的改動並無大問題。”練子寧也站了起來。

“我也知曉。”適才通過與練子寧的辯論,他感覺出方孝孺心裡對於這件事的不牴觸,而非僅僅爲了拍皇上馬匹而支持,所以語氣反而平和下來。

方孝孺又與他說了幾句話,表明他們的友情不會因爲此事而受到影響,拜別了練子寧離開禮部衙門,直奔皇宮而去。

等方孝孺走了,臉上不時掛着笑容,語氣平和的方孝孺癱倒在座位上,看了一眼散亂的放在桌子上叱罵他的帖子,自言自語道:“這個差事果然不是人乾的。這還只是頭一日,等過幾日壓力會更大。當初不應當答應陛下才對。”這件事帶來的壓力之大讓他都有些吃不消了。

“可既然已經接了這個差事,就絕不能退縮。只能扛下去了。”

……

“皇兄的這個法子真是巧妙,這下子就無人在意未來的三姐夫出身商戶人家之事了,所有人都會議論科舉考試的殿試改革之事。”此時在坤寧宮,昀芷拍手笑道。

“確實無人在意你未來的三姐夫出身商戶人家了,但你知曉短短不到兩個時辰,兄長已經收到多少進諫的奏摺了?足足一百六十二份!這還只是京城中靠近皇宮的那些衙門的官員送上來的。等下午京城其它衙門的奏摺也會蜂擁而至,再過幾日地方上的奏摺又該到了京城,摺子的數目至多會堆滿兄長的桌子的!”允熥惡狠狠的吃了半根胡蘿蔔,說道。

“讓皇兄費心了。”昀蘊馬上說道:“因爲妹妹的事情,讓皇兄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妹妹十分感激皇兄。”她語帶感激之情。

“三姐,你可不要聽了皇兄訴苦的話就信了。”昀芷馬上又笑道:“這個改革必定是皇兄自己想要做的改革,只是用在了這個時候,起到了轉移文官注意的作用。”

“但皇兄確實還是對三姐十分不錯。若是一個不在意姐妹婚事之人,定然先將科舉殿試改革之事放出,待略有些淡化後下賜婚的聖旨,轉移文官對於科舉殿試改革的注意,而非像現在這般反過來。”

“所以,”昀芷轉過頭來對允熥說道:“能有皇兄這樣的兄長,真是妹妹們的幸運。”

“多謝皇兄。”聽了昀芷的話,昀蘊更加感激允熥,又充滿感情的說道。

“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既然父親已經過世,我身爲長兄,自然要將你們當做女兒來照顧,這算不得什麼。”允熥淡淡的笑道。

他適才剛剛聽到昀芷的話的時候還以爲他拆自己的臺,但聽完後才知道她其實是在幫着自己獲得昀蘊的感激增進感情。而且這話也只有昀芷說纔沒有問題,若是旁人說雖然也會起作用,但效果可就差遠了。

他側頭看了昀芷一眼,正巧昀芷也看向他,笑眯眯的對他吐了吐舌頭。

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481章 改任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217章 接媳婦第1390章 蘇州府的行動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258章 車軌第63章 舊的結束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576章 封賞第1231章 藉口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362章 撤退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366章 岱璇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番外14:大辯論下第163章 新人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817章 大結局第1270章 兒女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5章 各自盤算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735章 兩方說話第90章 除夕宴第1307章 張無忌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57章 郡主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088章 內亂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84章 醒來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83章 準備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226章 來京第411章 北撤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363章 哀嚎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969章 計算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711章 要求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222章 軍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