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

“羅老先生快起來!”允熥沒等跪下去就上前扶住他,同時說道:“羅老先生年過七旬,已近人瑞,就算是一般老人也不需給朕下跪,老先生身爲大明朝臣,哪裡還要下跪!”

“陛下,可使不得!”羅貫中喊道。他這個‘可使不得’並非是說他必須給允熥下跪。歷朝歷代對於年紀大的老人都有優待,免除六十歲以上老人的徭役是正常情況,有的朝代甚至會免除賦稅。大明也有相應的優待政策,所以他見到允熥確實可以不下跪。

但陛下親自扶住他,這可就是天大的恩寵了。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是吩咐他這樣的人不必下跪,或讓下人去扶,親自去扶只出現在面對朝廷重臣的時候。羅貫中自認算不上朝廷重臣,所以有些不安。

“老先生勿需如此,”允熥笑道:“老先生雖然不曾上陣殺敵也不曾安邦定國,可爲大明立下的功勞可不小。”

他一邊說着一邊示意自己的侍衛。一名侍衛走過來,允熥將羅貫中交由他攙扶,攙扶着來到大廳內的楠木座椅旁坐下,自己也坐到羅貫中身旁,笑着繼續說道:“老先生編寫戲曲本子與話本,廣播大明各處,教化萬民,善莫大焉,受得起朕的攙扶。”

羅貫中還要再說什麼,允熥卻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四處看了看只見到了羅家的兩個下人,問道:“朕記得羅老先生之幼子也隨同老先生來到京城,而且一直在京侍奉老先生,現下怎麼沒見到?”

“臣的幼子,咳咳,被臣派出去買筆了。”羅貫中答道。

“怎麼,文宣司下發的筆不好麼?”允熥馬上轉過頭問陳性善:“文宣司爲他們提供的是什麼筆?”

陳性善還未答話,羅貫中就搶着說道:“陛下,咳咳,並非是文宣司下發的筆不好。只是臣曾在蘇杭一帶久居,用慣了當地人常用的筆,其它的用不順,所以每次都是使人在市集上購買那邊出產的筆。臣也曾使下人去買筆,可下人從未用過,很容易看走眼,被無良商販騙過兩次。咳咳,所以臣就使幼子去買。”

他隨即又對陳性善行禮道:“下官適才沒有見到陳尚書,還請恕罪。”

允熥等他和陳性善對答完畢,又問道:“羅老先生經常咳嗽,這是怎麼回事?用不用朕派太醫來爲老先生診脈?”

“不必,不需陛下勞煩宮中的御醫。”羅貫中趕忙說道:“這不過是老毛病了,天一冷就咳嗽。”

“可現在已經是四月了,天氣已經暖和起來了。”

“陛下,臣畢竟老了,身子骨與年輕時候不同了,就連與十年前頭一次拜見陛下的時候也差得遠了,所以這些年得到夏天才能止住咳嗽。陛下也不需勞煩御醫,這都是老人的病,就算讓御醫來看也治不好的。”羅貫中又道。

允熥默然。他說的不錯,人老了身體各項機能都退化,再高明的醫術、再珍貴的藥材有些病也治不好的。

“還是讓太醫來看看吧。”可他還是說道。就算治不好,也能讓他多活幾日。羅貫中現在身體看起來非常差,隨時有可能病逝。他很不願意羅貫中就這樣死了。

“陛下,老臣還死不了,臣還有一本……”說到這裡,他好像自覺失言一般止住話頭,生硬的轉換話題:“陛下,臣這些日子雖然在家養病,可也並非完全閒居。年前陳尚書曾經吩咐過編寫漢洲大陸滿是金銀,沃野千里的本子,臣這些日子在家裡身體好的時候就寫幾筆。”

他一邊說着,就要顫顫巍巍的站起來回屋去取。允熥勸他讓下人去取,可羅貫中說下人不識字,手腳也粗笨,怕他們扯壞了,執意親自過去取。允熥無法,只能讓他們家的下人走進來,攙扶着走進自己的屋子去取。

可允熥等了一會兒沒見羅貫中出來,出言詢問也是得知因羅貫中手腳不利索行動緩慢一時拿不出來,允熥着急之下乾脆起身向羅貫中的屋子走去。

羅貫中還慢吞吞的收拾屋內的稿子,至少要按照順序排好,就見允熥走進來,忙說道:“陛下,您怎麼進來了!這如何使得!”

“這有何使不得?”允熥說道:“不過是一間屋子,又不會埋伏有刺客,朕如何不能走進來。”

“而且,”他指了指牀:“羅老先生身體不好,坐在牀邊與朕說話更好些。屋內還有羅漢牀,朕靠着也鬆快些。”允熥一邊說着,一邊就坐到了羅漢牀上。

羅貫中又勸了幾句無果,只能輕輕彎下腰行了一禮,之後坐在牀沿上向允熥介紹自己寫的本子。

“陛下,這一本敘事較爲宏大,從陛下派出湘王殿下帶兵向東探索起始,至發現漢洲大陸,且降服當地的土著,後來又發現金山銀山,派方都督攜帶金銀回來。”

“這一本就是從一個隨軍前往漢洲大陸的小兵的角度來寫,至隨同方都督船隻回京,將自己分到的金銀都給了家人,衣錦還鄉的故事。”

“這一本……”

允熥一邊聽他介紹,一邊翻開本子大概看一看。‘這一本寫的不錯,而且其實還可以再改改,不必寫方鳴謙不願,而應該寫朱柏不願,甚至故意尋事情找方鳴謙的茬。但是發現漢洲大陸這片美麗又富饒的土地之後又轉怒爲喜。不過這個時代的人不敢隨意編排皇室中人,朕倒也可以理解。和他說一聲,讓他改改就是了。’

‘這一本寫的不錯,就要這樣,讓大家都知道去漢洲大陸可以發財,衣錦還鄉。不過有人戰死在漢洲大陸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免得讓人遲疑。’

‘……’允熥在心中點評道。

之後羅貫中又向他介紹了自己編寫的有關其他方面的本子,允熥也一一接過來大略翻看一遍。

這時有一個侍衛走進來在允熥耳邊輕聲說道:“陛下,羅貫中的兒子回來了。”

“讓他過來伺候!”允熥吩咐道。又擡起頭來對羅貫中笑道:“羅老先生,你的幼子回來了。”

不一會兒羅貫中的小兒子羅絨走過來,見到允熥馬上跪下說道:“草民羅絨見過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允熥吩咐他站起來,又轉過頭對羅貫中問道:“羅老先生,您這兒子還未娶親?”

“已經定親了。”提到自己的兒子,羅貫中就忍不住嘆氣:“臣的幼子從小雖然也愛與臣一樣舞文弄墨,可寫出來的東西差的太遠。臣知道他不是這塊料,就想讓他認真讀書考科舉。”

“可他卻又偏不愛讀四書五經,這十多年了一事無成。也沒有人願意把女兒嫁給他,一直到去年年底纔有一戶人家答應,定了親。”

“怎麼,羅老先生乃是官員,也給自己的兒子定不下一門親事?”允熥疑惑。就算羅絨真的是廢物點心做什麼都不成,好歹羅老先生還是當官的,不至於連平民百姓家的媳婦都娶不到吧。

“誰叫老頭子只要東平州當地的……”羅絨不太滿意的嘀咕幾句,馬上遭到了羅貫中的呵斥,允熥忙勸解幾句,又問道:“朕聽他說只要東平州本地的,這是什麼意思?”

“陛下,您也知道,臣是山東東平州人,雖然有幾年在蘇杭一帶,但還是掛念家鄉的水土和鄉親,也想有個老家的媳婦,所以就一直給兒子尋摸從老家來京城的東平州人家的女兒。”羅貫中解釋道。

‘怪不得這麼多年才定親!’允熥在心中暗道:‘東平州距離京城又遠,又不是什麼經濟發達的地方,也不是什麼交通要地,更不是省治所在,除了官員,一年能有幾個人來京城?可科舉出身的文官也不會願意將女兒嫁給羅貫中這樣的人家,所以他不挑這麼多年才稀奇。’

他不禁對羅絨心生同情之色,想了想出言道:“羅老先生,羅絨字跡如何?”

“陛下,臣的幼子雖然寫的本子很差,但字這麼多年練得十分不錯。羅絨,寫幾個字給陛下看一看。”羅貫中說道。

羅絨答應一聲,拿起紙筆寫了幾個字。允熥接過來一看,點點頭說道:“確實不錯。”轉過頭對羅貫中道:“既然如此,等老先生身體好了,就讓他在經廠當差吧,朕給他一個差役的差事。”

“臣多謝陛下恩典。”羅貫中忙行禮說道。

所謂經廠,就是隸屬於內官二十四監,專門印刷皇宮中所需文書的地方。經廠雖然是內官衙門,但除了幾個爲首的人是宦官外,其它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四肢健全的人。

這算不上什麼好差事,但它是一個鐵飯碗,而且宮裡印刷什麼書籍的時候自己偷拿一份也沒人管,很適合羅絨這樣沒什麼本事但喜歡看雜書的人。而且若是能夠與某個宦官混熟了,將來或許還能有其它造化。

“羅老先生不必多禮。”允熥說道。

“羅絨,還不跪下謝陛下恩典!”羅貫中自己行完禮後,見羅絨還傻站在一旁,頓時生氣的喊道。萬一惹得皇上不快,這個他剛剛討來的差事很可能溜走。他適才介紹羅絨的時候說了那麼多話,就是暗含着請求皇上給羅絨安排一個差事的意思,好不容易讓陛下鬆口,再丟掉可怎麼得了!

羅絨聽到羅貫中的話,醒悟過來跪下喊道:“草民謝皇上恩典。”他的聲音中帶着欣喜,但看他的表情,卻見不到高興的神色。

不過允熥和羅貫中都見不到他的表情。羅貫中對於此事非常高興:‘總算給小兒子安排了一個差事,即使死了也不必擔心了。’

但隨即就發生了樂極生悲的事情。羅貫中忽然大聲咳嗽起來,羅絨趕忙走過去排父親的後背,可也沒起多大作用。羅絨忽然喃喃自語道:“藥,藥。”隨即在桌子上翻找起來。羅貫中咳嗽的聲音越來越大,羅絨越來越着急,一開始還小心不弄亂了桌子上的草稿,可很快就顧不得了,一把將紙張推到一邊,使勁翻找起來。隨後他找到了藥瓶,從中倒出兩粒藥丸,塞進羅貫中的嘴裡;他又拿過來水杯讓他將藥服下。

羅貫中吃了藥,咳嗽漸漸止住了。可他卻滿臉怒容的說道:“誰讓你將爹的草稿弄亂的!”

“羅老先生,羅絨也是爲了老先生一時情急,你就不要責怪他了。”允熥勸道。

聽到允熥的話羅貫中不敢再訓斥,但看着自己的這一堆草稿發愁:‘這得整理多久才能都整理清楚?’

“羅老先生,朕的侍衛都識字,讓他們幫着羅老先生整理。”雖然羅貫中適才沒有說話,但允熥猜到了他的心思,出言道。說完,他不等羅貫中迴應,就叫了三分之一的侍衛進來收拾稿件。

散亂的稿件很多,一時半會兒還收拾不完,可允熥卻不打算在這裡多待了。他的時間很寶貴的,既然已經看過了羅貫中,表達了自己的慰問之情,就打算走了;而且若是他不走,陳性善也不能走,陳性善還有其他人家要去探望,總不能天黑以後去。至於這些侍衛,就先留在羅家,等着將稿件整理完畢再回宮。

所以允熥又和羅貫中說了幾句話,就打算離開了。可這時有一個侍衛不知怎的腳下一滑,雖然並未摔倒,可有些已經拿在手裡的稿件又散落在地上。

允熥說了一句“要小心些,”彎下腰順手從地上也撿起幾份稿子。他正要遞給羅貫中,眼睛順便在稿子上掃了幾眼,忽然覺得不對。“羅老先生,這份稿子,適才好像沒有給朕看。”

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428章 下線遁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481章 改任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感謝和求訂閱第280章 心得第138章 戰——兩邊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273章 正名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372章 燕周浙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248章 龍潭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481章 改任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229章 民間輿論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678章 岷寧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83章 準備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601章 競買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637章 相模國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361章 濟南城外第951章 任官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1418章 蕭卓說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178章 安排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540章 其他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第258章 車軌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278章 相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305章 徐家商議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437章 宣府城外的獵戶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685章 行刑第1178章 安排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1472章 類比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