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

“五哥,弟弟覺得,此事不能用強逼他們回鄉的手段。”朱有燉經過一番思索後說道:“雖然官府出臺政令讓他們回鄉十分容易,但治標不治本,只要在鄉下種地賺的不如在城中做力工多,他們總會想着來城裡。”

“那你覺得,如何治本。”允熥又問。

“讓百姓種糧食賺的錢比在城中做力工要多就成了。”朱有燉回答後,又道:“不過城中也需做力工之人。現在商業越發繁榮,也需要更多的人當夥計、做力工。弟弟也很贊同兄長之前所說的從商人身上徵稅,減少從農民身上徵稅,從而降低農戶負擔的說法。”

“但是這天下,到底是以農爲本,沒有商人做買賣收不上來商稅朝廷不過是窮一些,要是沒人種地沒有糧食,可就天下大亂了。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應該留在鄉下種地。”

朱有燉畢竟年紀小一些,容易接受新思想,不像朱橚那麼古板,允熥提出的鼓勵商業發展的種種措施,比如允許商人沒有路引也能自由在國內轉悠,開海做買賣,取消國內的關卡等他都支持。但他始終認爲以農爲本。

朱有燉的想法也說不上錯,即使放到後世也說不上錯,畢竟人別的都可以沒有,甚至沒衣服穿也成,但必須要喝水吃飯。沒有飯吃就會餓死。

“那你認爲,如何讓他們在家中種糧食比在城中做力工賺得多?”允熥沒有談論以農爲本之事,而是又轉回了一開始問題。

“讓每一家都有大牲口。”朱有燉很快回答:“一家一戶沒有大牲口在河南能種三十畝地,但要是有一頭牛,能種的地至少可以翻一倍。就算除去一些餵養大牲口的飼料,最後剩下的糧食也比現在多不少。這樣算下來,比在城裡當力工也少不了多少,而且留在鄉下還不用和老婆孩子分居兩地,住的好吃的也方便,大多數人都會願意留在鄉下種地的。”

“五哥,我聽說這次朝廷在西北得了上百萬的牛羊馬?即使每家有人戰死的軍戶分了一頭牛,其它的也都分了一頭羊還剩下不少?朝廷應當將這些牛羊運到中原,以低價賣給農戶,即使不能讓家家都有一頭牛,也讓大多數人家都有,能種的田地就多多了,收的糧食就多多了。”

“不過,”朱有燉自己又想起什麼,繼續說道:“自古以來就有穀賤傷農的情形,糧食要是多了對農戶也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他嘀咕幾句:“……,但不管怎麼說,種出來的糧食多總比少好。”

隨後朱有燉又正色道:“至於留在城中的後兩個緣故,可不能縱着他們。家國天下,怎麼能不聽家族的話?至於城內消遣的玩意兒,我雖不覺得普通百姓一點兒消遣都沒有才好,但看看戲,聽聽書也就罷了,玩的太多將賺來的錢都花光就不對了。好在有同鄉有宗族,只要他們在鄉下種地賺的比在城裡差不了多少,宗族和同鄉就會把他們帶回去,不用官府多費心。”

朱有燉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允熥一直聽着,待他徹底說完後,說道:“六弟,你的想法是對的,不能靠着官府一紙政令就讓他們回去。”事實證明,大多數經濟問題用行政手段來處理只會越搞越糟,要麼對經濟產生負面作用,要麼滋生腐敗,絕不能這麼幹。

不過,“你想的讓每一家都有大牲口也想得不錯,可朝廷低價將西北虜獲的牛羊賣給農戶可不成。”

“官府裡的這幫人什麼德行,有燉你在開封十多年也應該知道,低價賣牛,他們估計會將牛分爲兩羣,其中一羣賣給自己的親族和同鄉,另外一羣賣給賄賂自己的商人,讓他們再去倒賣。最後一般農戶還是落不到好處。”

“不過你放心,”允熥看朱有燉想要說話,又馬上補充:“中原忽然多了這麼多牛,牛的價錢一定會降低,百姓還是能得到好處。”

“你能想到穀賤傷農也不錯,但也有辦法應對,就是讓中原的百姓養更多的豬牛羊,牲口都得消耗飼料,飼料也就是糧食,這樣過多的糧食不就消耗了麼?如果還不夠,就放開釀酒,釀酒可是很費糧食的,糧價就不會降低了。”

“可是,五哥,天底下的百姓還有人吃不起糧食,養牲口還罷了,怎麼能放開釀酒?”朱有燉急切的說道。

“之所以糧食的價錢降低,不就是糧食多了麼?現在只要不遭災,整個大明的百姓都有飯吃,將來糧食更多了,怎麼還會有人吃不起飯?”允熥笑着反問。

朱有燉一愣,一時間不知怎麼回答。

“六弟,自古以來一朝一代滅亡的直接緣故都是人多地少,糧食不夠吃使得百姓造反引起,所以對於糧食缺乏記憶深刻;可現在大明是人多地少,糧食是夠吃的,種的地再多些,再出產的糧食都是多的。”允熥說道。

朱有燉也已經明白過來。他的思維完全是人多地少的思維,卻忘了此時大明是人少地多。

“五哥,弟弟想錯了。可是弟弟以爲釀酒還是不宜完全放開,朝廷應當管着。人口總是越來越多,現在中原空閒的土地會被填滿,糧食過多的情形總會發生變化。”可朱有燉最後卻這樣說道。

“六弟,想事情的時候,可不能就想着你腳下的這一畝三分地。”允熥說道。

“五哥這是何意?”朱有燉出言詢問。

允熥卻並未回答,而是又道:“此外,既然現在是人少地多,就應當採用人少地多的法子種地,而不是仍用人多地少的法子種地。”

“這人少地多的種地法子又是什麼?”朱有燉又問。

這次允熥回答了,但仍然沒有正面回答:“對此你兄長心中已經有了謀劃,等來年開春,兄長會在京城、開封、蘇州等地選幾齣地方試驗一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149章 對話第400章 齊王女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213章 發福利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977章 兩地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576章 封賞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979章 要不要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202章 小說家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199章 四輔官第947章 買首飾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981章 本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268章 生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217章 接媳婦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665章 巴布納——伏擊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260章 鍊鐵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685章 對蒙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414章 勸降第446章 說話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73章 關於常家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70章 砸玻璃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844章 治傷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125章 傅安(二)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980章 唱戲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840章 升龍第1464章 光榮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680章 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