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

“陛下,這賞賜是否有些過了?”宋晟說道。他們當然都注意到了允熥與曹行、劉茂的對話,聽到他們家前後兩代人有五口人爲大明捐軀,也都十分感動和震撼,所以對於允熥賜字並且臨時發明一個‘特等勳章’都沒意見。

可之後允熥的賞賜,在他們看來就有些過了。綢緞百匹、黃金一千兩都不算什麼,但兩個千戶的世職,飛魚服以及見官不跪的權利真的不應當授予。

尤其是宋晟,他在這幾天和徐暉祖一起整理整個西征軍將士的功勞,所有足夠官升二級以上的功勞都記得,其中並無劉壹等四人的名字,也沒有劉茂的名字,說明他們家人雖然慘烈,但並沒有大功勞,按照大明現在賞賜的章程,並不妥當。

允熥沒有先回答宋晟,而是又勉勵了已經暈的找不着北的劉茂幾句,命侍衛給他安排一處吃慶功宴,之後才轉過頭來對宋晟說道:“愛卿覺得賞賜有些過了?朕以爲正恰到好處。”

他如此重賞這一家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他們家的人這樣爲大明賣命。打仗這種事情,將領的指揮當然非常重要,同樣的軍隊由不同的人指揮效果大不相同,但他認爲,有必指揮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士們是否願意爲國效力。

還是以衆所周知的明末爲例。朱由菘在南京當皇帝的時候,江北四鎮還有十萬大軍,黃得功等將領也不是白薯,可他們面對多鐸統領的南下清兵的時候絲毫沒有戰意,將士們不戰而降,即使有一部分將領想要和滿清決一死戰也沒用,因爲無兵可用啊,就自己和自己的幾十個親兵,即使想要抵抗,清兵也完全可以用箭將他們全射死而自己毫髮無傷,反正箭矢過後也可以回收再利用,一點不浪費。

當然,明末兵無戰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現在那些原因大多並不存在,將士們也願意爲國效力,但鼓勵願意爲國戰死的將士仍然很重要。允熥發明勳章,以及今日對劉茂一家厚賞的目的,就是在全社會形成士兵比普通百姓地位高一等的風氣,從而保證有人願意當兵,願意爲國打仗。

當然,允熥的政策也產生了一些小小的問題,比如一些手裡握有勳章的將士在被允許出營的時候倚仗小小的特權欺負普通老百姓。他們對老百姓太過壓榨還是不敢的,畢竟勳章使用一次就作廢,誰敢隨便將勳章浪費掉就等着被家裡人罵到死吧!何況還有軍紀管着。但吃吃霸王餐啥的還是乾的。允熥已經看到過許多地方官的奏報了,也有御史對此事進言,試圖讓允熥廢除這一制度。

但允熥絕對不會廢除。實際上,爲國立過功的將士欺負欺負老百姓對於維護大明的統治沒什麼壞處。

當一個老百姓被爲國立過功的將士欺負後,他會清楚的意識到這個人之所以能夠欺負普通老百姓,是因爲自己或者祖上爲大明立過功流過血,得到了勳章。

當這個老百姓意識到這一點後,爲了避免不被欺負,他會怎麼做?大明出頭的道路主要有兩條,第一是讀書做文官,第二是當兵打仗做武將。讀書一般人未必能夠讀出來,得是聰明人才能考得上,更加具有廣泛性的道路就是去打仗,從小兵做起爭取一點一點往上升做到武將。

這當然很危險,想要立下足以升官的功勞可不是混在陣勢裡就能得到的,必須敢打敢衝敢拼命纔有可能。而在這過程中很有可能送命,所以願意選擇這條路的都是民間最勇敢的人。

在有上升通道並且自己能夠擠進去的情況下,大多數人不會因爲受了幾個爲國立過功的將士的欺負而反對大明的統治,反而會促使他們積極奮發向上向朝廷靠攏。而能考上科舉的人都是聰明人,願意當兵打仗的都是勇敢的人,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在這兩類人的領導下才成了氣候,這兩類人也都是民間值得重視的人。而科舉和打仗兩條路就將民間所有值得重視的人都籠絡進來了,達到了唐太宗所說的‘入吾彀中’的目的。

所以允熥認爲,爲國立過功的將士欺負欺負老百姓對於維護大明的統治沒什麼壞處。

當然,從這一點來講,允熥的心是黑的,可他想要坐穩統治者的位置,尤其是最高統治者,心就必須是黑的,知道什麼樣的人能夠欺負,什麼樣的人不能欺負,才能儘可能穩固的維持自己的統治。

不過,道理是這麼個道理,卻不是能夠公開說出來的,允熥所以只是說了那句話就不再對宋晟說話,而是回過頭來又問曹行道:“府軍左右衛的將士損兵極多,朕記得一共十二個騎馬步兵千戶,最後只有幾百人生還,除了他家可還有其它人家家中數人爲國捐軀。”

“陛下,還有一家兄弟二人一同戰死,父親十年前戰死;另有兩家叔侄二人一同戰死。”曹行回答。

“這三家也都要加厚賞賜,至於其他,”允熥猶豫一下,對徐暉祖說道:“這三家人敘功升一等。”

“是,陛下。”徐暉祖馬上答應。

議定了此事,允熥又與衆人說了幾句話,起身離開這張桌子,去往其他地方。

見陛下走了,徐暉祖輕輕吁了口氣,對宋晟說道:“宋兄,你何必如此呢,陛下那樣封賞,定然是經過思量,對大明有益。”

“對大明有益,但對百姓未必有益!”宋晟說道。他與徐暉祖其實已經略微猜到了允熥的目的。

“哎!”徐暉祖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既然宋晟猜到了允熥的目的但卻還是這樣說話,他也就沒法再勸了。

“陛下既然執意如此下旨,爲臣的也不能違逆陛下的意思。但在秦藩,我所管轄之民,決不允許如此事情發生。若是之後我仍舊能夠爲秦藩左相的話。”宋晟最後說道。

至於那些即不聰明又不勇敢的普通百姓,他們確實會因爲受了幾個爲國立過功的將士的欺負從而心生怨恨,對國家怨恨,但能影響朝廷的統治麼?不能,因爲他們即不敢造反,也沒法爲願意造反的人出謀劃策,就算受了欺負,也不過是背地裡罵一頓,以後躲着走罷了。除非發生大規模災害活不下去不然不會造反。而這種時候不管他們是否被欺負過都會造反,是否被欺負過無關緊要。這是本章最終被我刪除的部分。

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278章 相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1234章 足球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309章 何福與宋晟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10章 後續發酵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446章 說話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010章 焦急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251章 反應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229章 民間輿論第955章 來到乾清宮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381章 徵兆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77章 兩個相關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1378章 禮物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56章 ……陰謀——重點第99章 通知第1732章 奪回我們的財富第646章 衛徽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98章 議婚第138章 戰——兩邊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155章 出征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99章 四輔官第100章 後續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234章 足球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