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

二十一這一日一早,伊吾城內舉行慶功宴的地方就已經人聲鼎沸。

雖然慶功宴巳時初纔會開始,但巳時初前來那是皇上專屬的待遇,絕大多數人辰時初就起來,穿上自己最乾淨利落的軍服或御賜服,在下人的伺候下認真梳洗一番盡力讓自己能夠入皇上的眼,辰時正就來到宴飲之地,先在登記處登記了自己的名字,在侍者的帶領下來到桌子上寫着自己名字的地方略坐了坐,就拿起酒杯接了點兒酒四處與人攀談。

不過也有些人略有些陰鬱的坐在座位上,李明芳就是其中之一。按理說李明芳此次伊吾之戰立下大功,應當高興纔是,但他此時卻滿臉陰鬱,坐在整個會場較爲偏僻的桌子上,一邊獨自喝酒一邊琢磨着什麼。

“李明芳,你這麼出頭做什麼?殿下派咱們兩個前來西域打仗,本來就是大明的皇帝下了聖旨不敢不從,咱們兩個就在軍中混混便好,我先後也至少與你說過三次,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還敢反駁!這次出征我可是指揮,你只是副指揮,要不是殿下看在你爺爺的份上,你連這個副指揮都當不上!等返回國內了,我一定會在殿下面前參你一本!”

他想起昨日下午金漢成對他說的話,臉色更加不好看。

‘你這個怕死不敢上陣的人竟然還有臉訓斥我!你要不是金漢老的弟弟,我一拳將你的鼻子打塌!’他恨恨地想着,同時還有些悲哀。金漢成並非一無是處,當年李成桂還在位的時候就在軍中掌管過數萬人的糧餉,賬目清晰井井有條,頗得李成桂讚譽。再加上他是朱芳遠的親信,所以這次被任命爲指揮。但沒想到他領兵打仗卻表現的如此不堪!

‘若是敢彈劾我,我就公開彈劾你貪生怕死,讓你在衆人面前下不來臺。’李明芳又如此想着。

但他也就是想想罷了。金漢成是朱芳遠的親信,他爺爺則是李成桂的親信,而且還已經過世了。他們家現在根本惹不起金家。何況金漢成是朱芳遠親自任命的指揮,讓金漢成下不來臺朱芳遠的臉上也無光。

‘可是這樣一來,他要真的惡人先告狀,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李明芳正愁眉苦臉的想着,忽然身旁的椅子動了動,隨即傳來一人的喘氣聲,他不由得側頭一看,就見到一位穿着一身十分標準的大明正三品指揮使服飾,但腰上挎着的卻是扶桑樣式武士刀的人正坐在他身旁。這人一邊喘氣,一邊拿起桌子上放着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咕嘟咕嘟喝下去,嘆道:“可算到了!”

“見過朱指揮使。”李明芳馬上說道。

“原來是李指揮,失敬失敬。”這人也側身行禮道。

這人正是百夷衛指揮使朱恆實。因爲被送到伊吾的百姓各省都有,宋晟害怕調其它衛所負責此事情緒激動之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就讓他們百夷衛在八月初二凌晨攻破西虜營寨後一直駐守在那裡,保護解救出來的大明百姓以及看守一部分俘虜。

這次伊吾大戰他先後兩次立下戰功功勞不小,今日自然有資格參加慶功宴。但他昨晚上和手下將士喝酒,本來沒打算多喝,但一不小心就喝多了,今日早上起得略晚了些,趕忙用最快的速度騎馬奔馳過來。

“李指揮怎麼獨自一人在此飲酒?”朱恆實到了會場門口先進來了,北鼻元信等人去存放馬匹,所以他在這裡等一會兒,就順嘴與李明芳聊了起來。

“我一個朝鮮人,與大明國內的諸位將領也不熟悉,沒什麼好聊的。”李明芳道。

“即使如此,還有……”朱恆實原本想說‘還有你們朝鮮軍的指揮金漢成呢,爲何不與他一道說話’,但忽然間就住了嘴。

在完成對西虜的處決後,除部分人到處鑽營外大多數都無事可做,只能喝酒賭錢吹牛打屁,朝鮮軍兩個指揮不和的事情早就傳開了,甚至他們爭吵的話都被駐紮在朝鮮軍隔壁的永明左衛翻譯過來了。是以朱恆實也知道怎麼回事,發覺自己不該說這樣的話忙住口不言。

“朱指揮使不必如此,我們朝鮮軍的這點事早就盡人皆知了,該丟的臉早就丟光了,也不怕人再說。”李明芳笑道。

朱恆實與他聊了幾句,不由得說道:“李指揮,無論如何,金指揮都是你的上司,對上司還是留點兒顏面的好。與上司針鋒相對,對你並無好處。”李明芳長得挺精神,容易讓人心生好感,朱恆實也就出言勸一勸。

“這我知曉,只是,哎,我們國內的事情也不好說。算了不必說了,朱兄,喝酒。”李明芳舉起酒杯對他示意,朱恆實也舉起酒杯與他碰了一下。

不過幾杯酒下肚,李明芳自己卻主動向朱恆實抱怨起來。他這段時日與金漢成不和,又無人可以訴說,正好遇到和朝鮮內政毫無瓜葛的朱恆實,在酒精的作用下不由得說了起來。

“這個金漢成,依仗着是殿下的心腹,就橫行無忌,……”

“他兄長金漢老也一樣,自從當今殿下繼位後越來越目無法度,雖然自己很少作惡但縱容家人,……”

“……,不過我們青海李家也不是吃素的,我雖然惹不起他,但他也不敢輕易對付我。但我現在擔憂他對此懷恨在心,與其兄金漢老一起私底下在殿下面前進讒言。我的前程不要緊,可我擔心我家因此被殿下‘另眼相看’。”

朱恆實見他喝醉了,不由得起了戲謔之心,笑道:“你自己的前程當真不要緊?”

“比不得家裡要緊,但也要緊。”李明芳順嘴說道。他隨即喋喋不休的說了好多有關自己前程的事情。

就在這時,北鼻元信等人已經入了會場,對朱恆實行禮後解釋道:“今日來的人太多,排了好一會兒隊,所以現在纔過來。”

“你們坐下歇歇,過一會兒咱們去找楠木芳澤。”朱恆實對他們說道。北鼻元信等人答應一聲,隨即坐下歇息。

過了一會兒歇息完畢,朱恆實站起來,最後對李明芳說道:“李兄,依我看,你若是想要自己的前程,不如想一想三國時諸葛家族之故事。我看徐將軍很器重你,高平王殿下與永興王殿下也對都你另眼相看。”

說完這句話,他就帶着北鼻元信等人離開了這張桌子。

“諸葛家族之故事?他的意思莫非是?他到底是什麼人?”李明芳睜開雙眼,看向朱恆實的背影。

……

……

“大人,那人是朝鮮軍的副指揮李明芳?大人在與他說什麼?”北鼻元信問道。

“沒什麼,只是遇到了隨口聊幾句。”朱恆實說這話的同時已經來到會場中間的一張桌子旁,對正說話的二人中的一人說道:“芳澤。”

聽到這話,那人轉頭看了一眼,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又轉過頭與正說話的人說了幾句話,待他離開後轉過頭就要對李明芳行禮。

李明芳趕忙攔住他:“注意,這裡可是大庭廣衆之下,小心引起懷疑。”

“是,主,大人,屬下失禮了。”楠木芳澤小聲說道。

“坐下說話。”李明芳又道。

待幾人坐下,楠木芳源裝作好奇向四面看,李明芳對楠木芳澤說道:“你這次帶來的武士,能掌控的有多少?”

“大人,此次屬下帶來的上萬武士,能掌控的大約有四千多人,另有三千多人也都原南朝的武士,對日野伸重不滿;只有兩千人是源義滿的人,忠於朝廷。”楠木芳澤說道。

這個楠木芳澤,就是此次被源義滿派來參加西征的扶桑軍的副指揮了,與李明芳的地位相當,身份也差不多。

源義滿當初在與朱孟炯會面,得到允熥希望他派兵參加西征後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爲了削弱國內的原南朝勢力,以南朝聲望最大的楠木家族的楠木芳澤爲將,統領八千南朝武士參加西征軍。

但源義滿又擔心他們此戰得到大量賞賜回國後與自己搗亂,於是又派了親信日野伸重統領兩千北朝武士一併參戰,並且任命日野伸重爲最高指揮。對個人的賞賜他不敢沒收,會被人用刀砍的;但對扶桑軍隊整體的賞賜就能落在日野伸重手裡。

“你這幾日多在那些原南朝武士中走動,爭取讓他們聽從你的命令;我也會派楠木芳源和北鼻元信來協助你。至於他們爲何會出現在伊吾,就以‘聽聞帖木兒東征是要滅亡東方各國的文明,爲了保衛文明前來志願打仗’爲理由。”朱恆實說道。他之後又吩咐了幾句。

楠木芳澤一一答應,不過他待朱恆實吩咐完畢後小聲問道:“大人,這些事情容易做,只是到底爲何如此?”

朱恆實猶豫了一下,改用扶桑話對他說道:“我無意中聽聞一件事情。陛下有意派出秦王統兵西征撒馬爾罕。”

朱恆實因爲身份不同尋常,所以時常會被允熥召見,見到允熥的頻率和一般參將差不多。有一次他見允熥時恰好允熥正在上廁所,他在帳篷等候,無意中看到了徐暉祖給允熥呈上的有關西征的謀劃。

當時那份文書被其它文書遮掩了大半,他只見到了二十幾個字,但就這二十幾個字就讓他知曉了這份文書的主要內容。隨後他回去後又偷偷打探徐暉祖的日程,得知他每日都非常忙碌,確定肯定在謀劃打仗。再進行一番推導,他就確定是要西征。

“此次伊吾之戰因是防守反擊,各色鎧甲和馬匹大多都被朝廷收了,所以繳獲的戰利品不多。若是能夠打到撒馬爾罕城佔了這座富裕的大城,就會全然不同。前年年底至去年年初征伐安南,如此一個小國的都城就繳獲了無數財物,比升龍府強百倍的撒馬爾罕城自然更會多的多。每名武士都能發財。”朱恆實說道。

“這樣嗎?”楠木芳澤腦海中不由得顯現出經過長江口時見到的蘇州府的富饒。他覺得就算將整個扶桑的財富都堆到一起也比不上蘇州府城。而撒馬爾罕國是與大明並稱的大國,他們的首都即使比不上大明的應天府也不會比蘇州要差。想到能在堪比蘇州府的城池內強掠,頓時眼冒精光。

但他隨即又想到別的,問道:“大人,西虜的京城,應當會很不好打吧。若是強攻,武士們傷亡不會少。”

“大約不太好打。”他並沒有看到徐暉祖謀劃的全文,按照自己的推測說道:“大明的皇帝與秦王大約也不會有長期圍困的打算,必定是強攻。不過對此你也不必太過擔心。攻打撒馬爾罕城的不會只有咱們一支軍隊。”

“既然如此,屬下就將八千南朝武士都拉過來,去攻打撒馬爾罕城。”楠木芳澤一握拳頭。

朱恆實卻有些擔憂:“源義滿一直不願意國內的武士外流。他不願意,武士們的家人畢竟都在國內,多半會有顧忌。”

“大人,對此不必擔心。”楠木芳澤卻笑道:“源義滿巴不得讓這八千武士留在國外。”

“明國皇帝的賞賜一向豐厚,武士們拿了明國的賞賜回到國內搖身一變就是富甲一方的人了。此次派來的武士又多是原南朝武士,若是反對朝廷源義滿會睡不着覺的。他們留在國外就不必擔心了。”

“只不過源義滿一向看中顏面,這樣的事情說出去不好聽,所以一直嚴禁。只要能夠讓日野伸重點頭答應,源義滿也就有了藉口,不會因此懲處武士們留在國內的家人族人的。”

“既然如此,他爲何不全部派出自己麾下的武士?”

“源義滿雖然豔羨明國的厚賞,但也擔心派出來的武士損失太大。”

“原來如此。”朱恆實感嘆一句,對楠木芳澤吩咐:“勸說日野伸重之事就交給你了,一定要讓他點頭答應。”

“屬下必不辱命。”

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704章 晚會第1817章 大結局第594章 風潮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201章 定年號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466章 新任命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965章 工業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313章 準備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343章 安王府第335章 去孝陵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1185章 什麼菜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472章 賽兒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45章 武德衛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637章 相模國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972章 又畢業一批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362章 撤退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417章 前世第273章 正名第498章 任官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102章 考試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396章 濟、青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151章 會見前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733章 海盜們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629章 檢閱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366章 岱璇第428章 下線遁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424章 驚動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1777章 第四件事與李泰元求見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58章 ……陰謀——插敘第134章 北平城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996章 玉佩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849章 僞軍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03章 應酬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539章 答應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963章 鋼鐵廠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72章 投奔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212章 在人市第988章 朝鮮交鋒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