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

“什麼!竟然,竟然……”允熥站起來,面龐一瞬間變得十分猙獰,說道。

聽到徐暉祖奏報的這一瞬間,允熥想到了自從近代以來屢次被侵略被殺掉的中國人,滿清入關時殺掉的漢人,以及被東印度羣島的猴所殺掉的華人。他的心被巨大的憤怒所纏繞。

允熥就這樣站了一會兒,忽然臉色變得通紅,大聲咳嗽起來。宦官王恭忙走過來,輕輕地給他捶背,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允熥坐到椅子上,表情平靜了些,問道:“一共有多少人還活着?”

“啓稟陛下,一共還有老人三百七十二人,成年男子一萬兩千一百六十六人,孩子七百七十六人,年輕女子一千二百二十五人,總計一萬四千五百三十九人活着。”

“此外,先後被西虜所俘虜的大明將士,因爲拒絕投降,全部被西虜殺掉,很多人頭與身體分離,現在尚未能夠拼湊回完整的屍首。”徐暉祖說道。

“真是一幫畜生!”允熥罵了一句,說道:“將所有生還的百姓都依照之前所在的城池分別統計,待尚炳帶領伊吾諸衛所的將士前來,讓他重新安置這些百姓,務必做到人人有飽飯吃、有衣服穿,有不漏風的屋子住!”

“若是有孤兒老者無人可依,就由朕帶回京城撫養;活着的女子若是父親或丈夫已經死了,讓她們儘快婚配。若是有人受了重傷或者變得癡傻無人願意娶,朕帶回京城交由撫節堂養育。”

“陛下,這些女子都是,此地的百姓也都知曉,怎好再次婚配?帶回京城也十分不妥。依臣看,不如全部下令做尼姑,也好……”吳傑說道。

吳傑天亮以後有事來向允熥請示,在帳篷前碰到徐暉祖與宋晟二人,就一起進入帳篷。

他還未說完,允熥就憤怒的拿起桌子上的硯臺向他扔了過去,一把砸在他腦袋上!吳傑入帳面君並未戴着頭盔,頓時就頭破血流。

“你說的這算人話嗎!”允熥睜着通紅的雙眼說道:“你的意思是這些人給大明丟人了!”

“在朕看來,真正丟人的不是這些女子,而是我大明的兒郎!女子失節,自當受到責罵,但有一種情形不該女子受屈,而是應當男人害臊,這就是被別人強行侮辱!女子體弱,需要男子保護,也因爲男子未能保護她們,她們纔會受到這般侮辱,怎麼是這些女子丟人?”

“朕將她們帶回京城,就是要扭轉這扭曲的觀念!也讓全國的男人看到,國破就是家亡!”

“請陛下恕罪,臣知錯了!請陛下恕罪,臣知錯了!”儘管頭破血流,但吳傑仍然不住的叩頭說道。

允熥看了他一眼,沒搭理讓他繼續磕頭,同時對徐暉祖說道:“傳朕的旨意,撤回鐵成,將俘虜營內的所有俘虜全部處死!腦袋割下來築成京觀!屍首扔到豬草中,如果豬不吃就讓狗吃掉!”

“將帖木兒屍首從棺材中扔出來,剁碎了喂狗!”

允熥已經完全不在乎自己之前的謀劃了。那些謀劃,遠沒有爲戰死的將士報仇、爲被西虜殺死的百姓報仇、爲被西虜虐待的百姓報仇重要。哪怕佛教不能在西域得到廣泛傳播,他也要殺了所有的俘虜,爲他們報仇!

‘爲什麼朕在聽到這一消息的同時想到的是自從近代以來屢次被侵略被殺掉的中國人,滿清入關時殺掉的漢人,以及被東印度羣島的猴所殺掉的華人,而不包括被蒙古人所殺的漢人?因爲被蒙古人所殺的漢人的仇已經報了,被以韓山童、劉福通等爲首的紅巾軍報了。’

‘韓山童、劉福通,包括朱元璋、徐壽輝、陳友諒、明玉珍、方國珍、張士誠等人,帶領起義軍殺了許多蒙古人與爲虎作倀的色目人,即使沒被殺的也在之後的洪武年間受到了三十多年的歧視,此仇已經報了。’

‘但近代以來屢次被侵略被殺掉的中國人,滿清入關時殺掉的漢人,以及被東印度羣島的猴所殺掉的華人,這些仇卻始終沒能報!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劊子手除了極少數得到應有的處罰外,大多數都用白手套將雙手的血腥掩藏起來,掛着滿臉笑容,帶着搶來的東西回去了。他們還心安理得的過起了富裕的日子。’

‘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能在朕手底下發生!兩軍交戰各爲其主,在戰場上殺死敵人理所應當,但這樣虐殺俘虜、肆意侮辱、虐待、虐殺大明的百姓,朕絕不能允許!’

允熥咬牙切齒的想着。他站起來,拿起筆在上好的宣紙上寫下一行字“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隨即對徐暉祖說道:“你將這幅字掛在俘虜營的大門上,並且讓將士用蒙古話大聲宣讀朕爲何要殺掉他們,然後等一天以後再亂箭齊發將他們射死。”允熥面色猙獰:“朕要讓他們先受一天等死的折磨再殺!”

“陛下,殺死全部俘虜也並非不可接受,但如此折磨有違爲君之道!”見到允熥看向他的眼神變得不那麼友善,徐暉祖忙接着說道:“不如以臣的名義下發這道命令。”

“不必!”允熥用一種很奇特的語氣說道:“言官們不是會說朕是暴君麼?誰敢說朕是暴君,朕也不爲難他,來到秦王的封地當一年官就行。”允熥說這話的聲音並不高,但徐暉祖禁不住打了個冷顫。

他琢磨了一下言辭,再次勸說允熥不要以皇帝的名義下發這道命令。但允熥執意不許。

徐暉祖正苦口婆心的勸着,忽然帳篷的門簾被掀開,守在門口的侍衛剛要上前詢問,就被人一把推開。

這人穿着一身華麗的鎧甲,但此時鎧甲上都是污泥。他一下子跪在允熥面前,帶着哭腔說道:“皇兄!”

“是尚炳?快起來,快起來。王恭,爲秦王準備一把椅子。”允熥忙彎下腰對他說道。

王恭馬上拿着一把椅子跑了過來,但尚炳絲毫沒有起身的意思,拉着允熥的手說道:“皇兄,我們秦藩的百姓真的只有這麼點兒了?”

“你聽說了?確實如此。尚炳你不要太過悲傷,缺乏的人口,朕都給你補回來。”允熥柔聲說道。此時他有可能對任何一人發脾氣,但尚炳除外。若論悲傷,除了直接有親人死在西虜手上的人之外,就屬尚炳了。

尚炳聽到允熥的話,知道自己半路上聽到的隻言片語是真的,頓時大聲哭了起來:“我的百姓啊!”

他非常傷心。這些百姓都是一點、一點攢出來的,他曾經多次因最後被送來的百姓比當初約定得多而雀躍,因比約定得少而與地方官爭執,因聽說又有許多孩子出生而高興的多吃了兩口飯。

但這些在今日都沒有了。此戰過後他手上的百姓還不及之前的一半,數年的積累一朝喪盡,他怎能不悲傷?

允熥將他扶到牀上,就好像兄長哄年幼的弟弟一般輕輕撫摸他的後背,同時柔聲安慰。過了好一會兒,尚炳才緩過神來。

“皇兄打算如何處置這些西虜!若是要輕縱了他們,弟弟絕不同意!”緩過來後,尚炳一邊用手巾擦臉,一邊紅着眼睛對允熥說道。

“放心,兄長絕不會輕縱了他們。”允熥指了指自己也通紅的眼睛:“這也是今早開始泛紅的。”

他隨即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尚炳,最後問道:“你覺得如何?若是覺得不夠,還可再提。”

“秦王殿下,臣勸諫陛下不要在‘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這副字上題款,也不要以陛下的名義下發那道命令。若是殿下願意,此命令可由殿下下發。”徐暉祖湊上來說道。

“尚炳你若是想下發這道命令,兄長就讓給你!”允熥說道。

“這道命令弟弟自然願意下發,對他們的處置也足夠嚴厲,但皇兄你不覺得少點兒什麼?”尚炳卻這樣說道。

“缺了什麼?”允熥不解。他自認爲這已經是非常全面的處罰了,還能缺什麼?

“復仇!那些被西虜殘害的百姓的復仇!”

尚炳有些癲狂的說道:“‘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這句話很好,就讓有親人被西虜殺死、自己被西虜折磨侮辱的人來親自向西虜復仇!”

“好!”允熥大叫:“就這麼辦!”他隨即轉過頭對徐暉祖說道:“此事你來安排,務必讓生還的百姓手刃仇人!”

“是,陛下。”徐暉祖心裡十分爲難:這事可不好安排。但他也不敢推絕,只能躬身稱是。

之後允熥又吩咐幾句,就要讓他們退下。徐暉祖忙將自己前來的另外一件事情說出來:“陛下,衛城尚未攻下,可否讓將士現在攻打衛城?”

“馬上攻打衛城!若是城中的西虜想要投降,不妨先答應,待之後再處死;若是不願投降,也不必特意留俘虜。”

“那臣這就下去安排。”徐暉祖躬身說道。

“皇兄,讓我打頭攻城!”尚炳喊道。

“不可!”允熥還未說話,徐暉祖又插言道:“陛下,秦王殿下現下不適合帶兵攻城。”

“輝祖說得對,你現下不適合帶兵攻城。”允熥說道:“你先去休息,之後有你忙的!”

“是。”尚炳只能答應。

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306章 元宵第595章 應對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136章 上陣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282章 年前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805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印度的用處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454章 銀行業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529章 喜脈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381章 徵兆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35章 宣府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01章 玻璃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72章 投奔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71章 上朝第1381章 徵兆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535章 重見陽光第481章 改任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418章 蕭卓說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71章 上朝第579章 舅爺第364章 逃亡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46章 再至麪館第981章 本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181章 安頓第474章 第三次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02章 考試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423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1692章 尷尬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934章 科學的開端——完結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