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

“真是天幸!徐暉祖帶兵在伊吾內城被攻破之前趕到城下,迫使帖木兒退兵。”允熥看着面前的文書,十分激動的說道。

這幾天他在甘州城中一直提心吊膽的,即使得知徐暉祖帶兵出征之後也不例外。從星星峽傳回來的急報很不樂觀:六月十一丟掉了外城,還不得不留下上萬名將士斷後,被西虜之兵全部殺死。從六月十二開始西虜猛攻內城,內城幾乎每時每刻都有被攻陷的可能,讓他坐立不安。現在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了。

“皇兄,我就說秦王兄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事的。”也已經趕到甘州城的昀芷馬上笑着說道。

允熥瞥了她一眼:“當時你不過是在安慰我而已,其實心裡也是七上八下的,說的好像你能夠未卜先知似的。”

昀芷吐了吐舌頭不再說話,朱柍忙道:“尚炳侄兒能夠守住伊吾城,可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官家應當獎賞他纔是。還有宋晟,指揮將士們死守伊吾城,更需獎賞。”

“尚炳,就給他一些糧食好了,賞給他別的也無用。宋晟,就依尚炳的意思,加封他爲侯。朕看就加封爲西寧侯,世襲罔替,俸祿一千五百石。若是之後再立功勳,朕還有封賞。其次子長安郡主儀賓宋琥,加俸五百石。無忌,你將陳繼叫來擬旨。”張無忌領命而下。

趁着陳繼過來的空閒,允熥又翻看下一份奏摺。他打開看了一眼,臉色就凝重起來,輕聲嘀咕道:“帖木兒又從國內調來了十萬士兵?雖然都是輔兵,但也值得重視。”

“他一開始從撒馬爾罕帶兵五十萬前來,攻打阿拉山口、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沒損失幾個兵,反而招降了大約四五萬色目人、蒙古人或西番人,手上大約有五十五萬人。”

“攻打伊吾城損兵近十萬,還剩四十五萬,但又有大約五萬蒙古人投靠帖木兒,再加上這十萬人,他手上足足有六十萬大軍,與大明出兵相等了。這可不成。”

他正想着,陳繼已經來到這間屋子,允熥馬上吩咐他擬旨:“加封宋晟爲西寧侯,世襲罔替,俸祿一千五百石。若是之後再立功勳,朕還有封賞。其次子長安郡主儀賓宋琥,加俸五百石。”

陳繼很快擬好旨意,由允熥過目後加蓋大印送往伊吾。

允熥蓋完章,又問他道:“這幾日你統計過路的將士,此戰最終有多少將士參戰?”前幾日他擔憂尚炳,一直沒有看統計數據,所以此時詢問。

而之所以他不知道一共出動了多少軍隊,還得現統計,主要是因爲很多收編的蠻夷衛所到底有多少人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雖然大明按照標準的衛所人數來發軍械和糧食的補助,但真正有多少人除了衛所的指揮使誰也不知道;此外還他下令長城邊上的漢人衛所引誘蒙古人小部族前來幫助大明打仗,到底有幾個人來也不知道。只能在他們路過甘州城的時候,通過發放的糧食來統計。

“陛下,依照這段日子先後向過路的將士分發的糧食數量計算,大約一共有七十萬將士。”陳繼說道。

“七十萬,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允熥驚訝。

“啓稟陛下,內地由漢人爲主的衛所將士總數並未有變化,但是參戰的蠻夷之兵多了許多。其一,臣聽聞,今年青海遭了災,西番人的糧食幾乎顆粒無收,許多人聽說來西北爲大明打仗能夠吃飽飯,就投奔了大明收編的西番人的衛所。這些衛所也願意自己手下的兵多一些,就答應了。”

“此外,蒙古草原上投靠大明的小部族也比之前估計的要多。尤其是大明賞賜給他們少許鎧甲的消息傳出去後,願意跟隨大明徵戰的蒙古人更多了。”

“其三,是東北的寧王、遼王、英王三位殿下派出的原屬兀良哈三衛的將士。這些年兀良哈三衛在大明的庇護下發展很快,又收降了許多草原上的蒙古人,勢力越發大了,引起三位殿下的疑忌。三位殿下於是令朵顏、福餘、泰寧三衛各派出數千將士參加西征。三位殿下還打算請求陛下與秦、晉二位殿下商議,戰後即使兀良哈三衛還有人倖存,也要讓他們自願留在西北,不返回東北。”

“其四,是扶桑出乎預料的派出衆多將士來西北打仗。”

“因此此戰一共出兵逾七十萬。”陳繼說道。

他剛說完,朱柍問道:“陳中書,你這數量可包含了孤之前派到伊吾的七萬將士?”

“並未包含。”陳繼回答。

‘之前派到伊吾的七萬將士也沒有包括?那秦藩的將士應當也不在計算之列。算上尚炳手上的那三萬步卒一萬騎兵,算上沙迷查乾的三萬騎兵,算上沙州等蠻夷衛所的將士,此戰大明現在西域的總將士人數得有八十萬。八十萬人。’

允熥被自己算出來的數字下了一跳。八十萬人,比之前打算的多了整整二十萬。

“這麼多人,糧食夠吃麼?”允熥不由得問道。

“陛下,這二年用有軌馬車從中原運糧至西北,從嘉峪關至伊吾城一線有足夠五十萬將士吃一年的糧食,況且伊吾城還得到了亦力把裡的許多牛羊馬,糧食足以支撐這許多將士食用至少七八個月。”朱柍說道。他畢竟是這裡的藩王,雖然庶務都交給了下面的人,但大概數字還是知道的。

“這就好。”允熥鬆了口氣,忽然又想到:‘八十萬對六十萬,這,這個數字對比好不吉利啊。罷了,我又不是幹物流出身的,倒也無礙。’

糾結了一會兒不吉利的兵力對比,允熥將此事放下,走到桌子旁拿起地圖在上面寫寫畫畫。朱柍等人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也不敢打攪,只能站在一旁侍立。

誰知過了一會兒,允熥收起地圖,忽然對他們說道:“朕想要去伊吾城看一看,巡視一番。”

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395章 結果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596章 瞭解第308章 封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64章 新的開始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25章 立儲之兆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515章 管稅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617章 榮譽感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019章 趕路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400章 齊王女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659章 攻緬——沐昂和那羅塔第1249章 解釋第1071章 決戰——騎兵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105章 殉葬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85章 崩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354章 前夜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812章 四王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271章 教子第488章 貢院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374章 日心說第65章 充分準備第531章 帶誰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