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

與此同時,在伊吾的城頭上,尚炳也說出了同樣的話:“官家竟然猜對了。”

“殿下,陛下猜對什麼了?”此時就在他身旁的宋琥忍不住問道。即使宋晟與高翔也露出感興趣的表情看向尚炳。

今日帖木兒剛開始演講的時候就把尚炳吵醒了,他心裡好奇,馬上派人將懂得花拉子模語的人叫來,一面匆匆穿上衣服趕往城頭。

路上他偶遇宋晟、高翔等人。他們有的此時已經起來有的沒起,但都被巨大的動靜驚動。

衆人走上城頭,馬上吩咐通譯翻譯帖木兒的話。在聽完最後一段後,尚炳正要駁斥幾句,忽然想到之前允熥曾經與他說過的一段話,頓時忍不住脫口而出。

此刻他聽到宋琥的詢問,說道:“兩年前我去京城,與官家談到準備對撒馬爾罕國之戰時,官家就對我說:這一戰,必然變成東方儒家文明同西方天方教文明的戰爭,而不僅僅是大明與撒馬爾罕國的戰爭。”

“我當時還不相信,但此時終於明白,官家是對的。”

“東方儒家文明同西方天方教文明的戰爭?”高翔又重複了一遍。這句話中的每個詞他都知道,但合在一起他琢磨了一會兒才說道:“這與宋代與蒙元之戰有何不同?”允熥曾經給宋元之戰和元明之戰下過定義:‘宋元之戰與元明之戰是漢人同蒙古人的戰爭,而並非一般的王朝更替戰爭。’所以他有此一問。

但聽了他的話,尚炳一時卻並未回答,而是好像陷入了沉思中。

……

……

“官家,爲何說大明同撒馬爾罕國之戰會變成東方儒家文明同西方天方教文明的戰爭?它與宋元之戰和元明之戰又有何不同?”尚炳坐在椅子上,十分不解的問道。

“先來說宋元之戰和元明之戰吧。”允熥站起來,在屋中跺着步子:“蒙古人與之前所有曾經入主中原的蠻夷部族都是不一樣的。之前所有的蠻夷部族雖然也在中原大肆殺戮,但都心慕中原文明,極力漢化,所以五胡亂華最後,無論鮮卑、羯亦或是匈奴等族皆變爲漢人,由曾經鮮卑化但後來重新漢化的漢人楊家統一天下!”

“但蒙古人不同,他們蔑視漢人的文明,在滅亡金國後數十年不開科舉,即使忽必烈開了科舉也極不公平,致使漢人學者皆離心,享國不足百年就丟了中原,重回大漠。”

這段話還算簡明易懂,並且也很有道理,尚炳聽罷點點頭。

“但蒙古人畢竟乃是野蠻部族,雖有文明但十分稚嫩,難以影響漢人,他們也沒有將蒙古文明傳播四方的想法,所以只是兩個國家或民族的戰爭,而非文明的戰爭。”

“但西方的撒馬爾罕國不同。雖然大明上下一直將他們稱爲蠻夷,即使聽聞帖木兒的赫赫威名也不過以爲是能打的蠻夷,但其實他們已經不是蠻夷了,而是有着與大明不相上下的文明的國度!”

“官家,這是否太過於高看他們了?”尚炳雖然在伊吾二三年,通過與綁來的撒馬爾罕國的商販交談,通過派到撒馬爾罕城的奸細的回報,知道他們不是一般的蠻夷,但還是不願承認他們的文明能夠與大明相提並論。

“西方的文明是與東方截然不同的,其它的且不去說,有一點最爲重要,那就是他們的文明是以宗教爲中心,所有百姓都要信仰同樣的宗教,這就是與大明儒家文明最大的差異。”

之後允熥大約解釋了一下一神教與多神教的區別,接着說道:“所以撒馬爾罕國的文明更有擴張性,爲了其實並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不會干涉凡間的主的榮光,他們會不斷進行擴張,即使無法通過打仗征服的地方也會用種種手段去滲透,讓當地人的信奉他們的主。甚至即使真正統治國家的人並不願意發生這般會影響自己統治的事情也無法完全阻止,因爲整個國家能夠存在就建立在對主的信奉上,一旦丟掉了這樣的基礎,國家就會分崩離析。”

“當然,撒馬爾罕國並不完全符合這個理論,他的國家也並不完全建立在對主的信奉上,但對主的信奉仍然是這個國家建立起來的基礎之一,治下的臣民也大多數都信奉同一個主。”

“所以當帖木兒自己想要東征大明的時候,他爲了最大化的動員自己的國家,動員自己的臣民,就會採用‘將主的榮光播撒於東方’的宣傳方式。”

“而漢人自古以來就沒有這樣的文化傳統,我們是儒家文明,不相信神真的存在,或敬鬼神而遠之,天然就與西方以宗教爲中心的制度不兼容,所以最後必然變成天方教文明與東方儒家文明的衝突。”

允熥說到後來,已經忘記了自己是在六百多年以前的大明,也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聽衆,而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所說的話也帶有許多現代化的詞彙。

尚炳對這些話聽得半懂不懂,他因爲聽得腦袋疼現在也不想去搞懂,只是問道:“若是讓撒馬爾罕國真的滅了大明,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那,華夏再次陸沉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華夏文明也會沉淪甚至消失無蹤,漢人也會被殺的只剩下一小部分。”

西方的一神教除了至高的神不允許存在任何崇拜的東西,不論是另一個神還是其他什麼,所以在他們看來,漢人祭祖也是要嚴格禁止的。而這必然會帶來漢人的反抗。若僅僅是不吃豬肉,漢人也不在意當一個僞信徒,但禁止祭祖不一樣。滿清入關,僅僅是變化了漢人的髮型和衣服就激起了大規模反抗,許多地方降而復叛,一神教禁止祭祖一定會引起更大規模的反抗。

而更大規模反抗的結果就是更大規模的屠殺,最終能夠活下來的漢人或許比在蒙古人屠刀下活下來的漢人更少。

當然,也存在成功將一神教趕走的可能,但即使如此,也會付出難以想象的慘痛代價。

“所以,”允熥最後轉過頭來,對着尚炳一字一句說道:“大明必須打敗撒馬爾罕國,這不僅是爲了咱們朱家,更是爲了華夏文明,爲了天下所有的漢人,爲了東方所有不信奉一神教的國家和子民!”

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311章 楊栽第401章 朱藍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249章 烏龍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538章 昀芷之言與寶慶之語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213章 來頭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476章 結束第175章 上滬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1539章 答應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037章 鐵門關之戰——禮物第576章 封賞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470章 大吵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564章 吳王府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後記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332章 國子監與從北而來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95章 新位置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281章 安排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971章 年輕人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776章 解惑(一)第10章 後續發酵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089章 血色(一)第1733章 海盜們第812章 四王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57章 郡主第258章 車軌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439章 白蓮與內外王子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492章 閱卷第1313章 準備第1125章 傅安(二)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1章 文官反撲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