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

聽到耶斯布的話,帖木兒沉思片刻,忽然反問道:“我親愛的耶斯布,你認爲呢?”

“大汗,”耶斯布看來對這個問題也早有準備,此刻胸有成竹的說道:“大汗,我認爲應該馬上派出兩萬到三萬騎兵包圍吐魯番城,阻止明國派兵增援;留下五千步兵防守烏魯木齊城,其餘軍隊於明天或者後天也陸續出兵。”

“根據投靠大汗的色目人彙報,吐魯番城內的明國守兵不會超過五千人,即使明國有所增援也不會超過一萬人,而整個明國被加封到這裡的藩王的總兵力只有三萬人,哈密城內也只有兩萬到兩萬五千。”

“大汗,我認爲,可以留兩萬到三萬步兵與兩萬騎兵包圍吐魯番城,其餘的所有軍隊經過吐魯番時毫不停留,直接攻打哈密城。”

“因爲吐魯番城內的明國守兵不會多,留下的兩三萬步兵應該能夠在十天之內攻陷,之後留下五千人防守,剩下的所有軍隊也前往哈密城。”

“因爲哈密城內的守兵只有兩萬到兩萬五千,而圍攻哈密的軍隊步兵足有十萬,還有數萬騎兵和二十多萬輔兵,等攻下吐魯番城的軍隊趕過去的時候或許哈密已經被攻陷。”

“若是哈密城已經被攻陷,那就與大軍重新合兵一處,在哈密休整,打退明軍可能的反攻,等最熱的時候過去後東進蒙古草原,執行大汗下一步的計劃。”

帖木兒聽了耶斯布的話,又思考了一會兒,對身旁的書記官說道:“你記下我的命令。”

“傳我命令,命薩爾哈率領五萬騎兵、十萬輔兵,多帶十萬匹馬,明日一早天剛亮就出發,南下直奔吐魯番城。在吐魯番城下留下一萬騎兵、兩萬輔兵安營紮寨,其餘四萬騎兵、八萬輔兵絲毫不停歇,直奔哈密城下。”

“其餘軍隊,待尚未抵達的五萬士兵抵達後,留下一萬步兵和兩萬輔兵駐守烏魯木齊城,其餘所有軍隊攜帶大多數牛羊和糧食直奔哈密城,並且在抵達哈密城的第二天就猛攻,以最快的速度將這座城打下來!”

書記官將帖木兒的命令記下,又問了幾個關於細節的問題,下樓傳令去了。

不過還沒等他下去,就聽耶斯布有些不解的問道:“大汗,爲什麼這樣用兵?”

“哈密城是明國在東察合臺汗國的整個戰略基點,只要攻下哈密,即使吐魯番城仍然沒有佔領,明國也絕不可能越過哈密救援吐魯番,戰爭的主動權就完全握在我軍手中。所以不要考慮任何其他事情,甚至不要考慮後路,集中所能集中的所有軍隊去攻打哈密!”

聽了帖木兒的話,耶斯布恍然大悟。帖木兒的方案把握住了這場戰爭的關鍵。整個亦力把裡附近明國經營時間最長、人口最多、距離明國本部最近的城池就是哈密,只要打下了哈密,在他們想來明國就不可能派出重兵前往亦力把裡了,這場戰爭就贏一半了。

但耶斯布還是有自己的擔心。“大汗,沙迷查幹手裡至少有五六十萬部衆,並且他也明白如果明國在哈密戰敗自己的汗國也肯定守不住,會不會出兵攻打我軍留在吐魯番城下的軍隊?”

“不會,沙迷查幹就算想要與吐魯番的明軍一起裡應外合攻打我軍,也必定失敗。”帖木兒自信的說道:“我的威名早就在整個東察合臺汗國內傳播,所有的部族首領都不會願意帶兵攻打我的軍隊,沙迷查幹年紀又輕沒有多少威望,至少在我軍被明軍打敗前他集合不了多少軍隊來和我軍打仗的。”

“至於沙迷查幹手上最信任的部族,他肯定不會捨得拿出來與我軍硬碰硬,吐魯番城下留下的一萬騎兵兩萬輔兵足以打退他三心二意的進攻。所以不用擔心。”

“可是,爲什麼烏魯木齊城留下了這麼多守兵?”耶斯布又疑惑地問道。

“你考慮防守烏魯木齊城的時候考慮的太少了。你大約只想到了沙迷查幹有可能趁着大軍與明國軍隊交戰的機會偷襲烏魯木齊城,卻沒有考慮在古爾班通古特盆地北面,是敵是友還不能確定的人。”

“古爾班通古特盆地北面是敵是友還不確定的人?”耶斯布一時間沒想到帖木兒說的是誰。

他低頭沉思了半分鐘,擡起頭來正要問,就聽帖木兒又吩咐了他幾件事,耶斯布忙拋開自己的想法,退下執行帖木兒的命令去了。

看着耶斯布的背影,帖木兒自言自語道:“古爾班通古特北面的人,可比沙迷查幹更加值得注意,好在他們雖然沒有接受我的好意,但也沒有明確表示敵意。”

……

……

此時在額爾齊斯河北面的阿爾泰山山腳下,遠遠看去正星星點點閃爍着許多亮光。但若是你走過來,就會發現這不是有無數螢火蟲在飛舞,而是整整五萬人馬的營地保證最低限度光亮時點燃的燈火所發出的光明。當然,在發現這一切之前,更大的可能是你已經被潛伏在樹林和草叢中的人所殺死了。

此時在這個五萬人馬駐紮的營地內最中央的帳篷裡,三個年紀看上去差不多的人正在激烈的說着什麼。

“大哥,你接受了撒馬爾罕國派人送來的禮物,卻對帖木兒的要求推三阻四;之前曾經答應朱尚炳在撒馬爾罕國之兵打過來後與他一起攻打撒馬爾罕國的軍隊,但現在卻按兵不動,你到底打的什麼主意?”一個大約三十多歲、身穿傳統蒙古袍的男子說道。

“我打的什麼主意還不清楚麼?”坐在三人正中間的男子沉聲說道:“就是暫時按兵不動,等着戰局明朗。”

“大哥,你應該明白三弟的意思。”坐在他左手邊的人說:“首鼠兩端可就是兩面不討好,將來不論是撒馬爾罕國打贏了還是明國打贏了都不會待見咱們,咱們如何還能在這裡待下去?”

第1141章 善後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2章 太子將死第679章 唵嘛呢叭咪吽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403章 偷屍體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372章 燕周浙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675章 出診第562章 滿江紅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629章 檢閱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63章 新人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1173章 爲年後提前謀劃第980章 唱戲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947章 買首飾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答覆本章說與其它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88章 喪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269章 驚動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284章 獨眼狼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278章 相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