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後續

‘公示欄’在從校舍到課室的必經之地上,再加上允熥之前就一直使用這種方法來告知消息,因爲沒注意看而吃虧的也不只有一個兩個人了,所以大家都已經形成習慣,在從課堂到校舍的路上都會掃一眼公示欄。

大家得知考試之後議論紛紛,特別是對於最後兩條武藝課的考覈和戰例、指揮、戰策課的考覈形勢。

曹震長子曹行與西涼侯濮嶼的弟弟濮汕議論道:“這戰例課的考試方式倒是不錯,平日裡我爹也這樣問詢過我;這武藝課的考試方法就不好了吧,明顯是對咱們這些封爵家的人有利啊!那些下邊兒的武將之子豈敢對咱們下手。”

濮汕說道:“對咱們有利還不好?”

曹行白了他一眼說道:“你以爲到時候殿下看不出來這事兒?以殿下的性子,如果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說不定會廢除這門課的考試,咱們不就白努力了嗎?”

濮汕聽曹行的話有道理,問道:“那咱們怎麼辦?”

曹行說道:“這講武堂裡邊兒能看出這點的不會太少的,咱們又不是軍中第一派系,出這個頭幹嘛?靜觀其變吧。”

甲子第十五號校舍,郭威和耿富等人說道:“我還擔心這幾門課會讓大將們出題甚至當面考覈,那他們豈不會向着那些封爵家的人?現在好了,不用擔心了。”他學習甚是刻苦,去年年終考試就是總榜第二,今年想爭取第一。

佟永說道:“怎麼不用擔心,你沒注意到武藝課的考試?”

郭威說道:“不過是比武而已,我從前就上過金吾衛的擂臺,就算有幾個我打不過,也差不了多少,能有什麼?”

佟永笑道:“那可是當面比武,要是你的對手是魏國公徐家的長子,你下的去手?你家可是京衛裡的,就算魏國公不與你計較,未必所有人都不與你計較。”

郭威聽到這話,也反應過來,頓時面現憂色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同校舍的耿富、於暉,即使是陳奇和陳廷也坐立不安。

陳奇說道:“那你有什麼辦法?去告知練司務長還是殿下?”

佟永說道:“要是我去告訴了,那就是做了小人了,我可不幹這樣的事情。等着吧,殿下現在一時沒有想到,等到考試的時候,殿下也是會武的,看到有人手下留情就知道了。殿下最重公平,一定會另外再想個法子的。”

允熥現在並不知道自己的武藝課考試方案有這麼一個大漏洞,他現在面對着允炆在恭喜他。

今天允熥從講武堂回來的時候,宮裡都知道老朱已經爲允熥指定了太孫妃了,所以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不管是宦官還是宮女,只要是有頭有臉的都在恭喜他。

伸手不打笑臉人,允熥也一一回禮。但是等到承天門內的東角門的時候,他竟然遇到了允炆。

去年呂妃已經自己死掉了;今年呂本病逝後,呂本的三兒子犯事兒被流放遼東,大兒子主動上書說爲父親守孝,辭掉了差事全家回了老家。但不知道呂妃臨死前怎麼和允炆說的,允炆竟然不認爲這是老朱或者允熥的原因。

所以允炆和允熥的關係還不錯。允炆在今年五月份已經成婚,娶了一個小文官家的女兒,所以他現在不僅在恭喜允熥,還以過來人的身份打趣允熥。

好在允熥心裡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倒也應付過去了。

實際上允熥心裡頗爲可憐允炆,都不知道自己的親媽去世的真相,並且自己的鐵桿心腹黃子澄都因爲政史處理不當被流放並且死在了甘州,真是個傻孩子。

等到允熥進了宮城,侍衛們進不去的時候,陳興對楊峰和秦楠略微有點假的半開玩笑說道:“二位馬上可就是殿下的舅爺了,恭喜啊!”

陳興現在可羨慕楊峰和秦楠了,作爲因爲不想上戰場才積極爭取加入皇宮侍衛的他來說,要是自己能有這麼一個親戚多好。

不過允熥很強調團結,不許自己的侍衛裡有內部的傾軋,並且楊峰和秦楠畢竟是太孫妃的表兄弟,他倒也只是開開玩笑而已。

楊峰和秦楠也知道他什麼意思,都是一個衛長大的,誰還不知道誰?二人玩笑着回了回去。

允熥回到文華殿,來到自己的寢殿內,稍微休息一會兒,提筆寫起了東西。

允熥現在寫的是自己前世,也就是現代的自己知道的知識。來到明代已經兩年多了,很多東西都處於遺忘的邊緣,允熥從一年多以前開始記下自己想到的東西。

並且允熥每天記日記,也摻雜着自己不同於當世的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比如今日的日記就摻合了對於明代歷代太子妃的選拔看法:

‘自從朱祁鎮以來,明代皇帝的的皇后均出自平民百姓家中,認爲這樣就可以防止後宮干政,也能夠防止外戚勢力過大。坦白的講,確實是能防止外戚勢力過大,但對後宮干政起到的作用很小。並且這些原本是平民的外戚與漢、唐的外戚相比更加貪婪無恥,敗壞皇家聲譽,實在是得不償失。’

允熥的這些文字都是用簡體字寫的,認識簡體字的人辨認繁體字容易,但是認識繁體字的人很難辨認出簡體字,再加上沒有幾個人可以來他的寢殿,他一出門又會帶着本子,所以允熥不太擔心被人現。

允熥正寫着,有人敲門。允熥說道:“進來。”

隨即傳來了門被打開的聲音,然後王步的聲音傳來:“今日上午又增派了十名小宦官來咱們文華殿,都是精擅修房子的。但是有兩人在‘培訓’的時候不專心聽講,反而交頭接耳,殿下要怎麼處理?”

允熥擡起頭說道:“將這二人送回內官監。之前不都是這樣辦的嘛,今日怎麼特意跑過來跟我說一聲兒?”

王步當然不會說出自己的真是想法,只是說道:“回稟殿下,這些小宦官都是精擅修房子的,是陛下特意派過來整修文華殿看起來有些破舊的房屋的,奴才豈能隨意把他們都趕走了。”

允熥說道:“孤既然定下了規矩,就絕不會違背,就算是皇爺爺說我也不會,以後這樣的事情不必再來找我決斷,事後告知我即可。”

對於內部的各種問題,除了最信任的幾人外,允熥採用了老朱通常使用的辦法,不管誰對誰錯全部懲罰、驅逐甚至處死,講武堂的司務有數名都這樣被流放哈密了。

其實允熥也不願意採用這麼極端並且不太合理的辦法。但是允熥在親自處理了幾次糾紛以後就現,他只能效仿老朱的做法。

想要查清事情的真相,特別是在工作中‘怎麼這件事情就出問題了’這種事情的真相,非常困難。不管是允熥,還是他現階段可以信任的人,都得花很長時間去調查,還不一定能查出真相。

但是允熥是想要幹事情的,他手下最信任的人也要幹事情,把時間都投入到調查中那就什麼也別幹了。所以允熥只要工作出了問題,並且第一時間無法確定責任人的,都是涉及人員統統處罰,除非是齊泰或者張數他們幾個擔保。

但是他們擔保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如果他們擔保的人基本確定再出問題,擔保人雖然不會受到處罰,但是允熥會剝奪他擔保的權利。所以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人行使過擔保權。

王步出去以後,允熥像又想起什麼似的,寫了起來。等把想寫的都寫完了,

第二天一早,允熥起牀後照常看起摺子來。當看到一本奏摺後,本來還暈暈沉沉的允熥馬上就精神起來了。

他面前的奏摺是現任錦衣衛指揮使蔣嚧上的。前任錦衣衛指揮使郭洪濤已經調離到鳳陽中衛當指揮使。說起來,洪武后期的錦衣衛手裡沒有那麼多秘密,所以這一時期的錦衣衛指揮使倒是死掉的不多。

奏摺的內容是被捕下獄的王弼和傅友德供出了更多的‘不法事’,老朱御批:賜死。

允熥是看到摺子才知道王弼和傅友德居然已經被抓起來了,不過回想起來,其實是有前兆的。十一月初,講武堂的課並未完結的時候,老朱就吹毛求疵地下旨訓斥傅友德和藍玉。所以允熥一看老朱的批答就知道他倆完了。

不過老朱看來不想牽連很多人,所以沒有給他們按上‘謀反’的罪名,只是‘不法’;本人必死,孩子雖然會流放,但是並無性命之憂。

允熥知道,既然連地位功勞低一等的傅友德和王弼都要死了,馮勝也不遠了。看來老朱認爲自己駕馭不了王弼這等人,所以除去了。不過說實話,允熥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

他倒不是擔心他們謀反,老朱指定的軍隊制度外臣是很難造反的,而是不聽從命令,陽奉陰違。特別是允熥打算在即位後對軍隊的制度進行改革,如果有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反對,恐怕會事倍功半。

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795章 諸事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80章 下基層上第559章 入城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454章 銀行業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1136章 上陣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704章 晚會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788章 工業時代——法典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714章 王妃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134章 北平城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長遠利益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354章 前夜第1124章 傅安(一)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38章 戰——兩邊第472章 賽兒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1472章 類比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813章 探望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098章 遺書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649章 糧典婿第181章 安頓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366章 收攏第1377章 妹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817章 大結局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474章 第三次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66章 新一年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67章 國力第486章 惦記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70章 砸玻璃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76章 走進科學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651章 岷州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401章 朱藍第5章 各自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