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領兵平叛

如果李世民抓住了那些嬪妃、皇子和公主,他自然有很多種辦法來解釋。那些願意表示順從的嬪妃、皇子和公主,可以讓他們繼續呆在宮裡,以證明是李世民救了他們。而那些堅決不肯投降,竭力反抗的嬪妃、皇子和公主們,則可以一刀兩斷。既可以利用他們的死去恐嚇那些比較順從的人,又可以把他們的死推到張亮身上,說他們全部是被張亮的亂軍所殺。

現在,這些嬪妃、皇子和公主都已經不見了蹤影,搜遍整個皇宮,也沒有看到一具屬於他們的屍體,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通常情況下,皇宮都會設有秘室和暗道。爲了找出這些人的下落,佔據皇宮的那些李府家奴和亡命之徒正在挖地三尺,至今依然一無所獲。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既不能說他們被亂軍所殺,又不能承認他們已經逃走。因爲在李淵的計劃當中,他要扶植楊杲重新登上帝位。劉思根飛天而去,這是所有人都看見的,但劉子秋還有其他兒子留在京中。如果說這些人都已經逃走,諸位大學士一定會行文天下,努力尋找他們的下落。只要有一個皇子歸來,皇位就輪不到楊杲來坐。

因爲那些皇子莫名失蹤,李世民也不能確定這些皇子是逃走還是什麼別的原因,他現在必須抓緊時間,在那些皇子回來之前,把楊杲扶上帝位。

想到這裡,李世民拱了拱,並不回答剛纔的問題,面色沉痛地說道:“諸位大人,李某還有個更壞的消息要告訴大家。”

衆大學士面面相覷,齊聲問道:“還有什麼更壞的消息?”在他們看來,大漢王朝的治安一向很好,居然發生了張亮率部造反的事情,這已經令人匪夷所思了,哪裡還會有更壞的消息。

李世民嘆了口氣,說道:“西北來信,陛下在威定城外遭受拓跋元居的突然襲擊,重傷不治。”

“胡說!”杜如晦當即跳了起來,“陛下和拓跋元居乃是至親,拓跋元居又怎會下些毒手!”

長孫無忌也搖頭道:“陛下的神武,或許別人不清楚,你我應該清楚,哪會那麼容易就遭人毒手,某不信。”

李世民又是長嘆一聲,說道:“某也不願相信,但事實如此。現在劉家已經沒有什麼人了,這大漢王朝卻不可一日無主。某以爲,當迎接趙王重掌朝廷,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長孫無忌看了李世民一眼,冷笑道:“李世民,你不會存了什麼私心吧?”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李某身爲首相,若是存了什麼私心,又何必另外請一位皇帝出來?陛下的教誨,李某時時牢記在心,皇帝只是個象徵,國家的運作卻在你我手中!只要我等內閣學士同心協力,便是沒有皇帝,這大漢王朝照樣可以流傳千古!”

確實,劉子秋一直給他們灌輸的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這幾年,劉子秋除了定期前往軍營之外,基本上不過問政務,而大漢王朝的運轉依然井井有條。單從這一點來說,有沒有皇帝,其實都是一樣。不過,哪個男人沒有一點皇帝夢?如果真的沒有皇帝坐鎮京師,只怕這天下早就亂了。聽了李世民的話,幾個大學士都是暗暗點頭,臉上多了幾分意動。

李世民又對長孫無忌一揖到地,大聲說道:“無忌兄,當年李某年少無知,做出悔婚那樣的荒唐事,心中亦是頗爲自責。若是無忌兄願意給李某這個機會,李某願意登門道歉,重新迎娶無垢妹妹入門。還望無忌兄不計前嫌,李某願聽兄長責罰!”

這麼多年過去了,李世民心中記掛的其實還是長孫無垢,他和那個假王玉鳳雖然結爲夫妻,感情卻淡得很。若不是懼怕劉子秋責罰,他早就休了那個女子。現在,他馬上就可以執掌天下,自然不會再受劉子秋的羈絆了。而過了這麼多年,長孫無垢已經是二十歲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肯嫁人。在李世民看來,那是對他餘情未了。想到長孫無垢的美貌容顏,李世民就有些心猿意馬。如果能夠複合成功,還可以修復跟長孫無忌的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長孫無忌卻冷哼一聲,說道:“我長孫無忌的妹妹,豈肯與人做小!你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李世民卻擺了擺手,道:“兄長,此時言之,爲時尚早。咱們還是商量一下推舉趙王登基的事吧。”

他是胸有成竹,到時候,就算搶也要把長孫無垢搶過來。

幾位大學士竊竊私語,頻頻點頭,倒似有幾分贊成李世民的意見。卻聽杜如晦大聲說道:“李世民,你身已殘疾,恐怕不能再擔任首相一職,杜某要提請兩級代表大會,罷免你的首相之職!”

首相不僅掌握着國家的權力中樞,還代表着國家的形象。想大漢王朝泱泱數千萬子民,卻選不出一個賢能,非要讓一個瘸子當首相,若是傳到別的國家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現在,大漢王朝的水師已經開闢了好幾條航線,可以通過海路直抵遙遠的歐洲。彼此交往日益頻繁,各國也常有使臣搭乘大漢的商船前來朝貢。而首相有一項職責,就是負責接待這些外國使臣。所以說,李世民的現狀已經不合適再擔任首相了。

在內閣,大學士和首相在表決權上是平等的,首相只是起一個召集和代表的作用。但是,人們往往還有一些舊的思維,好幾位大學士還是把首相當作了他們的上級。現在,李世民眼看着就當不成首相,那幾位大學士對他的態度便產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杜如晦這一招釜底抽薪着實厲害,一下子就把李世民依靠首相地位建立起來的優勢消彌於無形。

李世民臉色陰沉下來,咬牙說道:“李某的傷是爲了相救大皇子所致,想必代表們會酌情考慮。而且,李某這傷又並非無治。孫神醫已經接到了李某派人送去的信件,不日將至。到時候,李某又會恢復如初!”

形勢迫人,他不惜撒了個彌天大謊。孫思邈雲遊四海,哪那麼容易找到?就算找到了,也不可能替他醫治。當然,李世民只要哄住這幾個大學士,讓他們接受自己的建議,把楊杲推上帝位即可。真到了那時候,就算被他們揭穿謊言卻又如何?只是想到自己的腿可能永遠都治不好時,李世民神色卻有些黯然,畢竟誰也不願意拖着條傷腿過一輩子。

大廳裡一處沉寂,幾個大學士都不說話,心裡卻在緊張地盤算着得失。雖然劉子秋一直向他們強調,要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爲重。但在關鍵時刻,真正可以做到不存私心的又有幾人?他們身爲大學士,不只擁有豐厚的俸祿,更有受人尊敬的地方。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劉子秋真的爲人所害,這大漢王朝就真的要變天了。就算那幾位皇子僥倖逃得性命,但年紀尚幼,情形豈不是跟楊廣當年一模一樣?在幾位大學士看來,李世民急着推舉楊杲登基,和他們一樣,也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他們手上偏偏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所以也提不出更好的意見,似乎只能接受李世民的安排。

忽然,守在門外的那名校尉跑了進來,拱手說道:“諸位大人,末將接到命令,京城裡的所有人馬都必須在一個時辰內撤回軍營。末將等也必須返回軍營,不能再在此守衛諸位大人了,還望諸位大人見諒!”

這些軍隊是他們調來的,但是卻不歸他們管轄。這就是一種平衡,倒令幾位大學士束手無策。李世民卻心中竊喜。沒有了這些軍隊,他憑手上的一百多人,足夠控制內閣了。因爲包括長孫無忌、杜如晦在內,這些大學士都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

長孫無忌卻沉着臉道:“且慢!是何人下達的命令?”

校尉朝着右上方一抱拳,道:“是皇子殿下的命令,有皇帝的璽印和二皇子的親筆手書。”

“你說是誰的親筆手書?”大學士都吃了一驚,齊聲問道,“二皇子從亂軍之中逃出來了?”

校尉笑道:“不瞞諸位,二皇子常年住在軍營,和將士們同吃同臥,現在軍中擔任旅帥一職。所以,昨天晚上,二皇子並不在宮中,因此沒有遭劫。至於二皇子爲什麼下這道命令,以諸位大人的聰明,想必早就猜到了吧。”

李世民已經隱隱猜到了原因,一顆心漸漸沉了下去,但他還不死心,厲聲問道:“究竟是何原因?”

杜如晦卻長舒一口氣,說道:“這還不明擺着嗎?二皇子將要領兵平叛!到時候,不知道某些人可還能自圓其說!”

大漢律例,如果在和平時期,即使皇帝也無權大規模調動兵馬,除非發生了戰爭或者叛亂。不過,可以調兵的人卻不在少數,只是每個人可以調動的兵馬極其有限罷了。比如大將軍可以調動三千人,內閣大學士可以調動一千人,其他將領也可以調動數十到上百的兵力。昨天晚上的動靜顯然是一場叛亂,有能力調動軍隊的人都不會在這時候放棄這點權力。所以,京城裡散落的兵馬卻不在少數。這個時候,二皇子頒佈讓軍隊回營的命令,顯然是有大批軍隊開進了京城,防止發生誤傷。

第15章 你的事犯了第60章 一廂情願第37章 流求來歸第18章 嚼舌自盡第21章 楊廣遊苑第65章 運氣第47章 短暫的和平第12章 瘋長的野草第54章 以衆凌寡第50章 高麗公主第9章 東都洛陽第5章 丹陽攻城戰第42章 依靠第30章 騎兵對騎兵第39章 這裡我作主第11章 毒瘤第33章 受傷的總是女人第43章 結親第3章 凱旋第13章 全麥饅頭第75章 江都郡主第5章 攔阻不力第34章 拖字訣第43章 抽絲剝繭第66章 和你沒完第50章 高麗公主第6章 陌刀陣第63章 例外第64章 樊梨花第88章 警鐘第33章 抓到了第5章 滑車第98章 主使之人第69章 主場作戰第11章 我本女兒身第70章 渡河第10章 好事成雙第25章 逃亡第9章 師出有名第6章 讀書人第67章 冤家易解第69章 說了什麼第72章 拓跋兄妹第35章 蕭昕的秘密第74章 意外的收穫第72章 禍事了第51章 兩個親信第65章 用不着你管第26章 絕境第47章 立字爲據第84章 解救第31章 騎虎難下第50章 天外有天第105章 影響第117章 化龍第33章 西海族第119章 領兵平叛第37章 流求來歸第59章 黑風暴第66章 圍魏救趙第58章 下聘禮第41章 與天鬥第62章 汜水關第22章 抱團取暖第30章 騎兵對騎兵第51章 兩個親信第46章 拔刀相向第21章 疑團第65章 運氣第39章 蓬蓽生輝第45章 現實一點第42章 依靠第61章 業餘工作第52章 挑釁第51章 報官第21章 降卒第15章 天下將亂第13章 十六院第11章 論功行賞第49章 箭在弦上第112章 李宅秘室第14章 林中劍第50章 真相第55章 忘掉悲傷第40章 牛鼻子老道第53章 瘸子第11章 龍擡頭第55章 忘掉悲傷第43章 落毛鳳凰第109章 拓跋騎兵第101章 聯手第1章 醜媳婦第69章 閉門思過第4章 風雲突變第4章 風雲突變第44章 未來的打算第72章 禍事了第56章 尋求安慰第9章 東都洛陽第11章 我本女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