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山雨欲來風滿樓11

474山雨欲來風滿樓(11)

張彥斬釘截鐵的說道:“如今天下局勢已定,那些跳樑小醜,根本不足爲慮,如今國庫入不敷出,改革勢在必行!”

衆人聽了以後,都是一番面面相覷,他們都早已經適應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如果突然間更改了過來,只怕很大程度上會適應不了,而且權力過於分散,官階也會相應變低,對於他們這些手握朝中重權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張彥說的都是實情,之前國庫空虛,是張彥靠着賣官鬻爵賺來了不少錢,這才填滿了國庫,但是隨着用錢的地方增加,加上張彥在平定涼州的時候所用到的錢財,國庫是入不敷出。

而且賦稅都是一年上繳一次,如果國庫裡面剩餘的錢財無法支撐到明年二月份,那麼朝廷將會面臨發不出俸祿的尷尬境地。

大廳內的這幾個大臣,都是張彥可以推心置腹的大臣,幾個人都沉默不語。

“怎麼?你們都啞巴了?這份改革的方案,本王寫的很詳細,你們要是有什麼意見的話,都儘管提出來,千萬別藏着掖着。”張彥道。

這時,大司農陳羣開口說道:“改革勢在必行,燕王的改革方案寫的也很詳細,相信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看的懂。但是屬下有一句話想問燕王,還希望燕王能夠予以回答。”

“長文,你有什麼話,就儘管問吧!”

陳羣道:“其實,我們這些人對改革並沒有多少意見,但是在改革方案中。燕王殿下明確的寫道要限制皇權。屬下以爲。皇權應該是至高無上的,如果把皇權給限制住了,把權力分別交到不同的人手裡,這無異於是在限制燕王你自己的權力啊,如今大漢早已經名存實亡,朝廷是在燕王的帶領下,纔有了今天的成就,這些諸位大臣都清楚的事情。而且諸位大臣都盼望着燕王代漢稱帝的時刻,可燕王殿下這樣一改革,明明是在限制皇權,難道燕王就不想當皇帝?”

其他人也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張彥,這是他們最爲關心的事情,能夠成爲開國的功臣,比什麼都重要。

張彥直截了當的說道:“實話跟你們說吧,本王不想當皇帝,本王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被逼出來的。再說。當皇帝又有什麼好的?權力?女人?金錢?這些本王都有,而且現在本王也跟皇帝差不多。只是名義上沒有過戶而已。本王改革的目的,就是爲了限制皇權,當皇權被限制住以後,皇帝就形同一個傀儡,這樣一來,就沒人願意再爲了爭奪皇位而相互殘殺了。這大漢,是姓劉的打下來的,是劉氏的基業,以後,還是劉氏的,本王絕對不會將他奪過來。而且本王能夠異姓封王,已經是破天荒的了,子孫也可以世襲,可謂是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很好的物質基礎。如果本王當了皇帝,本王可以保證自己的兒子會成爲一代明君,可是孫子輩本王卻管不住了,等本王百年之後,我的兒子百年之後,誰知道我的孫子輩會成爲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是一代明君?如果是昏君的話,那本王的一世英名,豈不是都要毀在我孫子的手裡了?而且,本王也會逐漸變老,人越老,就越糊塗,漢武帝英雄蓋世,是一代了不起的帝王,可是你們看看他晚年的時候都幹了些什麼?所以,我覺得這種改革是非常適合的,而且有能者居之,所有人才都會充分的展現出他的才華,充分的得到利用,再也不用爲勾心鬥角,圖謀不軌而費盡心機了,把心思全都用在對國家的治理以及自身的職責上面,豈不是很好嗎?”

衆人聽完之後,自信的品了品其中的意思,似乎也真的是那麼回事。只是,他們一時之間難以接受這個事實罷了。

以前是皇帝說的算,如果改革後,真的實行這種體制,那就不是一個人說的算了,而是大家說的算,不僅削弱了皇權,還大大的增加了朝臣的說話的權力,國家大事都取決於內閣的決定,似乎更加民主了。

當然,民主這個詞他們是不會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在他們心裡,這個詞確實可以用來形容他們的心理。

張彥接着說道:“而且,每個官員都有一定的任職期限,在任期間,如果表現的非常優異,非常稱職,就可以繼續連任,如果並不稱職的話,那麼只好調任,或者貶謫。這樣一來,你們人人都有機會來做內閣裡的丞相,來決定國家的大事。當然,除此之外,將來,我還準備搞一個議會,專門獨立於行政機構之外,負責提出建議,監督在職官員,議員並不參政,卻可以對政務提出合理的建議……說的都有些遠了,這些都是後話,以後再慢慢告訴你們,現在當務之急,是應該先着手實施改革的計劃,自上而下的改革,先從自我做起,你們覺得呢?”

衆人再次聽完張彥的這一番話,心中似乎都開始憧憬自己的未來了,而且張彥將行政、監察、立法三大機構的權力分開來運作,似乎每一個位置都是比較重要的位置,而且他們將來的每一個決定,都能夠決定國家的未來。

這樣的做法,似乎對於他們更加有利。如果皇權真的受到限制,那皇帝就形同虛設,誰還會拼死擠破腦袋,去當皇帝?

最後,衆人的心理上已經開始慢慢接受了這個既定的現實,那就是改革勢在必行。

只是,在一些小的細節方面,還需要再商榷商榷,以免制定出來以後,會惹起衆人的不滿,和一些官員的不適應。

正在這時,一名錦衣衛從外面走了進來,徑直來到張彥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話,張彥聽了以後,便尤爲驚詫,立刻對錦衣衛吩咐了一些話,那名錦衣衛連連點頭,便很快出去了。

張彥則對衆人說道:“諸位,剛剛收到消息,朐縣縣令糜強,在朐縣的港口截獲了公孫恭,並且從公孫恭隨身攜帶的行李當中發現了一份僞造的詔書,其中還有兩封書信,是分別給江東的孫權,荊州的劉表的,是公孫康親筆所寫,大體是聯絡孫權、劉表,共同對我軍發起進攻,好讓我們首尾不能兼顧。這個公孫康,本王還沒有去找他的麻煩,他倒是先來找本王的麻煩,幸虧老天有眼,讓公孫恭落到了糜強的手裡,否則的話,後果不堪想象。”

“公孫康不除,遼東將永無寧日,屬下以爲,改革的事情應該先放一放,待平定了遼東,再商榷改革的意見不遲。”陳羣道。

其餘人也紛紛隨聲附和着,張彥道:“本王已經派遣徐盛去了幽州,這幾日,應該就會回來了,等徐盛回來之後,本王再着手佈置兵力,蕩平遼東,將公孫氏的勢力,連根拔起。至於改革的事情,就暫且放一放,這段時間裡,你們也好仔細的商榷一下,如果有不合適的,可以直接去掉,將最終的方案遞交給本王。”

張昭、陳羣、王朗、顧雍、董昭等人都紛紛點頭稱是。

……

公孫恭和糜強一起,終於抵達了彭城,然而,當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情況卻出乎了公孫恭的意料,他沒有等來相應級別的待遇,等待他的則是暗無天日的牢房,而且還是專門關押死囚的牢房。

公孫恭很不爽的文糜強,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糜強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給了公孫恭。

原來,糜強從海賊那裡得到了公孫恭的行李,在裡面翻出來了僞造的詔書,以及公孫康給孫權、劉表的密信,糜強爲了不打草驚蛇,也不想一路上過於麻煩,便把公孫恭給騙到了彭城來,並且派人提前通知張彥。

張彥便讓錦衣衛直接將公孫恭押到了天牢,先關押個幾天,然後再由廷尉張昭進行審訊。並且派人暗中去擊破公孫恭的心理防線。

公孫恭是蜜罐里長大的公子,他父親公孫度一手開闢了遼東,他哥哥也是經常隨父出征的厲害人物,但是他卻是個軟柿子,吃不得苦,也沒有多大的意志力。

在牢房關押了兩天,沒有獲得應有的食物和水之後,公孫恭的心理防線徹底的崩潰了,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所以當張彥派去的人告訴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時候,公孫恭迅速的和公孫康劃清了界限,並且把所有的干係都撇的一乾二淨,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公孫康的身上。

於是,在公孫恭供述完畢公孫康的一切罪行之後,終於得到了釋放,並且還讓他飽飽的美餐了一頓。

酒足飯飽後,錦衣衛帶着公孫恭又去沐浴更衣,然後才帶着公孫恭去了燕王府。

在去燕王府的路上,公孫恭一直是戰戰兢兢的,不知道這個時候讓他去見燕王,到底意義何在,而且他的心裡滿是忐忑,對自己的未來更是充滿了疑惑……

599 燃燒的長江39057 陷入重圍518 劉備的宿命6489 荊州風雲1137 刺客郝萌004 武衛校尉020 神醫華陀149 另類手段436 西風烈3052 曹軍動向590 燃燒的長江30450 西風烈17419 涼州亂6243 進軍關中339 四門受敵774 選將459 西風烈26524 劉備的宿命12193 天子詔書628 孫權的煩惱635 初戰失利399 虎威將軍661 冷苞投降577 燃燒的長江17195 袁術之心415 涼州亂2199 司徒楊彪526 劉備的宿命14267 經濟制裁235 傳國玉璽826 落網662 五斗米道283 先鋒顏良685 投不投降211 以退爲進830 詐降339 四門受敵551 荊州易主23752 馬超入關656 生辰宴會538 荊州易主10413 一路向西476 山雨欲來風滿樓13346 大難不死071 賢弟張遼273 賈逵之計272 孤城安邑219 乘勝攻擊744 吳懿投降040 斬草除根385 清掃江夏061 于禁投降325 典韋斬將364 引君入甕698 富可敵國042 拜會陳羣155 祭拜呂布279 圍而不攻589 燃燒的長江29079 先鋒橋蕤339 四門受敵284 天子受凍569 燃燒的長江9176 收受賄賂435 西風烈2743 前來勸降733 糧草被劫234 班師回朝753 取得信任335 攻破甕城732 李恢用計047 陳羣歸心188 徐晃勸諫797 追擊140 陳宮之死704 葭萌關274 斬殺高幹055 報仇雪恨360 閻柔捱打195 袁術之心376 蔡瑁有請067 漢室宗親726 遷都辦事處246 小心提防231 壽春慶功685 投不投降107 真實用意086 猛將牛金769 嚴密監視657 嚴顏動手069 溫侯呂布273 賈逵之計700 閃電襲擊251 五虎將軍699 資助糧餉051 驍騎將軍261 呂蒙斬將307 鎩羽而歸363 羊入虎口670 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