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劍指長安 中
叛軍這邊剛剛分兵去支援東西兩側的城牆,城下的諾羌大軍便開始動了,沒錯就是開始動了。沒有任何的宣戰和勸降行爲,直接派出一隊三千人的遊騎兵隊伍直奔城牆而來。當走到距離城牆約百步左右的距離的時候,猛然間兵分兩路與城牆平行着向左右兩方奔馳,同時摘下掛在馬鞍旁邊的連弩,對着城牆之上的叛軍便是一陣密如雨點般的連射。
城牆之上的叛軍在見到城下有騎兵出陣直奔城下而來的時候,還以爲對方是前來向他們展示他們的強大,來耀武揚威的,卻沒想到對方根本就不按照常理出牌,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直接開戰。等到發現情況不妙的時候,密密麻麻的弩箭已經到了眼前,反應快的人趕緊蹲在地上,通過身前的箭朵來替自己擋住箭雨的襲擊,站在後排的、看不到城外情況的士卒們,在聽到前排的士卒們的怒罵聲後,再想躲避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頃刻間便有上百人在這一輪的襲擊當中中箭倒地。
上百人的傷亡說起來不少,但是放在一萬多人的叛軍當中,卻顯得毫不起眼。箭雨襲擊過後,站在城牆之上的叛軍士卒救治傷員,傷重的擡到城牆下進行治療,受傷比較輕的直接將身上的箭拔下來,然後用布將傷口包裹上便算完事。這個時代的醫生非常的稀少,肯於在軍隊當中當差的就更加是鳳毛麟角,一支上萬人的部隊當中都未必能有一名醫生,所以交戰到中一旦負傷的話,通常都是聽天由命了。
還不等城上的叛軍士卒忙活完,城下的諾羌遊騎兵就已經給連弩換好了箭匣,在調轉過馬頭之後一邊驅動胯下戰馬,一邊再一次將弩箭射出。剛纔的第一輪襲擊,諾羌遊騎兵們採取的是直射的方式,射出了手中的弩箭。其目的並不在於傷敵,而是旨在測量距離,好爲下一次的齊射做準備,所以能夠取得上百人傷亡的成績,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第二輪的齊射則是採取了拋射的方式,雖然城上的叛軍士卒早已經做好了準備,將手中的盾牌聚過了頭頂,但是仍舊有數百人在這一輪的襲擊當中中箭倒地。這一輪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戰果,主要得益於拋射。拋射可以最大限度的避開城牆對防守士卒的保護,除了靠近城牆蹲下的士卒可以躲避開以外,其他的士卒則全部暴露在箭雨的覆蓋範圍之下。雖說有士卒舉起盾牌進行防禦,但是城牆之上的大部分士卒,還是那種可以將武器伸到城牆之外殺敵的長槍兵和弓箭兵居多,所以儘管有盾牌作掩護,還是有近半的士卒要暴露於掩護之下的。這個時候的長槍兵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不停地揮舞着手中的長槍,而弓箭兵則只能是揮舞着手中的佩刀,儘可能的將弩箭撥開,除此外也就只能祈求老天爺幫忙了。
三千遊騎兵將手中的連弩全部的射出,那就是六萬支弩箭,而叛軍卻在北門佈置下了一萬五千人以上的防禦力量,到最後卻只是造成數百人的傷亡,看起來傷亡率並不高。要知道叛軍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城牆之上畢竟就只有那麼大的地方,不可能一下子站上去那麼多的人,再說了即便是能夠站那麼多的人,也不會一下子全部都派上去的。先拋開城外的大軍主力還沒有發動進攻不說,即便是已經開始發動進攻,並且已經將攻城梯搭到了城牆之上,同樣也並不需要全部都上到城牆之上來。畢竟能夠直接與攀上城頭的攻城士卒交手的,充其量不過是前面的三排人而已,後面的人則根本就幫不上什麼忙,所以開戰以後除非情況非常的危急,對方進攻的部隊已經登上了城牆,並且與守城部隊在城牆之上發生了肉搏戰,否則的話城牆之上的士卒數量一般都不會超過總兵力的三成,其他的部隊則在城牆下備戰,等到需要他們出戰的時候,再迅速的通過臺階上到城牆之上參戰。
所以,能夠取得數百人傷亡的戰果,已經是十中取一了,絕對是非常高的殺傷力了。當然,這個時候城下的諾羌遊騎兵不會知道他們所取得的輝煌戰果的。兩輪箭雨的襲擊過後,他們也就完成了他們的使命,當兩隊人馬再度匯合到一起以後,在己方同僚們的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中迅速的迴歸本隊。
對此,城牆之上的叛軍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對方趾高氣昂的迴歸本隊,卻沒有半點的脾氣。這倒並非是他們不想做出反擊,怎奈對方距離城牆足足有上百步的距離,遠遠的超出了他們手中弓箭的有效射程,發射出去也不過是發泄一番心中憤恨罷了,根本就傷害不到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