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

曹操驚訝於張頜這燕氏小將表現出的勇猛,遠在邯鄲城的演變看着戰報也同樣露出驚訝。

荊州方向是趙國在興和四年發動的幾場戰爭中最快能讓信使將戰報傳送回邯鄲的了,襄陽離邯鄲不遠,探馬從襄陽啓程一日即可進南陽,從南陽一路南奔兩日便可進入司州境內,再向北奔上一日,於渡口乘船兩個時辰便至河內,當天夜裡一路快馬便能叩響趙王宮門。

張頜這邊的戰報送的快,有趣的是離張頜沒多遠的張遼部戰報卻要再晚五日方可送到,畢竟那邊官道要經兗州豫州,地勢多山,反倒慢上許多。

所以一連數日,燕北瞧見的戰報裡都是張頜像只猴子般上竄下跳,不斷用樹上的野果去砸枝江城曹氏守軍,在一次圍城作戰時被城上的流矢射中腳踝,消停了。

雖說勇氣可嘉,但總這麼看着他次次無功而返,卻也着實好笑。

十月上旬的一日,燕北放下荊州戰報,便活動着脖頸給田豐講了個笑話:“其實張儁義啊,以前是個儒將來着。”

田豐啞然,他直至燕氏拿下冀州全境方纔投至燕北麾下,而他知道張頜這號人的時候張儁義便已經是這個樣子了,田豐還真不知道張頜以前是做什麼的。倒不是田豐對燕氏將領不上心,他已經夠上心的了,只是那些年正是燕氏瘋狂擴張的時期,南征北討之下,不說名震天下的麴義,就說後來戰事中涌現出的姜晉、張遼、田豫、徐晃、趙雲、典韋、馬超這些督鎮一方的大將便接連不斷,將星雲集之下,他又怎麼會費盡心思地打探張頜這麼一個區區校尉的過往呢?

校尉的官職不小啦,可但燕氏那幾年,確實不夠看……四處宣戰的燕氏校尉一級的將領幾乎每年都有幾個陣亡,田豐更關心那些將軍。

更別說張頜還是一直都屯在河內、魏郡一帶,不曾領軍作戰。

等到他有機會領軍作戰,每戰勢必爭先,打輸的打贏的,真很難看出運用什麼謀略。畢竟荊、豫戰場有張遼那樣打起仗來好似猛虎躍澗的勇士,誰還會在乎張頜那點兒小謀略呢?

燕北撇撇嘴巴,緩緩搖頭,奇道:“這小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呢?”

張頜在燕北心裡確實是儒將模樣,他也是一直把張頜當作儒將的,想到此處不禁說道:“到現在孤還記得第一次在軍帳裡召見張儁義,那時候兩萬大軍出大漠繞行鮮卑前往遼東,沿途滅掉許多鮮卑部落,張頜便在那時以燕趙武,那會兒還沒有燕趙武士,叫驍牙騎軍,嗯,驍牙騎軍的小軍侯,隸屬高覽還是麴義部下,應當是高覽,像他這樣愛使鬼點子的人在麴義部下是很難出頭的。”

“這小子滑不留手最爲機狡,帶得一手好騎兵,爲高阿秀查漏補缺,是很少親自率衆衝鋒的。他就是衝啊,也要在自己軍陣裡頭。”燕北說着指起戰報便開懷大笑,“孤早年的老兄弟,我等俱是些粗鄙匹夫,年輕時無以爲繼,做些刀口舔血的營生,身份低微只能提刀上陣與人廝殺,着實無奈。後來掌有大權,你看誰還上陣!張儁義出身不錯,早年多以智略行事,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他反過來了,統着幾千上萬的兵馬,反倒喜好衝鋒陷陣,這不還讓人家枝江守軍把腳射傷,哈哈哈!”

燕北想的還真沒錯,他算是瞭解張頜的了,張儁義年輕時候還真是確確實實地把他們這些作爲首領卻上陣拼殺的將官視爲莽夫來着……不過可能張頜自己也說不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他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可能是早年與張飛對陣廝殺吧,過去張頜是對旁人充滿嘲笑,“哼,這羣莽夫。”

突然有一天自己跟張三黑子狠幹一架,後知後覺突然心裡覺得,“哇,莽夫好爽!”

然後就越來越莽,逢戰必莽。

進化方式也是夠詭異的。

不管怎麼說,張頜展露出莽夫本色雖然沒能達到他所寄望的那樣——攻下枝江扼守江口,但對照張遼送來的戰報,統合信息卻足夠讓趙王宮諸多出色幕僚看出一些什麼。

“大王,曹氏整體據守險要之地,其戰線以南已有四個郡的土地。”田豐這麼說着,豎起一隻手指道:“這是曹氏自兗州敗退後數年第一次恢復至如此勢力,不得不防。”

說實話,田豐如若不說,燕北還真沒注意到,曹操一面與燕氏作戰,但暗地裡卻已經鋪開很大的攤子。南郡除了襄陽、宜城二縣,皆在曹操之手,這是荊州最富庶的地方;武陵、長沙一線,有山區天險、水河地利,端是易守難攻之地。更別說長沙向南還有與交州接壤的零陵郡、與揚州接壤的桂陽郡。

當然,田豐說的是四個郡,這是因爲他沒有算上與交州接壤的零陵郡,單指桂陽。畢竟交州士家的兒子還在邯鄲,士燮與他們自有攻守相助之理,曹操若想零陵郡前行,便能輕易地將自己從兩面夾擊的窘境推進四面合圍的深坑,到那時候便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燕北也沒往那邊想,他現在還不知道士燮自交州西北發兵夾擊劉備的消息,所以他將手蓋在輿圖南郡與桂陽兩地之上,問道:“益州劉玄德、揚州孫伯符,諸君以爲,五經博士想去與誰聯兵?”

是益州劉備?還是揚州孫策?

燕北是不信曹操會仗着四個郡的地盤與自己死磕,他掂量着兩隻手掌,一衆幕僚卻都不敢自作主張回答這種問題。尋常的戰策即便沒有猜中也好歹還有迴轉餘地,可這兩個郡,萬一猜錯了將來可是隻能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

這種坑,各個人尖兒的謀士怎麼會跳?

不過燕北也沒打算等他們回答,他收回右手,左手在南郡輕輕拍了兩下,乾脆道:“有大山大河險阻,桂陽打不過去。傳令告知張儁義,曹軍在南撤,教他先將兵肅清南郡,截斷曹操與益州相通的道路!”

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七十二章 同而不和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八十章 冀州大亂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殺四方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十三章 馬超出手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三十五章 神乎其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有所動作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四十二章 千萬生民第一百一十一章 忠君之事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零七章 不必三思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一百一十五章 臨行贈甲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二十八章 汶土山之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撕破臉面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張頜的野望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一百九十章 裹席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二十九章 西兵渡河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三百三十六章 怎麼看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二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稱心順意 端午節快樂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七十六章 涼國之英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二百六十六章 入長沙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三十四章 旋門之戰第一章 中平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