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

何況燕北怎麼會派人到這裡來?他的燕氏軍隊要想抵達這裡,可是要先穿過曹操部署在兗州北方的層層兵陣,這怎麼可能?

燕北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這很有可能。

別說趕到陽夏的五百騎兵,甚至就在曹軍腹地,還停駐着兩千五百步騎,那曹軍陳留郡襄邑縣令還不要給他們將糧草備好酒菜備足?原因無他,一面河間國大旗,甚至都不需要派人僞作河間王,單單是句世子會盟便打消了所有疑慮。謊言這個東西很有意思,郭嘉說只要騙過亭長,亭長就會幫着你去騙薔夫,薔夫上當自己就去騙縣尉,縣尉更厲害會派人直通太守。

到這兒,欺騙一任見多識廣的太守,其實只需要欺瞞鄉里粗鄙的亭長而已,至於其他的,越是倨傲越好,對誰都愛搭不理,多聽少說……這事就成了。

孫綜知道郭嘉這麼跟燕北說的時候恨不得拔刀砍了郭奉孝,這世上有一種玩意兒,動動嘴皮子就會讓別人血流成河,名字叫謀士;可這世上也有一種人,因爲別人動動嘴皮子自己便血濺五步,名字叫死士。

而燕北麾下,就有許多這樣恨不得爲主盡忠的死士,從遼東東道城到趙國邯鄲都,數不盡的人願以燕氏平定天下之宏願爲己任,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尤其是孫綜。

最後他還是沒拔刀砍郭奉孝,反而自己也覺得有三成可能,旋即拱手便向燕北請命前往陽夏,不爲別的,只爲臊一臊大張旗鼓傳檄天下的陳王。至於會不會丟掉性命,孫綜沒有考慮,他只是向燕北提了一個要求。

他想讓典韋做他的護衛。

這個請求僭越了,不過孫綜死都不怕,還怕什麼僭越?他請典韋爲護衛,倒並非是因爲覺得典韋有多厲害能保下他的性命。儘管北州傻子都知道燕北的護衛絕對勇冠天下,但孫綜提出這個請求不是因爲典韋厲害,而因爲典韋是燕北的護衛。

如果就這樣死在陳國,他希望能有一名武士記錄下他的英勇與作爲,並活着回到大河之畔告訴他所效忠的大王,他並未辱沒國君的英明!

燕北覺得讀書的人一個比一個壞,郭嘉上嘴碰下嘴皮,便讓孫綜甘願把自己小命兒丟到陳國;孫綜開口再閉口,現在典韋也抱拳拱手請命要隨孫綜同赴死地。

偏偏這請求讓他難以拒絕,怎麼拒絕啊?漢室諸侯王陽夏會盟,他趙王親自敬上一份賀禮,不過分吧?

想想就他娘心癢癢!

所以,就有了這樣一幕。

典韋的大氅落地,直至整張案几朝上首陳王飛擲而去時諸人才始得驚慌,盟誓高臺一片雞飛狗跳,武士拔刀、衣甲相撞、諸王驚怒聲匯作一片!

“某家典韋,此案,吾王敬上!”

陳王劉寵是諸侯王中有名的勇士,一手強弩射術十發十中,好似神蹟,反應速度自然也是飛快。可就算再快,難道還能快過真正在飛行的案几?

霎時間劉寵只來得及踢翻面前案几,飛擲而來的大木案便夾裹巨力砸了過來,可劉寵卻無法再做出任何規避動作,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兩張案几砸在一處,接着去勢不減地撞至近前。

就在這時,近畿身影飛撲而來橫在劉寵身前,是陳國豢養的近衛武士,爲他的主君擋住可怖一擊。不過也僅僅是暫時擋住,兩張案几砸在一起便發出巨大聲響,接着又狠狠地砸在陳國武士胸前,高臺衆人皆清楚地聽見骨頭斷裂與一聲慘叫。

緊跟着,碎裂的案几木茬、砸成重傷的陳國武士,皆狠狠地砸在劉寵身上,直將勇武稱名的劉寵砸得昏死過去。

飛起來的人有多沉?如果再加兩張沉重的桌子呢?

劉寵只感到身上傳來猛烈地劇痛,彷彿被奔跑的野豬碾過,接着當潮水般的痛楚傳至腦海時已經昏死過去。爲他擋住案几的武士狀態更爲糟糕,強撐着手臂咳出兩口殷紅的鮮血,整張臉色好似金紙,轉眼便進氣多出氣少是活不成了。

亂戰,開始。

丟出案几後典韋便不再向劉寵去看,當即抽出腰間環刀墊步而上劈翻近畿兩名武士,刀鋒直取樑王世子。根本不用他們發號施令,近乎在典韋擲飛案几的同時,大營外扮作河間**的五百騎馬蹄便轟然炸響,紛紛操刀持弓馳馬衝上,有心算無心下奔踏而出的幽州騎兵當即碾碎諸王親衛這些戰力兇悍的武士,直衝會盟高臺。

其貌不揚的衣甲是,是天下最爲強勁的羽林軍,轉眼箭矢在營寨中飛射,馬蹄在帳道上奔踏,鋒銳的馬刀隨時能斬下敵軍頭顱。

如果說羽林騎表現甚爲遙遠兇悍的戰術,那麼典韋纔是真正的虎入羊羣,抽一柄環刀眨眼便殺了樑王世子,不過骨頭也將刀背卡住,再難拔出。情急之下,典韋避過砍來的刀劍,攥住來人脖頸朝追擊軍卒砸去,口中仿若虎吼,道:“某家陳留典韋,哪個不要命的且來吧!孫使者,跑!”

典韋就是不說孫綜也跑,這原本就是既定計劃,由典韋引開敵軍後讓他速速條命,同時攥着大掌中死屍狠狠地將朝敵拋起亂象,接着孫綜則接着趁高臺鉅變的情況由身後武士掩護着向高臺下殺去,在他們前後左右到處是敵軍喊打喊殺,方纔砍翻七八名陳國武士,轉眼便又有更多的軍士嘶吼而上,登上高臺的十餘級臺階,轉眼化作荊棘血路。

典韋的兇悍將陳國士兵嚇住了,哪怕是劉寵悉心豢養的武士,也無法遏止住自己對眼前這提着人左衝右突揮來砸去的巨漢顯露出恐懼。

轉瞬之間,倒在典韋身旁的諸王軍士便已有十數,簡直是挨着就傷、碰到就死,寸兵在手便是萬夫莫敵!

眼看數百羽林騎衝殺而來,典韋拋下屍首躍下高臺,十餘羽林踏馬高臺阻斷追兵,將典韋包裹陣中,接着向北疾奔而去……在他們左右,是數近萬餘的諸王聯軍奮勇追擊!

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八十六章 參兗州軍第四十二章 縱情聲色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二百章 幹到底第七十七章 衡量戰力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零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一百三十章 夜長夢多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二十五章 短兵相接第九十章 兩部精騎第二百九十六章 哪個是牛第七十五章 輕兵亡命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三十章 汝水之戰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他要害朕第一百零三章 沙汰官吏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九十五章 前俯後仰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九十七章 僭越之舉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八十九章 青石橋之戰 二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五十八章 身不由己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零三章 謀襲高麗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四十七章 文遠蓄鬚第六十九章 拜見閣下第五十四章 趨利避害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船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二百五十八章 攻守勢易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十九章 久候多時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