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

過去人們說渤海雖然是一個郡,卻好比一州,這個比喻之所以恰當,是因爲冀州在過去有中山國、常山國、河間國、清河國,州府所直接掌控的只有趙、魏、渤海三郡而已。但在天下大亂之後,冀州的封國大多已在黃巾之亂時因抵禦叛亂不利甚至諸侯王投降張角而被除國,這個比喻便不恰當了。

但天底下還是有雖然是一郡卻好比一州的地方,那就是汝南。

豫州很大,潁川很小,沛國很大而陳、樑二國很小,汝南郡便佔了半個豫州。

“左將軍,關將軍已領三千軍連下安陽、新息、慎陽三城,守軍皆望風而降,當下已兵分三路,由張、關、黃三位將兵分擊定襄、西平等地。”

這是北上。劉備看着眼前斥候在地上以炭枝繪出簡易的汝南地形圖,緩緩點頭,他已明白關羽帶兵的大體思路,轉頭對諸葛亮道:“雲長是欲先奪潁水以西,北上與潁川相連,再東進取禹水以西,如此一來便可取得汝南半壁了。”

如今劉備已經過了需要親自領兵的時節,更多戰陣上的紛爭是需要讓關張各領一軍作爲左膀右臂去完成,而他所負責的是與燕北相似,在中軍統籌全部戰陣。只是劉備能走到今日,所要面對的艱難險阻比起燕北是隻多不少。

“曹軍在潁水西並未陳兵,儘快與南陽兵取得聯繫,方可與其共同卻敵。”劉備緩緩搖頭,目下局勢雖對他有利,但仍舊不免慎重道:“汝陽、爭羌一帶,是曹軍留守的屯田將軍夏侯惇與主政倚重的荀彧。告知雲長,萬萬不可小覷。”

斥候領兵飛奔而走,劉備漫步戈陽城池,城中安民告示已張榜貼出,有簡雍等人對鄉野百姓傳告。他們都是一夥老兵了,知道在這種時候做什麼決定才更爲合適,這些中流砥柱給劉備省去許多麻煩,讓他能全心全意將精力運用在破敵之上。

“玄德將軍,還請調一部兵馬駐於潁水西岸紮營。”諸葛亮跟着劉備在城中走着,待登上城頭向東眺望時,指着潁水向南匯入淮水的方向說道:“戈陽地處最南,即便取得潁水北部全部城池,若不能奪取期思,敵軍只需一部剽兵渡河,便能圍困戈陽,我軍兵少,宜順淮水而東行,扼期思以震汝南。”

諸葛亮初次隨軍,儘管他看了許多兵書,但終究認爲自己在戰陣上不如劉備這些從戎半生的老將,因而一路上並未對劉備的兵勢有太多幹預。只是當現在戰局已有定勢時他實在忍不住內心的不安,道:“以兵馬取潁水西十一縣,過於心急。”

劉備當然心急!

在新野屯兵,寄人籬下已有年餘,如果好不容易等到機會能夠統兵東攻,取得一塊屬於自己的根基,他怎麼還能保持平常心穩紮穩打下去?再者當今局勢燕氏曹氏在北面爭鋒,正是奪取汝南最好的時機,若等曹操反應過來,難道還能放任他們在身後攻取郡縣不成?

癡人說夢!

“期思在淮水以南,曹氏陳布兵馬以備揚州,其北攻我需渡淮水,我輕易便能將他擊回,這樣的道理他們的守將不會不知曉。”劉備笑着擺手道:“所以我不去攻打期思,他們反而會按兵不動,待到大局已定,便也由不得他們兩千營了。”

諸葛亮在心頭嘆息,他如何能聽不出劉備言語中的安撫之意,只是他實在想不通,劉備是從哪裡來這麼大的把握,僅僅引千餘兵馬佔領戈陽,就能視期思兩千守軍如無物的。

“如果孔明所言也有持重之意,不如這樣,封兒,你引兵八百取道淮水,於期思北岸下寨。”劉備是真沒把期思的駐軍當成事,如此決斷完全是爲了保全諸葛亮的顏面,道:“既能南扼期思,亦可東驅渡河。去吧,待你叔父取下潁西十一縣,你爲先鋒攻取原鹿!”

劉封抱拳領命,當即翻身上馬出城領兵。諸葛亮心頭稍鬆,這纔對劉備作揖道:“謝將軍。”

只是這謝的是什麼,卻不太容易說。劉備發兵並非是因爲信任或是倚重,看起來反倒像是爲了安撫。只是諸葛亮自己想啊,如果他是曹操留守在豫州的大將,在劉備大軍壓境時也會這樣,讓出潁水西面的城池,聚兵在潁水以東,集結優勢兵力待新野軍分散各地攻取十一城時猛然自中間突破渡過潁水而來,那個時候只要從中間擊破一點,劉備便首尾不得兼顧。

那個時候若有一軍偏師自期思北上渡淮水而圍戈陽,各部便不得指揮,那還能打什麼仗呢?

只是諸葛亮沒想到,預料中的艱難還未出現,整支軍隊便掉落到士氣大降的窘境中。

“將軍,將軍!”當日下午,飛馬的傳信卒疾馳至縣府,將帶着荊州印信的密令交給劉備,抱拳在縣中堂上道:“劉公有命,請將軍領兵退還新野!”

“退還新野?”劉備強壓下心頭不悅,驚詫地問道:“這是爲何?請轉告劉公,我部已攻下潁水以西八座城池,正蓄勢待發奪取汝南全境,張將軍亦兵臨潁川,剋日便能重振聲勢,這莫非是在玩笑在下?”

“玄德將軍息怒,劉公新得消息,陳王已傳檄天下,欲起兵而討不敬皇室的燕仲卿,目下已有十四國起兵響應,皆在豫、兗一帶,將軍既爲漢室宗親,此時難道還要與燕氏聯軍嗎?”傳信騎卒氣喘吁吁地說完劉表的原話,再度奉上一卷黃絹道:“陳王檄文在此,請將軍一觀。”

“啊?”

劉備接過檄文,緊張地一目十行看過去,只覺心中大驚,如此多漢室諸侯王起兵討伐燕北,那他劉備目下名義上與燕氏聯軍,又算站在何處呢?

驚疑不定地壓下心頭羞怒,劉備對傳信騎卒問道:“如此……劉公又有什麼打算?”

“劉公已命蔡將軍在襄陽動兵,欲起兵兩萬響應陳王!”

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十五章 生而有命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二十二章 向死而生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十三章 聲振屋瓦第十八章 勝軍祝酒第十七章 人世難安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八十二章 皇帝詔命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百四十里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八十九章 故漢官儀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六章 鎮關中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三章 望彼思己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二十九章 弓高絕境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七章 幽冀同盟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懦弱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九十八章 探望燕東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五十章 狼奔冢突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一百九十九章 甕城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踹營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五十五章 後路未知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十四章 遼東遇襲第一百八十四章 州人不能御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七十七章 潁川郭嘉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一百零六章 起於卑微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六十九章 烏桓司馬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九十章 蟄伏於野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十二章 燕三不知第二十六章 合圍之勢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六十四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二十六章 天造地設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決死而已 新年快樂!第二百三十章 晉兜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荊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