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

燕北現在覺得自己麾下將校,沒一個省油的燈!

不過倒確實挺讓他省心。

前腳北方張頜剛殺了河間王,與華雄合兵行至魏郡,便請求作爲援軍投入兗州戰場……他倒是聰明的很,知道在青州也沒太多立下功勳的機會,雖然說兗州也沒有,但至少能在燕北架前表示勇武。青州確實沒什麼立功機會了,袁氏沒了技巧高超的領兵大將,沒誰能克得住麴義,更別說還有偏將徐晃,目下袁軍兵勢已經由攻勢收縮爲守勢了,固守城池以待曹操這邊建功。

倒是是十幾路諸侯王聲勢浩大,不論誰都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就好像討董聯盟時的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一樣,雖然都沒打過什麼仗,但就是覺得自己哪兒哪兒都牛!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初出茅廬的曹操當年被徐榮教做人,現在剛走出封國的河間王便被張頜像殺雞一樣宰了。

值得一提的是張頜手裡有不少兵。

這小子心裡一直有自己的算盤,從北到南雖然沒幹出什麼大事,不過也除了玄菟按兵不動那次之外也都沒出過什麼大問題,反倒讓他成了同級校尉都尉裡資歷最老的那個,這次也不例外。打圍困韓猛起他就琢磨着要想辦法多弄點兵,投入河南戰場。

當年跟着燕北的小卒現在都當校尉啦!他張頜那會想沾點奉迎皇帝的光兒又沒沾着,想想夜裡睡覺都牙根兒癢癢,再不趁着機會打幾場仗積攢戰功升上去,將來天下都平定了,指望上哪兒弄武勳去?

所以強攻樂陵這次,張頜便收編了一千八百袁軍降兵,還放了兩千多,剛收了兵甲軍械西歸趙都,路上又碰到招募三千餘新卒的河間王,轉眼將其打得七零八落。新募的兵又沒可靠將領,能有什麼戰意?堂堂之陣壓過去,側翼涼州騎還沒迂迴掩殺,河間兵就已潰不成軍,正逢那河間王初經戰陣沒有經驗,在陣前親自鼓舞士氣,張頜挺矛拍馬便殺了個諸侯王。

兩千多河間兵讓他這個河間將出馬招降,幾句話的事兒張頜手上攥着的兵馬便膨脹到將近八千……漢朝校尉張頜成了獨一份,比典韋這個趙國都尉領的兵還多兩千餘!

用去渡口接引張頜回來的管亥口中話來說那便是:“大王您是沒見,張校尉可是真威風,那他娘一水的袁軍甲冑,看着還以爲船被搶了呢!”

管亥這大老粗是看見別人有的他沒有,心裡頭酸。燕北部下數不清的兵馬,但看來看去數管亥的部下最窮,鐵大鎧基本沒有,全軍皮甲能挑出百十件燕氏仿幷州邊郡的鑲鐵皮甲就不容易,可就這些都是別人穿剩下的,別提心裡有多苦了。

“噢?”燕北有些奇怪,袁紹軍也已經有自己固定的甲冑樣式了?在過去他們討董時可是沒有的事,後來燕北再沒有親自和袁紹對陣過,頓時來了好奇,走出帳外典韋連忙跨刀跟上。其實出大營沒走多遠燕北就瞧見那片還沒有營地的黃色海洋,尋到張頜還不等這個傢伙高興就劈頭蓋臉問道:“你途經魏郡,就不知道把這些甲冑都漆一遍?”

這種顏色讓燕北十分熟悉,但他更多感覺到的卻是不快。響噹噹的朝廷正規軍穿地方割據諸侯的甲冑算怎麼回事,更何況這個顏色看上去跟黃巾軍似的。

儘管被燕北批評,張頜卻沒有絲毫不快,轉頭指着隨行車馬對燕北道:“稟報大王,生怕誤了軍期,這才一路不曾歇息趕來,自魏郡取的大漆屬下都帶着呢,待紮下營地後便命軍卒給衣甲上漆!”

張頜現在是從頭到腳都透着喜慶,擊樂陵韓猛與河間王讓張頜賺了三四千軍卒與近六千套兵甲,直接使部下軍力與戰力都膨脹上升,雖然還是有兩千餘河間新兵,但戰力也比先前要強上不少。何況那些河間新卒在參戰幾場之後只要能活下來五百人,便是鄉黨精兵,就好似華雄部下那四千餘涼州兵一樣,只有他能帶!

燕北聽了這話才點頭,隨即笑道:“既然來了兗州還怕沒仗打嗎?你擊敗韓猛、平定河間王有功,暫任裨將,待戰後一併封賞。先在這邊休整幾日,隨後帶兵前往濮陽,與閻志一同奪回城池!”

“華將軍,你也隨張將軍一同,但不需主攻濮陽。”華雄部下皆爲涼州騎兵,攻城還是讓沒有馬的烏桓人與張頜部一同來得好,燕北對華雄另有要求,道:“待諸軍圍困濮陽後,烏桓騎兵會掃清通路,你率軍進入陳留,設法引諸城守軍出城作戰,若其不出,便與司州東進軍隊聯合,向南與攻略潁川的張繡取得聯繫……你與他同爲涼人,看他可有歸順燕某之意。”

華雄楞了一下,還以爲燕北是要派他去堅壁清野,卻未想到僅僅是爲了與諸軍取得聯繫,點頭道:“諾!”

“若南陽太守有意歸降,燕某將以易陽鄉侯、宣威將軍的官職來等他。”燕北心想這也算高官厚祿還籠絡了,卻見華雄的臉色非常難堪,遂摘下兜鍪說道:“大王,張繡他,董公不在後,他就已經是宣威侯了。”

“我指的,他那是縣侯,可到現在他拿到過一丁點食邑?我給他易陽南鄉實實在在四百戶封邑,這在燕某麾下還不曾有過,這個宣威將軍,也專爲他設。”說起來四百戶封邑有些小氣,但燕北也沒辦法,整個燕氏現在除了他這個趙王,享封邑的便只有幽州牧燕東,旁人就連麴義高覽這樣的大將都沒有,若給張繡這樣的外將封邑太高卻不合適。燕北道:“你且問問他吧。”

其實要張繡歸順自己,他完全可以不出侯爵與封邑,現在的大局擺在這裡,像張繡這樣僅有一郡之地的小諸侯沒太多選擇餘地。

這不,燕北剛說完,張頜便兩眼放光了,道:“大王,張南陽若是不要,只要調頜三十架石炮,屬下砸翻宛城!”

話說得慷慨激昂,可剛說完就賠笑搓手道:“到時候,也給屬下封個侯爵?亭侯就行!”

第二百六十九章 聯合抗敵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七章 拜見大司馬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三百零四章 曠日持久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留餘力第十五章 劍如雷霆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八十二章 大戰將臨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汝南之戰 一第八十五章 顏良躍馬第六十二章 嬀水之戰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三百三十二章 瀛洲第四十六章 給你刀子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二十三章 以武立命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二十三章 屯田之法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五十九章 武庫密室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里軍陣一日泄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四十五章 薊縣之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十八章 天運有常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十七章 熹平石刻第五十五章 夜襲曹營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