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

臧霸在青徐兗這三州交界的權勢,有多大呢?就拿燕氏的主人燕北與遼東郡來比較,那麼臧霸之於泰山郡,就好似燕北之於遼東郡;劉備也好、袁紹也好,他們治下的青州南徐州北的琅琊、齊國,就好似過去劉虞治下的遼西郡……劉虞治下的遼西郡是什麼情況?

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管他劉伯安的事兒啊!

臧霸在這片土地上的威勢,就像這樣,甚至比那時候幽州的燕北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爲比起燕北,臧霸自率門客救父流亡以來,經營州郡的時間可要比燕北強多了。之所以沒有如今燕北在北方的威勢,無非是沒有好似燕北般因緣際會趕上二張亂與討董的機會罷了。

現在,這個雄於東土的男人雖然面容仍舊堅毅甚至稱之爲剛強也不爲過,但眼底卻閃爍着疲憊與憂愁。

這都是因爲半個時辰前單槍匹馬紮一面張字大旗便叫開了博縣城池的張遼。現在張遼正坐在他的堂下,由始至終都不曾開口對他說什麼請求,只是進城後便說自己餓了,問他有無酒菜招待,隨後在一衆武士的環伺下旁若無人地食飯飲酒。

不止是臧霸,就連那些追隨他的軍卒看向對刀兵武士熟視無睹,自顧自大快朵頤的張遼也不禁投去欽佩的眼神。先不說作爲主將單騎入敵城似無人之境究竟是愚蠢還是勇敢。愚蠢也好、勇敢也罷,單單這份膽氣……哪個男兒能不佩服?

“兄長,這張文遠在虛張聲勢?”

尹禮看着張遼連食四大碗菰米,又使喚身旁從人再去盛飯,飲下清酒後仍意猶未盡地舔舔嘴角,面色難看地對臧霸小聲耳語着。卻見臧霸回給他無可奈何的眼神,搖頭輕聲道:“他是真腹中飢餓!”

張遼是真餓了,部下兵馬雖然沒有斷糧,但也相差不遠。斷糧的危險時刻驚醒着他,因爲糧草稀少不足以用大車馱運,早在襲擊夏侯淵之後他便命令軍卒丟下大部車駕,以便輕裝簡行。如此一來,對軍卒各人的負重要求便有所提高,每伍軍士揹着可供三日的兵糧行進,糧草短缺在軍中並非是秘密。

這種情況下哪怕是他這個將軍,也只能強迫自己每頓食個半飽而已……軍卒都是如此,若做將軍的卻每日飽餐,在士氣低下的情況下隨時可能引發軍卒譁變。

再優秀的將軍都無法避免。

奈何習武之人皆爲大肚漢,未出戰的閒時都要餐食二斤,現在出戰行軍每日只食五成飽如何受得了?最要緊的是其實張遼和臧霸面臨的尷尬情況是一樣的,他也不知道如何對臧霸開口放他過去。

若是請求,開口便先失了氣概任人拿捏;若是勸降……可拉倒吧,且不說現在局勢敵強我弱,就算臧霸又轉投燕氏之心,也必然不會接受勸降。

這樣一來,事情便像個死結。

倒不如所幸先顧好自己的肚子。

終於,張遼食飽了飯飲足了酒,坐在那裡對臧霸抱拳道:“多謝款待!”

“文遠不必見外,聽說你隨溫侯投了燕氏,後來領兵出塞收扶余、高句麗於驪州,立下開疆闢土的功勳,今日重逢你我各爲其主,單騎來見,膽氣舉世無雙,臧某佩服。”臧霸笑着揮手命從人將杯碗撤去,同樣抱拳道:“不過你就不怕單騎前來爲我所害,大軍潰散嗎?我聽說你在泰山腳下還有,還有……”

臧霸可不是聽說,儘管身處泰山郡,可他對東郡之戰的局勢可謂極爲上心,心中暗自盤算着張遼部的傷亡情況問道:“還有兩萬多部下吧?你若死在這裡,他們又該何去何從,這是否太過兒戲了?”

“沒有那麼多,不過萬餘衆而已。”這種事派出幾個斥候便能爲人所知,張遼吐露地也極爲坦然,擺手說道:“宣高若欲害我便不會請我過來,何況就算遼身沒於此地,兵馬自有將領引軍他處,就不勞你費心了……呂將軍北奔之後,我聽說你和曹氏袁氏打了幾仗,現在結盟講和了?”

兵馬的數量張遼沒騙臧霸,他部下閻柔閻志皆領胡騎在北,一個據守谷城一個在擊破曹仁民夫後逃到大河南面沿岸紮營,都在等待燕北南進。除去範縣城外章碾身死的那場戰鬥中的傷亡,的的確確只剩一萬多人在泰山。

“比起討伐臧某,他們都有更重要的事,哪裡還顧得上臧某呢。”臧霸說得輕巧,這個更重要的事,無疑就是與對天下諸侯最有威脅的燕北開戰。臧霸說罷,面容逐漸嚴肅道:“文遠,今日你我尚有袍澤之情,我不會害你,但三日之內,你的兵馬撤出泰山,去哪裡我不管,但如果三日後還留在泰山郡……臧某便不會再顧忌情分,當領兵一分生死。”

隨臧霸此話一出,堂下氣氛漸顯凝重,張遼皺住眉頭,道:“宣高當真不讓張某走青州?”

“各爲其主。”臧霸點頭說道:“文遠若要怪,那便只好讓你去怪,但若想與我關通,卻不可能!”

關通,是勾結之意。

張遼並非以口才見長之人,當下見臧霸言辭堅定,便沒了主意,只好起身道:“既然如此,張某也只有謝宣高一餐,改日若戰場相見,我也請你吃這一餐。”

看着張遼轉頭就走,臧霸心裡也有些掙扎,終究脫口而出叫住張遼,道:“你不要去魯地!”

魯地?

快要走出大堂的張遼心裡一刺,魯地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但現在從臧霸口中說出來,便意味着這在曹軍之中顯然並非秘密。他轉過身表示領情,對臧霸道:“臧將軍,你不想投身這場仗,因爲你認爲這是燕氏、曹氏、袁氏之間的戰爭,和你們泰山人馬沒有關係……但不論你想不想,泰山被夾在中間,你們不是諸侯,沒有向天下爭雄的能力。要麼做燕氏南征的先鋒軍,平定天下;要麼做曹袁的馬前卒,螳臂當車。你去考慮,張某不會多說,但作爲過去的袍澤,遼還有一句話送給將軍。”

在張遼走出堂下前,留下最後一句話。

“泰山、琅琊二郡,是曹袁的根基,而燕氏根基在大河以北……臥榻之側,容你酣睡?”

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四十四章 麻桿打狼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第十九章 抄掠涿郡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六十章 求仁得仁第一百六十九章 抉擇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八十六章 人心思變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二十五章 逃卒顏良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一百二十五章 駟馬難追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二百五十九章 慰藉第一百四十三章 譙縣之戰 終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五十六章 麴氏復興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三十三章 士氣低迷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三十三章 幽兵出塞第三十七章 金樽與共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八十三章 遼水設伏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五十五章 隔水相敵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五十七章 肘腋之患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一百零八章 世之虎將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二十八章 利慾薰心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一百零七章 莫要後悔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九十九章 物傷其類第一百七十三章 位及至尊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一百一十二章 焦觸進京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七十三章 利害相同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