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

鮮卑人的入侵有預謀並有計劃,這與過去檀石槐時代的歷次南侵都有所不同。集結於塞外草原的龐大軍勢在進入塞內前猛然炸開,合則數萬之衆分則百騎呼嘯,掠過年久失修的長城進入漢家邊陲,將他們旺盛的怒火傾瀉在肥沃的土地上,但這隻能讓他們更加憤怒。

幽州的邊防做得太好,提前月餘便知曉他們在草原上的動向,這給幽州充足的時間準備。勇猛剽悍但貧窮的鮮卑貴族在入寇時滿心想的都是抄掠漢境的男女百姓與財貨糧食,卻不料除了鄉野破舊的房屋之外他們很難尋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就連水井都被頑石堵死,甚至灑下毒藥,這迫使他們只能將目光轉向城池。

攻城攻堅,並不是北方外族的強項。

鮮卑人進入漢土後有強大的目的性,分兵截斷各處要道,各部大人抄掠郡境,幽州郡國兵一時無敢出城迎戰者……他們的目的顯然是爲助袁氏牽制幽州,在綿延千里的北方戰線上,好似有一張來自袁氏的無形大手操控着。

漢人謀士的智慧與塞外北虜的勇猛,統合在一起時總能產生令人心悸的後果。亦如先朝匈奴部落中的宦官中行說。

應彌加之邀南侵漢土的部落大人闕機率領部衆順大遼水南下百餘里,所經之處皆荒無人煙之地,正待其惱羞成怒欲強攻望平城時,卻聽部下騎手來報,得到了附漢鮮卑素利部落的動向。

“素利在哪!”

闕機對素利深恨久已,過去老首領檀石槐在世時,他與彌加及素利之父都是東部鮮卑的部落大人,後來檀石槐死去,他的兒子和連沒有繼承其父統率鮮卑對抗漢朝的能力,自己也在一次寇邊中被漢朝北地人用弓箭射死。在那之後,鮮卑各部分崩離析,他們這些部落大人也各自爲戰。

彌加想吞併素利部久已,一直在漢朝邊郡將軍燕北的幫助下抵禦,甚至有時還能反攻彌加。但是這一次他們整個東部鮮卑大舉寇邊,向素利發出要求居然被拒絕,現在素利還率衆逃進漢地以求自保,闕機當然不會對素利有半分同族之情,只想除之而後快!

“大人,我們從散落的蹄印與遺落的物品上看出,素利應當帶着他孱弱的部衆向東南逃了,那是漢朝遼東郡的襄平方向,漢人在北方最富庶的城池!”部衆中的貴族對闕機恭敬地說道:“馬糞沒涼太久,他們跑不遠!”

“攻打望平是攻,攻打襄平也是攻,傳令,集結部衆,突擊襄平!”

在闕機眼中的確是這樣,左右強攻城池都會有所死傷,可強攻哪裡的城池不是強攻呢?都是四四方方的石頭塊,有什麼不一樣?

但望平和襄平真的不僅僅是一字之差,望平城寬不過二里,高不過一丈七尺,僅僅是一座漢朝邊陲的小軍塞罷了;而襄平有內外兩城,外城寬九里,高近三丈外圍還有寬闊的護城河保護,整個幽州都沒有這麼堅固的城池。

但闕機不知道,或者說就算知道了他也不會在乎,他只在乎塞外傳言中襄平城中有燕北早年間聚攏的龐大財富與東夷諸國連年進貢的珍寶。

只要攻下襄平,他便能擁有數不盡的財富!

自闕機下令,第五日的清晨萬餘鮮卑便渡過遼水,陳兵於襄平以西。只是即便以闕機之躊躇滿志,望着襄平城外寬闊的護城河,亦棘手不已。

這城池能怎麼攻?只有城門外寬約三丈四百餘步的石橋能夠通過,這如果拿人命去累積,要累上多少條人命?

“燕太守,敵軍以至,可以進攻了。”襄平城上,披着毛皮罩甲的素利看着眼前面容與燕北有幾分相似的青年,餘光望向城外的闕機部滿含兇戾。“闕機大軍初至,疲憊不已,此時殺出便可一戰功成!”

統治河北廣袤土地的燕氏,與東部至今紛亂的鮮卑,這種時候和誰站在一起,對素利而言並不是艱難的選擇。

“不急,蹋頓單于還未合圍、牽太守也正在過來的路上。素利兄長,讓你的部衆在城中休息吧。”燕北手按城垛,望着城外扯地連天的鮮卑兵馬,用手指輕輕搓着手心的冷汗,面上卻仍然沉靜,道:“敵軍並沒有立即攻城的想法,如果由我們進攻,這場仗會在明日黃昏開始。”

待到明日黃昏,牽招的精騎便會佈置在城外不遠;蹋頓的烏桓兵也能截斷敵軍的退路。

“現在正是擊潰闕機的最好時機。”素利皺起眉頭,若讓闕機部養精蓄銳而不進攻,豈不是要把他們圍死在襄平城裡,“恕我直言,閣下好像並無令兄之果斷。”

燕東轉頭定定地看着素利片刻,嘴角微微上翹,搖頭道:“你說對了,燕某非但沒有兄長的果斷,更無用作之勇武與身經百戰的臨敵經驗。正因如此,我才恰恰不敢也不能冒險,我需要更穩妥的戰爭,盡最大可能出城便一次擊敗敵軍;如果不能得勝,我也需要有整軍重來的機會……所以兄長是前將軍,我只是遼東太守。”

“我未必能戰勝敵軍,至少不會讓閣下的部衆無端死於非命。”燕東說着,臉上仍舊保持士人的矜持,對素利微微頷首,隨後走向守城軍侯,“所以素利兄長,帶你的部衆去休息吧,明日黃昏,我們會發起進攻。當我們出城迎戰,燕某未必跑得過所有軍卒,但一定會在陣前衝鋒……阿英,盯緊城外敵人,無論他們升起炊煙還是席地休息,我們都擂響戰鼓,讓他們寢食難安。”

素利還想說些什麼,看着燕東的背影卻有些吃癟地咂咂嘴,最終莞爾地笑了。他認爲也許這個年輕的太守說的話是對的,他們現在需要的並非是冒險,而是更穩妥而一戰功成的發放。

燕將軍與燕太守,他們的性情並不像面容一樣相似。

在鮮卑人的炊煙緩緩上升中,襄平城內震天的鑼鼓聲,響了。

第五十六章 言盡於此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三十七章 勇者得前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十四章 東征句麗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六十四章 堆積如山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汝南之戰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下座城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三十八章 驕陽正烈第一百章 改良弓弩第七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二百六十七章 江夏水戰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二百七十五章 興和四年第三章 刺殺陶謙第九十三章 青石橋之戰 六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七十六章 鬥勢第八十三章 羨高皇帝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七十一章 南下受阻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六十八章 更待何時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零六章 戰則必勝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一百五十章 圖個痛快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一百九十八章 須臾可破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八十一章 兄弟鬩牆第二百一十七章 草蓆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