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

“將軍,見呂布怎麼樣,可能換回鮑允誠?”

燕北領兵方至洛陽,陳羣早在城頭上按捺不住,迎着燕北進洛陽。

“你不是和子幹先生在太廟編書,怎麼跑到城頭上去了,離着大老遠就能看見你。”燕北在開陽門下翻身下馬,對陳羣隨口說笑兩句,一面牽着馬往城裡走一面說道:“明天,呂布說明天把鮑信送回來,到時候把宋憲一交接,也就算完事了。”

陳羣慎重地點頭,開口道:“呂布這樣的豪傑,說話應當是算話的。”

燕北詫異地看了他一眼,問道:“什麼?呂布是豪傑?”

不過轉瞬他便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沉吟着點頭道:“你說得對,呂布在某些方面確實算得上英雄豪傑,不過說話算不算?我還真不知道。”

呂布算豪傑嗎?

裡外裡是小人物的失敗相,連自己命運都無法把控的人,難道能稱得上是英雄豪傑?可是再想想,十一騎深入敵軍營地,飲酒吃肉談笑自如,還能與他說出那麼一番推心置腹的話來……這種膽氣,連豪傑都稱不上嗎?

“將軍,呂布是什麼樣的人?”

“說簡單簡單透頂,說複雜,也複雜至極的人吧。誒,長文我問你啊。”燕北不願在關於呂布的話題上說太多,而是十分認真地轉過頭對陳羣問道:“既然你覺得呂布是豪傑,燕某呢,可稱得上是豪傑?”

“恐怕還不夠。”陳羣這麼說着,這段時間相處已經讓他知道燕北是什麼樣性格的人,因而也不會整天繃着一張正經面目,揮手在前比劃着說道:“勢頃州郡,百姓相服,將軍在遼東的時候還可以說是豪傑,不過現在?將軍是英雄了。”

英雄?

燕北笑得厲害,不過轉眼就聽陳羣說道:“那些話以後有的是時間去說,不過現在,將軍,你前往洛水河畔後發生了兩件事,屬下建議你還是先處理一下。”

“發生兩件事?我才走了不過一日。”燕北聽到陳羣這麼說,腳步一頓轉頭問道:“都出了哪兩件事?”

陳羣自懷中取出書信捏在手中,對燕北說道:“第一件事,是麴將軍與孫將軍共戰徐榮,圍新城,徐榮西退入陸渾關,兩位將軍傳來口信,再有幾日便前來洛陽祭告劉氏宗廟。”

“嗯,不錯,這是好事。”燕北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感到愉快,牽着馬邊走邊說道:“徐榮退了,算起來伯圭和孟德應該也將郭汜打退了吧。如果麴孫二將都無法擊敗徐榮的話,恐怕這世間也沒人能打敗他了。”

“將軍還是不要高興太早,須知道有時好事也會變成壞事,壞事又未必不能成爲好事。”陳羣將捏在手中的書信遞給燕北,小心看着燕北的臉色說道:“將軍還是看看這封書信吧,從滎陽張邈那邊發來的。”

燕北不解陳羣說這話的意思,但他也能聽出八成不是什麼好事,接過書信一目十行地纔看到一半,臉上便變了顏色。

袁紹私自表其部將周昂爲豫州刺史,根據張邈的書信,周昂在豫州的陽城,也就是孫堅屁股後頭和袁術的兵馬在豫州陽城、荊州魯陽相互攻伐,日前已打過兩場,互有死傷。

“他們兄弟倆在後面鬧騰什麼?不對,不對……這豫州刺史不是早就被袁公路表給孫文臺了嗎?”燕北心中暗道不好,他本以爲關東諸侯好歹要等到他撤回遼東,至少要他的兵馬過境冀州再開始混戰,卻沒想到他們在現在就已經忍不住了,他轉頭對陳羣問道:“這事孫堅知曉了嗎?”

陳羣輕輕搖頭,面露擔憂地對燕北說道:“將軍,難道你就不擔心遼東嗎?”

說實話,他還真不擔心遼東,別看出兵放馬一年有餘,可他對沮授的才智有充足的信……遼東可能小事斷不了,但真要說能出什麼大事,燕北也是不信的。

不過此時陳羣問話,燕北還是搖頭回答道:“遼東談不上擔心,只是這中原越來越危險,恐怕聯軍也要散了。長文,我看你統籌輜重這些事情做的極好,若是叫你教化一縣,能行嗎?”

陳羣被問的一愣,在他看來燕北這話說的也太直白了,何況,做縣令這種事情,有他口中這麼容易?

“天下有變,和以前不一樣了。”燕北看出陳羣心中所想,對他問道:“如今局勢不同令尊那時,如果你願意,過些日子隨我去遼東吧,雖地處偏遠,卻能遠離中原亂世,何況百廢待興,正是能讓你大展身手的時候……跟我走吧。”

燕北現在還不知道,在幽州以他的名號庇護的土地已達三郡之多。不過他有句話沒說錯,那邊着實是中原士人大有用武之地,玄菟小郡、樂浪大郡,都僅僅靠着幾個人來維繫,眼下還完全處於依靠兵馬彈壓的情況。

太需要有能士幫襯了。

“在下的確有去遼東郡的意向,但是仕官?”陳羣心裡想的卻是與盧植一同編撰的《中平略記》,對於仕官來說他現在還太年輕,在軍中擔任主記雖然勤懇卻也完全是看在能跟着兵馬西征增進閱歷,權當做遊學一般。因而拱手陳懇說道:“羣恐怕尚無擔起一縣之責的本領,還請將軍應允在下至遼東入郡學,過些年再說出仕的事情吧。”

雖然陳羣拒絕仕官,但燕北還是很高興,至少這個年輕有爲的中原士人願意和自己一同回還遼東……這很重要,招納人才最難的便是從中原把人帶回去,至於願不願意幫他分擔政務,倒也不急於一時,相處的時間長了總有機會的。

“你說的也對,如果你想入郡學自然不成問題,不過到時候依然掛名在我軍中擔任幕僚,這件事也請你不要推辭。”燕北這麼說着,接着想到什麼便對陳羣問道:“對了,潁川歷來是能人賢士輩出,眼下中原局勢混亂,各路諸侯畫地而治,潁川作爲四戰之地恐怕很難保全於亂世,長文何不給你的好友寫寫書信,看他們有誰願意到遼東去,我的書院自是會敞開大門迎天下才士……你看,我那裡有北海名士管幼安,一心向學;管理書院事務的是邴根矩;還有平原的王彥方,如果子乾先生的身體沒事的話,我也希望能讓他老人家開館授徒,何況我已打算將熹平石刻搬回去。”

燕北提起這些好似遼東至寶的名士便是眉飛色舞,似乎根本不因袁紹袁術的紛爭而感到焦慮,對陳羣說道:“就像你曾給我提起過的稱讚爲當今無雙的荀文若、荀公達、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等人,你可能爲我做個引薦?”

一連串說出一堆荀氏子孫,讓燕北絞盡了腦汁,這些荀氏子的名字可都不太容易記呀!

“既然將軍想要用人,羣自當效勞,不過在下可不敢保證他們會來投效將軍。若真要說起來,還真有一人對將軍十分合適,興許真會前來投奔!”二人走着便穿過街市,朝皇宮門內走去,陳羣說道:“潁川陽翟有人名福,寒士出身,早年習武爲人復仇殺人,白灰抹面披髮而走,後爲其黨羽救出,化名徐庶,一心求學,將軍可試試派人前去招攬。”

“徐庶?”燕北沉吟着這個名字,此人做出的事情雖然有趣,但卻實在提不起燕北的興致,他麾下王當不就是這德行,聽說現在字都認全了。因爲對陳羣說道:“這個人才學如何?我身邊的廝殺漢已經太多,我需要的是能夠治郡縣之人。”

“徐元直求學於陽翟名士司馬德操門下,羣雖不識他卻也聽說過他的名號,將軍何不請來見見,又哪裡有聽名識人的道理呢?”

“長文說的有道理,陽翟徐元直,我記下了,這幾日便派人去請他過來。不過你也別忘了爲我傳信其他名士啊。”燕北記下這件事,打算讓太史慈替他走一趟陽翟,接着便問道:“你說的這個司馬徽,你覺得我能不能請動他?若能請動老師,難道弟子還不都尾隨而來麼?”

“哈哈哈,將軍大可一試,不過司馬德操是隱士,未必會爲將軍請動啊。”陳羣聽着燕北貪心不足的話不禁大笑,不過轉而便對燕北疑惑地問道:“怎麼我見將軍並不因二袁相爭而感到憂慮呢?”

“我的憂慮恐怕並不能解決問題,袁紹既派周昂爭奪豫州,難道還會因爲我不願意而停止嗎?”燕北搖頭,分別指向東西對陳羣說道:“我本以爲討伐董卓是能夠一戰而定的事情,卻不想大家都不勞心費力,到現在也僅僅能遠遠望見函谷關,長安更是沒影的事情,如今天下羣雄割據的局面已經無法阻止,我也無法攔着孫堅去爭奪豫州刺史部,不如歸去。”

即便燕北再想着回遼東,說實話,此時此刻也仍舊會在心底感到氣餒……他乘興而來,卻無法擊敗董卓便要回還,即便得到再多的珍寶,眼看着世道變壞,哪個又能感到開心呢?

“等遼東的船隊過來,我們也回去。”燕北的手掌落在陳羣肩頭,“在此之前,多邀請些能人智士,回遼東後我需要藉助你們的智慧,爲天下開疆闢土啊!”

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九十七章 就食與敵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九十五章 大河之變第六十一章 大雨傾盆『爲舵主“叫dotaer_的”加更』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奪鹿侯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九十九章 汶縣夜戰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六章 鎮關中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海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一十一章 興和元年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二章 做些大事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九十四章 烏桓被搶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追逃第一百零四章 襲破邊防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七十三章 人仰馬翻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五十章 切莫負我二百零六章 十七畝地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五十四章 執念作祟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七十六章 一觸即潰第十章 再度寇邊第九十七章 謀千里者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一百零九章 始終未變第七章 馬首是瞻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一百一十章 棄關而走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十二章 徐徐圖之第七十三章 邀請陳羣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一百一十章 有悖禮義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