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非我即敵



初平元年的正月,燕北擇吉日,與遼東郡祭告先祖,加冠字仲卿。

此後,郡中諸長吏登高臺,祭祀先賢與四方神明,以祈豐年。農時未至,命郡中成童以上者入學館,習《五經》;待硯冰釋,命郡中幼童入小學,習篇章開蒙。女紅織布,合諸膏、制小草續命丸。

待土地稍軟,鐵鄔旁立燕氏莊園,建屋舍開馬場。

Www •тtκan •¢O

至正月中,督促田卒、百姓,于田地輪種春麥、豍豆。做魚醬、肉醬、清醬,使人釀酒,備飲用及夏至初秋祭祀所需。

遼東郡,一派喜迎豐年之景。

如果今年沒有戰事沒有天災,等待遼東郡的將會是前所未有的豐年。一郡之地產糧三五百萬石的多了去,但郡府收上百石糧草,莫要說是在幽州的遼東郡,就算在中原,也只有十幾年前纔出現過這般景象。

三十稅一,若想收上百萬石糧,便要一郡種出三千萬石糧食來……真能種出這麼多糧食,還會有人餓死?

大漢歷來各地,尤其在邊郡,從不缺少被餓死的人。這種情況就算在中原也時有發生,到了近年各地戰火不絕,更使得饑民、流民遍野。

哪怕這個國家依然很強大,依然擁有隨時出兵數萬乃至十餘萬的能力,卻已經弱小到極致了。

也正是從這一年起,朝廷書信只能通傳關中關西。王匡的兵馬封鎖旋門關、益州張魯閉鎖關隘、秦嶺阻隔南北……天下分崩離析。

幽州,薊縣,州牧府。

不過回還遼東十餘日的燕北被劉虞一封書信急招至州府,等待他是一封言辭果決的檄文。

“仲卿,你看看吧。”

府中堂下,坐滿了幽州牧下的從事佐吏,人們本以爲燕北此次再入堂下當復往日倨傲,卻不想竟是更爲謙卑,先是遠遠地向劉虞躬身行禮,隨後抱着犛毛大兜向一衆從事依次帶着笑意行禮,末了才端端正正地坐下劉公下首。

論聲勢、官職,如今度遼將軍燕北是北方頭號強將,麾下校尉部都比他們這些從事的數量多;多兵勢武備,收整度遼、黎陽、漁陽三營後的遼東郡兵馬遍佈整個幽州,數近兩萬,單此一人便蓋過所有人的鋒芒。

可是燕北的面容卻更加柔和了,甚至於讓幽州諸從事產生錯覺,彷彿從前那個宛若出鞘長刀的燕北並非今日的度遼將軍一般。

燕北尚不知曉發生何事,但看在座諸從事的臉上都帶着凝重,心下不禁感到不妙,捧起案上的華美帛巾望去,剎那便變了顏色。

“餘嘗聞逆賊起而賢人生。昔諸呂爲亂,平勃奮起;莽逆篡朝,竇融憂心。蓋因其忠臣不發,則社稷難安餘曾讀秦紀,趙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則百二秦關……”這是一篇檄文,燕北越看越心驚,直接略過中間看向最後,“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以挽將傾,並匡社稷,以立賢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燕北放下案几,擡頭對劉虞問道:“劉公,這誰寫的,想讓您老人家南下討伐董卓?”

“這是謀逆!”劉虞緩緩地說出四個字,看着燕北說道:“這不是寫給幽州府的,這是送給你,度遼將軍燕仲卿的。至於寫信之人,渤海袁本初。”

寫給我的?

袁紹的膽子不小!區區渤海太守,也敢指揮督二州兵事的度遼將軍?

燕北心中嗤笑,面上不露聲色地皺着眉頭對劉虞問道:“劉公可知曉,這樣的檄文,天下還有誰收到了?”

“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袁本初、袁公路,中原的太守們各個將自己比做諸侯招兵買馬。還有你前些時候救下的韓馥,亦傳送書信於老夫,言說有朝廷使者被他扣下,董卓要召老夫入朝,規勸老夫不要前往中原。”劉虞面上憤怒至極,揮舞手臂說道:“他們說董卓謀逆,他們私自舉兵勤王難道就不是謀逆了嗎!”

“中原這幫人吶,個個都是不知曉消停的,遼東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又要打仗。”燕北微微晃着腦袋,一攤手對劉虞說道:“劉公這下明白了,去歲就說,您一句話,是吧,屬下率兵南下把他們好的壞的都收拾了,這會都該渡過黃河了……但是如今事已經出了,您着急也無濟於事,不如想想應當如何應對。”

劉虞定睛看了燕北片刻,恍然間好似衰老許多,長嘆一聲道:“老夫竟還沒你看得清楚啊!”

劉虞此時滿心悲哀。他認爲董卓是尊漢的,也認爲他是尊重自己的。畢竟董卓自領的官職一直都在他後面。董卓想進位太尉,便將劉虞進位大司馬,所以他不曾想過要起兵打進洛陽,甚至逼退董卓。

至少董卓在洛陽做的事情,傳入劉虞之耳的都不算什麼壞事。

無論局勢壞到什麼程度,起兵都只能讓時局變得更壞。

所以他拒絕了燕北的提議。

但是現在,他不起兵,別人起,甚至可以想象的,這麼多人同時起兵,就算打退了董卓,天下又能落得什麼好呢?

“現在,仲卿,還有辦法阻止他們起兵嗎?”

“有,只是很難。”燕北坐正了身子,扶着膝蓋對劉虞說道:“眼下天下諸侯起兵,皆在關東之地,我幽州若再想吞六州定天下,已不可能。”

各地諸侯蜂起,招兵買馬之下,除非他手裡有十萬兵馬,否則根本無法擊敗這些青年士人組成的聯軍。燕北拱手道:“如今劉公您若想阻止這場紛爭,只能與董卓聯合,關中之兵出旋門關,屬下率部自其後方出兵,裡應外合之下,聯軍必潰……但是,這必然會使黃河以南盡歸董卓,您有把握讓董卓不翻臉麼?”

反正燕北沒把握。

他是弄不清董卓到底是怎麼想的,前前後後的做法,說董卓謀逆確實是可以的,但若說他忠於漢室,也是可以的。單單他要將劉虞徵入朝廷去做太傅,燕北就要贊他一聲是有膽色的。

當朝太傅是袁隗,他此時讓劉虞入朝做太傅,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董卓要把袁隗一腳踢開了。

太傅這個官職位在三公之上,作爲皇帝的老師,皇帝年少時是可以直接輔政的。也就是說,董卓此時召劉虞入朝,是讓他總領天下政務。

劉虞能不心動麼?

所以說董卓這個人物確確實實是不簡單的,人家有進京的本事。

燕北的話讓劉虞沉吟,他有把握讓董卓不翻臉嗎?他當然沒有,誰都沒有這種把握。良久,劉虞嘆息道:“董卓之錯,不在其將兵,不在其輔政,亦不在其廢立……錯在他是董卓啊!”

他廢立是錯,他爲黨人平反也是錯;他率軍入京是錯,他總領政務也是錯。因爲他是董卓,所以無論他做什麼,就都是錯的了!

燕北默然,他覺得唯一的錯,就是揣着做壞人的心去辦好事了。人都已經打進洛陽,二十萬兵足矣橫掃天下,不老老實實琢磨着如何改朝換代,反倒想去做一代權臣,這人不是有病是怎地?

說到底,劉虞也是意志堅定,攥着幽州一畝三分地從頭到尾一副坐看春風秋月的模樣,從來沒想過攙和到中原的混亂局勢裡。這老頭兒啊,可以說是賢臣,但若說是絕對的忠臣,卻又有些太過不上心了。

“劉公,在屬下看來,幽州如今只有兩條路可走。”燕北見劉虞已經拿不出什麼好主意了,便拱手說道:“要麼,幫聯軍打董卓,挺兵進洛陽;要麼,幫董卓打聯軍,佔幽冀二州。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爲何一定要參戰?難道仲卿的官位,還不夠高嗎?”劉虞皺着眉頭,難道武人都是一般模樣,一定要靠作戰獲得功勳才能滿足他們慾壑難填的心,“難道做忠志之臣,你就從未想過督好幽冀二州軍務,不插手亂局嗎?”

“劉公,我知道您認爲這場禍亂,無論如何都會使得天下更糟,可難道您認爲現在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燕北攤手幫劉虞梳理思路道:“若幫董卓,擊敗聯軍後就算將來董氏翻臉,至少還有幽冀二州可據黃河以守;若助袁氏,擊敗董卓,關東之地盡爲我等盟友。若兩不相幫?”

燕北看了在座諸位一眼,輕蔑的笑了,“呵呵,無論誰贏了,將來安定天下,都少不了回過頭來收拾咱們。”

這個時候再扯什麼大義,說什麼忠君報國都已經完了。劉虞還是小看了這場紛爭,他們搶奪的是天下權柄,這種事情本就非我即敵,誰還會講什麼道義。

在燕北看來,無論袁氏董氏,亦或是那些羣起的天下諸侯也好,比起劉虞沒一個能讓他看上眼的,都算不上什麼好人。與其天下權柄讓他們得去,倒不如趁此機會將幽州勢力做大,在戰爭中謀得更大的權柄與聲望,無論紛爭結果如何,將來了不起再打一場拱衛劉虞入朝輔政,到時候什麼都安定了。

劉虞看着燕北良久沒有說話,沉吟着問道:“這天下局勢……真壞到這個程度了嗎?”

燕北眨眨眼。

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六十一章 不告而別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二百六十二章 撲空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八十六章 冢外老狗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二十五章 進駐滎陽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十一章 七百餓狼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五十三章 都是我的第三十章 邴原泣學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一百三十三章 興和三年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三百三十三章 體面第二百七十章 過不去的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二十章 田豫國讓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一百七十章 命不久矣第十章 黃天在上第十一章 且戰且退第四十四章 挫敵銳氣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七十四章 大破五鹿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六章 真正威脅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二百七十七章 心眼第六十五章 渡河夜戰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九十六章 虎與蜼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五十二章 敗軍斬將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九十四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三十一章 我可立死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七十五章 塞翁失馬第三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十五章 分軍渡河第一百一十章 一月四遷第二百二十九章 最後一個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二十三章 仲卿養驢第八十四章 人口銳減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九十四章 成爲漢人第二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八十三章 天下博弈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五章 窮且益堅第九章 袁術病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九十八章 還師遼東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八十章 匈奴王者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七十九章 將士聚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