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多方技術組合

“要說到技術實力,這三家當中,除了美國能拍着胸脯說他什麼都能造之外,還有誰能這樣說?日本?還是英國?雖然我對船舶工業這一行的瞭解並不算是太多,但我也知道,日本船舶業,當初是靠人力成本起來的,至於英國,他們的實力是不錯,但是這麼多年來的經濟衰退,最先進的船舶製造業技術,他們未必會有。別忘了,現在還有一個棒子,他們的船舶業,也很強大。”劉東說到。

韓國是在日本船舶業崛起以後,纔跟着崛起的。到現在,在全世界貨運輪船訂單方面,實力也很強勁。但之前無論是劉東還是張亞平,都沒有說引進韓國的技術。並不是劉東他們兩人瞧不起棒子,厭惡他們,主要是他們的造船行業,要說實力是強大,但要說到技術,那就未必多麼的強大了。完全是靠着國家的支持,還有一些機遇,才撐起來的。

就猶如當年日本船業興起,要說到當年日本人的造船工業能力有多強大,那絕對是扯淡,不過是像現在的華夏一樣,依靠廉價的人力成本,把這個市場給撐起來的。只不過到了現在,發展了那麼多年,日本人已經開始向船舶高端行業前行,很多的船舶設備,他們已經把技術給吃透了。所以他們的技術力量,纔有參考的價值。

但現如今的韓國,雖然發展的時間也不短,至少要比華夏要長那麼一點,但他們也就在近代,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在六十年代以後纔開始崛起的,滿打滿算,也不過才二三十年。雖然訂單很多,並且整體行業實力,在全世界範圍內,看起來也很強大,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能算得上是霸主。

可韓國不能和日本比,在二戰的時候,日本就有一定的船舶建造能力,而那個時候的韓國,僅僅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已。完全沒有任何的根基,而二戰之後,日本雖然是戰敗國,但美國爲了用日本來鉗制華夏和蘇聯,並沒有把日本打壓得太狠,雖然軍工方面,美國人是絕對不讓日本人弄的,但是民用建造方面,美國人的尺度是放得相當寬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那種對別人狠,對自己同樣狠的人,他們既然軍事方面不能太過發展,那麼就對民用方面發展迅速。船舶建造業,又是日本的傳統項目,他們當然得在這方面上下功夫。所以,到現在日本發展出了高精尖的船舶技術,而韓國還僅僅是在做一些苦力。就像後世的華夏,號稱是製造業第一強國,但要說到核心競爭力,那就是個渣。現在的韓國,在船舶製造行業當中,情況其實也和後世的華夏差不多。

所以打一開始,劉東和張亞平就完全忽視了棒子。雖然現在棒子的船舶業,在他們國內都是支柱型產業,但內置不好,考慮都不用考慮。

“照老闆你這意思一說,那現在全球造船行業在技術方面有優勢的,還能有幾個國家?本來美國是一個好選擇,但是老闆你又把美國直接給忽略掉了,我都不知道該選哪個國家的技術了。”張亞平無奈的說到。

“其實,我們不能老是把目光看向那些強大的船舶工業國家,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實力強大,不代表技術就強大,韓國就是一個例子。但實力不強大,也不代表技術就不強大,就拿芬蘭來說,你敢說他們的船舶製造業不強?”劉東問到。

“芬蘭?難道老闆你打算和他們合作?”聽到劉東把他自己提出來的三個國家都放棄了,又提出一個國家來,張亞平就以爲劉東看上了芬蘭的技術。

但劉東聽到張亞平這麼說,依舊搖頭說到:“芬蘭的船舶製造業,的確相當有實力,但是他們擅長的東西,和我們需要的東西,完全就是兩碼事。他們擅長建造破冰船,這玩意我們拿來有什麼用?是開到北極去?還是開到南極去?而且這個方面的船舶應用,產值又不大,我們環亞船業進去了,讓芬蘭人吃什麼?”

“那總得選個國家的技術來用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們總不能不引進技術了吧?”張亞平有些急切的問到。

如果在之前,張亞平對於環亞船業的關注程度,僅僅是好奇,那麼現在,張亞平已經開始把自己當成環亞船業未來的經理了。既然是環亞船業的經理,那就不得不爲環亞船業多做考慮,畢竟,他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工作主要成績,都將會來自環亞船業。環亞船業發展好了,纔有他風光的時候。所以,當劉東說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話之後,張亞平不得不急迫起來。

對於張亞平這話,老實說,劉東自己也很頭疼。要說錢,他現在的環亞,是絕對不會缺乏的,再過幾年,從蘇聯那邊弄過來的錢,都不知道會有多少,而在這之後,還有日本人的錢,可以收割一次,所以論到資金富裕的程度,絕對可以和那些老牌財產媲美。

但有錢不代表就一定能有技術,就像後世的華夏,手裡捏着那麼多的美元,但華夏想要買技術,卻有着種種的限制。那個時候的華夏,纔會明白,錢再多,沒有化成實際的核心競爭力,都是沒有意義的。說白了,美元不過是美國人印出來的一堆廢紙,美國人認可這個紙的時候,他纔能有購買力,美國人要耍流氓不認可,或者是弄出其他的限制手段,別人就只有抓瞎的份。畢竟,美國人有搶錢套裝,你沒那個實力,你就不能讓他們屈服。

但既然張亞平都問到這個程度了,劉東也就只有把他腦子裡面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給說出來:“整體引進某一個國家的技術,我看並不適合於我們環亞,我的打算是,多種方面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長處。”

“這不就是萬國造麼?那樣弄出來的船,能行麼?”聽到劉東的話,張亞平差點忍不住鄙視起劉東來。

劉東的想法是很好,學習所有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但是這樣的做法,在製造業並不是那麼吃香。因爲製造業,存在着很多種標準,美國的標準未必會適應於日本的標準,日本的標準也未必會適應於英國的標準,雖然大體上的船,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由於各自發展出來的核心技術,都不一樣,這幾十年各自閉關研究之後,各個國家的發展,都會出現明顯的分歧。

就算是華夏自己,當年雖然搞工業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全盤引進蘇聯的技術,但現如今,如果把蘇聯的設備拿到國內來用,未必就適合華夏現如今的行情。就連同一種技術,分開發展幾十年,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差距,就更別說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擅長領域,要把所有國家的長處都整合到一起,那難度未必會比自己從頭開始研究差多少。

那樣做,就相當於在戰爭年代,機槍用美國人的,步槍用俄國人的,然後坦克又用英國人的,再加上大炮用法國人的,怎麼一個亂字能形容?單單是各種各樣的子彈炮彈匹配,就足以把管後勤的人給愁死。如果真像劉東說的那樣,基本上引進的那些技術,想要本土化,還必須要磨平各種棱角,甚至引進的那些技術,到時候很有可能,僅僅就能起到參考的作用。

劉東這話,哪裡是在給他答案,這純粹就是在添亂嘛。

看到張亞平那模樣,劉東就知道張亞平在想着什麼東西。但問題是現如今環亞船業,確確實實是不能全套引進某一個國家的技術,但凡有可行的辦法,劉東都不會想到這樣的歪招。

但很可惜,無論是美國人那邊,還是日本人那邊,甚至是英國人那邊,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引進他們的技術。所以,劉東也就只有弄出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來,要不然,環亞船業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弄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船舶?

“萬國造也就只有萬國造了。我不是不知道這樣做的壞處,但單獨引進某一個國家的技術力量,對於我們環亞來說,是走不通的。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換一種思路,或許就能闖出一條路來。畢竟,我們背靠華夏,有着很大的成本優勢,如果利用這個成本優勢,迅速的把所有技術吃透,然後本土化,到時候未必不會形成競爭力。等到我們從最開始引進的技術當中,形成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技術,那到時候,這些技術就是我們的技術了,而不會再存在什麼萬國造的說法。”劉東說到。

“可那樣做,真的太麻煩了,尤其是船舶製造行業,這一塊牽連到的東西可不少,如果單單依靠我們環亞自己來吃透那些技術,那還不知道會用多少年的時間,十年,抑或者是二十年,甚至是更加長久的時間,而老闆你不是說,我們環亞船業,必須要儘快的形成核心競爭力麼?”張亞平覺得,無論如何也要打消劉東那天真的念頭。

第66章 積壓貨物第217章 被動與主動第203章 想得太簡單了第499章 路途上的思考第622章 底氣十足啊第277章 劉東的投資計劃第547章 核武器的威懾力第577章 私房菜的雛形第151章 歡迎儀式上的鬧劇第563章 藏在狼皮裡面的肥羊第91章 私人的力量第120章 讓人流口水的大買賣(中)第243章 劉二,咱們發財了!第310章 試試又何妨第433章 解決缺額問題第667章 背後的談判第49章 秘密會議第217章 細節第480章 不能一蹴而就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163章 大衆的需求太少了第194章 分田地第5章 完美的資料第449章 董事長VS部門經理第13章 搶錢計劃第255章 股災始動第87章 關於星球大戰計劃第78章 脫手套現第274章 格外麻煩第4章 中科院金屬研究院第486章 遙望日本第163章 大衆的需求太少了第537章 低調的科研院第512章 都是一肚子壞水第33章 原來八十年也有富二代第399章 兩個人的對話第132章 謀劃好處第164章 宰你沒商量第676章 敖書記的冷汗第440章 考察第二站第676章 敖書記的冷汗第88章 老爺子的意思第33章 原來八十年也有富二代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588章 私人的力量第484章 美國股市的行動第111章 要賣什麼設備給劉東?第266章 環亞金融的替罪羊第14章 公司成立第134章 悄然成立第515章 僵持的局面第339章 第一單對外業務第403章 還是得談正事第243章 劉二,咱們發財了!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215章 天坑第387章 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發展平衡第370章 突破頑固的堡壘第385章 第二次產業調整(上)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158章 餐桌上的機鋒第26章 小聚會第162章 宋書記發飆第245章 給三代們上課第648章 深入交談第29章 劉家未來的走向(下)第253章 要的就是虎口奪食第2章 自己開公司第294章 真正的貧窮縣第544章 要粗大事了第270章 召見任大道第27章 劉家衰敗的真相之一第387章 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發展平衡第327章 再見大佬第13章 搶錢計劃第621章 霸氣測漏第425章 產品和廠商的關係第254章 做遊資第589章 所謂強強聯合第498章 抵達日本第326章 可以承受第206章 考察第529章 半年發展情況(上)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30章 拜年第413章 劉輝的出路第592章 或許會出現的問題2第455章 走流程式的考察第98章 這就是差距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212章 解釋誤會第493章 去日本走一走第452章 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奢侈第187章 前景可觀第530章 半年發展情況(下)第469章 循序漸進第369章 老學究的阻撓第549章 逼宮第452章 不經意流露出來的奢侈第56章 分公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