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忽然醒悟

別說在現在,就算在後世,一個年產量在兩百萬噸左右的特種鋼鐵廠,在省內都算是大企業。有了這麼一個鋼鐵廠在自己手裡,那絕對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情。

雖然現在鋼鐵價格並不高,即便是特種鋼,也賣不起暴利的價格。尤其是國內現在鋼鐵價格,依舊沒有放歸到鋼鐵企業,還是在部委定價,看起來是很虧本。但從長遠利益上來看,如果劉東的鋼鐵在國內打響了名氣,以後想到特種鋼,就想到環亞特鋼,那麼,劉東就算是成功了。

上級部門不可能永遠把持着定價權,這個權利早晚是要下放,而且距離這個下放的時間並不會太長。那麼暫時忍一忍,也沒什麼不好。尤其是環亞特鋼現在的實力,雖然總體上和那些巨無霸企業比不了,但論到尖端技術,國內的那些鋼鐵企業,就算是特大型的鋼鐵企業,在環亞特鋼面前,依舊沒有任何的優勢。

有了這麼個高的起點,難道還怕比不了那些特大型企業?而且這還僅僅是一期工程,等到二期工程做完,三家中型鋼鐵廠合併成爲一家鋼鐵廠,硬實力都能提到大型鋼鐵廠的範圍之內。而且由於環亞特鋼的軟實力,只要進入到大型鋼鐵廠的範圍之內,那麼就能把大型鋼鐵廠甩得遠遠的,就算和特大型鋼鐵廠叫板,也有着一定的底氣。

這樣美好的前途,又怎麼不會讓大家精神振奮?當三期、四期工程全部落成,那麼一個嶄新的特大型鋼鐵廠就會屹立在華夏世界當中。只要產能跟得上,就算是佔領國內一半的特種鋼市場,也不是困難的事情。只要沒有行政干預,那麼,其他特大型鋼鐵企業根本就不會是環亞特鋼的對手。

細節性的問題都討論完畢後,劉東就對着吳一平說到:“關於人員方面,我們還需要招收大批的工人,而這個,就需要你來努力了。雖然現在招人是劃歸總公司陳志豪來管理的,但他那邊最低培訓的也都是中層幹部,而底層的員工,就需要你們自己來處理。我們一期的工人是足夠了,但是還有二期、三期、四期,那樣需要的人員實在太多了,如果你不盡快的準備好,到時候就會出問題。”

“老闆你就放心吧,這個事情我們是很關注的。對於吸收更多的員工,其實地方政府也很支持,雖然我們是私人企業,但只要招收員工,地方政府就會大力支持。尤其是這邊,你也知道,想要找活兒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們的福利待遇並不差,所以想要找底層的員工,並不困難。”吳一平說到。

雖然前一段時間因爲骨幹員工的問題,把吳一平弄得焦頭爛額,最後還是劉東出面,才把這個事情辦下來。但這並不代表環亞特鋼招不到一般的人手,環亞特鋼缺的,僅僅是骨幹員工。而一般的崗位,那絕對是大量的人來爭奪。

這片老工業區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沒落了。重工業區的榮耀,已經緩緩的離開了這片土地。剩下的只有那些破舊的廠房,還有長滿荒草的廠區。由於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一區域,原本紅火的工廠也沒有了經濟來源,那些老廠子的一般工人,現在的待遇的確不怎麼樣。

環亞特鋼要招收這些人,真不是很難的事情。而且,現在這樣的情況,還僅僅是個苗頭,要等到九十年代,這裡的境遇會更加艱難。後世,爲什麼會提出要振興老工業區?就是因爲這裡已經破落得不成樣子了。

國家的轉型發展階段,必定會有陣痛,這是一個沉重的無法迴避的話題。劉東這個後來者,雖然知道這樣的情況會發生,但是他的力量畢竟還很薄弱,雖然對於私人力量來講,他已經是在成功的巔峰。但相對於華夏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說,他那一點資本,根本就不夠看。

想到後世這塊土地上那些純樸的人們,受到的種種磨難,原本還很興奮的劉東,情緒一下低落起來。

“地方政府支持,那就好。我們也要做出表率,一般的工人,那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招收吧。只要不影響到我們工廠的正常運作,也不影響到其他工廠的正常運作,那就招吧,最好是能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完成招收工作。”劉東緩緩的說到。

雖然這個命令,並不會幫助到太多的人。但對於現在產業不多的劉東來說,也就只有先這樣了。他也是突然想到了關於這片老工業區的種種情況,後世那一幕幕的悲劇,雖然他沒有直接接觸過,但報道也是沒少看。現在想起來,不免有些悲涼。

鋼鐵廠就算辦成特大型的鋼鐵廠,依舊不能夠解決太多的問題。所以,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就必須要其他的產業來完成。

想到這,劉東趕緊對着陳潔說到:“你現在記一下,等有時間去調查一下,什麼工廠需要的勞動人手比較多,也就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等把現在鋼鐵廠的事情弄完後,你就去辦這件事情,一定要認真調查。”

聽到劉東忽然冒出這麼一個命令,陳潔很疑惑,本來在談鋼鐵廠的問題,怎麼劉東又說起了題外話?但作爲一個合格的秘書,陳潔沒有問任何的問題,就把這個命令記錄下來。

劉東現在可以說是在未雨綢繆,現在老工業區還沒有到那麼落魄的時候,雖然也很艱難,但並沒有到絕境。他現在還有充足的時間來準備,準備局面的惡化。

以前的劉東,夢想是建立起自己的工業王國,爲了這個目的,他在金融業來回滾打,在蘇聯引進技術。當有了大量的資金作爲後盾後,劉東的實業發展得非常順利,現在就連工業的基礎,鋼鐵產業他也建立起來,可以算得上是階段性的成功了。

但是,就在剛纔,當他想到這片老工業區的時候,突然發現,他那所謂的工業王國,僅僅是一個空中樓閣。一個只顧自己的事業,而不懂得周邊環境變化的人,是不可能到達成功的終點。

在華夏古代就有一句話,那就是: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擔起多大的壓力。劉東現在也能算是成功了,但他的成功帶着偶然性,是絕對不可能有人能夠複製這種成功的,除非那個人也是穿越而來。

偶然性的成功,就代表着根基不穩,一艘大船如果根基不穩,遇到大風暴就只有被摧毀這一條路。而劉東現在沒有被摧毀的根本原因,那是因爲劉家在上面頂着。

劉東沒有根基,而劉家有根基。劉家的根基現在就是劉東的避風港,但是,這個避風港並不牢固,維繫這個避風港的紐帶是血緣關係,而不是劉東的企業有根基。就相當於原本只能承受一個人的船,現在承受了兩個人的壓力,而且其中一個人還在迅速膨脹,可想而知,這樣的根基是多麼的危險。

而爲了避免這樣的危險發生,劉東就要自己造船,再造出一艘能承擔重量的船,這樣纔算是有自己的根基。

如果劉東沒有想到老工業區的那些人,劉東就不可能想到船的問題,而如果劉東沒有想到船的問題,那等出現問題的時候,就相當於船已經承受不起重量了,已經到了毀滅的邊緣。而那個時候纔想造船,就晚了。

雖然劉東並不會從政,但是公司也需要業績。這個業績並不是說劉東公司需要賺多少錢,而是劉東的公司對社會有多大的價值,一個只想着賺錢的而從未想過回報社會的企業,是不可能長久下去的。政府是不會允許這樣的吸血鬼存在,不論是在華夏,還是在所謂自由和平的國外,每個企業都會要回報社會,才能賴以生存。

最直觀的東西,就是那個企業的形象。如果一個企業的形象良好,那麼他未來的道路絕對會很寬廣,如果一個企業形象不好,那麼他的道路就慢慢的變得狹窄,直到這個企業化爲歷史的塵埃。而企業形象,說到最本質的東西,其實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而對社會的貢獻,就是一個企業需要做到的業績。如果沒有做到這個業績,那企業的根基就不會穩當,而根基不穩,只要有風浪,那立馬就會垮掉。而在這個時候,就不會有人來想着幫你一把。

好在,劉東之前雖然沒有想得這麼深入,但他畢竟有這樣的意識,他的第一桶金,雖然把技術賣給了外國人,但他並沒有忘了國內,還無償的授權了兩家國內的鋼鐵企業技術資料,這個就是貢獻。

而後來,他在國外賺錢了,也沒有忘記在國內投資,爲國家解決工業刀具的困難,這也是貢獻。當他從蘇聯買來技術資料的時候,並沒有想着獨吞這些技術資料,而是拿出來共享,創立了特種鋼特技術聯盟,這還是貢獻。

所以,劉東這一路走來,其實並沒有忘記形象。這也是他能在國內拿下這麼多鋼鐵企業最根本的原因,因爲國家知道他的貢獻。要是沒有這些事情,劉東想在國內弄起鋼鐵廠,根本就不可能。在四九城,比他牛的紅三代多了,但能達到他現在境界的,卻一個都沒有,這就是那些人貢獻不足的原因。

之前是朦朦朧朧,而現在劉東想起了老工業區的那些人後,算是把這個底線看得更加清晰了。而看清楚這個底線後,劉東的思想也有了本質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對於他公司以後的發展,有着巨大的幫助。

第487章 該裝孫子就得裝孫子第448章 有理由的發飆第589章 所謂強強聯合第64章 土地的價值第143章 解鈴還需繫鈴人第240章 超市開業第69章 美國新動作第448章 有理由的發飆第658章 真的放權了第225章 爲了妞,我拼了第329章 關於科技方面的彙報第579章 王鵬成的辛酸淚第320章 交易達成第564章 關係複雜了第240章 超市開業第601章 物資換物資第147章 細節問題第282章 首長是好人啊!第305章 移動通訊資源的野望第387章 金融業和實業之間發展平衡第541章 給老爺子請安第221章 伴君如伴虎第449章 董事長VS部門經理第310章 試試又何妨第93章 舞會第353章 陳三在央視的能量第105章 梟雄人物第644章 真不是開玩笑?(上)第433章 解決缺額問題第612章 計已出,當行動第69章 美國新動作第148章 忽然醒悟第87章 關於星球大戰計劃第5章 完美的資料第304章 第一次在王府會所腐敗第374章 摧枯拉朽的姿態第605章 跨國電話第229章 大有可爲第60章 陪同考察第410章 環亞銀行又開張了第101章 商業考察團第377章 大發福利的背後第82章 論官場與商場第662章 劉東的小買賣,陳三的大生意第464章 再次啓程第402章 趙建銘的表弟第438章 相當滿意的視察結果第514章 華夏大地颳起的旋風第566章 好粗一根金大腿第212章 殺手鐗(上)第681章 開啓大時代4第599章 可笑的匯率第554章 老王的意第299章 投資VS規則第157章 環亞特鋼的迎接第573章 就怕當靶子第676章 敖書記的冷汗第4章 中科院金屬研究院第20章 劉東弄出來的奇蹟第412章 這下大家滿意了吧?第375章 浪費不起的時間第517章 準備露臉的聯衆超市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577章 私房菜的雛形第500章 大場面,我喜歡第180章 還得加強實力第29章 劉家未來的走向(下)第38章 最好的人選第662章 劉東的小買賣,陳三的大生意第10章 鋼材出爐第129章 坦白從寬第223章 警告第43章 失落的佐藤金一第533章 蘇聯的官方銀行第317章 掀開宋部長的老底第186章 王府會所第166章 雙方的彙報第612章 計已出,當行動第25章 團隊初成第477章 初步摸底第231章 聯衆超市(下)第534章 嚇人的買賣第217章 細節第468章 高屋建瓴第598章 葉利欽的近況第281章 南巡首長的難題第15章 開始佈局第217章 被動與主動第372章 初步建立起的產學研第313章 王家付出的代價第312章 有故事的宋部長第128章 重返華夏第635章 甜蜜的感覺第549章 逼宮第18章 打劫豐田第472章 萬國造也能玩出花樣第331章 聯絡通道第626章 搬空蘇聯的野望第64章 土地的價值第515章 僵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