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同昌離宮&接連的意外

顏氏去位後,搬到了嘉福宮冷僻的閣子裡住着,她去位去得突兀又驚心,加上隱約之間有流言認爲是牧貴姬爲了晉位和賣好故意插手……六宮越發的暗流洶涌。

而高太后的裝病也終於有了成果——同昌公主主動提出要離宮爲她的病體祈福:“兒臣每日裡看母后這樣病着實在心疼,何況兒臣人笨,在榻前伺候也不是少不了兒臣,兄姐都已成家立業,惟獨兒臣獨自一人,正該去爲母后祈禱,願母后早日康復!”

高太后心中舒暢,面上卻皺着眉道:“這話是怎麼說的?你是堂堂的金枝玉葉……”

“在母后跟前哪裡有什麼金枝不金枝的呢?”同昌公主的姿態非常的謙卑,她按照薄太妃教導的,低着頭,乖巧的跪着,用極和軟柔婉的聲音輕輕道來,“做人子女的爲母親盡孝,是理所當然之事啊!”

“祈福清苦,你也是皇家長大的。”高太后與武英郡夫人、榮昌郡夫人對望了一眼,嘴上兀自反對道,“不成,何況這祈福一去,可不是三五日就能回來,薄氏就你一個女兒,離得久了她怎麼能不想念?”

剛纔的幾番話,同昌都是依着薄太妃的教導而言,這位公主不是很聰慧敏感的人,就沒聽出高太后這話裡的含義——一旦去祈福,短時間裡可是不能回宮了的,所以仍舊請求道:“兒臣不怕清苦,兒臣怕母后繼續受病痛折磨,求母后成全,不然兒臣願長跪在此!”

公主請求的心志如此堅定,因爲武英郡夫人和榮昌郡夫人在場的緣故,不過兩天功夫,宮內宮外就都傳遍了,這是盡孝之事,又是理所當然,朝臣們也沒人能反對,因此第三日,宣室殿裡就傳出了褒獎的聖旨——這聖旨到了鴻壽宮,薄太妃才醒悟過來高太后的打算,險些沒暈過去!

固然聖旨裡頭對同昌公主大加讚揚,連薄太妃也被誇獎了幾句教女有方,然而卻也將公主祈福的時間說了,足足三年!

地方也極偏僻,是鄴城外一處小小的皇家道觀,名義上是說祈福務必清淨,並且同昌公主也不愛熱鬧。

等傳旨的卓衡走了,薄太妃摟着同昌淚如雨下:“好個高氏!好個任仰寬!好個陛下!這是要把咱們母女兩個往死路上逼啊!”

蓼花也難過得很,但見薄太妃哀痛萬分,同昌公主也是不知所措,到底還是上前勸說道:“太妃,事已至此,咱們還是盡力爲殿下收拾東西罷,不然受苦更多!”

“還收拾個什麼呢?”薄太妃哽咽道,“索性尋兩條白練出來,咱們母女一起去見了先帝罷了,看高氏還怎麼保她那賢德的名聲!”

“殿下如今十六歲,就算祈福三年,也才十九歲,駙馬小個一兩歲,也未必沒有好的。”眼下的局勢,根本不是什麼計策能夠扭轉的,蓼花也只能勸兩個主子往好處想了,“再者高太后既然愛惜名聲,兜這麼大個圈子來對付殿下,想來三年之後也不能繼續叫殿下在那道觀裡了罷?”

薄太妃口口聲聲的說着要去見先帝,到底還是捨不得就這麼死了的,摟着同昌又哭了半晌,到底被左右哄着勸着,抹着淚給同昌公主收拾行囊。

和頤殿裡,高太后聽着上次那宮女過來稟告的經過,冷笑聲聲,道:“她左一個見先帝右一個見先帝,哀家倒要看看她到底要不要去!”

武英郡夫人和榮昌郡夫人對高太后這個死要名聲、對付個太妃還要兜來兜去的做派實在有點看不上眼,只是高太后執意,纔不得不依着她,如今好容易計策達成,兩人都不想再爲薄太妃和同昌公主浪費辰光,因此就直接把話題帶開來,道:“不過是秋後的蚱蜢能蹦達得了幾天呢?隨她去尋死覓活好了,當真死了,也不過是一道懿旨贊她句節烈,很稀罕嗎?”

武英郡夫人與榮昌郡夫人又對望了一眼,開口道:“說起來,咱們嫂子今兒個可是有正經事要和你商議呢!”

“是芙孃的事情?”榮昌郡夫人貴爲一品誥命,又是太后的嫡親嫂子,和榮昌郡公也是老夫老妻了,除了嫁給太后長子做王妃的女兒,還能有什麼事情叫她煩心呢?這點高太后也清楚,因爲這次算計薄太妃,榮昌郡夫人也是幫了忙的,高太后再偏心自己兒子也不能就這麼翻臉,當下就道,“依哀家說,哪有小夫妻不拌嘴的呢?如今吵也吵過鬧也鬧過,到底也時過景遷了,芙娘還在孃家住着實在不成樣子罷?”

這語氣雖然緩和,到底還是更多的責怪高芙氣度不夠大,爲一次爭執就鬧到了不肯再回夫家的地步。

榮昌郡夫人想着和女兒的談話,心裡實在有點堵,但也只能好言好語的說着:“芙娘哪裡是不肯回王府呢?只是雖然不敢說要大王親自去接,好歹打發個人,給她個臺階罷?偏大王除了起初過去一回,就再不理會,這幾次,連世子過去請安,也不怎麼理睬了,聽說,如今王府裡頭管事的,卻是那庶出的長女呢!這……”

高太后向來就是很重視嫡庶之別的,她因爲當初薄太妃自恃寵愛,沒少離間她和先帝的結髮之情,對姬妾和庶女格外的看不順眼,就算是自己的孫女也一樣——再說安平王的庶女連縣主也不算,又怎麼能和新泰公主比?

當下就震怒起來:“竟有此事?”

“宣寧長公主也是知道的,長公主氣極了,還與安平王吵過一次,因爲長公主以爲太后還在病着,所以沒敢聲張。”榮昌郡夫人苦笑着道,“說起來芙娘也是太后看着長大的,什麼性情還能瞞過了太后去嗎?若不是那寶姬太過無禮,那庶女也不成樣子,芙娘絕不是不能容人的人啊!”

高太后也知道自己這個侄女並非嫉妒之人,便嘆了口氣,道:“這幾日宮裡也不斷出事,哀家也忙得緊!倒沒留意大郎如今糊塗到這個地步了!今日下午哀家就召他進宮!”

…………………………………………………………………………

這日晌午後,安平王才被太后大罵一番趕出宮去接王妃,既然有力氣大罵安平王、並干涉王府後院之事,顯然太后已經開始好轉了。

於是衆人都覺得祈福這法子效果好——同昌公主的車駕當日纔出城呢!

只是誰也沒想到,高太后好了之後不幾日,和頤殿卻鬧出了更大的事情來——皇長子和皇次子都雙雙出了花!

這時候天花不啻是使人聞風喪膽的病了,健壯的男子也常有熬不過去的,又何況是兩個打從出生起就嬌貴萬分的皇子?

任仰寬顫抖着手鬆開兩位皇子的脈門、點頭確認病情後,高太后哼都沒哼一聲,直接昏了過去!

天花傳染極快,何況無論太后還是兩位皇子,都是既尊貴又不經摺騰的,誰也不敢、包括姬深也不敢提移宮的事情,但奈何太后、皇子再尊貴,皇帝纔是最緊要的,甘泉宮緊急封了宮不說,因爲有條暗渠是直至冀闕宮的,姬深在經過大批太醫診斷後,被立刻勸諫移到旁的住處去,依着右娥英的意思,最好當然就是住到錦瑟殿裡去,但步氏從中橫插一手,最後到底選擇了偏僻的鴻漸宮。

這樣薄太妃就很尷尬了——鴻漸宮就在鴻壽宮的隔壁。

姬深對這個庶母雖然不像高太后那麼不待見,到底也不見得有什麼尊敬之情,聽雷墨含蓄的提醒隔壁就是薄太妃後,便隨口道:“叫她移到旁處去就是了。”

“如今怕是沒有合適的地方移……”

“那就叫她出宮與先前那些無所出的太妃一道罷。”姬深漫不經心的吩咐。

聶元生忙給他補充了個藉口:“就說宮中出現天花,爲太妃安危計,以免叫去爲太后祈福的同昌公主分心。”

就這樣,同昌公主離宮後不到兩天,薄太妃同樣在倉皇淒涼裡被打發了——但高太后此刻卻再也無暇慶幸竊喜,因爲兩位皇子出了花,日日探望這兩個孫兒的高太后雖然幼時也出過花並且平安熬過來,並不怕這次的天花,但怎能不擔心?她堅持留在甘泉宮裡照料孫兒——也是怕出去之後傳了人,到底姬深和姬恊都是沒出過花的!

夜裡和頤殿中明燭似晝,照出高太后短短兩日迅速蒼老的容顏來,她問宋氏的話時甚至有些顫巍巍的模樣了:“莫非這是先帝在責罰哀家趕走了同昌嗎?”

此刻高太后還不知道薄太妃也被姬深打發出宮了,這麼說着,又是擔心又是委屈,禁不住流下淚來。

宋氏趕緊勸說道:“太后說的這是什麼話?兩位皇子是太后的孫兒,難道就不是先帝的血脈了嗎?同昌公主到底也不過是個庶女,哪裡能和皇子比呢?”

“賢人說的極是!”溫太妃因爲每日裡經常過來,偶爾也到兩位皇子的搖籃前看看,她和和頤殿走得這麼近,這會自然也脫不開身,太妃經歷風浪,雖然並沒有出過花,因爲先帝已去,想開些得話,留些痘痕都不怕了,論性命這次也未必就一定能熬過去,但也很快想了開來,只是心下擔憂也不知道兩位皇子是什麼時候染上的,不知道自己那流放的兒子是不是也被波及?對於自己的性命倒是看得很淡了,所以還是照常到和頤殿來陪伴太后,此刻就道,“先帝聖明,再說女兒總是旁人家的,哪裡能和孫兒比?何況同昌公主只是去祈福,又不是叫她去做什麼!”

高太后被心腹和溫太妃反覆勸慰,才勉強恢復了些精神,又聽溫太妃提醒道:“這天花不可能是好端端就發起來的,恐怕……是內有玄機啊!”

這會高太后正是滿心惶恐和擔憂之際,被溫太妃這麼一說,彷彿尋到了發泄的途徑,幾乎是面目猙獰咬牙切齒的發誓:“若叫哀家知道誰這麼大膽子敢謀害皇嗣,哀家必生生食其血肉!”

第十九章 爲父之心第七十九章 閒聊第八十三章 左昭儀第一百七十八章 尋常一樣窗前月(上)第八章 王妃之選第兩百零四章 姑嫂第五章 風雨漸來第一百七十八章 尋常一樣窗前月(上)第五十六章 甘泉宮開第一百二十八章 酣秋第十六章 癆病第七十六章 母子(中)第五十六章 甘泉宮開第三十五章 一箭七雕(一)第四十六章 步氏出手(上)第一百十八章 離間與反間(下)第八十四章 救駕?第三十三章 赤星第四十一章 促狹第八十一章 天下小姑一般偏心第五十三章 月光(下)第八十二章 荷包第一百二十一章 謝世婦第六章 桃葉第五十二章 折梅向高枝第三十三章 長姐風範第九十一章 孫氏之孕第三章 苦口婆心第五章 春狩第五十六章 夜諫(下)第五十一章 挽袂第二十八章 悲劇的某人第十二章 姐弟再見第七十六章 靈機一動(上)第六十一章 同夥第一百八十一章 善後第二十一章 王成第十二章 楊氏第六章 陳世婦第九章 初次交鋒第一百二十八章 酣秋第一百零六章 賜字子愷第二十三章 秋雨問罪(中)第十四章 心軟的牧青衣第一百五十章 存身之道第二十二章 疑心第二十章 赤金錠第五十六章 驚喜還是愛我(上)第一百零八章 樊氏、鄧氏第三十二章 莫作司第一百零二章 解玉第二十九章 盆太重第四十五章 教導第二十五章 繼逐雷墨第七十五章 母子(上)第九十六章 太妃獻策(下)第六十章 意外第四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九章 兩位母親第十九章 園中會(下)第九十七章 兩個妃位第兩百零一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何氏之智(上)第二十二章 有女懷春第七十一章 三人會第三十二章 樓透第八十八章 封園第一百七十章 月份第六十三章 蘇平之變第三十三章 長姐風範第一百二十二章 湯第一百六十三章 陷阱第五十八章 再會第九十三章 對策(上)第八十六章 統領第三十八章 同昌侍疾第四十五章 援手之因第一百十九章 求退第二十章 姐弟第六十四章 高十一(上)第五章 澗仙紅第三十五章 雲夢如進宮第一百七十五章 安神香第九十六章 報恩第一百二十五章 教女(上)第三十五章 雲夢如進宮第四十四章 胡宮人第九章 流年第十八章 寄葉第兩百十一章 塵落第十一章 陰謀第八十八章 橘子第六章 陳世婦第七十六章 母子(中)第三十八章 安平王之秘(上)第九十八章 出發第二十五章 牧嶸第四十一章 方賢人第六十八章 桂庭第二十三章 心石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