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朝代更替 夏立商起

東土之上,四處俱是洪水肆虐。無須走個多遠,就可以看見漫漫無邊的洪流在奔流着。禹眉頭一皺,伸出左手,仔細的在洛書上演算水道的具體位置。估算了許久,終於確定了河道的具體位置。於是,他招來數百名熟悉水性的青年,命他們人手提一木鋤,沿着河牀下流,不斷的開挖,使水流更快的流走。在命另一些個不善水性之人,在河道旁安放泥帶,好加固河牀。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修。禹所過之地,無數條河流被一一治理完善。他手下那些青年,也紛紛前往各地,繼續教導人們治理河道。

治水整整治了二十年,纔將全天下所有的河流水道一一恢復。禹幸不辱命,回到了都城。舜帝親自帶領百官出外迎接。

衆人入城後,先是去神殿祭拜了人族的聖父,何放,和聖母女媧,而後才正式的班師回朝。回到朝中,舜得知天下水道盡皆平復,甚是高興。當下就大擺筵席,要好好招待治水英雄禹。禹推託不過,只得應從。

宴席間,舜一扶白鬚道:“我原本以爲,天降大水,必不要將我人族毀於一旦。還好有聖父垂憐,派你來治理天下大水,着實是我族之幸。如今我以年老,天下之中就屬你威望廣大,功德加身。所以我決定,將帝位禪讓與你。”禹聽後,大驚失色連忙站起跪下,連聲道不敢。

舜走下席位,將他扶起笑道:“天下之中,俱以你爲楷模。你治水對人族有恩,三入家門而不回,可謂是至仁至義。劈山斷流,功在天下。這帝位,你有何擔當不起?無須多言,我意以決,只待他日選一吉時,就可禪讓你爲帝。今後,你可要好生相待天下蒼生啊。”

禹見舜帝意志堅定,也就點了點頭道:“我必將人族發揚光大。上以仁孝法義治國,下以天下蒼生爲子,好生相待。”

又是數天過去,此日高陽耀眼,陣陣撲面清風www.Qingfo.Cc吹拂不斷,着實是爲一良辰吉日。舜決定,在今日將帝位禪讓給治水功臣,禹。

衆人先是來到都城裡的神殿內祭祀了下衆神靈,在又來到一處偏殿內,祭拜歷任人皇。待所有祭拜典禮完畢後,舜帶着衆臣和禹一起來到主殿內。衆人坐下,舜站起身一擺手道:“天降大水,幸有禹出現爲我人族治理。今日,吾特將帝位禪讓與禹。爾等可有異議?”

此事本就是商量好的,衆人也就一一應承了下來。舜點了點頭,走到禹的面前,伸手摘下自己頭上的皇冠,又輕輕的戴在了他的頭上。然後,又取過一塊精美的白玉圭,遞給了禹。玉圭上繡着代表皇道的九隻張牙舞爪的金龍,甚是威武。

禹解過玉圭,又穿上一旁侍女送上的黃袍,正式就任了人皇。就在此時,天上忽然亮起一道精光,一道黃光飛速的落了下,擊在了禹的腳邊。衆人一愣,仔細一看,只見土中插着一把泛着淡淡金黃色的寶劍。劍身上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天地。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舜又是仔細的看了看,驚呼道:“此乃三皇之一的蚩尤武皇之劍。”

說罷,衆人又是跪下紛紛磕頭不斷。禹撿起寶劍,輕輕的一揮,道道精芒射開,更是顯得威武不凡。得了武皇寶劍,衆人更是相信禹乃是天定之人皇,更加恭敬起來。禹收起寶劍朗聲道:“我即爲人皇,當爲國取一名,可名爲夏,你等認爲可否?”

禹既以說出,衆人也就沒什麼反駁。自此,人類氏族社會,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夏朝開始了。第一位開國人皇大禹,以己治理天下之水患功德,爲其換來了五百年的國運。天定五百年後,夏朝衰敗而商朝則會興起。

夏朝立後,禹就開始巡遊天下。他以洛書鎮國運,將天下定爲九洲,又取首山之銅鍛出九鼎而鎮壓天下。

而當禹巡遊到了東海之濱時,禹想起何放的吩咐,就那出定海神針向海裡拋去。定海神針入海,忽的變的巨大無比,又緩緩的沉入海中。定海神針入海,龍王見了此物,頓時明白一起,自此夏朝再也不會受到海潮的侵害。

禹當了二十年的人皇,就死去了。衆臣欲推舉其一位名爲太康的人爲帝,此事被大禹之子,夏啓知道後,他十分憤怒。當即招來心腹準備調兵,爭取帝位。終於,在新帝即位的那天,夏啓帶領數千兵士一舉從神殿的一旁衝出,亂刀斬死了新帝太康。

夏啓當即立馬即位,又將此事密封,在告知天下太康帶兵作亂,以被斬殺,最後夏啓即位。自此,天下禪讓制被徹底的拋棄,家天下,開始了。夏啓是個很有雄心的帝王。他即位後,先是改帝都爲陽翟,又大舉的召集兵士,四下征討黎、苗等少數民族。

最後在大軍的衝擊下,少數民族紛紛投降,最後更是被紛紛統一,漢化。夏啓在位三十年間,先是平定了內陸的叛亂,最後更是出兵北上,與犬戎狄戎等遊牧民族交戰,搶奪了大片的土地。可惜,夏啓在位僅九年,就病死在了戰場之上。

夏啓在位時,夏王朝的統治達到鼎盛。其版圖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當時已經能冶煉較好的青銅,生產了不少的青銅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換也有所發展。有了比較進步的陰陽合曆和干支記日的方法。

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術鬼神,引起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漸衰敗。孔甲在傳三代後,五百年氣運逐漸耗盡。

大亂之兆漸起,先是蚩尤武皇劍消失,引起夏朝的最後一任帝皇桀的大怒。他先是斬殺了衆多的衛士,又召集民衆百姓爲他修建奢華的宮殿,又四下收集美女擴充他的後宮。他的做法,引起了天下諸侯的叛離,和天下百姓的唾棄。

在黃河下游的一個崇尚玄鳥的部落裡,有一女子誤食了玄鳥之卵。最後,產下一子,此子名契。契勵精圖治,四下結交諸侯,遠交近攻。勢力緩緩的開始向夏朝的中心滲透了進去。契死後,其孫太乙(成湯)一舉起兵,攻下夏朝首都陽翟,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後,商湯立國後,汲取夏代滅亡的深刻教訓,廢除了夏桀時殘酷壓迫人民的暴政,採用了“寬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國內部的矛盾比較緩和,政治局面趨於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起來。他對四周的許多部落進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商朝強盛,遠遠超於夏。商湯死後,又傳了數代,其曾孫即位盤庚即位。盤庚無子,尤爲疼愛其侄兒武丁,從小就將武丁下放之世間去歷練。盤庚最後遷都之殷。也就是商朝的最後一個國都。盤庚死後,武丁即位。

武丁自小便在世間歷練,深知百姓疾苦,更是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更加的增大了國家的國土。商朝尤爲興盛,四方諸侯紛紛年年來朝。個部族更是歲歲進貢。

第七十四章 教導在三 一枝獨秀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十五章 鴻鈞開講 何放成聖第五十二章 巫妖戰畢 聖人現身第十五章 鴻鈞開講 何放成聖第八十六章 赤帝招獸 刑天出戰第二十二章 女媧造人 終究成聖第三章 拜師鴻鈞 定居蓬萊第一百三十二章 報應不爽 塔困佛陀第二十五章 老子成聖 禍亂欲起第九十三章 聖人相爭 接引斬屍第八十章 斬卻一念 分身震天第十九章 申討五莊 鯤鵬身死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六十七章 孔宣玄都 二虎相爭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祖問佛 接引有悟第六十九章 趙公明至 相鬥燃燈第四十五章 巫妖決戰 不周山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盤古消退 進攻靈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氣運以絕 女媧招妖第八十二章 謀劃蚩尤 軒轅起兵第九十二章 菩提大陣 聖人交手第一百四十八章第十七章 收徒六耳 迴歸蓬萊第三十八章 帝俊在天 太一入海第四十六章 共工戰龍 水術對決第八十八章 神龍出世 九黎華夏第九十章 血海冥河 治療孔宣第四章 鴻鈞成聖 紫霄聽道第五十八章 女媧補天 百年之約第一百三十七章 菩提四陣 何放立誓第七十章 孔宣得丹 何放暗算第九十四章 老子敗退 鴻鈞現身第四十五章 巫妖決戰 不周山下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盤古消退 進攻靈山第十九章 申討五莊 鯤鵬身死第八十四章 天下大亂 刑天出山第二十八章 有女碧霄 問道原始第三十八章 帝俊在天 太一入海第九十三章 聖人相爭 接引斬屍第十六章 紫霄分寶 鴻鈞合道第五十二章 巫妖戰畢 聖人現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截教棄商 何放化僧第九十二章 菩提大陣 聖人交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子啓問罪 諸侯遭殃第十三章 崑崙首論 何放高談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五十四章 通天拔劍 女媧得寶第九十一章 聖人齊集 共赴西土第三十二章 何放出手 天下皆驚第十七章 收徒六耳 迴歸蓬萊第八章 攻上天庭 巫妖大戰第八十二章 謀劃蚩尤 軒轅起兵第九十八章 青帝死去 人族重興第七十章 孔宣得丹 何放暗算第七十八章 精衛填海 神農造酒第三十七章 六道事了 巫妖各安第五十四章 通天拔劍 女媧得寶第八十九章 蚩尤反擊 孔宣遭劫第八十四章 天下大亂 刑天出山第四十五章 巫妖決戰 不周山下第九十三章 聖人相爭 接引斬屍第一百一十八章 何放使計 子啓拜佛第三十一章 巫妖對陣 何放出現第一百一十五章 封神一人 重回朝歌第三十章 千年已過 天下大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祖問佛 接引有悟第四十二章 夸父戰烏 追日化林第七十八章 精衛填海 神農造酒第一百四十六章第四十二章 夸父戰烏 追日化林第七十九章 初嘗百草 神農求丹第一百三十八章 相鬥準提 對陣接引第一百三十一章 魔家四將 身死入榜第四章 鴻鈞成聖 紫霄聽道第十四章 借果女媧 論道伏羲第三十九章 太一破陣 終得海族第一百一十一章 昊天到來 在上紫霄第一百零三章 紫霄論劫 玄龜負書第二章 混沌搶寶 盤古身隕第六十七章 孔宣玄都 二虎相爭第六章 初會後土 巫妖始戰第四十四章 后羿身死 化爲吳剛第一百一十九章 子啓求佛 祭祀女媧第四十二章 夸父戰烏 追日化林第一百二十七章 鎮壓南蠻 二侯入朝第六十五章 華胥離家 伏羲欲出第一百一十二章 紫霄商討 共籤封神第一百一十五章 封神一人 重回朝歌第六十七章 孔宣玄都 二虎相爭第五十一章 衆聖初動 齊聚不周第五十五章 妖皇管天 祖巫守地第二十一章 教導女媧 借土后土第二章 混沌搶寶 盤古身隕第四十五章 巫妖決戰 不周山下第十二章 調戲后土 崑崙論道第十二章 調戲后土 崑崙論道第五章 收徒孔宣 結怨準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