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後勤之非現代化戰爭

在對法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德軍的給養主要依靠就地取給,並不怎樣依賴於後方補給,而彈藥消耗量更小,幾乎完全不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籌劃其補充,如同1866年一樣,步兵彈藥消耗量極低,連部隊攜運的儲備品也只消耗了一部分。

在5個月的戰局過程中,平均每個普魯士步兵僅發射了56發子彈,這甚至少於他身上背的數量,而僅相當於軍建制運輸車輛所載儲備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儘管仍然發生過臨時短缺現象,主要是在第1集團軍馬拉圖爾會戰期間,但完全不是因爲缺少彈藥,而是因爲部隊的車輛在會戰期間無力進行前送。

炮兵彈藥消耗數字如下:

日期 會戰 火炮數量 消耗炮彈發數 平均每炮消耗量

8月4日 維森堡 90 1496 16

8月6日 沃斯 234 9399 40

8月14日 波尼 156 2855 18

8月16日 馬拉圖爾 222 19575 88

8月18日 格拉維諾特 645 34680 53

8月30日 包蒙特 270 6389 23

8月31日 諾瓦斯維爾 172 4353 25

9月1日 色當 606 33134 54

由於並非所有的火炮均參加所有的戰役,所以總的消耗比上述數字低得多,在整個戰爭中平均每炮僅199發,每個軍的攜運量通常爲每門157發。

所以,需要補充的數量很低,部隊有能力撇開整個兵站系統,直接從鐵路補足車輛的運載量,儘管有時需要爲此而走很長的路程。再者,消耗量是如此之小,以至部隊並不擔心讓其車輛一走就是幾個星期。例如色當會戰後,第3集團軍的大車被派往南錫進行補充,直到各軍抵達巴黎後才重新返回部隊。

在這一方面,毛奇的軍隊對後方補給也並沒有很大的依賴性,如同在早先的各次戰局中一樣,需要的彈藥很大一部分是由軍隊在出發時自行攜帶的,這就是說,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軍隊是自給自足的。

1870-1871年的作戰行動,常被說成在戰爭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其理由是,在這次作戰時,有一條從前方部隊向其後方基地延伸的現代交通線,而且還有一個組織嚴密的補給機構,據說這個機構同它所保障的部隊息息相關,一旦部隊脫離自己特有的補給來源……其行動就必然陷入混亂,招致災難。

此外,作爲戰爭手段的鐵路,其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還是第一次,至少在歐洲是如此。

換言之,這是一個新過程的開端,也就是戰略的訣竅逐漸從士兵的雙腿轉移到車輪上。

如前所述,這些看法是毫無根據的,但它們卻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爲人們所接受,這是毛奇能把他自己的解釋強加於歷史的一個明顯的證據。

在更大的程度上,這是證明歷史學家們的輕信,證明他們隨時準備毫不懷疑地接受一位有幸贏得勝利之冕的指揮官的意見,儘管自那時以來一切反面的證據早已公之於世,信手就能拈來。

詳細分析普軍後勤體制的缺點,不但要花我們很多的時間,而且只能是前面兩節內容的重複,因而不必贅述,但下面幾點看來是值得指出的:

(1)1870年,普軍確有一個補給勤務機構,這個機構從理論上說能夠滿足其需要,但實際上已證明徹底無效。儘管行軍效能並不太高——一般連續行軍兩週時平均每天的推進速度很少有超過10英里的,但其所用的展開方法使得輜重機構還在戰局開始前就已經與部隊脫節了。

輜重部隊武裝不夠,因而不能保衛自己。其行軍紀律鬆弛,車輛修理設備不足,以至每10輛車中有9輛要留在後面。這樣,很快就看得出來,原來寄託於輜重機構的希望是不能實現了。

不僅給養車隊如此,而且野戰移動麪包房和屠宰場的一整套精心設計的組織都未能開展工作,使得部隊在大多數場合下必須自行解決給養問題。的確,由於輜重機構對軍隊補給不起作用,所以野戰指揮官們對它們的行蹤漠不關心,使得它們常常一連幾個星期得不到命令,最後還得主動去尋找自己的部隊。

(2)在彈藥補給方面,同樣,戰局的勝利與其說是因爲有什麼精心設計的後方補充制度,不如說是因爲在整個戰局中彈藥的消耗量始終很小。

起初對步兵彈藥和炮兵彈藥相對消耗量的估計是錯誤的,正是因爲消耗量很小,才使原來的錯誤估計沒有發生什麼影響,雖然有些地方出現過彈藥短缺現象,但總的來說,給部隊供應彈藥比供應給養容易得多。

從這一點來說,如同從許多別的方面來說一樣,不能把1870年戰局視爲一次現代化的戰局。

(3)由於多數歷史學家輕信了毛奇及其麾下的英雄好漢們關於鐵路重要性的誇大說法,鐵路在這次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一直被大大地估計過高了。

事實上,鐵路僅在軍隊展開階段起了關鍵作用,隨後就不起多大作用,直到運動戰階段早已過去,戰爭即將贏得勝利的最後時刻,才重新發揮重要作用。

其所以這樣,一則因爲鐵路交通本身的困難,再則因爲無力將補給品從鐵路終點站送往前線。

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使得鐵路只有在作戰行動多少帶有固定性時才能發揮作用,就連在固定性作戰條件下,例如圍攻梅斯時,鐵路運輸仍然發生了極大的困難。

鐵路問題的一個頗有意義的方面,是毛奇及其總參謀部未從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

1870年碰到的每一種障礙,都是1866年曾經發生過的,這些障礙之所以能夠重新出現,而且比過去更加嚴重,原因之一在於當時補給制度的固有限制,因爲不幸的是,這種補給制度是建立在新時代技術手段(鐵路)與舊時代技術手段的互相結合的基礎之上。

所以,最嚴重的困難發生在兩種體系的轉換點——鐵路終點卸載站,是並非偶然的,但是,組織方面的錯誤也是造成混亂的原因,在這一點上無疑要怪毛奇,沒有足夠的部隊保衛鐵路不受破壞。

第831章 險象環生第419章 今後的計劃第35章 慈善基金會第391章 目標伯力第132章 考試開始第426章 冬天前最後的戰鬥第246章 范登堡三第533章 後勤之鐵路的侷限第219章 方方面面第400章 南洋的規劃第196章 都是好事第3章 初步安定第266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71章 天空戰記五十八第149章 四處點火第318章 初定河北第485章 美麗的國土新氣象第207章 嚴明的認識第864章 國防部長的作用第598章 停戰協議二第163章 真相和策劃第340章 全方位準備一第821章 對戰的南路第524章 後勤之舊時代即將結束第260章 天下第一城的規劃第698章 天空戰記六十九第573章 中尉日記四第452章 庫爾幹之戰的效果第449章 即將面臨的對手第76章 學生軍第7章 櫻花書畫社第664章 天空戰記五十一第652章 天空戰記三十九第228章 也是戰鬥力第718章 天空戰記八十九第605章 天空戰記一第616章 天空戰記十二第474章 琉球歷史第615章 天空戰記十一第346章 蒙古內衛旅第641章 天空戰記二十八第3章 初步安定第221章 北方沒有後顧之憂第307章 多點準備第34章 連興茶社第30章 百浪多息第534章 後勤之也要考慮政治因素第91章 南苑之戰四第96章 整編依據第285章 教訓第306章 準備的原則第750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一第682章 痛擊印度三第841章 華夏人民的勝利第472章 強硬的要求第762章 天空戰記一百四十三第632章 中華後勤保障的理論來源第16章 青黴素的回報第724章 天空戰記九十五第26章 插曲第595章 歐亞分離計劃四第575章 中尉日記六第40章 禮花第371章 不是一個理念第327章 五大模式第600章 堅強的盟友第736章 天空戰記一百零七第590章 法理之辯第717章 天空戰記八十八第391章 目標伯力第192章 閉門會議第380章 深度轟炸第347章 貝加爾湖第155章 總結會二第514章 後勤之行動力的保障第161章 新倉庫的火光第759章 天空戰記一百四十第850章 軒然大波第693章 天空戰記六十四第112章 貝勒爺第802章 字謎行動第15章 雜貨店的用途第769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第191章 國家需要鐵與血第339章 也是準備第256章 另類游擊隊第605章 天空戰記一第758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九第388章 還是需要空軍第580章 中尉日記十一第758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九第846章 新面貌政策第607章 天空戰記三第157章 公大七廠一第242章 巧遇第807章 看似美好的計劃第760章 天空戰記一百四十一第17章 儀品公司的設計第855章 最低限發展第718章 天空戰記八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