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叔,這是蘇軍陸軍的編制情況,其中應該有變通的地方,總體講,和我們的編制觀念不在一條水平線上,武器的質量更是無法相提並論。“若”《ruo》“看”《kan》“小”《.com》“說”“網”/\
二戰後的蘇聯陸軍編制情況分析如下。
二戰結束後,蘇軍將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縮編爲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並在步兵師編入坦克和自行火炮團,蘇軍進入裝甲化機械化改裝階段。但如果戰爭爆發,應該變化成二戰時期的以利指揮。
蘇聯步兵師師屬坦克團的編制裝備,編制三個中型坦克連,一個重型坦克連,一個重型自行火炮連,一個摩托化步兵連,一個高炮連等。
中型坦克連是每排3輛車,每連10輛車,重型坦克連是6輛車,重型自行火炮連爲4輛車,全團坦克自行火炮共40輛。
同時代,蘇軍的坦克師屬中型坦克團,也包括機械化步兵師師屬中型坦克團,也就是單一型號坦克團,都是採用排2輛車,每個連7輛車,營22輛車,團67輛車,包括機械化步兵團團屬的中型坦克營,也都是如此編制。
所以一個坦克師編制的中型坦克在233輛以上,其中包括師屬偵察分隊的輕型坦克。
蘇軍的還在反坦克分隊編制S-100,在步兵團編制S-76,並且一直使用這兩種火炮作爲反坦克武器。
蘇軍重新生產3130輛S-122和2450輛S-152,當時這兩種自行火炮的底盤S-2坦克已經停產。
估計蘇聯重新生產是因爲重型自行火炮的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要高於其他陸軍地面裝備,所以爲了增強地面部隊的突擊能力,重新開工生產的。
S-122/152的生產數量,1945年戰爭結束前,一共這兩種自行炮生產了4075輛,連同戰後生產的,這兩種自行火炮數量接近1萬輛。
至於蘇軍步兵師編制說編制1488輛汽車,這個數據出於蘇聯官方的一本類似機關媒體的八股文書籍。
本來對這個數據不很懷疑,不過後來隨着各種資料的增多,越來越發現這個數據的根本不準確。
蘇聯二戰後,工業經濟受到嚴重創傷,一直處於恢復性階段,戰爭期間雖然美國向蘇聯援助了50萬輛卡車,但是由於戰時過度的使用和損耗,這些車的良好率很低,而且美國當時雖然免費給提供車輛,卻沒有免費提供相應的備件,蘇聯的燃油和滑油的品質又遠不如美國,所以這些車在戰後的完好率不可能很高。
蘇軍戰後的軍事學說信奉火力至上,對於步兵師的編制壓縮很大,而且即使蘇聯機械化師編制的汽車數量也不到1000輛。
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步兵師就能編接近1500輛汽車,實在是令人懷疑。結合資料認爲蘇軍步兵師編制汽車數量在600-800輛之間。不可能超過1000輛的規模,更不可能像蘇聯官方說的1400多輛。
戰後,蘇陸軍師編制的一個特點就是,裝備編制多,人員、後勤編制少,以坦克師爲例,坦克、火炮數量均多於美軍的裝甲師,但蘇軍人員編制只是美軍的百分之七十,車輛只有美國的一半。
戰爭初期突擊力強大,但持續力很弱。
二戰後的蘇聯陸軍,雖然幾經變化,但是在集團軍以下單位相比西方軍隊而言,人員和後勤裝備編制少,主戰裝備編制多的特點是一直傳承的。
蘇軍信奉的大縱深、高速度、寬正面的大兵團機械化進攻作戰理論。蘇軍的後勤保障主要依靠方面軍和作戰師這兩級配備。作戰團和集團軍的作戰支援力量(炮、工、通、電等)配備較多,後勤保障支援力量則不很多。
蘇軍方面軍作戰,後勤主要依託鐵路網,物資兵員從鐵路運輸終點卸車,方面軍後勤的汽車運輸部隊運到作戰師集結地域,或進攻作戰中,作戰師的後勤運輸分隊隨行保障。
蘇軍作戰部隊的戰時保障很弱,完全建立在不受打擊的良好狀態,還沒有考慮到汽車的機械損耗、公路的承受能力等常見因素。
當然,經過加強的作戰師後勤力量基本上能夠保障3天高強度進攻作戰之內的保障任務。但是3天后,經過高強度作戰損耗的一線作戰力量可能就會減少很多。
蘇軍跟美軍不同,蘇軍沒有補充更換體制,這種損耗的部隊,除了縮編再就是撤下戰場,替換上後邊新的生力軍。
前者認爲在戰爭條件下很難做到,畢竟軍隊的標準化、模塊化只能達到營的級別,打殘的營並不好縮編,再往下就無法達到了。
至於後者,不僅會造成戰線混亂,堵塞後續部隊和物資前運的道路,還容易影響整體士氣。蘇軍的預備役體制的單個預備役人員補入現役部隊,通常是在戰略後方動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蘇軍會在戰區建立預備役臨時補充部隊和相應的分隊。
這不能不讓人想到,蘇軍可能是想用第一批次的攻擊部隊被重創或消滅的代價,來換取摧毀敵人的前線防禦,實際上是用精銳的部隊作爲整個戰役中,與敵方防禦部隊同歸於盡的。
其後,蘇軍戰前通過鐵路運輸而部署在戰線淺後方的第二波次攻擊部隊投入前線攻擊。
這時敵方的一線已經瓦解,即便敵方增援部隊部分到達,也無法立刻投入作戰,在時間差上,蘇軍還是處於優勢。
據此判斷,蘇軍陸軍作戰部隊重點的加強就是行進間改爲作戰隊形,這是蘇軍現代化軍隊戰術建設的一個重要標誌。
所以,我認爲蘇軍戰役戰術就是進攻波次作戰。
“對我們而言,炸燬蘇軍部隊集結地,也就是鐵道線的各個節點,尤其要進行飽和轟炸第二節點,使蘇軍無法形成波次作戰。
當然,前提條件是絕對的制空權。由於沒有直升機的編制,蘇軍也不會有這種觀念。
所以,其坦克部隊在我們攻擊直升機和P-51改裝的攻擊機的聯合打擊下,恐怕連一天也堅持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