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受惠者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忽然襲擊。

就蘇聯出兵東北的主觀意圖而言,起碼有下面三條。

首先,是對過去日俄戰爭失敗的報復。

1904年2月8日,日軍向旅順俄國艦隊發動突然襲擊。10日,日俄正式宣戰。經過一系列的惡戰,俄軍沙俄軍隊戰敗。

1905年8月9日,日、俄兩國代表開始在美國的朴茨茅斯舉行和談,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於1905年9月5日,雙方簽訂了《樸次茅斯和約》。俄國全權代表維特和日本全權代表小村壽太郎分別代表本國在和約上簽字。

和約的主要內容包括:俄國承認日本於韓國之政事、軍事、經濟上均有特別之利益,俄國不得阻礙干涉日本對於韓國行指導保護及監理之必要處置。

和約還規定,俄國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移交給日本政府,包括租界地內一切公共建築及財產。

長春寬城子至旅順口之鐵路和一切支路,及其附屬的一切權利財產,包括煤礦等等都移交給日本。

還要把薩哈林島(庫頁島)南部,包括附近一切島嶼及其公共建築和財產的主權永遠交給日本。

俄國在日俄戰爭中遭受的恥辱卻一直刻骨銘心,而且渴望通過戰爭收回俄國在遠東失去的一切

。對於這一點,斯大林幾乎是直言不諱的。

在雅爾塔會議之前,斯大林曾幾次或明或暗地對美國提起沙俄在遠東的權益,並表示蘇聯對遠東是有政治要求的。

蘇聯國內的輿論工具也開始配合運作:一本回憶日俄戰爭的小說《旅順口》在1944年10月,即雅爾塔會議前夕,成了蘇聯的暢銷書。讓所有讀了這本大部頭小說的人,都有身臨其境參與了40多年前的事件之感。

隨着戰局的明朗化,在決定遠東未來命運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在談到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時,便明確地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這些曾是沙俄的權益。

雅爾塔會議關於遠東問題的秘密協定甚至堂而皇之地寫明:恢復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的進攻所破壞的原屬俄國的各項權益。儘管這個協定是一年以後才公佈的,但對於蘇聯所提的政治要求的實質問題,人們在當時也不乏認識。

其二,是爲了攫取蘇聯在華——尤其是在東北的利益。

當時美國爲了早日結束對日戰爭,當時離東北最近的美軍還在千里之外的沖繩地區,同時不願意看到陸戰造成大量美國士兵傷亡,希望蘇聯能幫助消滅駐紮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日軍加僞軍大約有150萬),作爲交換條件,美國對國民政府施壓,允許外****和恢復蘇聯在中國東北的部分權力。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以及三國外交部長,聚集於雅爾塔,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

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就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過:一旦德國垮臺,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

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2月8日,斯大林在雅爾塔同羅斯福秘密會談時,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他說: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將難以向蘇聯人民解釋,爲什麼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10日,斯大林同羅斯福再次會晤,達成正式文本。

斯大林向羅斯福表示,大連不能成爲國際港口,蘇聯需要得到旅順港周圍的海軍基地,英國沒有參與協定草案的制定

。但2月11日,斯大林和羅斯福卻邀請丘吉爾在協定書上籤了字。

當年沙皇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時,一位英國人曾這樣說過:在亞洲獲得一個不凍港作爲鐵路的終點站,可能是俄國合理的願望,擁有一個不凍港就意味着,這條鐵路直達那個港口穿過的那整個地區都將成爲俄國的了。

德黑蘭會議期間,丘吉爾也說了同樣的話:像俄國這樣一個巨大的陸地應當有一個不凍港,這話正中斯大林的下懷。丘吉爾對蘇聯關於遠東不凍港的看法感興趣,羅斯福則明確告訴斯大林,自由港的主張可以適用於遠東地區,大連就有這種可能性,雅爾塔會議使斯大林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政府同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刻,用十分得意來形容斯大林一點也不過分。

他興致勃勃地走到地球儀旁,向外長莫洛托夫描繪蘇聯的邊界線:這邊怎麼樣呢?千島羣島如今是我們的了,薩哈林島(庫頁島)全是我們的了,您看,多棒呀!就連旅順口、大連都是我們的了。

中長鐵路也是我們的了。中國、蒙古——一切正常。您瞧,對我們的邊界我還能不滿意嗎?

其三,是出於對東北豐富物產的垂涎三尺。就工業而言,到1945年,東北工業規模超過日本本土,亞洲第一。

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爲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被譽爲東方的魯爾。

“蘇聯實行的政策就是比日本還狠的三光政策,關鍵點是就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掠奪。”姚水明補充道。

所謂全面佔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佈爲蘇軍的戰利品,由蘇軍全面接收。

重點掠奪的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機器設備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的需要。

剩餘的部分,一分爲二,中蘇各佔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的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的勢力進入東北。

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掠奪,三個環節都服從於蘇聯國家安全的目的。

第188章 這叫藝術第317章 強攻石家莊第612章 天空戰記八第868章 我的觀點--應急措施第703章 天空戰記七十四第36章 婚禮籌備第434章 交趾省第29章 日本老兵第416章 勳章和認識第362章 艱難的董事會第501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烏拉爾第435章 收服勘察加第745章 天空戰記一百二十六第535章 後勤之戰爭不是碰運氣第93章 軍旗飄揚第741章 天空戰記一百一十二第761章 天空戰記一百四十二第293章 戰役部署第684章 痛擊印度五第691章 我的記憶第79章 德國的觀點二第854章 爭論遠遠沒有結束第398章 西伯利亞資源第249章 未實施的計劃第93章 軍旗飄揚第820章 英勇情報偵察排第136章 冀東大暴動二第783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四第16章 青黴素的回報第236章 日軍戰力分析第723章 天空戰記九十四第837章 戰爭要乾淨第757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八第276章 正式會面第493章 西南之大潰退第164章 天津大水第779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第97章 提出條件第450章 戰役規劃第63章 機關長睡着了第342章 那個地方那些人第223章 交流感受第154章 總結會一第93章 軍旗飄揚第316章 正是需要的第864章 國防部長的作用第135章 冀東大暴動一第140章 冀東大暴動三第392章 重新飄揚的國旗第20章 盛家鐵鋪第697章 天空戰記六十八第276章 正式會面第844章 客觀地分析第498章 對蘇最後一戰之雙方第840章 轉折點第575章 中尉日記六第779章 天空戰記一百六十第78章 德國的觀點一第434章 交趾省第820章 英勇情報偵察排第604章 東方最美麗的地方第804章 斯大林的認識第589章 時事評論第266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314章 目標保定第42章 薊州大溶洞第145章 二十六友第616章 天空戰記十二第246章 范登堡三第89章 南苑之戰二第384章 非常規戰術第115章 我們寫歷史第152章 溶洞依舊第262章 慘烈陣地戰第154章 總結會一第489章 西南之千年恩怨二第533章 後勤之鐵路的侷限第374章 中國母親第11章 軍火專家第466章 別緻的記者第649章 天空戰記三十六第457章 連續進攻第142章 冀東大暴動四第56章 世外桃源第818章 情報偵察排第469章 八大支柱第843章 華夏戰略的起源第208章 一大攤子第547章 西南之分析第182章 轉戰第756章 天空戰記一百三十七第202章 還有多用途第481章 重要人物第236章 日軍戰力分析第492章 西南之出戰失利第258章 談判局第777章 天空戰記一百五十八第43章 茂川機關第719章 天空戰記九十第697章 天空戰記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