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登陸天竺大陸

貞觀十九年一月,錫蘭島上的李貞與李惲盡起大軍,通過被當地人稱爲羅摩橋,也就是後世的亞當橋地區登陸,所謂羅摩橋,其實是指錫蘭島與天竺大陸之間的一連串珊瑚礁和淺灘,寬近六十里,划着小船就能通過,當初大陸上的泰米爾人就是從這裡到達的錫蘭島。

通過拉馬橋後,就是後世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主要人種就是泰米爾人,現在這裡主要受帕拉瓦王朝的統治,只是值得一提的是,帕拉瓦王朝在這裡的統治也只是名義上的,王朝內部分裂成無數的小邦國,各個邦國之間征戰不休,比中原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還要亂。

李貞他們登陸後面對的第一個對手,就是位於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小邦國,這個名叫喬拉王國的小國,總人口約在六十至八十萬之間,兵力達到了一萬餘人,佔據着一條狹長的海岸線,同時還對泰米爾納德邦的中部丘陵地區有一定的影響,在海岸線上建有兩座比較大的港口城市,一個名叫喬拉城,也是他們的都城,另外一個則叫桑加城,規模與喬拉城相當,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集中在這兩座城市中。

對於這種以城市爲中心的城邦型國家,李貞和李惲已經在錫蘭島上總結了經驗,比如之前的泰米爾王國和僧伽羅王國,只要將他們的都城佔領,那麼整個國家就可以算是滅亡了,所以李貞他們的大軍登陸後,立刻揮兵軍喬拉城進發。

李貞和李惲手中有兩千五百名火槍兵,以及五百人的火炮部隊,本來大唐的火器部隊有一萬多人,但是李貞和李惲的實力有限。李世民哪怕全都借給他們,他們也沒那麼多的火器給部隊用,所以暫時就先借了這麼多,剩下的可以實行輪換。

火炮部隊有一百多門火炮,雖然這個時代的火炮威力有限,但是這麼多的火炮齊射之下,整個天竺都沒有什麼城市的城牆能擋的住,喬拉城只是一個小邦國的都城,城牆也厚不到哪去。因此在幾次齊射下,喬拉城的城牆倒塌一片。

喬拉王國也是泰米爾人組成的國家,與錫蘭島上的泰米爾王國的關係十分親密,當初李貞和李惲滅掉泰米爾王國時,有不少王國中的貴族乘船逃到了喬拉王國中。因此喬拉王國上下都對李貞和李惲的大軍有所瞭解,知道這支外來的軍隊裝備精良,而且十分的兇悍,同等數量的泰米爾人軍隊,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更別說喬拉王城中只有六七千人的守軍。

六七千人的泰米爾守軍,對上五萬有餘的草原騎兵。而且城牆已破,根本無險可守。面對這種絕境,喬拉王國很明智的選擇了投降,結果李貞他們毫不費力的就將喬拉城掌握在手中。

緊接着兩人分出一部分騎兵。帶着喬拉國王的命令,十分輕鬆的將另外一個桑加城也拿了下來,然後王玄策等人立刻參考李愔治理殖民地的辦法,再結合他們本身的情況。開始對喬拉王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治理,這裡將成爲他們侵蝕天竺大陸的橋頭堡。

李貞和李惲佔了喬拉王國。總算是在天竺大陸上有了一塊落腳之地,不過周圍的其它王國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肯定會惶恐不安,雖然他們與喬拉王國的關係並不是很好,甚至有些還是世仇,但他們畢竟都是泰米爾人組成的國家,信奉也都是婆羅門,以前也只算是內鬥,現在有了一個外來勢力插手,而且也不是婆羅門信徒,因此他們自然不會傻乎乎的看着,現在這些周邊的邦國正在相互串連,很可能會對立足未穩的李貞和李惲發起進攻。

對於李貞和李惲的表現,李愔並沒有太大的意外,甚至對於他們周邊邦國的串連,李愔也絲毫不擔心。歷史上的王玄策,只靠着向吐蕃和婆羅尼借來的萬餘軍隊,就將整個天竺攪的天翻地覆,更另說李貞和李惲做了萬全的準備,手中更有着五萬草原騎兵,以及攻擊力強悍的火器部隊。可以說只憑着這支部隊,若是不考慮佔領的話,他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整個天竺大陸血洗一遍。

不過李貞和李惲來這裡並不僅僅是宣揚武力的,他們要的是徹底的佔領與統治,將整個天竺完全的吞併,成立自己的王朝與國家。因此他們不可能像歷史上的王玄策那樣,不管不顧的滅國無數,但之後卻還只能退回去。

“打下一地容易,但想要將一個地方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將那裡的臣民變成自己的助力,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就全都要看你們自己的統治手段了!”

這是事後李愔送給李貞和李惲的一句話,李愔和李貞、李惲這兩方有一個本質上的不同,那就是李愔可以從大唐移民,國內的主體民族還是以漢族爲主,其它異族爲輔。但是李貞和李惲遠在天竺,而且大唐也沒有那麼多的漢人可以移民,所以他們兩人的統治下,肯定是以天竺當地民族爲主,想要在這種沒有民族基礎的地方統治下去,這就需要李貞和李惲兩人擁有較高的統治手段,否則遲早會被趕出去。

不過李愔現在卻沒時間關注李貞和李惲對喬拉邦國的統治了,因爲就在李貞兩人發兵天竺的同一時間,馬六甲海峽的局勢也發生了變化,獅城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馬六甲沿岸各個王國的經濟利益,只是一開始懾於李愔手中強大的海軍力量,他們根本不敢有什麼異動。

不過隨着獅城港口越來越興盛,越來越多的海船願意到獅城停泊,這就讓以末羅遊城爲首的各個港口日漸蕭條,再也不復往日的繁華。對於這種情況,末羅遊等國開始還能忍耐,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能收到的稅收越來越少,再加上暗中派出去的海盜不斷的被獅城艦隊剿滅,這讓他們的財政更加枯竭。

正所謂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末羅遊這些國家在忍無可忍之下,最後由末羅遊牽頭,開始暗中結盟,準備集結所有人的力量,將獅城一舉滅掉。不過這個消息很快就通過武媚孃的情報系統傳到李愔手中。

對於末羅遊這些小國的動作,李愔早就有了防備,甚至若不是現在分不出太多的力量,無法徹底清剿末羅遊這些金洲小國的話,他早就派人把整個馬六甲掌握在自己手中,哪裡還需要辛辛苦苦的修建獅城?

不過他雖然沒有力量主動清剿,但卻想出一個被動的辦法,那就是在獅城修建之時,大肆撩撥末羅遊等國的補綴,斷了他們的海上經濟來源,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會出兵進攻,但是中間隔了一條海峽,所以對方肯定是出去水軍,到時自己剛好可以用海軍將他們消滅在海上,現在果然不出他所料。

也正是之前早有定計,所以李愔在接到末羅遊他們蠢蠢欲動的情報時,非但沒有感到意外,而且還十分高興,甚至還命令獅城的陸青,加強馬六甲海峽的清剿,徹底將幾國支持的海盜剿滅,以此來進一步的激怒末羅遊等國。

接到命令的陸青自然不敢怠慢,二十支主力戰艦被他編成十支清剿船隊,對整個馬六甲海峽進行新一輪的清剿,結果不但許多海盜被消滅,甚至連末羅遊等國偶爾外出的水軍,被他們遇到時,也難逃滅亡的命運。

獅城的這一系列舉動,使得馬六甲海峽的安全性直線上升,來往的海商們都知道這是獅城的功勞,所以更多的海船願意到獅城港口停泊,這下幾乎讓末羅遊等國的港口徹底失去了稅收的來源。

在這種情況下,以末羅遊爲首,日漸強大起來的室利佛逝等國爲輔,在末羅遊城外的港口集結了兩千艘戰船,兵員達到了十萬餘人,於貞觀十九年的五月向獅城發起進攻,而獅城總督陸青盡起二十艘主力戰艦,以及數百艘輔助船隻迎敵。

本來兩千對二十,這場戰爭應該沒有任何懸念,但是海戰卻不是以數量取勝,末羅遊他們的戰船大都是十幾步,最多三十幾步長的小船,與陸青他們的每艘都在百步以上的主力戰艦相比,簡直就像是玩具一般,哪怕是不動用船上的火炮,光是用撞也能把對方撞成碎片。

更何況陸青他們還有數百艘輔助戰船,其中大部分的輔助戰船比對方的主力戰船要大的多,甚至有些輔助戰船上還裝有火炮,攻擊力僅在主力戰艦之下,因此陸青他們對這場戰爭是信心十足。

末羅遊等國也知道,他們在戰船性能上的劣勢是無法彌補的,哪怕他們的戰船數量佔着絕對優勢,但卻也沒有信心能在海戰中戰勝對方。不過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並沒有打算在海上與對方硬拼,而是想到一個分手之計,以一半的戰船拖住陸青的海軍,剩下的戰船則直撲獅城,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獅城攻打下來,到時沒有獅城這個據點,陸青的海軍再強大也沒有用。

第50章 軍用食品第667章 威逼大食第575章 引發衝突第147章 建造軍校第267章 長安雜事(下)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85章 華服美人第618章 李恪的決定第154章 李愔的過去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26章 長安本初子午線第472章 推行漢化的糾結第735章 六哥你沒病吧?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165章 我等你們盧氏求着我退婚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37章 修路的深層原因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143章 軍紀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496章 母女相見第279章 羊毛清洗第274章 李愔起名字的水平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614章 動物園第81章 碧玉指環第138章 不知盧兄有何感想?第670章 惹楊妃生氣第11章 落魄漁民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512章 給你一年時間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126章 醫學院的構想第281章 說服楊暕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737章 樑皇山第615章 三個選擇第42章 捕鯨船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516章 到達錫蘭第467章 下一個移民地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421章 香料羣島第323章 泗枇城之議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23章 長安態勢第219章 齊王府的貨物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644章 行政與司法第70章 蕭文心來了第709章 伊琳娜一世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262章 聯姻第324章 封鎖對馬海峽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75章 榮留王之死第122章 齊王府中再聚首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537章 小人物的婚姻(下)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106章 黃河幫,黃河王第45章 上天送來的一座金山第335章 落花崖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75章 榮留王之死第497章 白送火器?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91章 終於走了第376章 火槍守城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209章 六哥好志氣!第71章 推廣酒精第215章 長孫無忌要見李愔第315章 到達金城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241章 二堂叔第355章 倭國銀山第558章 改良婆羅門第227章 蒸汽機車與武媚娘有請第276章 相見不相認第334章 細雨中的櫻花第371章 倭國形勢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101章 產業彙報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353章 內部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