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呂宋採礦業

馮石介將自己發現的金礦上報給馬尼拉後,立刻引起燕北的重視,畢竟這是呂宋私人發現的第一座金礦,而且估計儲量也不小,這剛好與當初李愔制定發展呂宋的計劃相配合,所以燕北不但親自接見了馮石介,而且還讓各個衙門給於馮石介方便,儘快將松樹高原的金礦開採出來。

說起來呂宋雖然被打下來了,但是經濟發展和人口都是大問題,臺灣那邊雖然一直在移民,而且移民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在一兩年內,臺灣的人口恐怕還達不到飽和,而臺灣的人口不飽和,就不會有人願意跑到呂宋去。呂宋的人口上不去,不但對當地的統治不利,而且經濟也沒辦法發展,畢竟人口才是一切的基礎。

也正是考慮這些,李愔纔想出這麼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呂宋的礦藏爲誘餌,鼓勵民間探礦,只要找到了礦藏,特別是像黃金、銅之類的礦產,絕對可以吸引不少人蔘與投資,而只要有人開礦,那麼就會吸引大批的人遷來呂宋,只要有了人口,一切都不是問題。

馮石介辦理好手續後,然後立刻帶着人回到臺灣,以馬尼拉官府出具的文書做憑證,向已經遷到臺灣的大唐銀行總部貸款,然後用這些貸款購買各種開採金礦的設備,同時又招募了一批管理人員,至於開礦所需要的礦工,呂宋那邊就是奴隸產地,雖然現在捕奴業不景氣,但是購買奴隸還是比臺灣容易的多。

另外馮石介在考慮到松樹高原距離海邊還有一段距離,而且想要在陸地上修理出一條路的話,實在是件費時費力的辦法,另外以呂宋那種多雨的天氣,一般的路很容易被沖毀。若是修建水泥路的話,前期的投入又太大,所以最後馮石介一咬牙,買了一條小型的蒸汽船。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馮石介記得,那條克庫河水面寬闊,而且又沒有什麼太大的障礙物,只可惜從松樹高原流下來時,水流太過湍急。一般的船根本就上不去,所以他才決定買條蒸汽船,這種船雖然貴,而且燒石炭,但是動力卻是極大。足夠逆流而上,只要多走幾趟,就能把採礦設備和人員都送到松樹高原上,節約大量的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後,馮石介又租了幾條大船,將各種設備和人員全都送到呂宋,不過他們卻沒有去馬尼拉。而是直接在克庫河口停泊下來。不過當他們趕到這裡時,燕北已經派人到達這裡,正在這個河口處修建一座小港口,而且還駐紮了一支漢人與三韓人混編的軍隊。人數雖然只有三百人,但也足以保護金礦和人員的安全。

隨行的人員暫時在克庫河口駐紮下來,然後由那條小蒸汽船進入河道,經過十幾天不停的運輸。終於將所有設備和人員都送到了松樹高原上,另外馮石介還派林哥他們到馬尼拉購買了一批奴隸。也在隨後運到高原上。

隨着人員與設備的到位,被馮石介命名爲松樹金礦正式進行開採,前期主要還是淘金,無數奴隸進入那條河谷裡,將河底的金沙淘出來。另外馮石介還託人從大唐請來一位地師。所謂地師,其實就是幫人看陰陽宅院的風水,這種行爲起源很早,在晉朝時就已經十分流行了,而到了隋唐之時,更是盛行無比。

這些地師們成年行走在野外,幫人勘探風水,積累了大量關於地質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批地質學家,對於各種礦藏也有很深的研究,所以在以前時,偶而也會幫人探礦脈,後來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大唐對各種礦藏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也使得尋礦探脈的活越來越多,看到這種情況,有不少地師乾脆專門研究起探礦的學問,將原來的副業變成了主業。

馮石介請的就是一位專門幫人探礦的地師,畢竟他只發現這條滿是金沙的河谷,但是對於確切的礦脈,卻還沒有找到。不過在這位專業的地師到來之後,立刻十分震驚的發現,這片松樹高原的礦脈竟然不止一條,周圍很可能還存在着其它的金礦。

得到這個消息的馮石介十分的震驚,當下他出了重金讓那位地師保密,然後又請對方幫着尋找礦脈,準備將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全都納入自己的手中。然而很可惜的是,就在那位地師尋找到第三個礦脈時,一不小心摔斷了腿,當地又沒有什麼好大夫,所以馮石介只得將他送到馬尼拉診治,誰知這個地師剛養好傷後,又在馬尼拉遇到一個同行,兩人喝了點酒聊天,結果這傢伙的口風不嚴,竟然把這個消息給泄露了出去。

這下可真的捅了馬蜂窩了,眨眼之間,幾乎整個馬尼拉都知道在松樹高原上,到處都是金礦,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沒有被勘探出來。聽到這個消息的人幾乎全都瘋了,大部分人都是連夜準備好各種工具,然後揹着大包就向松樹高原趕去。而當馮石介知道消息泄露時,已經來不及挽回了,整個松樹高原上全都是尋找金礦的人。

看到這種情況,馮石介一邊咒罵着那個沒有職業道德的地師,一邊無奈的將原來探明的金礦搶先到馬尼拉註冊,畢竟現在消息已經泄露出去了,他只能先把探明的金礦保住在再,至於其它的,只能與那些起來的尋礦人公平競爭了。

而當松樹平原發現金礦羣的消息傳到李愔的耳中時,正在聽醜醜背誦論語的他是大笑不止,以前他只知道南洋金礦,沒想到呂宋那裡就有一個金礦羣,而且現在消息傳到臺灣後,也吸引了不少人從臺灣趕到呂宋去尋找金礦,雖然機會十分渺茫,但萬一能找到一片金礦的話,那麼就可以一夜暴富,這可是無數人做夢都想遇到的事,所以哪怕機會再小,卻也禁不住有人想去碰碰運氣。

說起來松樹高原周圍的確是一片巨大的黃金礦羣,就在那些尋礦人到達松樹高原後,很快就陸續傳出有人發現新礦的消息,這也更加刺激了那些尋礦人的神經,有些人甚至隻身一人就敢在羣山中鑽來鑽去,爲的就是比別人早一步尋找到黃金。

呂宋的淘金熱很快從臺灣傳到了大唐內陸,甚至連長安的報紙都對這件事做了報道,結果引起不少大商家的興趣,特別是一些以採礦爲業的富豪,他們更是將呂宋視爲一塊寶地,畢竟能發現這麼大的黃金礦羣,那麼肯定還有其它的伴生礦。

也正是因爲如此,這些實力雄厚的礦業巨頭也開始行動起來,組織人手到達呂宋探礦。他們可比那些單幹的探礦人專業多了,甚至隊伍中還有專門的地師,而且各種裝備也都是十分精良。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們的收穫也比一般人強的多。

有了這些專業探礦隊伍的加入,松樹高原周圍的金礦很快就被勘探清楚,各個金礦都已經有了主人,其中馮石介佔了先機,成爲那裡最大的黃金礦主,另外還有幾家從臺灣和大唐來的大礦業主,他們佔據了剩下的大部分礦藏,至於其它的小總共金礦,則被一些私人尋礦者找到,同時他們也是一夜暴富的典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松樹高原附近的金礦被勘探完畢後,一些探礦隊並沒有因此而停歇,呂宋現在對礦業大力扶持,有不少的優惠政策,再加上這裡的奴隸充足,離臺灣又不算遠,所以不少人都準備在這裡大幹一場。特別是一些從大唐來的礦業主們,他們感覺無論是臺灣還是呂宋,都比大唐國內的環境要寬鬆多了,對礦業的管制並不是很多,同時也給了他們更大的利潤空間,所以他們在來到呂宋後,甚至都有一種不想回去的感覺。

那些探礦隊在背後的礦業主支持下,開始對呂宋進行大規模的探礦。呂宋多山,山路的礦藏十分豐富,所以很快就有一些其它礦產被發現,甚至還有一些零星的金礦,只可惜都無法與松樹高原的金礦羣相比。除了金礦之外,很快就有人發現,呂宋的銅礦也不在少數,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富礦,比大唐境內的銅礦要強多了。

金銅兩種貴重礦產的發現,使得呂宋的經濟終於有了一個起飛點,在採礦業的帶動下,不少臺灣和大唐的百姓到呂宋做生意或做工,這使得在短時間內,呂宋的漢人數量很快就從不足萬人,一直增長到十萬人左右,而且隨着日後採礦業的發展,人口的數量只會增長的更快。另外臺灣和呂宋的各個城市之間,也開始開設蒸汽船運輸,使得兩地聯繫的更加緊密,除非是遇到大的颱風,一般兩地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達。

而就在呂宋的發展走上正軌,李愔剛想鬆口氣時,卻又被另外一件事纏上了身,這件事可比發展呂宋重要多了,所以必須他親自去處理。

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3章 捕奴船隊第437章 四衛在行動(下)第614章 動物園第57章 斥候小隊(下)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685章 美洲人的移民(下)第297章 要離開了第43章 勳章與航海時代第609章 使團入長安第243章 四衛之淨衛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293章 好色好賭的道士第66章 文心的身世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460章 南山村第667章 威逼大食第485章 情定第217章 給長孫無忌打預防針第726章 你願意娶我嗎?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19章 開宴前的小插曲第748章 到達長安第70章 要動身了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18章 五王宴之開端第30章 駕着漁船去卑沙城第671章 兕子戀愛了第386章 蕭氏與王氏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196章 吐蕃羅馬人第47章 淵氏之謀第585章 當年的故人第677章 空蕩蕩的瑪雅城市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636章 戰利品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752章 採兒的建議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129章 六哥,您看我怎麼樣?第363章 再見李佑第642章 李愔一家(下)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410章 軍校少年班第4章 改變命運的切入點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22章 女眷們的詩會(上)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356章 各家出人第572章 與美洲的第一次接觸第577章 遭遇海盜第125章 遲到的懷孕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94章 蕭瑀是大唐第一號反賊第238章 陸青遇到的麻煩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299章 軍校的食堂第471章 再次徵調草原人第699章 伊琳娜來了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137章 國子監學子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547章 偶遇第214章 寧可喜樂由心的少活幾年第280章 羊毛戰爭第29章 吐蕃大使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624章 天花之年第156章 封號之爭第73章 楊妃懷孕了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424章 呂大神棍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728章 回程中的李恪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696章 殺與被殺第625章 蘇伊士運河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575章 引發衝突第259章 一家三口?第143章 軍紀第64章 援軍到了!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237章 女王薨第394章 納異族女子爲妾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210章 前來問罪的蕭瑀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692章 恐怖分子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443章 呂宋島,馬尼拉第261章 女皇對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