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惡人先告狀

太極宮太極殿內,太宗李世民正在與衆臣商議朝政,剛好談的就是關於吐蕃和親的這件事。

“陛下,現在吐蕃日漸強大,已經擊敗了周圍數個國家與部落,現在吐蕃贊普心幕天朝,多次派人求親,這本是拉攏吐蕃的一個大好機會,所以微臣認爲,應當應允吐蕃求親!”身材幹瘦的孔穎達上前奏道。

“此事萬萬不可!”還沒等孔穎達退下,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就站出來反對道。

“房相,和親之事早已有之,古有秦晉之好傳爲佳話,我大唐也有公主嫁於突厥、吐谷渾的先例,爲何不能嫁於吐蕃?”別看孔穎達年紀已經不小了,但還是一副火爆的脾氣,面對號稱文臣之首的房玄齡也毫不退縮。

“孔大人有所不知,正是因爲吐蕃國力日盛,對我大唐時常表現出不敬之態,如果現在答應將公主下嫁吐蕃,只會助長吐蕃的囂張氣焰,於國於民都不利。”房玄齡休養極好,對於孔穎達的質問絲毫不動氣,十分冷靜的將自己的意見講解出來。

房玄齡雖然說的十分有道理,但孔穎達卻不是那麼好說服的,引經據典和房玄齡辯論起來。朝中的大臣也分爲兩派,一派以于志寧這幫正統的儒生爲首,爲和親大唱讚歌支持孔穎達,認爲聯姻有助於加深兩國邦交。另一派則以房玄齡、長孫無忌這些幫李世民打天下的謀士爲主,他們的想法和房玄齡一樣,都反對與吐蕃和親。

兩幫人都是朝廷重臣,孔穎達和于志寧他們仗着人多勢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這邊人數較少,而且兩人平時不和,但個個都是位高權重之輩,每個人說話的份量都極重,所以兩幫人吵了個勢均力敵,誰也說服不了誰。

朝堂上沒參於爭吵的就剩下一些中間派和那些武將,中間派站在那裡裝傻充愣,對於兩邊的話都贊成,卻又都不明確表態,個個都是油滑的老狐狸,而武將則是抱着肩膀看熱鬧,對於朝堂上的事,他們也根本插不上嘴,除非是要動刀子打仗了,那時纔是他們發揮的時候。

李世民也被兩幫人的意見搞的左右爲難,其實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在滅了**之後,橫在李世民心中的敵人,只剩下一個高句麗,前隋時楊廣發兵數十萬攻打高句麗,卻依然落得兵敗的下場。如果他能夠打敗高句麗,完成前隋未能完成的事業,那麼也就證明了大唐要比前隋更加強盛,以唐代隋也就更加的順理成章。

但若想征服高句麗,肯定需要舉全國之兵。如此一來,就要先安撫大唐周圍各國,以免在征伐高句麗時被這些小國搗亂。他本以爲滅了北方的突厥,征服了西南的吐谷渾後,大唐周邊再無敵手,但沒想到竟然又有一個吐蕃異軍突起,如果現在和吐蕃交惡,必然牽扯大唐不少的兵力,這樣一來,他想要征服高句麗的願望,還不知道要推遲到什麼時候。

但如果和親的話,房玄齡說的也很有道理,吐蕃以爲打敗了周邊幾個小國之後,已經能和大唐正面叫板,時不時就有挑釁之舉,如果現在就答應和親,在別人看來,確實是一種示弱之舉,不但會助長吐蕃的氣焰,也會讓大唐的顏面受損。做爲一個高傲的帝王,李世民也絕不希望用自己的女兒來換取和平,之前雖有公主嫁於吐谷渾和突厥貴族,但那都是征服他們之後的籠絡人心之舉,與現在的性質截然不同。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李世民也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當年的**是何等的強盛,就是因爲頡利可汗趁大唐權力變更之時,起兵直指長安,逼他定下了渭水之盟,迫使大唐向突厥進貢金帛財物,這讓李世民引爲奇恥大辱,後來經過三年的臥薪嚐膽,終於在貞觀三年發兵滅了強大的**,爲了抓住頡利可汗,大軍一直追到漠北才功成身退,一雪當年之恥。對於吐蕃之前的挑釁,李世民都記在心裡,只要有機會和實力,他絕對不會介意再滅一國。

就在李世民舉棋不定的時候,忽然殿外黃門進來稟報,說李恪和李愔帶着幫人求見。李世民心中奇怪,李愔先不說,李恪可是一個知進退的兒子,自己在殿中議事,按說他應該不會無緣無故的進來打擾纔對?

“喧他們進來!”忍住心中的疑惑,李世民開口說道。

等李恪他們一進殿,立刻嚇了李世民一大跳,周圍正在爭吵的大臣也都停了下來,一臉震驚的看着這幫悽慘的紈絝子弟。只見李恪一瘸一拐的第一個進殿,後面的李愔卻被人擡着進來,而且還捂着肚子一臉痛苦的不停呻吟着,程懷亮頂着兩熊貓眼,和秦懷玉等人都是一身的乞丐裝,露出的皮膚上還帶着一道道的血痕,看上去十分嚇人。同樣被擡着進來的還有李孝節、李景恆和燕北等人,因爲這些傢伙身手最差,剛纔捱打最多,樣子也最悽慘,裝重傷員最合適。

“父皇,請您爲兒臣與衆位兄弟作主啊!”李恪這傢伙演戲也很專業,一上來就撲倒在地大哭起來,身後的人也很配合,乾嚎的請李世民爲他們報仇。李愔在擔架上暗暗偷笑,本來他還擔心這些人演的太假,但沒想到個個都是影帝級人物,連李恪這個平時道貌岸然蜀王,哭起來竟然還真的有眼淚流出,根本用不着眼藥水之類的東西輔助,這絕對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好演員,看來以後要多多挖掘。

“混帳,看看你們一個個都成什麼樣子,快點給我起來回話!”李世民也被兩個兒子的慘樣嚇了一跳,心中是又痛又氣,又看到平時神采飛揚最像自己的李恪只知道爬在地上哭,一點王爺的樣子也沒有,心中怒火更盛,忍不住出口怒喝道。

“啓稟父皇,非是兒臣等人不顧儀態,實在是那些吐蕃人欺人太甚,不但出言無禮辱我姐妹,更蠻橫無理率先出手毆打兒臣等人,兒臣雖然盡力反抗,但仍寡不敵衆,被他們打成這般模樣,逼不得已纔想請父皇做主,爲兒臣等人討還一個公道。”李恪哭的是淚涕橫流,但說話條理卻十分清晰,一下子就將李愔事先想好的話全都背了出來,將責任全都推到了吐蕃人身上。

程懷亮等人也紛紛大聲叫嚷,甚至挽起衣服讓周圍的大臣看自己身上的傷勢,以此來博得其它人的同情,搞的大殿上一片混亂。他們的父親或爺爺可都在兩邊站着呢,一個個看到兒子與孫子的慘相,臉上也都是怒氣勃發,只不過礙於在面子,在朝堂上不便發作罷了。

“都給我住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恪兒你將詳情稟報一遍!”李世民看着下面亂成一團的衆人大喝一聲,這才他們安靜下來,又轉頭對李恪問道。

李恪覺得效果差不多了,李愔也暗中向他打了個手勢,意思是現在就看他的發揮了。於是他站起來擦乾眼淚,將事情的經過詳細講了一遍,當然其中做了一些小改動,比如特意加重了對吐蕃人囂張姿態的描述,率先動手的也變成了吐蕃人,特別是引發這次羣毆的那句侮辱大唐公主的話,在他嘴裡也變成了吐蕃人直接用漢語高聲挑釁,絲毫不將大唐的威嚴放在眼裡。

“呯~”李世民氣的一拳砸在面前的龍案之上,暴跳如雷的吼道:“吐蕃小兒,竟敢如此藐視我大唐,難道真以爲我大唐軟弱可欺嗎?”

“陛下,臣願領我大唐的虎狼之師,一舉蕩平吐蕃,把那個贊普小兒活捉獻於陛下。”程咬金這幫唯恐天下不亂的武將紛紛叫囂,一個個自從前年平了吐谷渾後,他們好長時間都沒動過了,骨頭都快要生鏽了,巴不得現在就有場大仗要打呢。

“陛下息怒,雖然吐蕃對我大唐不敬,但現在實不是開戰的好時機!”看到那幫武將發瘋,房玄齡怕李世民腦子一熱也跟着發瘋,所以急忙跳出來勸道。

“房大人所言甚是,前年與吐谷渾一戰,已經將我大唐國庫消耗大半,現在我大唐空有大軍,卻無錢糧相助,實不易輕啓戰端!”魏徵也站出來說道。其它大臣也都是紛紛勸誡,除了那些武將外,幾乎沒有人贊同開戰。

李世民咆哮了幾聲後,也知道現在不是和吐蕃開戰的時候,不過心中的這口惡氣出不來,不由得憤憤的說道:“吐蕃小兒欺人太甚,和親之事休要再提,另外撤消與吐蕃的邊市,禁止吐蕃人進入我大唐境內!”

房玄齡看李世民已經打消了開戰的念頭,所以他也就不再堅持,雖然取消互市對大唐也有損失,不過對於連鐵器都不能自給的吐蕃來說損失更大,倒也算是一個出氣的辦法。孔穎達這個死硬的老頭還想說些什麼,卻被好友于志寧拉住,長孫無忌從李愔他們進來後就一直沒說話,眯着眼睛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本來一次好好的早朝,被李愔他們攪的一團糟,李世民也沒有了議事的心思,一揮手就要退朝。可正在這時,金吾衛校尉尉遲寶林來報,說吐蕃大使在城中鬧事,現在人已經被他們抓了,現在來請示該如何處理?但卻隻字沒提吐蕃人全都被打的暈死過去的慘狀。

李世民正在氣頭上呢,大聲咆哮要人將這些吐蕃人全部押入天牢。尉遲寶林大聲應喏,然後倒退着出去了,不過出去的時候卻沒忘偷瞄李愔他們這些人一眼,程懷亮則暗中衝他豎了個大拇指。尉遲寶林這傢伙也是經常和程懷亮這幫人混在一起的,上次在五王宴上李愔也見過,不過他身爲金吾衛校尉,今天又剛好他當班,所以就沒能去赴宴。沒想到今天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剛好能讓他幫上忙。反正他也不用擔什麼干係,畢竟他只管抓人,又沒有人問他被抓的人受沒受傷,就算以後追究起來也追究不到他的頭上。

處理了吐蕃人後,這早朝也就散了,李世民點了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幾個文武重臣的名字留下來。程懷亮他們這些‘傷員’也都有人照料,李恪和李愔本想隨着大部隊一起撤的,但沒想到被李世民點到了名字,不顧兩人的如此‘嚴重的傷勢’,竟然將他們兩兄弟也留了下來。李愔心中暗叫不妙,估計自己這次要糟?

第104章 血色腳印第201章 慘勝第303章 幫李世民處理罪犯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347章 不花錢的戰爭第291章 柳暗花明第63章 又一支船隊第503章 爲了黃金,幹!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462章 山洞宿營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148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將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647章 他鄉遇故人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75章 榮留王之死第109章 太原瘋子第205章 你們兩個都給我閉嘴!第460章 南山村第444章 歸來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158章 崔氏有女名夢雪第705章 伊琳娜的選擇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110章 王氏議事第125章 遲到的懷孕第3章 李恪帶來的壞消息第309章 打獵的青年第119章 王安的推斷第49章 天下王氏出太原第524章 解剖研究第121章 不是我,我沒有第111章 工商論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189章 李愔不敢太過分第391章 馮氏兄妹的隱瞞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744章 矛盾與衝突第425章 南方的‘大島’第534章 平民生活第76章 衛國公的家規第103章 有些不對勁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720章 兕子的婚事第242章 瘧疾的剋星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611章 不服輸的李業詡第518章 成功的第一步第588章 蕭皇后去世第286章 母子相認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5章 登州別駕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656章 受傷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95章 悲催的二百五第728章 回程中的李恪第50章 軍用食品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62章 敷面膜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624章 天花之年第384章 奴港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243章 四衛之淨衛第64章 老李家的好色傳統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486章 李愔的信第732章 對長孫無忌的發難第653章 火炮下的溫柔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747章 雲霓的經歷第551章 呂萬的目標:美洲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163章 夢碎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385章 賣作奴隸的馮氏兄妹第134章 與李治的交談第111章 工商論第675章 西羅馬的反應第398章 演示新火器(下)第568章 偏離航線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89章 人渣李愔第730章 父子二人的心結第489章 去天竺吧!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277章 參觀道學院第243章 四衛之淨衛第496章 母女相見